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4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67篇
眼科学   1篇
中国医学   19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福建省2007-2011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腮)流行病学特征,为国家扩大免疫规划控制流腮发病,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福建省2007-2011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流腮疫情资料进行分析。采集暴发病例咽拭子样本进行细胞培养,用RT-PCR方法鉴定并测序分析腮腺炎病毒SH基因。结果 2007-2011年福建省共报告流腮病例38 151例,呈逐年升高趋势,2011年发病率最高达43.23/10万;全年均有发病,4~7月和11月~次年1月为发病双高峰,病例主要集中在15岁以下,占83.84%;暴发疫情全部发生在中小学,并以乡中小学暴发为主。从2011年一起暴发病例分离到腮腺炎病毒,为G基因型。结论流腮发病规律目前仍未改变每4~5年一次发病高峰的周期性;为控制流腮发病率,在落实常规免疫接种的基础上,建议对重点人群开展第二剂腮腺炎疫苗接种;同时加强流腮流行病学及病原学监测,及时发现处置暴发疫情。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近阶段麻疹暴发事件医院内感染的传播特征、医源性感染防控状况,研究其感染危险因素。方法对麻疹暴发事件医院内感染进行描述性分析,确定其传播特征和危险因素。结果麻疹病人排出病毒在密闭环境下3日内仍有传染性;事件3为福建省首起输入性B3基因型麻疹暴发;麻疹医院内感染场所重点指向输液室、儿科门诊和急诊部;中央空调和通风管理是发生麻疹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高接种率环境下,存在院内感染为主引起的麻疹暴发模式,医院通风方法不当是发生麻疹医源性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现场进行麻疹疫情会商,是有效处置暴发疫情的方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福建省正常人群甲型病毒性肝炎抗体(HAVIgG)水平,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用ELISA法检测7个地区0~59岁正常人群血清抗-HAVIgG水平。[结果]共采集人群血清2251份,抗-HAVIgG阳性率43.9%。各地区、各年龄组、不同性别、接种疫苗与否组阳性率差异显著;山区和沿海、社区和乡镇间差异类似;抗-HAVIgG阳性率在1.5~2岁组出现小高峰(66.0%),10~14岁组最低(21.3%),15~19岁组升至46.8%,20~59岁达80.0%以上。[结论]福建省正常人群甲肝抗体水平在地区、年龄、性别方面存在差异,有接种史者抗-HAVIgG阳性率高。必须加强正常人群特别是20岁以下人群的监测。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埃可病毒6型(ECHO6)福建龙岩分离株进行分子生物学分析,阐明ECHO6病毒福建龙岩分离株的分子生学特征及其与世界其它分离株的基因关系。方法 采集暴发病例脑脊液标本,用RD细胞进行分离病毒,阳性分离物采用中和试验及PCR序列分析确定其血清型别;RT-PCR扩增VP1基因全长,测定序列进行同源性及亲缘进化树分析。结果 13例细胞培养阳性分离物经中和试验及序列分析结果均为ECHO6。随机选取4株病毒株进行VP1全基因序列分析显示: 4个病毒株之间同源性>99%;与山东病毒株E6/SD/sewage/081226/2-2同源性高于其他参考株。在遗传进化树上,4株分离病毒株同属一个分支, 为C2亚型。结论 ECHO6是引起本次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儿童病毒性脑炎暴发的病原体,其基因型为C2亚型。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肠道病毒福建分离株FJ96-71进行新血清型鉴定及其特征分析。方法应用传统的血清中和试验及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血清型的鉴定,并通过序列比对分析其遗传特征。结果FJ96-71无法被常规用于型别鉴定的血清所中和,且其特异性型中和抗体也无法中和本实验室保存的其它22个血清型分离株病毒,提示FJ96-71可能为一新血清型。全基因组序列分析显示其VP1基因序列与美国分离株USA/OK85-10362(AY556070)核苷酸同源性80.6%(氨基酸同源性95.5%),而与其它血清型的参考株序列同源性均低于69.7%,说明FJ96-71与USA/OK85-10362为同一血清型,即新近拟定的肠道病毒75型(EV75)。针对P1区序列分析结果进一步确证此结果。FJ96-71与USA/OK85-10362在5’非编码区以及P2、P3非结构编码区的差异性说明EV75早已在外界循环且波及范围较广。结论FJ96-71与USA/OK85-10362一样同属于肠道病毒一新血清型—EV75。  相似文献   
6.
可疑新型肠道病毒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建立一种肠道病毒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 ,查明福建省肠道病毒的流行型别。方法 病毒分离株用RT-PCR法扩增目的基因片段 ,然后测序 ,将基因序列提交到NCBIGenBank上进行比对 (Blast) ,同时运用Bioedit软件进行同源性分析 ,并构建基因树。结果 发现FJ96 - 71病毒株与GenBank上的名为“untype”的毒株序列同源性较高 ,可能属于同一新型肠道病毒 ,FJ97- 6 3病毒与ECV1同属一血清型 ,可能为一新基因型。结论 运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可以检测出传统方法所无法鉴定的血清型 ,还能提供其它方法所无法提供的病毒遗传学等方面的信息。  相似文献   
7.
目的制备肠道病毒可能的共同抗原多克隆与单克隆抗体,用于早期诊断肠道病毒。方法RT-PCR扩增VP1N端122氨基酸这一可能的共同抗原基因片段,连接至PET-30a表达载体,转化到大肠杆菌BL21(DE3)中进行体外表达,表达重组蛋白经Western-blot活性鉴定后用电洗脱法进行纯化。纯化蛋白免疫昆明鼠获取多克隆抗体,多克隆抗体用饱和硫铵沉淀法进行纯化。纯化蛋白免疫BALB/c鼠,用杂交瘤技术进行单克隆抗体制备,并用Protein A/G亲和柱进行纯化。制备的抗体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检测肠道病毒。结果重组蛋白经Western blot检测,能被国外商品化的肠道病毒组特异性的5-D8/1单克隆抗体、含脊髓灰质炎病毒抗体的人血清与分别代表肠道病毒A、B、C三组的单型血清所识别。制备其相应的多克隆和单克隆抗体,与5-D8/1单克隆抗体同时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检测29株(27型)福建分离株病毒抗原,显示:制备的多抗或单抗的检出率比5-D8/1单抗高约10%~40%。结论结合福建省当地株制备肠道病毒共同抗原的抗体检测变异较大的当地株,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从患者呼吸道标本中分离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摸索病毒灭活条件,用于制备安全和有效的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灭活抗原。方法鸡胚分离法分离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应用甲醛和戊二醛两种灭活剂对分离物进行灭活。用鸡胚培养法进行病毒增殖试验,以确定灭活效果,同时测定灭活病毒的血凝效价。结果应用鸡胚分离法,并用电子显微镜及RT-PCR鉴定,确认从福建省人感染病例中分离出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在应用甲醛和戊二醛对病毒进行灭活时,在1‰~5‰终浓度、4℃作用24h的条件下,两者均能完全灭活病毒;灭活病毒的血凝效价随着灭活剂的浓度增高而逐渐下降;灭活病毒随保存时间的延长,其血凝活性逐步下降;应用甲醛灭活后的病毒抗原,其血凝效价可维持更长时间。结论首次分离成功福建省人感染高致病禽流感病毒。应用1‰终浓度的甲醛可使高滴度的病毒完全灭活,并保持较好的血凝活性,适用于大量制备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灭活抗原。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福建省6个监测点急性乙肝报告的病例资料,评价其实际发病情况。方法对报告的急性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集血清进行实验室复核。结果 2013年共报告乙肝4 086例,初始报告急性乙肝692例(16.9%)、慢性乙肝3 373例(82.7%)、未分类21例(0.5%)。经流行病学调查及抗-HBc-IgM 1∶1000检测排除,审核订正后报告急性乙肝269例(6.6%),慢性乙肝3 796例(92.9%),订正后急性乙肝病例占比下降;乙肝发病性别比2.1∶1。抗HBc-IgM估算的急性乙肝发病率明显低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报告发病率。结论应提高医务人员对乙肝诊断标准的认识,及时利用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乙肝分类诊断,客观评价福建省乙肝发病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儿童病毒性脑膜脑炎临床特点及流行规律,为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对龙岩市403例病毒性脑膜脑炎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其临床特征及流行规律,并对其中289例患儿脑脊液标本进行病毒分离.结果 患儿多出现发热、呕吐和头痛等症状,血常规异常,颅内压力增高、部分患者脑积液细胞数增加,多数表现异常脑电图;病例无聚集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