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26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5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通过分析艾滋病并发眼底病的临床表现,提高艾滋病并发眼底病变的诊疗水平.方法 对143例艾滋病患者进行间接眼底镜筛查,收集患者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 49例诊断为眼底病.其中32例有视力下降,诊断为巨细胞病毒(CMV)性视网膜炎29例,视神经炎2例,葡萄膜炎1例.111例无视力改变,其中诊断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相关性眼病15例,CMV性视网膜炎1例,脉络膜病变1例,94例未见异常.49例眼底病患者中并发结核病24例、口腔真菌感染23例、马尔尼菲青霉病13例、弓形体脑炎1例、隐球菌性脑膜炎1例.结论 通过间接眼底镜诊断艾滋病并发眼底病快速、实用.艾滋病除并发眼底病外,可同时并发多种机会性感染.CMV性视网膜炎及视神经炎是导致视力损害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需输血的艾滋病(AIDS)病人贫血与自身免疫性溶血的关系。方法对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2016年140例贫血需输血的AIDS病人血液样本,采用微柱凝胶卡式抗人球蛋白实验(Coomb′s Test)进行自身抗体免疫类型检测,并将病人血样置于4℃冰箱24小时后观察发生体外溶血情况,将两者结合进行分析。结果140例贫血需输血的AIDS病人中,131例(93.57%)检出自身抗体,发生体外溶血73例(52.14%)。自身抗体免疫种类为温抗体(WAs)IgG+C3d、IgG、C3d及冷抗体(CAs)IgM型。131例自身抗体以混合型抗体(DL)所占比例最大,其中(IgG+C3d、IgG、IgM)占58.78%(77/131);溶血占58.44%(45/77);(IgG+C3d、IgG)占10.69%(14/131),溶血占64.29%(9/14);(IgG、IgM)占3.82%(5/131),溶血占60.0%(3/5);(IgG+C3d、IgG、IgM、C3d)占3.05%(4/131),溶血占100.00%(4/4);单冷抗体IgM型占23.66%(31/131),溶血占38.71%(12/31)。结论贫血需输血的AIDS病人多为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且与IgM型CAs相关性高。广泛性感染与Was诱导可促使CAs和抗-DL造成红细胞破坏。  相似文献   
3.
马红球菌是人类感染性疾病谱中一个较为罕见的病原体,但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患者中已成为一种机会性致病性病原体。通常表现为亚急性肺炎,多数为空洞性肺炎,有时甚至是细菌性肺炎。虽然在自然界分布广,但是从临床和微生物学的方面来诊断马红球菌感染仍然具有挑战性,目前还没有建立标准的治疗方案。此次报道分析一例艾滋病合并马红球菌性肺炎及败血症患者的详细情况。患者为29岁男性,以咳嗽、咳痰、发热为主要临床表现,肺脏组织镜下见灶状坏死,中性粒细胞和浆细胞浸润,无明显的干酪样坏死。痰液、骨髓、肺脓肿均培养出马红球菌。我们描述马红球菌的临床特点,强调早期诊断及联合抗生素治疗的重要性,为持续进行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广西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结核病(tuberculosis,TB)双重感染影响因素,为针对该人群的健康教育和健康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来自广西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AIDS治疗门诊和感染科住院部就诊和住院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单纯感染者、TB单纯感染者和HIV/TB双重感染者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并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双重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 174名被调查对象中,AIDS单纯感染者83人(47.7%),TB单纯感染者56人(32.2%),HIV/TB双重感染者35人(20.1%);与HIV组比较,HIV/TB双重感染和以下因素有关:了解TB免费治疗政策(OR =2.85,95% CI:1.03~7.85)、接受过有关预防AIDS宣教咨询等服务(OR =0.17,95% CI:0.06~0.49);与TB组比较,HIV/TB双重感染和以下因素有关:现居住地在钦州百色或其他地区(OR =3.44,95% CI:1.26~9.42)、仅通过医生、医院咨询服务了解AIDS(OR=3.68,95% CI:1.28 ~ 10.56).结论 应加强社会对AIDS和TB的宣教工作和血液的管理,注意把两种疾病联合进行预防.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广西地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及结核(TB)双重感染病人(HIV/TB病人),在标化抗结核治疗强化期药物性肝炎的发生情况,分析发生药物性肝炎的影响因素。方法以同期HIV阴性的TB病人作对照,选择16个可能对发生药物性肝炎产生影响的因素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对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符合观察条件的HIV/TB病人共369例,药物性肝炎发生率为22.8%(84例);HIV阴性的TB共350例,药物性肝炎发生率为13.1%(46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d0.001)。HIV/TB组治疗失败47例,其中与药物性肝炎相关占63.8%。单因素分析HIV/TB病人药物性肝炎的危险因素为女性、体质量减少、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BV)或/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既往有肝损伤病史、血清蛋白降低、低CD4^+T淋巴细胞计数、静脉途径用药、用药后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升高;多因素分析显示:体质量减少、既往有肝损伤病史、低CD4^+T淋巴细胞计数、静脉用药、用药后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升高,是导致药物性肝炎的危险因素。结论HIV/TB病人抗结核治疗易出现药物性肝炎,对预后影响大;HIV感染后体质下降和免疫异常是导致药物性肝炎发生率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合并马尔尼菲青霉病(青霉病)的胸部影像表现及治疗后转归.方法 对83例艾滋病合并青霉病患者的胸部影像表现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3例患者胸部X线、CT影像学表现主要为5种类型:(1)以结节病变为主要表现29例;(2)以斑片或大片状渗出为主要改变27例;(3)以肿块病变表现6例;(4)双肺呈弥漫磨玻璃样改变为主5例;(5)双肺呈弥漫粟粒病变5例;(6)其他表现11例.治疗后肺部病灶明显吸收、消失77例,死亡6例.病灶呈双肺弥漫分布的患者病死率为14.6%(6/41),高于其他病灶分布患者(0/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T细胞计数多少与病死率关系不大(P>0.05).结论 青霉病绝大部分发生于AIDS晚期患者,胸部表现多种多样,以双肺弥漫性病变患者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艾滋病(AIDS)患者行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HAART)治疗后出现高乳酸血症的发生时间,以便早期干预,降低病死率。方法选取1 000例行HAART治疗的AIDS患者,从HAART治疗的基线开始,每3个月采用酶电极法测定1次患者的血乳酸水平,统计发生高乳酸血症患者的例数,并记录患者发生高乳酸血症时HAART治疗的持续时间。结果 239例患者发生高乳酸血症,HAART治疗的持续时间为(46.77±14.67)个月。结论 AIDS患者行HAART治疗的1~3年应对血乳酸水平进行严密监测,以便早期发现高乳酸血症,尽早调整用药方案,降低高乳酸血症所致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40岁。因“反复发热10余天,HIV抗体初筛阳性3 d”于2009年6月12日入院。患者10余天前出现持续高热,体温最高40℃,伴畏寒、盗汗。于当地医院治疗无明显好转,3 d前查HIV抗体初筛阳性,拟诊为AIDS收住院。体质量下降约5 kg,5 a前有冶游史。入院查体:T38.6℃,心肺腹检查无异常。入院检查:血常规:PLT61×10^9/L,Hb119.6 g/L,RBC 4.13×10^9/L,WBC 2.2×10^9/L,肝功能:AST423.04 U/L,ALT245.1 U/L,AST/ALT1.73,GGT502.4U/L,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艾滋病合并结核感染患者(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 patients with tuberculosis infection,AIDS/TB)在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中出现免疫...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分析艾滋病合并弓形虫脑病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005年1月~2013年12月间收治的135例艾滋病合并弓形虫脑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例患者 CD4细胞大于200个/μL,123例患者CD4细胞小于或等于200个/μL;75例患者血清弓形虫IgM抗体阳性;108例患者进行脑脊液检查,其中103例患者蛋白上升,30例患者氯化物下降,22例患者葡萄糖下降,20例患者白细胞上升,18例患者压力升高;75例患者进行头颅CT检查,发现140个病灶。60例患者进行头颅核磁共振检查,发现180个病灶。患者病灶主要在大脑半球,其次为小脑与脑干。给予克林霉素联合复方磺胺甲基异恶唑进行抗弓形虫的治疗,其中110例患者好转出院,25例患者死亡。结论艾滋病合并弓形虫脑病患者以CD4细胞小于或等于200个/μL者居多;血清弓形虫IgM抗体阴性也可出现弓形虫脑病;检查脑脊液不具有特异性;头颅核磁共振检查能够更准确的发现病灶;临床给予克林霉素联合复方磺胺甲基异恶唑进行抗弓形虫治疗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