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探索孕妇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对胎儿宫内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7年9月在中国贵航集团302医院接受治疗的133例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孕妇为研究对象,按照乙肝检查结果将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组妇女分为四组,32例乙肝表面抗原、乙肝E抗原以及乙肝核心抗体均为阳性的患者为A组,80例乙肝表面抗原、乙肝E抗体以及乙肝核心抗体均为阳性的患者为B组,11例乙肝表面抗原、乙肝核心抗体为阳性的患者为C组,10例乙肝表面抗原、乙肝E抗原为阳性的患者为D组。结果 133例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妇女共分娩出新生儿133例,其中15例(11.28%)患儿出现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唾液中乙肝表面抗原检出例数B组产妇最高。结论乙肝大三阳是影响胎儿宫内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严重威胁着胎儿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乙肝免疫球蛋白对乙肝表面抗原和乙肝e抗原双阳性孕妇乙型肝炎病毒宫内传播的影响.方法 乙肝表面抗原和乙肝e抗原双阳性孕妇为病例组,乙肝表面抗原阳性但乙肝e抗原阴性的孕妇为对照组,对病例组和对照组均采用3种不同的干预方式:乙肝免疫球蛋白 400U、乙肝免疫球蛋白200U、no-乙肝免疫球蛋白进行干预,观察各组新生儿乙肝表面抗原、乙肝表面抗体、乙肝e抗原、乙肝e抗体、乙肝核心抗体检测情况.采用定性酶联免疫法检测.结果 观察病例乙肝免疫球蛋白400U组新生儿21例,乙肝表面抗原和乙肝e抗原检测均为阴性,未发现宫内感染者,追踪并复查仍未发现乙肝病毒抗原阳性者;观察病例乙肝免疫球蛋白 200U组新生儿22例,乙肝表面抗原均为阴性,1例乙肝e抗原阳性,宫内感染率为4.5%;病例no-乙肝免疫球蛋白组观察新生儿20例,检测乙肝表面抗原均为阴性,5例乙肝e抗原阳性,宫内感染率为25.0%;乙肝免疫球蛋白200U组宫内感染率低于no-乙肝免疫球蛋白组,但无显著性差异(χ2=3.58,P=0.058).结论 孕晚期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400 U和200 U对阻断乙型肝炎e抗原阳性母亲宫内传播均有效果,乙肝免疫球蛋白400 U干预方案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福建省边远山区育龄妇女的乙肝知识、态度与行为状况,分析乙肝预防行为的影响因素,为乙肝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2010年6月,在福建省北部边远山区政和县、武夷山市,抽取784名15~49岁的育龄妇女进行有关乙肝知识、态度、行为的问卷调查,并运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乙肝预防行为的因素。[结果]调查784人,乙肝知识知晓率为84.96%,态度正向率为86.58%,乙肝疫苗接种率为60.71%。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引入乙肝知识、态度及个体因素后,乙肝知识、态度、文化程度对乙肝预防行为(乙肝疫苗接种)有影响,OR值分别为2.276、1.403、1.698。[结论]福建省北部边远山区育龄妇女乙肝知识、态度较好,乙肝疫苗接种率不高;乙肝知识、态度有利于乙肝预防行为。  相似文献   

4.
慈溪市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现状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慈溪市乙肝流行现状 ,为制订乙肝预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慈溪市疫情专报系统提供的乙肝发病资料及公安部门、人口普查办公室提供的人口资料 ,统计分析乙肝的发病率水平 ,找出人群分布特征 ,并结合居民传染病漏报率调查来推算慈溪市乙肝实际发病率水平 ,利用孕产妇、小学生、中学生及学龄前儿童乙肝感染情况专项调查资料结合健康人群体检中乙肝三系检测结果来统计人群HBsAg携带率及抗 -HBs阳性率水平。结果  1991~ 2 0 0 0年慈溪市乙肝年平均发病率为 2 4 10 /10万 ,乙肝居民传染病漏报率为 43 5 6 % ,乙肝年实际发病率约为 86 97/10万 ,男性年发病率显著高于女性 ,2 0~ 35岁、干部职业为高危人群 ,全人群标化HBsAg携带率为 7 9% ,抗 -HBs阳性率为 31 3%。结论 慈溪市为乙肝高地方性流行区 ,乙肝年实际发病率要大于全国及疾病监测点乙肝平均发病率 ,选择适当时间实施乙肝疫苗加强免疫对控制儿童乙肝发病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中国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报告系统报告的乙肝发病情况。方法在18个乙肝监测试点县,对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NationalNotificableDiseaseReportingSystem,NNDRS)报告的乙肝病例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血标本采集,对血标本进行乙肝病毒表面抗原l-HepatitisBVirus(HBV)SurfaceAntigen,HBsAg]、抗乙肝病毒核心抗原抗体(AntibodytoHBVCoreAntigen,Anti.HBc)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M、抗甲型肝炎病毒抗体(AntibodytoHepatitisAVirus,Anti—HAV)IgM检测。按照《乙肝诊断标准》(WS299.2008)对病例进行诊断,评价乙肝病例报告的准确性,分析急性乙肝发病水平。结果2008~2010年,18个乙肝监测试点县NNDRS报告的631例急性乙肝中,只有223例复核诊断为急性乙肝,355例为慢性乙肝;报告的4536例慢性乙肝中,406例复核诊断为急性乙肝,3563例为慢性乙肝。报告的乙肝(含急性、慢性、未分类)病例中,9%~15%为急性乙肝,67%~82%为慢性乙肝。急性乙肝发病处于较低水平,估算发病率从2008年的7.34/10万下降至2010年的3.86/10万。结论NNDRS中报告的乙肝病例存在分类诊断错误,报告数据不能反映乙肝真实的发病水平。有必要按照《乙肝诊断标准》(WS299.2008)规范乙肝病例报告,开展有效的实验室检测,提高乙肝监测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广西孕期妇女对乙肝知识知晓情况及对乙肝防控健康教育需求,为开展科学、有效的乙肝健康教育干预方式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自行编制的调查问卷对广西6个调查点的1 223名孕期妇女进行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孕期妇女对乙肝具有传染性的知晓率为91.82%,对乙肝的危害性知晓率为82.26%,对乙肝的预防措施知晓率为68.19%,对乙肝经血液传播、母婴传播、性传播的传播途径知晓率依次为84.79%、60.70%、48.73%,但三种途径全部答对的仅为6.38%,92.95%的孕期妇女希望获得相关的乙肝健康教育。结论孕期妇女乙肝知识存在不足,应采取有针对性的乙肝健康宣教与指导,传授正确的预防措施,对整个人群的乙型肝炎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合肥市乙肝感染孕妇母婴阻断结果进行分析,评价现行的产前阻断方式的有效性,为阻断乙肝病毒垂直传播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已经建立的合肥市乙肝感染孕妇监测系统,按照乙肝感染孕妇乙型肝炎病毒-DNA(hepatitis B virus-DNA,HBV-DNA)滴度的风险区和产前是否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分组,在婴儿一周岁时检测乙肝五项,乙肝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 HBsAg)阳性者为阻断失败。同时对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epatitis B immune globulin,HBIg)的乙肝感染孕妇进行注射前和注射后HBV-DNA病毒滴度监测,以研究产前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对乙肝病毒垂直传播的影响。结果 2009-2013年全市共监测乙肝感染孕妇395例,对照组的阳性率为2.74%,阻断组的阳性率为3.88%。χ2检验显示两组间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注射HBIg的乙肝感染孕妇注射前和注射后HBV-DNA病毒滴度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乙肝感染孕妇产前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的效果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新生儿到103岁人群乙肝两对半检测数据进行统计,了解这些人群中乙肝感染率与乙肝两对半模式情况.方法:收集新生儿到103岁人群乙肝两对半检测数据,对乙肝两对半各个指标的检查情况分别进行统计分析,并得出人群中乙肝感染与乙肝两对半模式的情况.结果:17509个案例中的乙肝两对半的模式共有19种,各模式中仅HBSAB为阳性,各指标均为阴性,HBSAG、HBEAB、HBCAB三个指标为阳性的三种模式的比例最高.乙肝两对半各个指标阳性率分别为HBSAG阳性率为11.10%,HBSAB阳性率为52.53%,HBEAG阳性率为2.00%,HBEAB阳性率为20.16%,HBCAB为阳性率19.13%.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厦门市乙型肝炎发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建立ARIMA模型并预测2017年厦门市乙肝月发病率,为厦门市乙肝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2005 - 2016年厦门市乙肝报告发病数据进行统计描述,通过ARIMA模型预测2017年的乙肝月发病情况。结果 厦门市2005 - 2016年乙肝报告年均发病率为45.70/10万,乙肝年发病率呈逐渐下降趋势;男性乙肝发病高于女性;各年龄组乙肝发病水平存在差异;15岁以下儿童乙肝发病率显著低于其他高年龄组的发病水平。建立模型ARIMA(1,1,1)×(0,1,0)12 ,模型的拟合效果较好,2017年厦门市乙肝月发病率预测值区间为[0.92/10万,4.76/10万]。结论 厦门市2005 - 2016年乙肝发病总体呈现下降趋势,经预测2017年厦门市乙肝发病率与前几年相比波动不大,有轻微下降趋势,可用ARIMA模型对乙肝的短期发病情况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0.
申宝霞 《职业与健康》2007,23(23):2182-2183
目的分析乙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乙肝)流行特征,为做好乙肝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许昌市2003—2006年乙肝疫情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许昌市乙肝年均发病率为106.66/10万;15~44岁为主要发病年龄组,农民为主要发病人群。结论应加强重点人群乙肝预防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11.
目的用统计学方法对盐城市乙肝疫情进行预测,为乙肝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据盐城市2004-2010年乙肝发病率,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建立乙肝发病率预测模型。结果预测结果显示,2011-2013年盐城市乙肝发病率分别为6.491/10万、5.612/lo万和4.852/10万。结论灰色模型对乙肝发病趋势预测有较好效果,能为乙肝防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掌握云南省华宁县健康人群乙型肝炎(乙肝)病毒感染状况及免疫水平,评价乙肝疫苗接种及纳入计划免疫的效果,为提高我县免疫规划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全国人群乙肝等有关疾病血清学调查方案》的要求,结合华宁县具体情况,按容量比例概率抽样法(PPS)随机抽取769例健康人群,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乙肝表面抗原及抗体。结果调查的769例健康人群中乙肝疫苗接种率为77.11%,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为0.39%、乙肝表面抗体阳性率为75.81%,乙肝疫苗接种保护率为94.56%。不同乡镇、不同年龄组间乙肝疫苗接种率、乙肝表面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华宁县健康人群乙肝疫苗接种保护率较高,乙肝疫苗免疫效果显著,还要加强重点人群的乙肝疫苗接种工作,巩固乙肝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13.
江宏宝 《职业与健康》2010,26(24):2982-2984
目的为了进一步掌握连云港市的乙型肝炎(下称乙肝)疫情发展动态,给以后制定乙肝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连云港市2005—2009年乙肝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5—2009年连云港市新发乙肝(包括急性和未分类)累计报告发病数为2927例,全市报告发病率自2005年的18.61/10万逐年递减至2009年的6.03/10万,年平均发病率12.25/10万。乙肝发病的年龄组集中在15~44岁(占71.37%)。职业构成比最高的为农民,占55.52%。结论连云港市2005—2009年乙肝报告发病率呈现逐年下降趋势。为进一步加强该市的乙肝防治工作,应继续巩固新生儿的乙肝疫苗接种工作,大力推广全社会乙肝易感人群的乙肝疫苗接种,加强乙肝疫情监测,重视安全注射,从而进一步降低乙肝发病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估算福建省急性乙型肝炎(乙肝)真实发病率。方法用2010—2013年国家疾控信息系统资料分析疫情,用2013年福建省6个乙肝监测试点资料估算全省急性乙肝发病率。结果 2013年福建省乙肝报告发病率和急性乙肝报告发病率均低于2010—2012年;以2013年乙肝监测试点急性乙肝检测结果估算,全省急性乙肝报告发病率为1.69/10万,低于中国疾控制信息系统急性乙肝报告发病率。结论福建省急性乙肝真实发病水平有待乙肝监测工作全面实施后才能进一步明确。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大学生对乙肝的歧视情况以及影响因素,为高校改善大学生乙肝歧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自制调查问卷,随机抽取延安大学221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录入与分析。结果延安大学学生对乙肝的总体歧视率为8.64%,88.64%的大学生对乙肝呈恐惧心理,并且大学生的民族、父母文化水平与乙肝歧视态度呈正相关。结论高校需要加强对乙肝知识的宣传教育,纠正大学生对乙肝的歧视心态。  相似文献   

16.
甘肃省乙型病毒性肝炎诊断及报告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甘肃省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诊断、报告等存在的问题,为乙肝防治提供依据和建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调查了13所医院2004年部分出院诊断为乙肝的住院病历。结果急性乙肝的诊断混杂了慢性乙肝、疫苗免疫者、病后免疫者;慢性乙肝的诊断混杂了急性乙肝、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疫苗免疫者、病后免疫者;乙肝的诊断包括了慢性乙肝、HBsAg携带者、病后免疫者。诊断为乙肝的患者更多地混杂了HB-sAg携带者;上报的乙肝病例以慢性乙肝和HBsAg携带者为主(占70.3%),重报占9.01%,从诊断到报告的时限平均为3.09d。结论未严格执行乙肝的诊断标准;从报告病例中,无法估计乙肝的发病率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江西省农村居民对乙肝防治知识的掌握情况、态度及行为,为今后有针对性的防控乙肝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抽样方法,对江西省乙肝高发地区≥18岁的农村居民进行乙肝防治知识、态度、行为问卷调查并对结果统计分析。结果 2 192名被调查者乙肝防治知识知晓率为44.19%,知晓程度随年龄增长而降低,老年人最低,为39.51%(4 129/10 450);不同受教育程度中文盲最低,为29.14%(998/3 425),乙肝防治知识、态度及行为三者之间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江西省农村居民对乙肝防治知识的知晓水平整体偏低,缺乏正确的态度及行为,应加大乙肝宣传教育,提高自我防护意识,以控制乙肝传播。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福建省乙型肝炎(简称"乙肝")出生队列流行病学特征,为乙肝的防控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中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福建省2005—2012年乙肝监测资料,分析福建省乙肝出生队列流行病学特征,尤其是不同出生年代人群的乙肝发病情况。结果福建省2005—2012年共监测报告乙肝病例455 165例,年均发病率为154.21/10万,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1.66%;其中报告急性乙肝病例45 416例,年均发病率为15.39/10万,年平均增长速度为7.30%;不同出生年代人群乙肝和急性乙肝流行曲线相似,1949—1970年出生人群发病率在150/10万~200/10万和10/10万~15/10万范围波动,1970—1990年出生人群发病率形成高峰,峰值分别为284.12/10万和38.59/10万,之后直线下降;1985年之后出生人群乙肝和急性乙肝的年平均增长速度快于1985年之前出生人群。结论虽然乙肝疫苗的使用和儿童免疫规划的实施对乙肝疫情的防控起到重大作用,但福建省乙肝疫情仍逐年上升,防控策略需进一步调整。  相似文献   

19.
摘要:目的 分析2010-2014年张家港市急性乙肝的构成变化及流行病学特征,为乙肝的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5年的急性乙肝个案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年中急性乙肝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年均发病率2.22/10万;急性乙肝发病构成比呈上升趋势;预测2015年报告发病率为2.86/10万;乙肝抗HBc-IgM 1∶1000检测可提高急性乙肝的诊断准确率;发病无明显季节性,各镇均有发病,男女性别比为3.04∶1,男性高于女性;发病以农民(占50%)、工人(占20.69%)为主,发病年龄以20~60岁为主,其中20~39岁的人群发病率最高。结论 急性乙肝发病低于全国平均水平(4.70/10万),但有上升趋势,急性乙肝的防控工作要引起关注。乙肝抗HBc IgM 1∶1000监测可以规范乙肝的疫情报告,提高乙肝报告准确率,准确分析疫情,制订防控措施。做好宣传、提高成人乙肝苗接种率和加强高危人群的免疫接种是进一步降低急性乙肝发病率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应用乙肝疫苗与乙肝特异性免疫球蛋白阻断乙肝母婴传播,比较不同方法的阻断效果,探索最佳的乙肝母婴阻断方式.方法 采取实验流行病学方法,在孕妇中筛选乙肝病毒感染者.将乙肝病毒感染母亲所生的婴儿随机分组,一组使用乙肝疫苗与乙肝特异免疫球蛋白,另一组只使用乙肝疫苗,两组都有孕末期使用乙肝特异性免疫球蛋白者.在儿童出生时、1岁和2岁分别检测乙肝病毒相关标志物.在3岁时对2岁检测出的HBsAg阳性者进一步做HBV-DNA检测,以确定感染者.结果 128例儿童完成了实验,乙肝抗体阳转率达97.66%,乙肝病毒感染率为3.13%.孕末期使用乙肝特异性免疫球蛋白的儿童乙肝感染率为3.57%,而没有使用的感染率为3%.新生儿单纯使用乙肝疫苗组乙肝感染率为4.23%,使用乙肝疫苗与乙肝特异性免疫球蛋白组的感染率为1.75%.结论 在母亲孕期完全没有必要使用乙肝特异性免疫球蛋白.感染乙肝母亲所生婴儿出生后使用乙肝疫苗与乙肝特异球蛋白有更好的阻断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