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1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47篇
基础医学   55篇
临床医学   40篇
内科学   35篇
皮肤病学   2篇
外科学   148篇
综合类   45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0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CD28/CTLA-4分子和CD28/CTLA-4mRNA的表达。方法研究对象为SLE患者49例(活跃期30例、缓解期19例)及对照组23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s)经梯度密度离心法分离后分佛波醇乙酯(PMA)(10ng/ml)及伊屋诺霉素(500ng/ml)刺激组和不加刺激剂组两组培养。将PBMCs分别培养24、48、72及96小时。应用流式细胞计量术(flow cytometry,FCM)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前后CD28及CTLA-4分子的表达。采用RT-PCR方法检测CD28mRNA和CTLA-4mRNA的表达。结果刺激前后SLE患者CD3+及CD8+T细胞上CD28分子表达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刺激前活跃期SLE患者CD3+T细胞上CTLA-4分子表达量较对照组明显降低[(0.78±0.51)%vs(1.34±0.76)%,P<0.05]。刺激后72小时SLE患者CD3+T细胞及CD8+T细胞上CTLA-4分子表达量仍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刺激前后PBMCs中CD28mRNA及CTLA-4mRNA表达情况与刺激前后CD3+T细胞上CD28及CTLA-4分子变化情况相似。刺激前SLE患者CD3+T细胞上CTLA-4分子表达量与SLE活动指数(SLEDAI)呈显著的直线负相关关系(P<0.001)。结论 SLE患者T细胞CTLA-4分子存在表达及上调机制障碍,提示CD28分子及CTLA-4分子存在功能失衡,这种失衡可能通过一定的机制参与SLE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纤溶活性和血、尿D二聚体(D-d)水平变化在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症(HANS)中作用.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血、尿D-d,用发色底物法测定纤溶酶(p:A)、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A)及纤溶酶原抑制剂活性(PAI:A),并同时测定尿白蛋白量(放免法)和尿乙酰葡糖苷酶(NAG,光电比色法).结果:原发性高血压(EH)组及HANS组较正常对照组,p:A和tPa:A明显降低, PAI:A和血、尿D-d水平显著升高;HANS组与EH组比较,血浆PAI:A、尿D-d、尿白蛋白和NAG排泄水平均明显升高;另外,PAI:A/tPa:A或尿D-d/血D-d值与尿NAG、白蛋白排泄量都有明显正相关关系.结论:纤溶活性和血、尿D二聚体水平变化在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可作为早期诊断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应用细胞培养技术 ,采用半定量RT PCR法和ELISA检测等方法 ,以正常人为对照 ,观察川芎嗪 (33μg/ml)和地塞米松 (10 5mol/L )对培养的狼疮肾炎 (LN )活动期、静止期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 )表达IL 12和产生免疫球蛋白 (Ig)的影响。结果表明 ,LN活动期、静止期较正常对照组IL 12蛋白、基因水平明显增高 (P <0 0 1) ,川芎嗪仅对活动期狼疮肾炎PBMCIL 12表达明显抑制 ,而地塞米松明显抑制狼疮肾炎PBMCIL 12表达 (P <0 0 1) ,两种药物对正常人对照IL 12表达及合成Ig无明显抑制作用 (P >0 0 5 ) ,川芎嗪和地塞米松均明显抑制狼疮肾炎活动期及静止期Ig合成 (P <0 0 1或 <0 0 5 )。提示 :狼疮肾炎患者有高水平的IL 12 ,川芎嗪、地塞米松通过下调狼疮肾炎IL 12表达及Ig的合成 ,减轻狼疮肾炎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前IL 17的研究已发现 ,其在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移植肾排斥反应、类风湿性关节炎、多发性硬化、支气管哮喘等存在表达、分泌的异常 ,但在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患者中 ,其表达、分泌是否存在异常 ,目前国内、外尚未见研究报告〔1〕。本研究通过测定SLE患者血清、无刺激或加不同刺激培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上清液IL 17蛋白水平和其PBMC内IL 17mRNA水平的表达量 ,以了解SLE患者PBMC表达、分泌IL 17有无异常及其与SLE疾病活动性的关系。材料与方法病例选择 :30例患者 ,全部符合美国风湿病协会1982…  相似文献   
5.
由于长期以来急性肾衰竭(ARF)的定义和诊断标准存在着各种分歧,为了便于全球在这方面开展研究工作及临床交流,近年来国际肾脏病学和急救医学界趋向将ARF改称为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2005年在阿姆斯特丹召开的AKI合作研讨会,制定了以48h内血肌酐上升≥26.5μmol/L或原血肌酐值增长≥50%,和(或)尿量〈0.5ml·kg^-1·h^-1达6h为AKI的诊断标准并提出了病情的分级标准。然而临床工作者在临床实践中还没有充分认识到血肌酐轻微的升高的意义,而习惯于将其归咎于实验室间的检验差异。  相似文献   
6.
透析导管封管液与导管相关感染的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败血症是血液透析(HD)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而大部分的败血症是由于透析使用的深静脉留置导管相关感染(CRI)引起的。虽然自身动静脉内瘘是公认的HD理想的血管通路,但是因造瘘失败、动脉条件差、肾衰竭发现晚等因素深静脉导管依然被广泛使用,并且相当多的患者使用超过60d。降低CRI的根本方法是减少依靠静脉导管透析患者的数量,技术上的措施则是改进导管设计、抗生素浸泡、使用带有cuff的导管、根治鼻腔细菌、  相似文献   
7.
RANTES在狼疮肾炎吕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狼疮肾炎(LN)肾组织中化学趋化因子激活正常T细胞表达和分泌因子(RANTES)的表达并探讨其与LN肾脏病理改变和肾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采用微波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和原位分子杂交技术检测LN肾脏RANTS的表达,并进一步分析其与LN活动指数、肾脏病理和功能损害的关系。结果:狼疮肾炎组织中RANTES表达显著增高,以WHOⅣ型为显著。RANTES在肾小球和肾小管均有表达,但肾小管表达更显著。LN肾组织RANTES表达与肾组织活动指数、肾脏病理改变和肾功能损害显著相关。结论:RANTES可能参与了LN的发病机制,肾组织中RANTES的表达可作为反映狼疮肾组织活动病变和进行性肾损害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8.
狼疮肾炎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 (antineutrophilcytoplasmicanti bodies ,ANCA)是以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胞质成分为靶抗原的自身抗体 ,是血管炎的血清学标志之一 ,可根据细胞间接免疫荧光染色部位的不同分为核周型 (P ANCA)和胞质型 (C ANCA)。文献 [1,2 ]认为C ANCA对Wegener肉芽肿的诊断有较高特异性 ,而P ANCA常与肾脏损害的血管炎有关。其在狼疮肾炎 (LN)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国外有较多的研究 ,国内仅少量、较少病例的报道 ,且结论不一。为此我们对 172例LN患者进行了A…  相似文献   
9.
李幼姬  刘慧 《新医学》1991,22(6):309-311
急性尿潴留在急诊中非常常见,它是由多种疾病引起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如对其诊治认识不足,常可贻误病情,非但不能解除病人的痛苦,甚至会导致更严重的后果。因此,应详细询问病史,细致检查,全面分析,以尽快明确病因,采取有效措施,使病人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0.
急性肾功能衰竭初期肾血流量下降和肾内血流分配异常明显存在,一些肾内体液因素,持别是前列腺素系统,介导这种血流动力异常变化。血管活性药物PGE_2、PGI_2、可乐宁、异搏定等用于该疾病防治,在动物模型上已初步显示有良好效果,目前尚缺乏临床的观察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