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 毫秒
1.
作者观察了CBA系和昆明种小鼠实验感染小鼠巨细胞病毒(MCMV)Smith株后,其颌下腺细胞内病毒包涵体的出现和病毒分离情况。结果表明,核内包涵体的持续存在时间因品系而异,在昆明种的持续时间较CBA系长;核内包涵体与病毒分离的阳性率不完全一致,两者符合率为69%(33/48)。并以颌下腺出现病毒包涵体为指标,观察10个品系不同鼠龄共231只小鼠的MCMV自然感染情况。发现包涵体的阳性率与品系有关,远交系的高于近交系;且与鼠龄有关;老龄淘汰鼠,21.7%(15/69);5~7周龄鼠,12.0%(9/75);3周龄前乳鼠,5.0%(3/60);尤以孕鼠为最高 (29.6%,8/27)。  相似文献   

2.
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检测实验感染小鼠的特异性抗MCMV抗体,CBA系小鼠在感染后第7天就可以测出,其滴度在第28天达到高峰,105天以后开始下降。昆明系小鼠也有相似的免疫应答,但由于对照组有较高的自然感染率,实验感染后的高滴度抗体可能反映了对MCMV感染的二次抗体应答。实验结果表明,IFA可用于MCMV感染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汉坦病毒抗原在隐性感染小鼠体内各脏器组织中的定位与分布特点。方法:以陈株汉坦病毒腹腔感染成龄昆明系小鼠,取其心、肝、脾、肺、肾等内脏组织,用免疫组化多重PAP法对病毒抗原进行检测。结果:感染小鼠的肝脏与肺脏是病毒抗原检测阳性率最高的脏器,心脏与脾脏病毒抗原呈阴性分布,肾脏与小肠病毒抗原亦可呈阳性,但阳性率较低。病毒抗原定位于感染细胞的胞浆,主要分布于感染小鼠的血管内皮细胞、肝细胞和肺泡上皮细胞等。结论:(1)肝脏与肺脏是成龄小鼠最易受HV病毒侵犯和寄生的脏器;(2)HV病毒抗原在感染小鼠体内的组织分布与在EHF病人体内的组织分布特点不同,这很可能是成龄小鼠感染HV病毒不发病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巨细胞病毒(CMV)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双股DNA病毒,其感染后的特点之一是形成潜伏感染。近十几年来小鼠巨细胞病毒(MCMV)感染已广泛用作研究人CMV潜伏感染和激活的实验模型。我们已经发现在我国普通级小鼠群中MCMV抗体阳性率达50%以上,但对334只小鼠颌下腺病毒分离则均为阴性。这种情况是否表明MCMV的自然感染是以隐性感染或潜伏感染的方式存在呢?为了探讨这个问题,我们建立了MCMV潜伏感染和免疫抑制激活模型,在此基础上对不同来源的50只普通级小鼠免疫抑制后分离病毒。现报道如下。材料和方法一、病毒MCMV-Smith株自美国引进,在鼠胚纤维母细胞内传代滴度为10~(4.5)TCID_(50)/0.2ml。  相似文献   

5.
小鼠臣细胞病毒(murine cytomegalovirus,MCMV)是最早分离并在细胞培养中增殖的一种巨细胞病毒(Smith,1954)。小鼠群中的 MCMV 感染,在急性感染时的发病过程、潜伏期,以及在免疫抑制、输血或组织移植后的激化过程等很多方面,都与人类的相应感染很相似(Hudson,1979;Jordan,1983;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小鼠巨细胞病毒(MCMV)胎盘感染后胎盘病理学改变。方法:酶联免疫法(ELISA)筛选无MCMV感染史性成熟期雌性小鼠,雌雄同笼受孕后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模型组孕龄12.5 d时经胎盘显微注射MCMV悬液,18.5 d时处死,观察胎盘组织标本病理改变;对照组胎盘注射细胞维持液。结果:模型组较对照组胎盘感染率高(P<0.05)。其胎盘细胞滋养细胞增生、合体细胞结节增生、纤维素样坏死等病理学变化,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胎盘感染MCMV后出现的病理改变可能在MCMV宫内感染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脑内感染小鼠巨细胞病毒(murine cytomegalovirus,MCMV)后脑干听觉诱发电位(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的变化,以明确经脑内感染MCMV后小鼠ABR是否出现异常改变,从而验证经脑内感染MCMV能否建立巨细胞病毒(CMV)感染致听力损伤的动物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观察更昔洛韦对CMV感染致听力损伤的干预效果.方法 将24只新生小鼠按窝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干预组3组,对照组经脑内注射无菌生理盐水10 μl,模型组与干预组经脑内接种TCID50为1×105 U/ml的MCMV病毒悬液10 μl,同时干预组在接种MCMV后第2天开始腹腔注射更昔洛韦60 mg/(kg·d),连用2周.2周后在小鼠麻醉状态下应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仪在电屏蔽装置中检测小鼠的ABR,并记录ABR的波形以及Ⅰ波的潜伏期、波幅.结果 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F=9.151,P=0.011;F=5.095,P=0.043),更昔洛韦干预组与模型组相比潜伏期缩短、波幅升高(F=13.797,P=0.003;F=14.587,P=0.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经脑内感染MCMV可以引起小鼠ABR的异常改变,脑内感染MCMV可建立CMV感染致听力损伤的动物模型,婴幼儿CMV感染后早期应用更昔洛韦对CMV感染致听力损伤的进行性发展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小鼠SRS腹水瘤株是我校病理生理教研室于1971年用L6565白血病小鼠的胸腺细胞悬液接种到昆明小鼠腹腔而建立的;生物物理教研室及病生教研室在分离和鉴定小鼠SRS白血病病毒(SRSV)、建立SRSV感染的细胞系以及阐明SRS病毒基因组和病毒蛋白的分子生物学性质方面作了深入的研究,概述如下:1、应用分子筛凝胶柱层析及超离心法分别从昆明种小鼠SRS腹水瘤上清液和瘤细胞中分离提取了有生物活性的SRS白血病病毒(SRSV)。经电子显微镜观察表明,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大蒜新素对巨细胞病毒(CMV)感染鼠的免疫抑制性细胞因子TGF-β1和IL-10的影响,探讨大蒜新素的抗CMV机制。方法:建立非免疫抑制性鼠巨细胞病毒(MCMV)全身播散性感染小鼠模型;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感染后1,3,7,14,28,45,60,75,90,120d正常对照组、病毒感染组和药物治疗组小鼠脾细胞培养上清中TGF-β1和IL-10水平的时序性变化。结果:MCMV感染后,TGF-β1和IL-10分泌均显著升高,并呈现出急慢性期两次高峰的特点。大蒜新素治疗对MCMV感染鼠各时间点TGF-β1水平均有下调作用,且对其急性期分泌高峰的抑制更明显。大蒜新素治疗对IL-10的急性期分泌高峰影响不明显,却显著下调慢性期IL-10的分泌高峰。结论:大蒜新素能显著抑制MCMV感染后TGF-β1和IL-10分泌,进而增强机体细胞免疫功能而有利于机体清除MCMV病毒,这可能是大蒜新素抗CMV的另一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鼠巨细胞病毒(MCMV)感染对小鼠精子凋亡的影响,探讨MCMV感染诱导小鼠精子凋亡的线粒体调控机制.方法 建立小鼠睾丸MCMV急性感染模型(n=15),以正常小鼠作为对照(n=15),采用流式细胞术(FCM)与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术(LCSM)对不同感染时段的小鼠附睾尾部成熟精子进行凋亡与线粒体膜电位的检测,同时应用电镜观察不同感染时段的精子线粒体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 MCMV感染第2天起精子凋亡率开始升高,第4天达最高值(39.3±1.0)%,随后逐渐下降(F=362.822,P<0.05).而感染第1天的精子线粒体膜电位增加至74.0±1.4,第2天开始下降至63.0±2.2,第4天降至最低40.2±2.3,随后缓慢回升(F=32.257,P<0.05).MCMV感染可引起精子线粒体超微结构的损伤,以感染第2~6天为重.结论 生殖器官MCMV急性感染可诱导附睾尾部成熟精子的凋亡;精子线粒体主动参与并调控了精子的凋亡过程.  相似文献   

11.
柯萨奇病毒B_3致病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建立柯萨奇病毒 (CV)B3 的实验动物模型 ,以期为抗病毒药物筛选提供工具。方法 :雄性BALB/C鼠腹腔注射CVB3 后 ,观察小鼠发病症状 ,并在不同时间处死小鼠 ,取小鼠心、脾、肝、肾等组织进行病毒分离、病毒核酸检测、心肌组织病理检查。结果 :感染后第 3d小鼠即出现症状 ,第 5d在小鼠的心脏、脾脏、肾脏均可分离出感染性病毒 ,其滴度分别为 :10 4 .7,10 3.3 ,10 3.2 TCID50 / 0 .1ml,同时小鼠心、脾、肾、等组织及血清中CVB RNA检测为阳性 ,心肌组织出现典型炎性改变。结论 :雄性BALB/C鼠感染CVB3 后可引起病毒性心肌炎发生  相似文献   

12.
我们将禽流感H5N1病毒通过鼻腔、尾静脉和脑内接种方式接种BALB/c小鼠,观察小鼠在感染过程中临床症状和各个组织器官的病理变化。感染1天后,小鼠打堆、猥琐、毛色混乱、眼角有分泌物;感染第2天的小鼠均出现死亡;感染4天后,小鼠从临床症状上表现恢复。收集各种方式感染的小鼠的主要脏器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小鼠不同接种途径感染H5N1流感病毒后,所产生的病理变化相似;从各个脏器的病变程度来看,病毒最先到达的器官损伤最严重。感染第2天各组织器官的病变最严重,随着感染时间增长,肺脏和肾脏等器官有不同程度的恢复,心脏和肝脏等器官的病变在感染过程中未见明显恢复。  相似文献   

13.
To better understand immune mechanisms involved in onset of cytomegalovirus pneumonia, we initially examined the replication of a low virulence strain of mouse cytomegalovirus (MCMV) in nude and BALB/c mice infected by intranasal inoculation. MCMV was detected by plaque assay in the salivary glands of nude mice from days 3 to 16, and in those of BALB/c mice from days 7 to 11. Nude mice became infected with MCMV earlier than BALB/c mice. Moreover, MCMV-DNA was detected in the salivary glands until day 16 after MCMV inoculation in nude and BALB/c mice. However, we did not find evidence of interstitial pneumonia at day 16 in either BALB/c or nude mice.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is system represents a latent infection model in BALB/c mice and a persistent infection model in nude mice. We treated latently infected BALB/c mice with methylprednisolone or IL-4 every other day. The mice treated with IL-4 developed interstitial pneumonia, whereas those treated with m-PSL did not. In the present study, we constructed a model of MCMV latent infection that could be used to induce development of interstitial pneumonia. IL-4 appears to be a key cytokine for onset of interstitial pneumonia in mice with latent MCMV infection.  相似文献   

14.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是一种新近出现的严重传染性疾病,病原体为一种新的冠状病毒。但其免疫病理的发病机制尚未阐明,我们用SARS病毒感染了恒河猴和leiws大鼠,经PCR和抗体检测,证明病毒在动物体内有复制。用酶连免疫吸附试验测量动物血清中白介素(IL)-6,白介素(IL)-10,γ-干扰素(INF),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含量。结果显示,血清中IL-10和INF-γ的含量在感染前后无显著性差异。感染后动物体内IL-6显著升高,其含量与肺部病变程度呈正相关。TNF-α的含量降低。动物模型中血清免疫因子的测定避免了临床病人由于使用抗病毒药物和激素造成的干扰,对于我们了解免疫因子在SARS免疫病理发病机制的作用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5.
Smad3基因剔除对小鼠肾脏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Smad3基因剔除对小鼠肾脏解剖特征及功能的影响。方法 常规解剖学方法及通过荷兰半自动生化仪检测有关一些肾脏功能的血清学指标。结果 不同日龄不同基因型Smad3基因剔除小鼠之间的比较,35日龄Cre、体重、肾脏、肾上腺差异显,UA、BUN纯合型小鼠高于野生型,体重及脏器重量与脏器指数低于野生型;70日龄和6月龄BUN、体重、肾脏重量差异显,6月龄纯合型小鼠的Cre和BUN高于野生型,70日龄纯合型小鼠的uA高于野生型,而6月龄的uA却低于野生型。纯合型小鼠在不同年龄时各项指标差异不显,但Tbili、cre、BUN在6月龄时比较高,UA在70日龄相对高。结论 Smad3基因剔除小鼠从性成熟经过体成熟到老龄阶段,其代谢产物存在差异;通过解剖学观察Smad3基因剔除小鼠,含有纯合基因的小鼠在生产繁殖过程,出现12.5%的单肾小鼠,而肾上腺尚在。说明Smad3基因剔除对小鼠肾脏的形成具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应用α-胞衬蛋白(α-Fodrin)免疫BALB/C小鼠,以期建立干燥综合征的实验动物模型.方法 应用α-胞衬蛋白100μg(50μl)配合等体积佐剂,于0、14、35、51 d进行尾根部皮下注射给药免疫4周龄的BALB/C小鼠,以颌下腺匀浆作为阳性对照,GST及PBS作为阴性对照.小鼠每周计饮水量,每2~3周取血,检测不同时间点小鼠血清中的α-胞衬蛋白抗体、M3受体蛋白多肽(M3RP)抗体、SSA抗体、SSB抗体、类风湿因子(RF)以及抗核抗体(ANA)等自身抗体,ELISA方法测定小鼠血清中的细胞因子白介素(IL)-2,IL-10和干扰素(IFN)-γ.检测小鼠颌下腺病理改变及α-胞衬蛋白的抗原表达情况.结果 (1)免疫前小鼠血清中的自身抗体均为阴性,而自初次免疫后35 d开始,经颌下腺匀浆及α-胞衬蛋白免疫的BALB/C小鼠出现α-胞衬蛋白抗体、M3RP抗体和ANA,而上述抗体在PBS和GST对照组为阴性.(2)自初次免疫后56 d开始,予颌下腺匀浆及α-胞衬蛋白免疫的BALB/C小鼠的腺体中出现少量淋巴细胞浸润,且随时间的延长,淋巴细胞浸润逐渐加重;而应用PBS和GST免疫的小鼠腺体无明显的病理改变.应用α-胞衬蛋白多抗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颌下腺匀浆、α-胞衬蛋白免疫的BALB/C小鼠的颌下腺组织中有α-胞衬蛋白表达,而PBS和GST组为阴性.(3)IFN-γ在予α-胞衬蛋白、颌下腺匀浆、GST及PBS免疫后分别为(81.6±7.1)、(90.5±4.9)、(30.1±5.9)、(19.3±6.4)ps/ml;IL-2在上述各组免疫后分别为(18.7±2.3)、(19.8±0.9)、(4.9±1.1)、(3.5±1.6)pg/ml,与GST及PBS组相比,α-胞衬蛋白及颌下腺匀浆免疫可明显提高小鼠血清IFN-γ和IL-2水平(P<0.05).(4)α-胞衬蛋白免疫对各组小鼠饮水量无明显影响.结论 (1)建立了应用α-胞衬蛋白诱导的SS动物模型.(2)免疫后小鼠血清中出现的多种抗体可能与抗原扩展有关.(3)干燥综合征的发病可能与Thl参与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不同辐照剂量率X射线对小鼠外周血细胞及免疫器官的影响.方法 120只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低剂量率照射组和高剂量率照射组,每组40只,雌雄各半.分别于照射后24 h、48 h、96 h、192 h每组各取10只小鼠摘眼球取血用于测定红细胞计数(RBC)、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数(PLT)和血红蛋白(HGB)含量,然后处死小鼠取胸腺和脾脏称重,计算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另取一部分做组织匀浆,测定匀浆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 不同剂量率X射线照射均会造成小鼠外周血细胞中RBC、WBC、PLT和HGB的降低,高、低剂量率组间无显著差异.在相同取样时间,高、低剂量率组小鼠胸腺、脾脏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均差异显著,高、低剂量率组间脾脏指数差异显著,在取样时间24h,高、低剂量率组间胸腺指数差异显著.高、低剂量率组小鼠胸腺、脾脏组织匀浆中MDA的含量均升高,SOD含量均降低,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高、低剂量率组小鼠胸腺组织匀浆中MDA的含量在取样时间48 h、96 h差异显著,SOD的含量在取样时间24 h、48 h、96 h差异显著;脾脏组织匀浆中MDA的含量在取样时间24 h、48h差异显著,SOD的含量在取样时间24 h、48 h、192 h差异显著.结论 高、低剂量率辐照对小鼠外周血细胞数量的影响无显著差异;高剂量率辐照对小鼠脾脏指数的影响较低剂量率大,对胸腺指数的影响无显著差异;高剂量率辐照小鼠胸腺、脾脏组织中SOD和MDA的影响较低剂量率大.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神经生长因子(NGF)在小鼠体内的动力学,组织分布和排泄情况,方法:采用核素标记结合电泳法测定小鼠肌注125I-NGF后不同时间体兴高采烈及组织中NGF含量结果:肌注后血浆药-时曲线符合二室分布模型,消除半衰期(t1/28)为3.1h,分布半衰期(t1/2ka)为25min,AUC为72.4mg.kg-1.h1.甲状腺,血浆,颌下腺,颈 上神经节,肾上腺素和肾脏中药物浓度轻高.结论:NGF在体内分布广,组织内含量量,主要通过尿液排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感染约氏疟原虫17XL(P.y 17XL)和17XNL(P.y 17XNL)小鼠的组织病理学差异.方法 常规腹腔注射感染P.y 17XL和P.y 17XNL,观察感染小鼠原虫率和存活率,以及感染对小鼠贫血、体重的影响;感染后第6天处死小鼠,灌注固定后解剖小鼠取出大脑和脾脏,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进行组织形态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