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9 毫秒
1.
目的探讨绞股蓝对血管性痴呆(VD)小鼠认知功能障碍和海马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随机将雄性C57BL6/G小鼠分为假手术(Sham)组、血管性痴呆模型(VD)组、绞股蓝治疗组(低、中、高剂量组)。采用双侧颈总动脉阻断(2VO)方法复制血管性痴呆小鼠模型,Morris水迷宫检测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HE染色法观察小鼠海马神经元的形态学变化。结果 Morris水迷宫测试发现VD小鼠学习记忆能力下降,海马CA1区神经元迟发性死亡;绞股蓝治疗可显著提高VD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减少VD所致的海马CA1区神经元死亡;中、高剂量绞股蓝治疗组VD小鼠逃避潜伏期的时间明显短于低剂量组,穿越平台次数明显多于低剂量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绞股蓝可通过保护血管性痴呆所致的小鼠海马神经元损伤,改善VD小鼠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血管性痴呆(VD)大鼠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的长时间动态变化,初步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血管性痴呆发生与发展中的作用。方法6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7d组、模型15d组、模型1m组、模型2m组和模型4m组,每组10只。免疫组化分析海马组织BDNF的表达情况。结果①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7d组大鼠海马的BDNF表达增多,CA1区BDNF阳性神经元排列密集,着色深,染色清晰;模型组大鼠15d组、1m组、2m组和4m组各时点海马BDNF阳性细胞均比假手术组明显减少,分布稀疏,显色较浅,有的BDNF阳性细胞呈萎缩状,胞体明显缩小。②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7d组BDNF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数量及总面积增多(P〈0.01),而模型15d组、1m组、2m组及4m组大鼠的海马BDNF阳性神经元表达明显减少(P〈0.01)。模型大鼠各组间比较,BDNF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数量及总面积逐渐减少(P〈0.05,P〈0.01),但模型2m组和4m组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BDNF在VD大鼠脑缺血再灌后早期对海马缺血的神经元起保护作用,后期BDNF的保护作用减弱在血管性痴呆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复方绞股蓝总甙胶囊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颈总动脉闭阻加腹腔注射硝普钠法造成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西药组、中药高剂量组、中药低剂量组,并设立正常组、假手术组作对照,每组12只,实验组给予复方绞股蓝总甙胶囊,西药组给予喜得镇,模型组、正常组和假手术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30d,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海马神经细胞凋亡情况。结果:模型组大鼠海马区存在大量的神经细胞凋亡现象,西药喜得镇及中药复方绞股蓝总甙胶囊能显著抑制海马神经细胞凋亡(P〈0.05,P〈0.01),中药高剂量组优于中药低剂量组(P〈0.05)。结论:复方绞股蓝总甙胶囊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凋亡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血管性痴呆(VD)小鼠海马神经元中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_1、ERK_2)的表达特征,探讨其在VD发病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双侧颈总动脉反复缺血—再灌注法制备小鼠VD模型,设立假手术组作为对照。术后第29、30天,经跳台试验和水迷宫试验对2组小鼠进行行为学成绩测试,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2组小鼠海马神经元中ERK的表达变化。结果VD模型小鼠学习、记忆成绩较假手术组显著下降(P<0.05)。模型组小鼠海马CA1区ERK_1、ERK_2的表达较假手术组湿著减少(P<0.05)。结论海马神经元内ERK表达减少可能参与了VD的发病机制,应用能促进ERK表达的药物可能成为治疗VD的有效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丁基苯酞(NBP)注射液对血管性痴呆(VD)小鼠行为学及海马神经元细胞间黏附因子-1(ICAM-1)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间断阻断小鼠双侧颈总动脉血流,同时给予尾部放血的方法,制备VD模型,同时设立假手术组及丁基苯酞治疗组,应用跳台实验、水迷宫实验检测小鼠的学习和记忆成绩,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小鼠海马CA1区神经元ICAM-1表达水平。结果 VD小鼠学习、记忆能力较假手术组明显降低(P<0.05),出现认知功能障碍,海马组织中ICAM-1表达明显增加(P<0.01),给予丁基苯酞治疗后,学习、记忆能力较模型组提高,认知功能明显改善(P<0.05),且海马CA1区ICAM-1表达明显降低(P<0.01)。结论丁基苯酞可通过减少ICAM-1在海马神经元中的表达,抑制VD的炎症反应,从而减轻VD小鼠的脑损伤程度,改善VD小鼠的认知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健脑益智汤对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大鼠行为学能力及生长抑素(SS)、星形胶质细胞GFAP(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结扎双侧颈总动脉方法制备血管性痴呆动物模型。将60只老龄大鼠随机平均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盐酸多奈哌齐组、健脑益智汤小剂量、中剂量、大剂量组。应用水迷宫及免疫组化方法对各组大鼠学习记忆及SS、GFAP表达进行观察。结果模型组与假手术组学习记忆能力及SS、GFAP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盐酸多奈哌齐组、健脑益智汤治疗组学习记忆能力明显改善(p〈0.05),中剂量及大剂量组SS阳性神经元表达增加(p〈0.05),GFAP表达减少(p〈0.05)。结论健脑益智汤可增加SS阳性神经元表达,控制星形胶质细胞恶性增生,改善V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邓铁涛教授健脑1方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并从分子生物学角度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法复制VD动物模型,将6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 VD模型组、中药高剂量组(剂量为57.6 g·kg-1·d-1)、中药低剂量组(剂量为14.4 g·kg-1·d-1)及尼莫地平组(剂量为5.4 mg·kg-1·d-1),给药30 d后采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各组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观察大鼠海马组织学改变,采用荧光定量法检测大鼠海马NR2B mRNA表达水平。【结果】水迷宫定位航行试验检测结果提示:第3天,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显著延长(P<0.05);第4天,中药高剂量组大鼠逃避潜伏期较模型组显著下降(P<0.05)。空间探索试验结果显示:60 s内中药高剂量组大鼠穿越平台的次数显著高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组停留在平台所在象限的时间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海马组织病理检查可见模型组大鼠海马CA1区神经细胞丢失,神经细胞核碎裂、核膜不清、核仁消失,神经细胞收缩,胞浆嗜酸性增强,胶质细胞反应性增生;中药高、低剂量组海马CA1区可见神经元细胞损伤,病变损伤程度均较模型组显著减轻。尼莫地平组、中药高剂量组NR2B mRNA的表达较模型组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低剂量组有增高NR2B mRNA表达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脑1方可显著改善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其作用可能与减少海马组织神经元损伤程度,上调海马NR2B mRNA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血管性痴呆(VD)小鼠海马神经元蛋白激酶C(PKC)的变化特征。方法将3月龄雄性昆明小鼠6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模型组采用双侧颈总动脉结扎、反复缺血再灌注法制备VD模型,假手术组仅暴露双侧颈总动脉但不结扎。术后第29天、30天,采用跳台实验和水迷宫实验测试2组小鼠行为学改变,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2组海马CA1区神经元PKC表达的变化。结果模型组小鼠在跳台实验和水迷宫实验中的学习、记忆成绩均低于假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小鼠PKC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平均光密度值(0.27±0.07),显著低于假手术组(0.32±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D小鼠海马神经元PKC表达减少,推测此现象参与了VD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蛭龙活血通瘀胶囊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方法:双侧颈总动脉永久结扎法制备大鼠血管性痴呆模型,Morris水迷宫测大鼠认知功能;化学比色法测定皮层中MDA含量、SOD及GSH-PX的活力;HE染色,光镜观察海马神经元损伤情况。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在平台象限停留的时间及跨越虚拟平台的次数明显减少;大脑皮层GSH-Px、SOD活性明显下降(P〈0.05),MDA含量明显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用药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在平台象限停留的时间及跨越虚拟平台的次数明显增加;大脑皮层GSH-Px、SOD活性明显提高(P〈0.05),MDA含量明显下降(P〈0.05);光镜观察发现,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海马神经元以缺血改变为主,伴坏死及细胞脱失.而各用药组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蛭龙活血通瘀胶囊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神经元氧化应激损伤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二氢麦角碱对血管性痴呆小鼠海马胆碱能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二氢麦角碱对血管性痴呆小鼠海马胆碱能系统的影响。方法通过双侧颈总动脉线结、连续3次缺血-再灌注,制作血管性痴呆动物模型,并设立假手术组、二氢麦角碱组;术后d29、d30分别测试学习和记忆成绩;应用动力学法测定小鼠海马AchE活性,原位杂交法测定海马CA1区ChAT mRNA水平,免疫组化测定海马CA1区AchR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学习和记忆成绩均降低(P〈0.05),且海马AchE活性降低(P〈0.05),CA1区ChAT mRNA和AchR水平也降低(P〈0.01);而与模型组比较,二氢麦角碱组学习和记忆成绩均改善(P〈0.05),且海马AchE活性增高(P〈0.05),CA1区ChAT mRNA和AchR水平也增高(P〈0.01)。结论小鼠海马胆碱能系统功能降低可能参与了血管性痴呆的分子生物学发病机制;二氢麦角碱可以升高其胆碱能系统功能而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应用丁苯酞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认知功能、海马细胞凋亡及p38MAPK磷酸化的影响,以探讨其机制.方法 用两血管法(2VO)建立血管性痴呆(VD)模型.将60只3月龄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VD模型组、假手术组和丁苯酞组.丁苯酞组给予120 mg·kg-1·d-1的丁苯酞溶液2 ml灌胃,VD组和假手术组给予等量的2 ml植物油灌胃,1月后应用Morris水迷宫实验分别测试各组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TUNEL法检测海马CA1区细胞凋亡,蛋白印迹(Westem blot)法观察大鼠海马区p38MAPK磷酸化变化.结果 前3d丁苯酞组隐蔽平台逃避潜伏期[分别为(48.72±7.01)s,(42.41 ±4.06)s,(40.34±2.46)s],明显小于模型组隐蔽平台逃避潜伏期[(82.71±8.27)s,(80.36±9.65)s,(77.74±6.33)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丁苯酞组原平台象限时间、穿越原平台次数[(26.45±4.66)s,(1.84±0.82)次],大于模型组原平台象限时间、穿越原平台次数[(18.67±5.39)s,(1.32±0.61)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大鼠海马区细胞凋亡、磷酸化p38MAPK的表达(p-p38MAPK/β-action光密度值)的比较:丁苯酞组分别为[(153.65±9.85)个,(0.42±0.04)],明显低于VD模型组[(209.46± 11.49)个,(0.88±0.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丁苯酞能显著改善VD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可能是通过抑制p38MAPK通路,进一步抑制海马区细胞凋亡而实现的,这可能是丁苯酞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骨髓基质细胞(BMSCs)向血管内皮细胞诱导分化后移植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行为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2-AO法制作VD大鼠模型;经Y型电迷宫筛选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8)、PBS移植组(n=8)、BMSCs移植组(n=8)、BMSCs源内皮细胞移植组(VECs移植组,n=8);移植30天后Y型电迷宫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处死大鼠,大鼠脑切片检测VEGF蛋白表达、海马CA1区锥体细胞数.结果 VECs移植组、BMSCs移植组、PBS移植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均较假手术组下降(P〈0.05).移植后30天各组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VECs移植组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显著优于BMSCs移植组(P〈0.05);VECs移植组VEGF阳性细胞多于BMSCs移植组(P〈0.05);VECs移植组海马CA1区锥体细胞数高于BMSCs移植组(P〈0.05).结论 BMSCs源内皮细胞移植町改善V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增加VEGF蛋白表达和保护海马区神经元,显著优于BMSCs移植.  相似文献   

13.
反复缺血再灌注制备小鼠血管性痴呆模型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应用反复缺血再灌注法制备的小鼠血管性痴呆(VD)模型进行评价,为VD的基础研究提供较为理想的动物模型。方法50只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n=30)和假手术对照组,模型组采用双侧颈总动脉丝线结扎方法、经连续3次反复缺血再灌注,制备VD模型;对照组仅分离双侧颈总动脉,但不阻断血流。测试2组小鼠的学习记忆成绩;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形态学变化,并采用免疫组化技术观测该区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表达的变化。结果跳台试验中模型组小鼠术后第29d的反应时间(125.4±32.5)s较对照组(24.9±2.9)s明显延长(P<0.01),错误次数增多(P<0.01);术后第30d的潜伏时间(80±29)s较对照组(200±37)s明显缩短(P<0.01),错误次数增多(P<0.01)。水迷宫试验中模型组小鼠术后第29d、30d游完全程时间[(143±17)s,(162±11)s]较对照组[(68±8)s,(52±5)s]明显延长(P<0.01),错误次数增多(P<0.01)。海马CA1区ChAT免疫组化观察中模型组阳性神经元面密度值为0.086±0.009,较假手术组(0.123±0.015)明显降低(P<0.01)。结论反复缺血再灌注法制备的小鼠模型是研究血管性痴呆较为理想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4.
袁敏  刘贵江  刘斌 《疑难病杂志》2013,(9):709-711,F0003
目的探讨血管性痴呆(VD)大鼠海马CA1区凋亡相关蛋白Bcl-2和Bax的表达。方法将100只大鼠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血管性痴呆模型组(VD组),每组又分为1周、2周、4周、8周和12周5个不同观察时点(n=10)。采用四血管阻断法制备血管性痴呆模型,应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TUNEL检测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法(SP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cl-2和Bax的表达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1)与Sham组比较,VD组大鼠海马CA1区Bcl-2、Bax阳性表达在1周开始增多,4周达到高峰,8周开始下降,到12周仍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2)与Sham组比较,VD组大鼠海马CA1区不同时间点凋亡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3)相关性分析表明,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CA1区凋亡细胞数与Bcl-2及Bax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845,P=0.000;r=0.866,P=0.000)。结论凋亡相关蛋白Bcl-2和Bax共同参与了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CAl神经细胞凋亡的调控。  相似文献   

15.
王小川  高忠明 《浙江医学》2011,33(10):1490-1492
目的探讨血管性痴呆(VD)小鼠前额叶皮质和海马内磷酸化环磷酸腺苷反应结合蛋白(p-CREB)的变化及其与学习记忆的关系。方法采用双侧颈总动脉线结反复缺血-再灌注法制备多发性脑梗塞性痴呆动物模型;Morris水迷宫测试空间学习记忆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技术以观察小鼠前额叶和海马组织p-CREB的表达变化。结果VD小鼠学习记忆明显受损,海马和前额叶皮质内p-CREB表达明显下降(P〈0.01)。结论VD小鼠学习记忆明显受损,海马和前额皮质中p-CREB可能参与VD小鼠空间学习记忆变化的机制。  相似文献   

16.
β淀粉样蛋白和Tau蛋白在血管性痴呆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β淀粉样蛋白和Tau蛋白在血管性痴呆(VD)大鼠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永久性结扎双侧颈总动脉方法建立VD模型.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0只)、模型组(30只).模型组按手术时间又分为4,6,8周组,每组n=10只.应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大鼠海马C...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和Bcl-2及Bax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干预组、假手术组和正常组。再根据造模后断头取脑时间将15只大鼠随机分为3小组,即7d、14d、21d组。用TUNEL法检测海马组织神经元凋亡,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Bcl-2及Bax蛋白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海马组织在第7d、14d、21d均有大量凋亡神经元,与干预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假手术组及正常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干预组大鼠Bcl-2蛋白表达在第7d、14d及21d均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与假手术组及正常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模型组大鼠Bax蛋白表达在第7d、14d明显高于干预组(P<0.05)和假手术组及正常组(P<0.01),而在第21天各组Bax蛋白表达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假手术组和正常组各时段凋亡神经元和蛋白表达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银杏叶提取物能明显促进VD大鼠海马组织Bcl-2蛋白表达,抑制Bax蛋白表达,阻抑海马组织神经元凋亡,减轻脑缺血对海马神经元的损伤,从而可避免脑卒中患者发展成V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