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 CD4+T 淋巴细胞基线值的艾滋病患者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过程中 CD4+、CD8+T 淋巴细胞计数的变化,初步探讨 CD4+T 淋巴细胞基线值与长期抗病毒治疗免疫重建效果之间的关系。方法将进行 HAART 的202例艾滋病患者,按 CD4+T 淋巴细胞计数基线值分为 A 组(≤100?μL-1,104例)及 B 组(>100?μL-1,98例),定期观察两组艾滋病患者的 CD4+、CD8+T 淋巴细胞计数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B 两组患者在抗病毒治疗后 CD4+T 淋巴细胞计数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 组 CD4+T 淋巴细胞计数回升水平优于 A 组。两组的 CD4+T 淋巴细胞计数增幅在抗病毒治疗后9个月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 组的CD4+T 淋巴细胞计数回升较 A 组更快,但在抗病毒治疗12个月后,两组的 CD4+T 淋巴细胞计数增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A、B 两组 CD8+T 淋巴细胞计数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D4+T 淋巴细胞基线值的高低可直接影响免疫重建速率,CD8+T 淋巴细胞计数的恢复则更为缓慢。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艾滋病(HIV/AIDS)初治患者接受国产药为主的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的疗效,为规范抗病毒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232例初治HIV/AIDS患者提供国产药为主的HAART并进行定期随访,分析随访3年来的临床疗效、毒副反应及耐药情况.结果 232例患者接受HAART后24、36个月HIV-1病毒载量小于50拷贝/mL的百分比分别为94.8%、85.3%.CD4+T淋巴细胞计数基线均值(160.1±80)个/mL,接受HAART治疗后,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逐渐增高,对0、3、6、9、12、18、24、30、36个月来所检测到的CD4+T淋巴计数进行检验P〈0.01.常见的毒副反应是肝功能损害、外周神经炎、外周脂肪分布异常、骨髓造血功能抑制、皮疹.9例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临床耐药.结论 HIV/AIDS初治患者经国产药为主的抗病毒治疗后虽然毒副反应较大,但病毒学及免疫学应答效果好,临床耐药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合并结核病病人(AIDS/TB)在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过程中毒副作用的发生情况。方法对106例AIDS/TB病人进行随访,观察实施HAART后1年内毒副作用的发生情况及CD4+T细胞计数上升水平,分析其发生毒副作用与基线CD4+T细胞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HAART 1年内106例患者中出现毒副作用症状39例,占36.8%,其中24例在HAART后3个月内出现,占61.5%,主要表现为食欲改变、恶心呕吐、四肢麻木。绝大多数病人在接受HAART后CD4+T细胞均显著上升(P〈0.01)。基线CD4+T细胞〈50/μl者72例,基线CD4+T细胞≥50/μl者34例,两组HAART后毒副作用的发生率及CD4+T细胞上升幅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IDS/TB患者HAART后1年内毒副作用发生率较高,大多发生于HAART后3个月内毒副作用与基线CD4+T细胞计数水平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右江医学》2016,(5):510-513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CD4~+T淋巴细胞基线值的艾滋病患者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期间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变化,探讨CD4~+T淋巴细胞基线值对HAART免疫重建效果的影响。方法将进行HAART的188例艾滋病患者,按CD4~+T淋巴细胞计数基线值分为甲组(<100·μL-1,102例)及乙组(≥100·μL-1,86例),采用一般线性模型(重复测量)对两组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在HAART启动后36个月内总体变化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乙组CD4~+T淋巴细胞计数回升水平高于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D4~+T淋巴细胞基线值的高低可直接影响HAART后免疫重建效果。  相似文献   

5.
綦家彬 《吉林医学》2012,33(7):1362-1363
目的:探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患者的高效抗反转录治疗(HAART)效果与不良反应。方法:应用国家免费提供的抗病毒治疗药品,对符合治疗条件的HIV/AIDS患者进行规范抗病毒治疗,并检测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与病毒载量。结果:HAART开始12个月后,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平均增长83.13个/μl,病毒载量均低于检测下限。结论:抗病毒治疗效果显著,能够实现部分免疫重建,但也存在较多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有效抑制HIV复制下AIDS患者CD4+T淋巴细胞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强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持续有效抑制HIV复制下AIDS患者的T淋巴细胞免疫动态变化。方法45例AIDs患者予以2年以上HAART治疗,在治疗前(D0),治疗第3、6、12、18和24个月(M3、M6、M12、M18和M24)时用bDNA病毒定量检测仪检测血浆病毒载量,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分析CD4+、CD8+ T淋巴细胞及其相关亚群的动态变化。结果45例患者中有24例(53.3%)在治疗6个月后血浆病毒载量持续低于500copies/ml,按M24时(与D0相比)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增量分为A组(〈100/mm^3)、B组(100—200/mm^3)和C组(〉200/mm^3)。与D0时相比,所有患者M3、M6、M12、M18和M24时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CD4+纯真细胞计数和CD4+CD28+亚群的比例均有不同程度升高,CD8+CD38+激活亚群的比例则下降。3组相比,C组变化最显著,其D0时血浆病毒载量最高而CD4+T淋巴细胞计数最低,经过24个月治疗后,不仅CD4+T淋巴细胞数量增加最明显,CD4+纯真细胞数量和CD4+CD28+功能亚群比例的增加也明显高于A组和B组(P〈0.05)。结论HAART能有效地重建AIDS患者的T淋巴细胞免疫。CD4+CD28+和Naive CD4+亚群的不同动态变化可能对CD4+T淋巴细胞数量和功能上的恢复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HIV/AIDS患者抗病毒治疗前后CD4~+T淋巴细胞数的变化情况,为全省的抗病毒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青海省2013—2015年间接受抗病毒治疗的127名HIV/AIDS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6个月、9个月及12个月CD4~+T淋巴细胞数进行检测和统计学分析。结果 127例HIV/AIDS患者的平均开始治疗年龄为(37.6±10.8)岁,治疗前CD4~+T淋巴细胞数平均水平为(321.2±108.4)个/μL;患者治疗3个月、6个月、9个月和12个月时与进入治疗时点相比,其CD4~+T淋巴细胞数平均增加了52.2个/μL、75.8个/μL、75.3个/μL和76.5个/μ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抗病毒治疗1年后,CD4~+T淋巴细胞数500个/μL的患者从0例增至37例,占患者总数的29.1%;CD4~+T淋巴细胞数分为≤200个/μL、201~350个/μL和350个/μL三组患者,经抗病毒治疗1年后,CD4~+T淋巴细胞数平均分别增加了80.7个/μL、84.7个/μL和65.8个/μL,不同组患者HAART治疗1年后CD4~+T淋巴细胞数均值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青海省目前的HAART治疗效果明显,同时提高HIV/AIDS患者的依从性,并尽早开展抗病毒治疗,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延缓疾病进程,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采用高效抗逆转录病毒(HAART)治疗对艾滋病(AIDS)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9月—2014年12月来我院治疗的 AIDS 患者108例,所有患者均采用 HAART 治疗,根据治疗后24个月 CD4+T 淋巴细胞计数水平较治疗前增加水平将其分成 A 组、B 组、C 组,每组各36例。A 组低于100/mm3,B 组100~200/mm3,C 组超过200/mm3,观察3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结果3组患者CD4+T 淋巴细胞在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 HAART 治疗AIDS 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计数水平,提高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对HIV/AIDS患者的生存时间、病死率的影响及影响生存时间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接受免费HAART的1309例HIV/AID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采用寿命表法分析患者生存时间、病死率及其变化趋势;运用Cox等比例风险回归法分析影响患者生存时间的因素,包括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感染途径、世界卫生组织(WHO)分期、确诊后至开始抗病毒时间(月)、治疗前机会性感染种数(除外肺结核)、治疗前1年内是否患肺结核、治疗前是否患乙/丙肝、基线HAART方案、CD4T淋巴细胞计数、ALT、血肌酐、血红蛋白、白细胞总数、血小板、淋巴细胞计数等.结果 1 309例患者接受免费抗病毒治疗后,生存时间中位数为35.53个月,5年、9年生存率均为95.81%;因艾滋病相关疾病死亡40例,平均病死率0.52/100人年.单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感染途径、WHO分期、CD4计数、血肌酐、血红蛋白及血小板与患者的生存时间有关(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D4计数、血红蛋白、感染途径是影响患者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CD4计数、血红蛋白升高死亡风险降低,静脉吸毒死亡风险增加.结论 HAART治疗可明显改善HIV/AIDS患者预后;及早抗病毒、改善贫血状态和加强吸毒患者抗病毒随访可能有助于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病人(AIDS/TB)以及普通AIDS病人经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后3个月的免疫重建问题。方法 AIDS/TB双重感染患者80例,未合并结核的AIDS患者118例,比较分析HAART治疗后3个月内的临床症状、CD4+T细胞计数。结果在接受HAART后3个月,绝大部分患者CD4+T细胞计数均显著上升,并且普通组比双感染组明显增高(P〈0.05)。免疫重建综合征(IRIS)发生率双感染组高于普通组(P〈0.05)。结论 HAART可使患者的免疫重建,AIDS/TB在HAART过程中发生IRIS的风险性可能增加。  相似文献   

11.
韦华  袁孔现  李国忠 《安徽医学》2010,31(8):968-969
目的了解产科抗生素的应用情况并评价其合理性以加强临床使用的管理。方法随机抽查铜陵市人民医院2007~2009年产科出院患者病历中的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回顾性的调查统计分析。结果抗生素使用率达67%,头孢类药物是主要种类,以单独用药情况最多;多数品种DUI接近1。结论该院产科抗生素使用基本合理,但尚须建立有效的监管制度,控制过度使用。  相似文献   

12.
2005年汕头市登革热定点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通过定点监测为汕头市登革热流行趋势的预测、预警和制定防治对策、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监测点的登革热疫情、人群抗体水平和媒介伊蚊等监测资料,用EPI2002软件统计分析。结果2005年汕头市无登革热疫情,抗登革热病毒IgG、IgM阳性率低,伊蚊幼虫孳生密度高峰在6、8、9、10月份,低谷在4、7、11月份,孳生情况随着月平均降水量、平均气温变化而变化;孳生场所以农村、暂时性容器为主。结论汕头市有登革热流行的自然、社会环境条件,人群普遍对登革热易感,8~10月是发动爱国卫生运动,清除伊蚊孳生地,预防、控制登革热流行的适当时机。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湛江市2007年登革热监测结果,为登革热流行趋势的预测、预警和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监测点的登革热疫情、布雷图指数、人群抗体水平和媒介伊蚊等监测资料,用EPI2002软件统计分析。结果2007年湛江市暴发2起登革热疫情,发病205例,男97例,女108例;抗登革热病毒IgG阳性率低,伊蚊幼虫孳生密度高峰在9月份,低谷在6-8月份,阳性容器以永久性容器为主。结论湛江市有登革热流行的自然、社会环境条件,人群普遍对登革热易感,8-9月是发动爱国卫生运动,清除伊蚊孳生地,预防、控制登革热流行的适当时机。  相似文献   

14.
何金庆 《中国热带医学》2006,6(10):1877-1878
目的评价辖区内医疗机构消毒灭菌质量,督促各医疗单位提高消毒灭菌效果,防止医源性感染的发生。方法对辖区内的医疗单位已消毒或灭菌的用品进行抽样检测,将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这次采集使用中消毒液、无菌器械、物体表面、手术室空气和医务人员手共3556份,检测达卫生标准2955份,符合率为83、10%,不同样品检测达卫生标准百分率依次为97.37%、95.56%、86.25%、75.41%和62、49%。结论高州市医疗机构消毒灭菌质量用卫生指标评价,卫生站的符合卫生标准率低于医院,手术室空气和医务人员手的监测合格率低于使用中消毒液和无菌器械。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惠州市电子、五金、电镀等企业生产车间中有毒物污染情况,以便提出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气相色谱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分光光度法对车间空气中有毒物质进行检测。结果2003~2004年共检测车间空气样品3625份,舍格3511份,总合格率为96.8%。其中锰尘舍格率最低,为82.2%;其次是三氯乙烯91.0%,氰化氢93.4%,甲苯97.1%,硫酸97.2%,铅烟98.2%,正己烷99.2%。苯99.3%,二甲苯99.6%,其他合格率为100%。结论惠州市部分电子、五金、电镀企业车间空气中有毒物的浓度较高,应改善生产车间的通风设施,做好工人的个人防护。  相似文献   

16.
2005年广西流动人口疟疾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广西流动人员疟疾流行现状,进而提出针对性防治措施。方法收集全区网络直报疫情资料和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疟疾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2005年广西流动人口发热病人平均疟原虫阳性率为0·33%。80·62%的病人为本地居民外出到疟疾流行区务工感染所致。以从事护林/砍伐比例最高,占44·19%。结论加强返乡流动人口疟疾监测是巩固广西疟疾防治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7.
柳其芳 《中国热带医学》2007,7(10):1772-1774
目的探讨ELISA检测法检测食品中氯霉素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国际上先进的ELISA检测法和酶标读数仪定量检测,并与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法(HPLC—MS/MS)比较。结果氯霉素含量为0.05~0.20ug/kg之间,CV%为2.5%~5%,回收率为85.0%~110.0%,标准曲线r=-0.992~-0.999。结论ELISA法具有灵敏度高,干扰少,测定步骤简便、快速。操作安全,设备投资少,测定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广东地区儿童麻疹免疫水平,客观评价人群麻疹免疫状况,为调整策略并改进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法抽取南海、盐田、饶平、乳源、德庆、遂溪6个县4个年龄组1376名儿童,对其麻疹抗体水平进行检测。结果6个地区麻疹IgG抗体总阳性率为96.9%,麻疹IgG抗体总保护率为80.2%,总抗体几何平均浓度(GMC)为1515mIU/ml;不同地区儿童麻疹抗体阳性率、保护率和抗体几何平均浓度(GMC)均有显著性差异;年龄别儿童麻疹抗体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但麻疹保护率和抗体几何平均浓度(GMC)存在显著性差异;外地与本地儿童麻疹抗体阳性率、保护率和抗体几何平均浓度(GMC)均显示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结果显示调查地区抗体总阳性率维持高水平,但珠江三角洲经济发达地区常规免疫工作质量要好于非珠江三角洲经济欠发达地区;麻疹复种工作可有效减少免疫空白儿童,维持人群麻疹高免疫水平;居住时间较长的流动儿童可以获得高的麻疹免疫水平,结合麻疹发病情况,需重点关注居住时间较短的流动儿童免疫状况。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湖南侗族成年人嘴部的形态特征 ,为体质人类学研究积累资料。方法 用活体观测方法对 2 64例成年侗族人嘴部进行活体研究。结果 得出了湖南侗族嘴部 3项观察值和 6项测量值 ,以及口裂高、宽指数及其分型。结论 湖南侗族嘴部有其独特的特征。  相似文献   

20.
深圳市南山区2005年流感监测结果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辉  关春盛  黄锐敏  许艳子  俞慕华 《中国热带医学》2006,6(11):1981-1982,1988
目的探讨深圳市南山区2005年流感流行规律,为有效防制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流行病学、血清学和病原学监测,对深圳市南山区流感流行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005年流感样病人数在全年各月有明显变化,4月、5月、9月份流感病人相对较多,10月份流感病人相对较少;0-岁组、5-岁组流感样病人明显较多,分别占总流感样病人数的43.4%、25.0%;2005年共分离到毒株56株,分离率为12.0%,其中H3N2亚型44株,占78.6%,H1N1亚型6株,占10.7%,B型毒株6株,占10.7%,其中5株B型毒株为9月分离。人群中A型、B型流感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92.9%、70.9%。结论2005年深圳市南山区流感疫情相对较为平静,H3N2型毒株为流感流行的优势毒株,B型流感病毒的流行有增强的趋势,监测结果显示流感病毒优势毒株如不发生大的变异,与目前深圳市使用的疫苗株型别基本相同,则近期不会发生流感较大规模的流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