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目的 分析我国≥18岁成年人肉类食物摄入量与MS患病的关系。方法 2010-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中34 923名≥18岁完成膳食调查并具有完整体检及血糖、血脂检测结果的成年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2013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提出的中国人的MS诊断标准,经复杂抽样加权处理后,计算患病率与成年人肉类摄入量间关系。结果 成年居民人均肉类食物摄入量为94.8 g/d。平均每日摄入量在100~199 g/d的人群MS、腹型肥胖和高血糖的患病率最低。随着摄入量的增加,男性MS患病率显著增加,且摄入量≥300 g/d的人群发生MS的风险显著高于低摄入水平人群,调整后患病率比(PR)为1.46(95% CI:1.14~1.87),但未在摄入量≥300 g/d的女性人群中观察到相似趋势。结论 中国成年人群摄入适量肉类发生MS的风险较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索上海市松江地区 ≥ 40岁居民的膳食模式与2型糖尿病的关联及作用模式。方法 使用上海市"高峰计划"松江人群队列基线调查得到的资料进行分析,选择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病例组,并根据性别、年龄和饮酒情况匹配非糖尿病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因子分析确立研究人群的膳食模式;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探索不同膳食模式以及膳食模式之间的相乘交互作用与2型糖尿病之间的联系。结果 经因子分析,本研究得到6种膳食模式,分别为肉类模式、甜品杂粮模式、调味品蛋类模式、饮料模式、谷薯类模式和水果蔬菜模式。经单因素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肉类模式和甜品杂粮模式与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而调味品蛋类模式(OR=0.543,95%CI:0.377~0.781)、饮料模式(OR=0.590,95%CI:0.409~0.852)、谷薯类模式(OR=0.592,95%CI:0.414~0.848)和水果蔬菜模式(OR=0.604,95%CI:0.417~0.876)与2型糖尿病的发病风险降低有关。分析膳食模式两两之间的相乘交互作用之后,有3个交互项与2型糖尿病的联系有统计学意义:肉类模式与调味品蛋类模式的相乘交互项与2型糖尿病的发病风险升高有关;谷薯类模式与肉类模式、谷薯类模式与水果蔬菜模式的相乘交互项与2型糖尿病发病风险降低有关。结论 6种膳食模式中谷薯类模式和水果蔬菜模式可能具有预防2型糖尿病的意义。此外,以谷类、薯类为主,搭配适量肉类,减少调味品摄入的膳食模式对降低2型糖尿病的患病风险可能也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饮酒与男性肺癌发病关系的前瞻性队列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我国男性饮酒与肺癌发病风险之间的关联。方法 对开滦集团队列(2006-2015年)男性人群每两年随访一次,收集饮酒相关信息及肺癌发病资料;此外,检索开滦附属医院医疗信息系统、开滦集团社保系统、唐山市医疗保险系统,补充收集随访过程中可能遗漏的肺癌新发病例。以不饮酒人群为参比组,利用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分别分析饮酒频率、饮酒类型与男性肺癌发病风险的关联,计算发病风险比(HR)及其95% CI。按照吸烟状况对研究人群分层,分别分析从不吸烟与既往吸烟/现在吸烟人群中饮酒与肺癌发病的关联。结果 共纳入101 751名男性,总随访808 146.56人年,中位随访时间8.88年,共收集肺癌新发病例913名。调整年龄、吸烟状态、吸烟量、文化程度、粉尘暴露、BMI等潜在的混杂因素后,既往饮酒、现在饮酒频率<1次/d、现在饮酒频率≥1次/d人群肺癌发病风险HR值(95% CI)分别为1.30(0.90~1.88)、0.80(0.64~1.01)和1.04(0.85~1.27)。饮用啤酒/红酒(HR=0.91,95% CI:0.69~1.20)和饮用白酒(HR=0.99,95% CI:0.83~1.19)与肺癌发病无统计学关联。依据吸烟状况分层分析,所得结果类似。结论 本研究结果尚不支持饮酒与男性肺癌发病风险存在关联。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社区成年人高尿酸血症(HUA)与慢性肾病(CKD)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 基于华东区域自然人群队列,对7 276例基线时未患CKD的上海市松江区20~74岁常住居民进行基于社区的前瞻性队列研究。CKD的诊断根据美国肾脏基金会慢性肾脏病实践指南的标准,HUA定义为血清尿酸(SUA)>420 μmol/L(男性)或>360 μmol/L(女性)。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HUA与CKD发病风险的关联。结果 经过中位时间2.65年的随访,队列人群新发CKD病例301例,累积发病率为4.14%,发病密度为16.01/1 000人年(95% CI:14.20~17.82)。CKD发病人群HUA的基线患病率显著高于非CKD发病人群。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HUA与CKD发病风险呈显著正关联,HUA患者的CKD发病风险HR值为1.92(95% CI:1.46~2.53)。在对性别、年龄、BMI、2型糖尿病、高血压等因素分层后,HUA与CKD发病风险仍呈显著正关联;在相加模型中,年龄与HUA存在交互作用,交互作用指数为1.78(95% CI:1.18~2.68)。结论 上海市松江区成年人CKD的发病率较高,HUA为CKD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我国成年人BMI和腰围与缺血性卒中发病风险的关联。方法 从2010年中国慢性病监测项目选取60个监测点人群(城市监测点25个、农村监测点35个)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共计36 632人。将2010年中国慢性病监测项目数据作为基线数据。2016-2017年对该60个监测点人群进行随访,实际完成者27 762人。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不同人群BMI和腰围与缺血性卒中发病风险比,敏感性分析将死亡者和高胆固醇血症者剔除。结果 共纳入26 907人进入分析,随访期间观察到缺血性卒中事件1 128例(男性491例,女性637例)。调整相关混杂因素后,以BMI正常/腰围正常者为参照,全人群和男性具有CVD危险因素人群,BMI正常/腹型肥胖组、超重/腹型肥胖组和肥胖/腹型肥胖组缺血性卒中发病风险分别增加50%(HR=1.50,95% CI:1.07~2.08)、51%(HR=1.51,95% CI:1.20~1.91)、46%(HR=1.46,95% CI:1.09~1.96)和63%(HR=1.63,95% CI:1.12~2.38)、56%(HR=1.56,95% CI:1.20~2.03)、45%(HR=1.45,95% CI:1.05~2.01),超重/腰围正常组未见发病风险增加;女性全人群和女性CVD危险因素人群,超重/腹型肥胖组和肥胖/腹型肥胖组发病风险分别增加40%(HR=1.40,95% CI:1.15~1.72)、46%(HR=1.46,95% CI:1.16~1.83)和35%(HR=1.35,95% CI:1.08~1.69)、30%(HR=1.30,95% CI:1.01~1.67),超重/腰围正常组和BMI正常/腹型肥胖组未见发病风险增加。敏感性分析结果未见变化。结论 在男性人群中,超重/肥胖且腹型肥胖或单纯腹型肥胖缺血性卒中发病风险增加;在女性人群中,超重/肥胖且腹型肥胖发病风险增加;提示在控制体重预防缺血性卒中,应将BMI和腰围进行结合来评价人群肥胖情况。  相似文献   

6.
施佳  田勇  雷媛  康皓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8,39(11):1482-1485
目的 近年来,临床上所见多指(趾)畸形的患儿数量与日俱增。除了遗传因素外,母体怀孕期间自身行为和环境因素的影响也越显重要;然而,关于这些影响的流行病学数据十分匮乏。方法 采用以医院为基础、以患儿年龄配对的1∶2病例对照研究,对多指(趾)患儿与正常儿的母亲进行问卷调查。采用交互作用分析、协变量筛选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母亲孕期吸烟(主动或被动)和后代多指(趾)畸形的危险因素关系。结果 研究对象共纳入病例组143例,对照组286例。孕妇在怀孕期间吸烟,显著增加后代多指(趾)畸形的发病风险(主动吸烟:OR=4.74,95% CI:1.43~15.65,P=0.011;被动吸烟:OR=2.42,95% CI:1.32~4.44,P=0.004)。调整混杂因素后,母亲孕期吸烟对后代多指(趾)畸形的影响仍显著存在(主动吸烟:aOR=7.27,95% CI:1.72~30.72,P=0.007;被动吸烟:aOR=2.41,95% CI:1.11~5.23,P=0.026)。结论 母亲孕期主动或被动吸烟是后代发生多指(趾)畸形的危险因素,显著增加其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利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探讨BMI与非吸烟男性肺癌发病的关系。方法 利用始建于2006年5月的开滦集团动态人群队列,收集基线调查时社会人口学资料,吸烟、饮酒等生活方式和身高、体重等测量指标及肺癌发病结局信息。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非吸烟男性基线BMI与其肺癌发病的风险比(HR)及其95% CI结果 截止2011年12月31日在纳入的48 799名非吸烟男性中,共计随访214 620.18人年,平均随访4.40年,共收集肺癌新发病例198例。以BMI(kg/m2)正常组(18.5≤BMI < 24.0)为参比组,调整年龄、教育程度、饮酒情况、体育锻炼、工作环境和糖尿病史后,低体重组(BMI<18.5)、超重组(24.0≤BMI<28.0)和肥胖组(BMI≥28)的HR值及其95% CI分别为1.14(0.53~2.45)、0.57(0.41~0.78)和0.61(0.38~0.97),趋势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将BMI作为连续性变量,调整年龄、教育程度、饮酒、体育锻炼、工作环境和糖尿病史后,BMI每增加5 kg/m2,肺癌的发病风险降低22%(HR=0.78,95% CI:0.64~0.95)。在年龄≥50岁组、锻炼频率<4次/周组、不饮酒组以及井上作业组中,BMI每增加5 kg/m2,其肺癌的发病风险分别降低26%(HR=0.74,95% CI:0.60~0.92),24%(HR=0.76,95% CI:0.62~0.95),20%(HR=0.80,95% CI:0.65~1.00)和23%(HR=0.77,95% CI:0.61~0.97),剔除随访1年内新发肿瘤患者及其贡献的人年数后,结果无明显变化。结论 该队列人群中非吸烟男性的BMI与肺癌发病相关,且发病风险随BMI增加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描述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CKB)项目人群的慢性肾脏病(CKD)分布,分析生活方式与CKD发病风险的前瞻性关联。方法 数据来源于CKB基线调查及随访监测(截至2018年12月31日),描述CKD发病的地区和人群分布差异,使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生活方式因素与CKD的关联。结果 研究纳入505 147名研究对象,平均随访11.26年,期间共有4 920例发病病例,发病率为83.43/10万人年,肾小球肾病为最主要亚型。CKD发病率在城市、男性、年龄≥60岁人群中更高,分别为87.83/10万人年、86.37/10万人年、132.06/10万人年。相比于从不或偶尔吸烟者,当前吸烟男性CKD风险增加(HR=1.18,95%CI:1.05~1.31)。以非肥胖人群为参照组,由BMI判定的全身性肥胖(HR=1.19,95%CI:1.10~1.29)和腰围判定的中心性肥胖(HR=1.27,95%CI:1.19~1.35)均与更高的CKD发病风险相关。结论 CKB项目人群CKD发病率存在明显的地区和人群差异,且其发病风险受到生活方式多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代谢性疾病危险因素等对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IHC)发生乙型肝炎(乙肝)再活动的流行病学特征,为规范慢性HBV感染者的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基于2010年建立的江苏省慢性HBV感染者队列,通过2012-2020年的6次随访,分析IHC发生乙肝再活动的流行病学特征以及超重、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代谢性疾病危险因素对乙肝再活动的影响。结果 2 527例IHC随访至2020年,共随访17 730人年,平均随访时间为7.0人年,共发生乙肝再活动98例,累积发生率3.9%,发病密度为5.53/1 000人年;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基线HBV DNA是IHC发生乙肝再活动的独立危险因素,与≥60岁年龄组相比,40~49岁组(aHR=2.16,95%CI:1.20~3.90)及20~29岁组(aHR=5.48,95%CI:2.07~14.48)发生乙肝再活动的风险显著升高;与基线时HBV DNA<100 IU/ml者相比,存在低病毒水平者(HBV DNA=100~1 999 IU/ml)发生乙肝再活动的风险显著升高(aHR=1.67,95%CI:1.11~2.52);按照年龄分层分析结果显示,在≥50岁年龄组中,暴露于≥2个代谢性疾病危险因素者发生乙肝再活动的风险显著高于无代谢性疾病危险因素者(aHR=2.73,95%CI:1.08~6.96)。结论 江苏省社区人群中IHC仍有发生乙肝再活动的风险,尤其是青壮年和低病毒活动水平的IHC;对于≥50岁且合并≥2个代谢性疾病危险因素的IHC,发生乙肝再活动的风险显著升高。对这部分人群应加强监测和管理,对于符合抗病毒治疗指征者应及时启动治疗,降低疾病进展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估计中国8个省份≥50岁人群跌倒伤害发生率和人群分布情况,分析跌倒伤害相关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危险因素。方法 WHO“全球老龄化与成人健康研究”(SAGE)中国项目第一轮横断面数据,采用两水平(个体层面和社区层面)logistic模型按城乡进行分层分析相关因素与跌倒伤害的关系。结果 本研究推算中国8个省份≥50岁老年人群中,跌倒伤害的发生率为3.2%。多元分析发现在城市地区,增龄、罹患≥3种的慢性病(OR=2.55,95% CI:1.41~4.64)可以增大跌倒伤害的发生危险;在农村地区,罹患抑郁(OR=4.33,95% CI:2.52~7.42)和罹患≥3种慢性病(OR=2.46,95% CI:1.37~4.41)也可以增大跌倒伤害的发生危险。结论 本研究提供了一个基于中国8个省份≥50岁抽样人群跌倒伤害发生率。此外,本研究还发现增龄和共患多种慢性病会增大跌倒伤害的风险,提示采取措施防止和延缓老年人群慢性病发病可能有助于降低跌倒伤害的发生的概率。  相似文献   

11.
江苏省海门市原发性肝癌队列随访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分析海门原发性肝癌队列(海门队列)中死亡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海门队列自1992年建立,共纳入25~69岁健康人群89 789人。对入组研究对象进行基线调查并采集外周静脉血10 ml,检测HBsAg,并对生存状况及肝癌死亡情况每年进行1次随访。计算肝癌死亡率,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截至2014年12月31日,海门队列共随访1 299 611人年,其中2 583(男性2 149,女性434)例死于肝癌。肝癌死亡病例中HBsAg阳性者占73.87%。男女性肝癌死亡率分别为247.80/10万人年和100.38/10万人年。多因素分析显示,HBsAg阳性是海门队列男女性原发性肝癌最为主要的危险因素(男性:HR=15.97,95% CI:14.29~17.85;女性:HR=21.63,95% CI:16.16~28.96)。年龄、吸烟史、既往肝炎史以及肝癌家族史均与原发性肝癌发病风险有关。结论 海门地区成年人原发性肝癌死亡率处于较高水平,HBV感染仍为该地区最主要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吸烟和糖尿病与脑卒中的关系,分析两者对脑卒中的交互作用。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通过调查问卷收集脑卒中患者及对照者的研究信息。以2013年徐州市慢性病危险因素调查发现的918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病例组,同期参加慢性病危险因素调查相同例数的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吸烟和糖尿病与脑卒中的关系,通过Bootstrap法计算相对超额危险度比(RERI)、归因比(AP)和交互作用指数(S)以评价吸烟和糖尿病对脑卒中的相加交互作用。结果 吸烟与脑卒中有关联(OR=1.63,95%CI:1.33~2.00);糖尿病与脑卒中也有关联(OR=2.75,95%CI:2.03~3.73);吸烟和糖尿病同时存在时,与脑卒中关联增大(OR=8.94,95%CI:3.77~21.19)。吸烟和糖尿病对脑卒中的相加交互作用:S=3.65(95%CI:1.68~7.94),RERI=5.77(95%CI:0.49~11.04),AP=0.65(95%CI:0.42~0.87)。结论 吸烟和糖尿病对脑卒中具有交互作用,两因素同时存在时,对脑卒中的危害大于单因素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青海省从高海拔牧区搬迁定居城镇的藏族牧民中MS的流行状况及相关因素,尤其是膳食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纳入920名藏族成年人(男性419名,女性501名),进行一般情况问卷调查、膳食频率调查、体格检查和生化检测。问卷调查包括社会经济、生活方式和食物消费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鉴定膳食模式,采用logistic...  相似文献   

14.
肥胖与大肠高风险腺瘤发病风险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肥胖与大肠高风险腺瘤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 以参加2008年上海市社区大肠癌筛查研究中的45~74岁的社区居民为研究对象,收集筛查前风险因素和筛查后肠镜诊断结果,并结合人工主动随访收集大肠高风险腺瘤发病的结局信息,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BMI与大肠高风险腺瘤发病的风险比(HR)和95% CI结果 20 811名研究对象共计随访122 739.36人年,平均随访时间为5.87年,共收集大肠高风险腺瘤657例。与体重正常者相比,肥胖者(BMI≥28.0 kg/m2)大肠高风险腺瘤发病风险增加21%,调整年龄、性别、大肠癌家族史、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生活方式特征如吸烟、饮酒、脂肪类食物摄入、油炸或腌制类食物摄入及蔬菜水果摄入情况等因素后,肥胖者发生大肠高风险腺瘤的HR值为1.25(95% CI:1.04~1.51)。进一步按年龄、性别及大肠癌家族史进行分层分析后发现,在男性、>60岁人群中,肥胖者与体重正常者相比,大肠高风险腺瘤的发生风险更大(男性:HR=1.57,95% CI:1.20~2.04;>60岁人群:HR=1.63,95% CI:1.23~2.16)。结论 肥胖是大肠高风险腺瘤发病风险独立的危险因素,发病风险随BMI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我国成年人吸烟现状及不同吸烟人群与多种慢性病的关联。方法 基于2013年全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覆盖31个省份的298个监测县(区),按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全国≥ 18岁居民176 534人。利用询问调查收集对象前12个月的吸烟行为(吸烟状态、现在吸烟者日均吸烟量、现在每日吸烟者吸烟年限等)、慢性病(高血压、糖尿病、高TC血症和高TG血症)相关信息,测量血压,检测血糖和血脂。采用基于复杂抽样设计的权重对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共收集有效样本175 386人。其中男性占42.7%,女性占57.3%。成年人男性吸烟者高血压、高TC血症和高TG血症患病率分别为30.4%、7.2%和18.0%,高于非吸烟者;女性吸烟者高血压、糖尿病、高TC血症和高TG血症患病率分别为35.6%、14.0%、10.3%和15.9%,均高于非吸烟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我国成年人男性吸烟者比非吸烟者高血压患病风险有所降低,患高TG血症风险比非吸烟者高19%(OR=1.19,95% CI:1.10~1.30)。其中,现在日均吸烟≥ 20支男性高TG血症患病风险比非吸烟者高41%(OR=1.41,95% CI:1.28~1.55)。我国成年人女性吸烟者比非吸烟者高TG血症患病风险高40%(OR=1.40,95% CI:1.15~1.70);每日吸烟年限≥ 20年者高TG血症比<20年者高60%(OR=1.60,95% CI:1.31~1.95)。结论 吸烟者比非吸烟者总体慢性病患病率高,且吸烟年限长或现在每日吸烟量大的人群患病风险大幅增加。  相似文献   

16.
天津市男性居民吸烟归因死亡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分析吸烟对天津市男性居民死亡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0-2012年天津市38 312例18~69岁的男性死亡者信息。调整年龄和受教育程度后,分析吸烟导致不同疾病死亡的风险和超额死亡。结果 天津市18~69岁死亡男性中22.57%是由吸烟引起的,吸烟者平均损失5年的寿命。吸烟者肺癌的死亡风险是不吸烟者的3.10倍(95%CI:2.80~3.44),心脏病死亡的风险是不吸烟者的1.47倍(95%CI:1.36~1.59),脑卒中死亡风险是不吸烟者的1.41倍(95%CI:1.30~1.53)。城市男性吸烟导致疾病死亡的风险高于农村男性,开始吸烟年龄早、每天吸烟支数多其死亡风险高。结论 吸烟是导致天津市男性居民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气流受限与慢性病总死亡和死因别死亡风险间的关联性。方法 基于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项目,剔除基线自报患有心脏病、脑卒中和恶性肿瘤的个体,共纳入基线时项目地区30~79岁的男女性研究对象各199 099和287 895例。气流受限情况采用COPD全球倡议标准(GOLD)判断。使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气流受限与死亡之间的关联。结果 平均随访7.2年,累计随访3 494 079人年。21 649例在随访期间死亡。气流正常、GOLD-1~GOLD-4等级的全人群粗死亡率(/1 000人年)分别为5.5、9.9、13.1、32.4和63.3。调整可能的混杂因素后,与气流正常人群相比,GOLD-1~GOLD-4的HR值(95% CI)依次为0.98(0.88~1.09)、1.03(0.97~1.09)、1.62(1.53~1.73)和2.83(2.59~3.10)。气流受限等级上升,缺血性心脏病、脑血管病和COPD的死亡风险也上升。结论 存在气流受限或气流受限程度越严重,个体发生死亡的风险越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心血管事件、全因死亡事件是否独立相关。方法 2009-2010年在我国12个研究地区各抽取35~64岁调查对象1 000人,实际入选11 623人。收集清晨空腹血标本检测hs-CRP,同时调查心血管病危险因素。2016-2017年对12个地区中的7个地区进行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6.21年(36 075人年),并记录心血管和死亡事件。总共随访6 177例,排除基线感染者、未进行hs-CRP检测和体格测量的研究对象后,5 984例纳入最终分析。根据hs-CRP值(mg/L)将人群分为3组(<1、1~和>3)。使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在调整各混杂因素后,探讨hs-CRP与心血管事件及总死亡事件的关联。结果 随访对象平均年龄50.2岁。hs-CRP<1、1~和>3 mg/L 3组人群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分别为3.6/1 000人年、7.1/1 000人年和10.4/1 000人年;全因死亡事件发生率分别为3.0/1 000人年、5.7/1 000人年和9.1/1 000人年。调整混杂因素后,与hs-CRP<1 mg/L组相比,hs-CRP 1~和>3 mg/L明显增加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HR值(95% CI)分别为1.33(0.95~1.84)和1.76(1.20~2.60),呈明显上升趋势(趋势检验P=0.003);发生全因死亡风险也明显增加,HR值(95% CI)分别为1.76(1.23~2.54)和2.64(1.74~4.01),呈明显上升趋势(趋势检验P<0.001)。结论 hs-CRP增高与心血管事件及全因死亡事件呈独立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