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内科学   30篇
综合类   28篇
预防医学   3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评价基本消灭恶性疟后的疟疾监测效果,为消除恶性疟提供依据。方法开展疟疾病例侦查,治疗病人,疫点处理;加强临床医生疟疾诊疗知识培训,提高疟疾诊治能力;开展健康教育,增强农民工防治疟疾意识。结果2005—2011年,常住人口监测检出疟疾占疟疾病例总数2.40%(15/624)。血检常住人口疟原虫阳性率为0.001%(15/2454711),间日疟15例,未检出本地感染恶性疟和输入恶性疟二代病例;流动人口监测检出疟疾占疟疾病例总数97.60%(609/624),输入性疟疾病例数增加,致使2009-2011年疟疾发病率比上一年发病率分别上升11.11%、30.00%和69.23%。结论广西消除恶性疟后,控制输入性疟疾传播是巩固成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广西低山丘陵区嗜人按蚊分布区与环境因素的关系 ,找出该蚊分布的主要地理特征和规律。 方法 选择 1983年以来发现嗜人按蚊密度较高的环江县和罗城县进行调查。由专业人员根据全国嗜人按蚊分布区特征的调查项目表内容 ,调查每个点的总面积、可耕地面积、水田面积、单双季稻面积、水稻主要病虫害、杀虫剂种类及用量。在当地县气象站、乡农业技术部门收集调查点的气象资料和土壤类型以及性质等资料。 结果 嗜人按蚊分布区植被以树林、灌木和农作物为主 ,覆盖良好。土壤类型有红壤、黄壤和黄棕壤 3种 ,有机物平均含量 1.88%~ 3 .2 8% ,含磷量0 .4~ 4.0mg/L ,pH值 4.2 5~ 6.2 5。主要水体有河流、池塘、沟渠 3种 ,分布区广种水稻 ,农药使用普遍。  结论 广西嗜人按蚊主要分布于海拔 2 0 0~ 3 80m的低山丘陵区 ,沟渠和山边渗出水灌溉的稻田是该蚊主要的孳生地。农药的广泛使用对嗜人按蚊有明显的杀灭效果。桂北低山丘陵区特有的凉爽气候带 ,清凉的水质以及酸性土壤适合该蚊生长繁殖 ,是广西桂北地区嗜人按蚊明显多于桂南地区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2009年广西流动人口疟疾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2009年广西流动人口疟疾发病情况,为制订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09年全区流动人口疟疾监测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9流动人口血检58 842人次,查出疟原虫阳性49例,临床诊断2例,比2008年增加21.43%;流动人口发热病人血检阳性率0.11%,比2008年升高0.02%;外来人员...  相似文献   
4.
广西疟疾监测措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广西基本消除和消除疟疾地区疟疾监测措施及其效果,为制订疟疾监测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病原学、血清学和昆虫学同步综合监测方法,对监测点发热病人血检疟原虫;小学生取滤纸血用IFAT测定疟疾抗体水平;半通宵(19:00~22:00)室外人诱捕蚊加早晨(5:00~7:00)50床蚊帐内捕蚊观察叮人率。结果监测点3个乡(镇)平均疟疾发病率和血检疟原虫阳性率2005年分别为0.69/万和0.26%,至2007年均下降为0;小学生年平均疟疾抗体阳性率为0.25%;3年间监测点未发生输入疟疾继发病例。结论早期发现和及时根治传染源是控制疟疾传播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5.
流动人口疟疾管理是控制疟疾的重要措施。通过监测及时发现、治疗输入性疟疾病例 ,防止其引起传播[1] 。现将 2 0 0 2~ 2 0 0 3年全区流动人口疟疾监测结果报告如下。1 内容和方法1.1 血检 由市、县、乡 (镇 )医疗卫生机构对就诊的流动人口发热病人进行疟原虫血检 ;乡 (镇 )卫生院防保人员和村医对流动人口造册登记 ,发现发热病人及时采血送检 ,查出疑似疟疾病例 ,将血片及采血送检单送县卫生机构核实诊断 (市、县查出本地感染恶性疟和输入性恶性疟继发病人时 ,将病人血片及个案调查表及时报自治区疾控中心复查 ) ;县、乡防保人员对病灶…  相似文献   
6.
同一类型的疟区,不同的防治对策其结果截然不同。为了解我区基层卫生组织对《疟疾防治技术方案》的执行情况,于1994年对15个县(市)25个乡(镇)1984~1993年疟防措施和效果进行了调查,报道如下。调查方法和内容根据方位,抽查桂东、桂南、桂西、桂北...  相似文献   
7.
桂西南联防区近10年疟疾防治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2000-2009年桂西南联防区疟疾防治效果,为制订疟疾监测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联防区各市县2000-2009年疟疾疫情、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疟疾监测数据,各种抗疟措施执行情况,疟疾联防区年度交叉检查和疟原虫镜检员考核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联防区20市县疟疾发病率从2000年0.13/万下降至2009年0.03/万,10年常住人口发热病人血检1808364人次,平均原虫阳性率0.001%,其中2004-2009年未查见本地感染的疟疾病例;流动人口发热病人血检平均阳性率0.69%,高于常住人口发热病人血检原虫阳性率22倍。结论疟疾防治效果明显,防止输入性疟疾传播是联防区当前疟防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广西省基本消除疟疾后媒介按蚊地理分布、种群密度及叮人率,为制订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广西省东、西、南、北、中历史上发现较多、按蚊种类疟疾流行较严重的居民点作为调查重点,应用人舍、牛棚通宵全诱捕法、帐内捕蚊法、人工诱捕法3种方法对传疟媒介进行调查,每县至少调查2~3个点。结果在广西省14个县进行按蚊种群调查,共捕获按蚊7种3610只,其中在牛棚共捕获按蚊3025只,构成比为中华按蚊占98.84%、嗜人按蚊占0.50%、日月潭按蚊占0.03%,多斑、嵌斑、可赫、美彩按蚊分别占0.21%、0.17%、0.13%、0.10%;在人舍共捕获按蚊585只,仅捕获中华按蚊一种蚊种。在全州、上思、天峨县开展室外人诱按蚊密度调查,中华按蚊密度为54.37只/顶,嵌斑按蚊密度为0.03只/顶;开展叮人率调查,7月中华按蚊叮人率最高,为49.75只/(人。夜)。所有市县均未捕获微小按蚊。结论中华按蚊为目前广西省主要传疟蚊种,嗜人、日月潭按蚊数量大幅减少,微小按蚊不再是广西省主要传疟媒介。  相似文献   
9.
桂西山区位于广西西部 ,共有 12个县 (市 ) ,182个乡 (镇 ) ,35 9.35万人口 ,南部与越南交界 ,西部和北部与云南和贵州相邻 ,居住着壮、汉、苗、瑶、彝、仡佬等 6个民族。是广西历史上恶性疟流行区 ,以微小按蚊和中华按蚊为主要传疟媒介。有恶性疟、间日疟和三日疟 3种疟疾混合流行。在疟疾大流行的 1972年 ,对 142个点的居民抽查 ,有 89个点检出恶性疟 12 2 7例 ,占疟病例总数的 5 8.7% ,恶性疟阳性点数占总血检点数的 6 2 .6 8% ,恶性疟平均血检阳性率达 18.73% ,12个县 (市 )均有恶性疟流行。为了有效地控制桂西山区的恶性疟流行 ,于 198…  相似文献   
10.
日月潭按蚊实验室养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日月潭按蚊的实验室养殖技术。方法:1991~1997年间16次在现场捕捉吸血雌蚊或雄蚊,在实验室进行人工驯化养殖。结果:传代数最长者可连续7代,短者仅传2代,每批蚊子从第1代到最后1代,其卵、幼虫、蛹、成蚊数量均逐代显著减少致中断。结论:雌蚊不易吸鼠血和人血,使吸血率低和死亡率高及受精率低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