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7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27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6篇
预防医学   17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9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总结已行尸体解剖老年患者中心脏瓣膜钙化的检出率,并分析临床与病理间的相关性。方法人选北京医院病理科1954年11月7日至2016年3月7日,年龄60~106岁的老年患者的系统病理解剖资料,共1047例。回顾性分析经尸检病理证实的心脏瓣膜钙化的病例,总结瓣膜钙化检出率与年龄、临床疾病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结果(1)1047例尸检病例中,主动脉瓣钙化、二尖瓣钙化、主动脉瓣合并二尖瓣钙化及心脏瓣膜钙化检出率分别为15.2%(159例)、9.6%(101例)、5.4%(57例)、19.4%(203例)。(2)60~岁、70~岁、80~岁、90~106岁不同年龄组心脏瓣膜钙化检出率分别为6.4%(15/234)、12.8%(37/289)、22.5%(70/311)、38.0%(81/213),趋势x^2=82.52,P〈0.01;合并病理冠状动脉狭窄或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慢性肾病的患者心脏瓣膜钙化检出率较高。(3)多因素回归分析,不同临床因素对发生瓣膜钙化的风险分别为年龄(OR=1.066,959CI:1.048~1.086,P〈0.01)、高血压(OR=1.223,95%CI:0.859~1.741,P〉0.05)、冠心病(OR=2.238,95%CI:1.396~3.589,P〈0.01)、糖尿病(OR=1.053,95%CI:0.700~1.586,P〉0.05)、慢性肾病(OR=0.924,95%CI:0.610~1.399,P〉0.05)。(4)与无心脏瓣膜钙化患者比较,心脏瓣膜钙化患者发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增加(OR=2.983,95%CI:1.868~4.765,P〈0.01)。结论随增龄,老年人心脏瓣膜钙化发生率增加;冠心病患者具有较高的发生瓣膜钙化的风险;瓣膜钙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在急诊内科工作过程中采用应急治疗方法处理老年心力衰竭患者治疗工作,分析其应用所取得的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3月至2014年3月本院88例老年心衰患者,对其开展分组处理,其中44例归入对照组,通过常规模式开展治疗,其余44例纳入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另外选择美托洛尔以及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实施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取得的总体治疗有效率为93.2%,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5.9%,两组治疗效果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44例患者无一例患者出现临床并发症或后遗症,无死亡病例,对照组44例患者中治疗无效最终死亡的有2例,另外还有2例患者由于过量使用利尿剂引发严重后遗症;试验组治疗后NYHA、LVEE、BNP等临床治疗优于对照组,但是各项指标水平比较不存在明显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高龄心力衰竭患者,在急诊内科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另外采用美托洛尔以及厄贝沙坦氢氯噻嗪进行联合治疗,能够大大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探讨我国西藏地区女性不同绝经时期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LVDD)的患病风险。方法 2015~2016年采用分层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对西藏地区常住居民进行慢性心肺疾病调查,最终获得40~60岁女性的有效样本853例。计算各绝经时期的构成比和LVDD发生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计算女性不同绝经时期的LVDD患病风险。结果 未绝经、绝经早期和绝经晚期女性比例分别是56.0%、21.8%和22.2%,相应LVDD发生率分别为16.3%、35.5%和47.1%。伴有高血压或腹型肥胖的女性LVDD发生率显著高于无上述症状的女性。以未绝经女性为参照,调整年龄等混杂因素后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绝经早期女性的LVDD患病风险增加(OR=1.881,95% CI:1.186~2.982),绝经晚期女性风险进一步升高(OR=2.877,95% CI:1.650~5.017);在高血压对象中,绝经早期与绝经晚期女性LVDD患病风险OR值分别为2.399(95% CI:1.220~4.719)和2.940(95% CI:1.226~7.048);在腹型肥胖对象中,OR值则分别为2.124(95% CI:1.222~3.690)和2.974(95% CI:1.451~6.095)。但在非高血压和非腹型肥胖的女性中,绝经早期LVDD患病风险的升高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西藏地区女性绝经后LVDD患病风险增高,高血压和腹型肥胖对象更显著,应针对这类人群进行尽早干预。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振法动作技术进行运动学参数分析,揭示振法的空间运动规律和特征。方法:2名临床工作20年以上的推拿医生对2例健康志愿者进行振法操作,应用动态捕捉系统采集运动学数据。结果:1号操作者手指的运动振幅由大到小分别为: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拇指,最大振幅5.74mm,最小振幅0.43mm。2号操作者手指的运动振幅由大到小分别为:食指中指小指无名指拇指,最大振幅2.59mm,最小振幅0.81mm;1号操作者手指频率由大到小分别为:拇指小指中指无名指食指;腕部运动频率仅次于拇指和小指。最高频率560次/min,最低频率272次/min。2号操作者手指频率由大到小分别为:中指小指拇指无名指食指;腕部运动频率仅次于中指。最高频率329次/min,最低频率305次/min。结论:1振法是一种规律性的小幅度的中频颤动手法。2不同操作者的操作有区别,共性是最大振幅均出现在食指,运动频率较高的均是拇指、中指和小指,腕关节的振幅和频率均较高,提示掌振法是协调统一的振动。  相似文献   
6.
农村家庭经济水平与心血管病主要危险因素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家庭经济水平对农村人口心血管病主要危险因素的影响。方法 :以国家“九五”攻关课题所调查的 7个农村人群作为研究对象 ,资料完整者 675 5人 (男 3190人 ,女 35 65人 ) ,年龄 35~ 5 9岁。据问卷获得的家庭耐用消费品拥有量计算个体家庭经济水平等级评分。血压、身高、体重和血脂均采用国际标准化方法测量。结果 :①调整年龄后 ,男性的各项危险因素均值与家庭经济水平显著正相关 ,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值与家庭经济水平显著负相关 ;女性的收缩压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家庭经济水平显著负相关 ,总胆固醇和体重指数与家庭经济水平显著正相关。②利用logistic回归调整年龄后发现高家庭经济水平男性有各项危险因素的危险性均显著高于低家庭经济水平者 ,高家庭经济水平女性超重危险显著高于低家庭经济水平者。结论 :处于高经济水平的农村人口与处于低经济水平者相比具有较多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 ,以男性表现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Apo C-1基因rs4420638多态性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和斑块的关系。方法 研究纳入北京石景山队列人群中无心肌梗死、脑卒中和癌症病史且资料完整者1 345人 (男性457人,女性888人,年龄41~78岁之间)。采用标准方法进行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调查,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测颈动脉IMT及斑块,SNaPshot法检测ApoC-1基因rs4420638多态性。结果 采用显性模型,将基因型分为AA和GA+GG两组。GA+GG组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显著低于AA组(P<0.05);两组间TC、TG、LDLC,HDLC差异无显著性(P>0.05)。单因素和多因素方差分析两组间颈动脉IMT差异无显著性(P>0.05)。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调整年龄、性别;调整年龄、性别和传统危险因素),GA+GG组斑块检出率显著低于AA组(P0.02),而在多因素模型基础上进一步调整hs-CRP,关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研究人群中ApoC-1基因rs4420638与血浆hs-CRP显著相关,而与颈动脉IMT、颈动脉斑块率(调整hs-CRP)均无显著关联。  相似文献   
8.
社区高血压控制:血压管理效果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通过在社区开展高血压规范化管理,评价其对血压控制的效果.方法 以<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为依据制定基层高血压规范化管理方案,进而用此方案对基层医务人员进行规范化培训,要求受训医务人员按照方案要求管理患者,主要进行非药物和药物干预、分级管理,每例患者至少管理1年.主要指标为血压控制率,干预效果为1年后的率(均值)-基线的率(均值).结果到2008年底,资料齐全且规范化管理满1年的患者共29411例(男性47.2%,年龄61.4岁±10.9岁).其中危险分层低危、中危、高危(很高危)者分别占8.9%、50.8%、40.3%.规范化管理后,患者的吸烟率、饮酒率的干预效果分别为-7.1%和-7.3%(P<0.05),SBP、DBP分别为-14.8mm Hg和-8.3mm Hg(P<0.05);而超重肥胖率较基线高0.3%(P>0.05).1年后高血压控制率上升至74.7%,干预效果为53.1%(P<0.05),各亚组患者的控制率均有显著升高;不同危险分层患者的血压控制率随管理时间延长而逐步升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大、男性、基线血压水平较高是高血压控制的不利因素.结论 在社区高血压患者中进行规范化管理可以显著改善高血压控制状况.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 探讨我国青年人高血压和高血压前期的患病率,以及知晓、治疗和控制状况。方法 使用2012-2015年全国高血压分层多阶段随机抽样横断面调查资料进行分析,其中青年人(以18-34岁)有131346人。高血压定义为平均收缩压≥140 mm Hg和(或)舒张压≥90 mm Hg或近两周内服用降压类药物;高血压前期定义为收缩压120~139 mm Hg 和舒张压80~89 mmHg,血压控制定义为收缩压<140 mm Hg和舒张压<90 mm Hg。结果 我国青年人高血压患病率为5.2%(约19.1百万人),高血压前期患病率为41.9%(约154.1百万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病率为2.6%(约9.6百万人),单纯舒张期高血压患病率为1.2%(约4.4百万人)。在不同特征分组中,伴有超重、肥胖、饮酒和吸烟危险因素的人群高血压前期患病率高达50%以上。男性高血压患病率和高血压前期患病率都明显高于女性(7.8%对2.5%,53.1%对29.9%;P &lt;0.001)。在高血压患病人群中,知晓率为11.7%,治疗率6.7%,控制率只有2.3%。结论 青年人群高血压前期患病率较高,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较低。应加强青年人对高血压的认识、适当运动和少吃高脂肪食物有利于心血管疾病的控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120例使用加替沙星的病例进行分析统计,评价加替沙星的临床效果及其不良反应,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07年8月至11月使用加替沙星的病例180例,对其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分析评价.数据分析等用spss 11.5软件.结果 120例病例中总有效率为81.67%,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0%.加替沙星单用和合用其他抗生素,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加替沙星抗菌性良好,临床应用广泛.同时加替沙星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临床使用加替沙星应有足够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