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汶川地震住院患者颅脑伤伤情特点,为地震所致颅脑伤救治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创伤数据库系统>V3.0软件系统对颅脑伤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颅脑伤患者899例.致伤原因以钝器伤为主.损伤部位以头皮为主(72.56%).颅脑AIS评分1分者624例.合并其他部位损伤711例次,以胫骨骨折为主.手术治疗198例,以头皮清创缝合术最多.结论 颅脑伤多以轻度损伤为主,可能是由于大批重症颅脑伤员现场死亡或因救治不及时死亡,应提高地震所致颅脑伤的早期救治水平和加强灾害的早期预防.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5.12汶川地震伤员的流行病学特点及伤员收容和医疗救治特点。方法通过病案查阅及调查问卷等方法,回顾成都军区总医院2008年5月12日-28日救治的1 070例地震伤员临床流行病学特点、震后伤员就诊时间分布特点以及入院后救治措施和患者预后等。结果震后48h内入院人数达692例,占入院总数的64.7%。骨科伤员710例,占总伤员数的66.4%,其中最常见的为四肢骨折(371,34.7%)、软组织伤(191,17.9%)、脊柱骨折(122,11.4%)、骨盆骨折(49,4.6%)及挤压综合征(CS)(17,1.6%)。1 070例中死亡5例(0.5%),其中挤压综合征3例,腹部损伤伴失血性休克1例,地震相关非创伤性疾病(心肌梗死)1例。结论地震伤员中骨科伤为最主要伤型;地震后24-48h运送至医院就诊的伤员最多。挤压综合征患者死亡率较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合并伤有效救治过程。方法 :对我科收治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胸、腹、四肢、骨盆部位损伤救治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恢复良好 3例 ( 16.6% ) ,中重残 2例 ( 11.1% ) ,植物生存 2例 ( 11.1% ) ,死亡 11例( 61.1% )。结论 :提高院前颅脑合并伤整体救治水平 ,准确判断伤情严重程度及部位 ,迅速而及时处理术前术中术后各环节救治程序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汶川地震后江油野战医院第1周伤员的收治情况,为地震灾区医疗队的组建和一线救治提供经验.方法 对1905名急诊救治伤员进行分类,回顾性分析其中需住院治疗伤员的病历资料,包括伤员地域分布、损伤类型、诊断、初期处理、转归等.结果 需住院治疗的伤员629名,占急诊救治伤员的33%;年龄2~100岁,中位年龄41.2岁.震后前3 d收治的伤员数为384人(61%).伤员主要来源分布为江油市245人(39%)、北川县194人(31%)、平武县158人(25%).受伤类型中软组织裂伤326例(51.8%),软组织挫伤87例(13.9%),骨折202例(32.1%);其中有肢体严重挤压伤15例.主要受伤部位位于骨盆和四肢318例(50.6%),头部117例(18.6%),背部43例(6.8%);多发伤73例(11.6%).接受手术治疗376例(59.8%),其中清创术326例,外固定支架术2l例,内固定19例,截肢术11例,筋膜切开减压术4例,剖腹探查术4例,开颅术2例;术后感染率为11.8%.死亡39例,可能原因是脑外伤、骨盆骨折、腹部出血和多发伤.结论 地震造成灾区内大部分医疗设施严重破坏时,快速组建医疗队、尽量利用灾区未损坏的医疗资源、迅速恢复供电等后勤补给对伤员救治和减少死亡极为重要;地震伤员以四肢创伤为主,应多选派骨创伤外科医师参加医疗队以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汶川地震后送伤员并发相关感染的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地震伤员伤口感染及并发气性坏疽的规律以及诊治方法.方法 分析汶川地震后送伤员的受伤部位、程度、合并症、并发症、诊断、治疗方法及结果等.结果 本组震后送伤员147例,其中骨折117例,占79.6%,包括多发性骨折49例,开放性骨折12例;合并多发性软组织挫裂伤31例,挤压伤9例.进行伤口分泌物涂片镜检、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41例,发现有细菌生长的感染共27例,其中软组织挫裂伤清创术后感染13例,开放性骨折术后感染7例,截肢术后感染3例,筋膜切开减压术后感染3例(气性坏疽1例),原发性气性坏疽1例.2例气性坏疽伤员均行截肢术以救治生命.术后所有伤口均痊愈.入院后截肢2例,无死亡者.结论 地震伤具有战伤的多数特点,应按战伤分类处理.骨折伤员占地震伤的大多数,其中开放性骨折感染率高,现场急救应以清创为主,保持伤口开放引流,以利后期救治.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芦山地震和汶川地震伤员损伤特点,探讨地震伤员的救援及治疗方法。方法:以华西医院骨科收治的汶川地震和芦山地震骨科伤员为对象,分析比较伤员的年龄、性别、致伤原因、损伤部位、就医时间以及伤员转运速度等信息。结果:两次地震伤员的年龄分布及性别构成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芦山地震伤员从受伤到入院平均2.1天,收治高峰出现早、持续时间短,而汶川地震伤员从受伤到入院平均8.3天,收治高峰出现晚且持续时间长。汶川地震挤压综合征、截肢、气性坏疽、血管损伤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发生率高于芦山地震。汶川地震以倒塌建筑及滚落山石砸伤/掩埋为主,占所有受伤原因的79.6%,而芦山地震砸伤/掩埋占所有受伤原因的39.2%,低于高坠伤和跌伤(56.8%)的发生率。芦山地震足部、脊柱骨折及多发骨折的发生率高于汶川地震,而开放性骨折、小腿骨折的发生率低于汶川地震。结论:快速的现场救援和病员转运是救治成功的关键,早期救援和病员转运可以显著降低创面感染、挤压综合征、多器官功能衰竭及截肢的发生率,而正确的地震应急避难知识的普及有利于降低因地震而盲目跳楼、逃跑等逃生引起的损伤。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及合并伤的急诊临床特点和救治方法.方法 对100例重型颅脑损伤及合并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男84例,女16例,男女之比5.2:1.手术治疗83例(83%),共计136处,非手术治疗17例(17%).按格拉斯哥预后评分临床治愈41例,轻残5例,重残3例,死亡51例.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及合并伤病人伤情重,变化快,死亡率高,急诊救治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优先处理危及生命的损伤,为专科手术治疗提供积极的基础生命支持,以及合理的用药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汶川地震后江油野战医院第1周伤员的收治情况,为地震灾区医疗队的组建和一线救治提供经验.方法 对1905名急诊救治伤员进行分类,回顾性分析其中需住院治疗伤员的病历资料,包括伤员地域分布、损伤类型、诊断、初期处理、转归等.结果 需住院治疗的伤员629名,占急诊救治伤员的33%;年龄2~100岁,中位年龄41.2岁.震后前3 d收治的伤员数为384人(61%).伤员主要来源分布为江油市245人(39%)、北川县194人(31%)、平武县158人(25%).受伤类型中软组织裂伤326例(51.8%),软组织挫伤87例(13.9%),骨折202例(32.1%);其中有肢体严重挤压伤15例.主要受伤部位位于骨盆和四肢318例(50.6%),头部117例(18.6%),背部43例(6.8%);多发伤73例(11.6%).接受手术治疗376例(59.8%),其中清创术326例,外固定支架术2l例,内固定19例,截肢术11例,筋膜切开减压术4例,剖腹探查术4例,开颅术2例;术后感染率为11.8%.死亡39例,可能原因是脑外伤、骨盆骨折、腹部出血和多发伤.结论 地震造成灾区内大部分医疗设施严重破坏时,快速组建医疗队、尽量利用灾区未损坏的医疗资源、迅速恢复供电等后勤补给对伤员救治和减少死亡极为重要;地震伤员以四肢创伤为主,应多选派骨创伤外科医师参加医疗队以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胡建成 《安徽医学》2013,34(1):36-38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多发伤的救治经验。方法对近4年收治的78例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多发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8例中按颅脑损伤GCS计分≤5分者26例,5~8分者52例,所有伤者入院时经简单包扎固定后行头胸腹及骨盆CT检查,52例行急诊开颅手术,胸腔闭式引流24例,8例脾破裂行脾切除术,伤口清创术17例。出院时按GOS分级评分:良好36例(46.2%),轻残14例(17.9%),重残7例(9%),植物状态3例(3.8%),死亡18例(23.1%)。结论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时应及早诊断,避免漏诊,密切监护,多科协作,重视并处理好颅内高压和休克是提高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多发伤救治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重庆市救治5.12汶川大地震伤员情况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了解重庆市救治5.12汶川大地震四川灾区伤员情况,为类似事件的处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13日至8月25日汶川大地震中转运至重庆救治的2289例地震伤员情况。结果2289例伤员中,轻、中度占80.5%,重度占19.5%,伤型以机械性损伤为主,病伤种类以累及身体多部位的多发损伤为主,伤死率2.2‰;伤员转归与伤情损伤程度及年龄有关;转运方式与伤员转归无明显关系。结论本次重庆收治的地震伤员与国内外多次地震伤员的伤型、种类相似;收治的组织、管理等经验有借鉴价值;伤情、收治情况等有关信息可供进一步做专题研究参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重度颅脑损伤伴有胸腹部外伤或四肢骨折的老年患者的治疗方法,使其病死率降低,提高治疗效果。方法收集近年来高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复合性颅脑损伤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过敏史、疾病史以及造成颅脑损伤的原因等。共有老年患者78例,其中脑胸复合伤患者有24例,脑腹外伤患者有6例,脑外伤伴有骨折患者30例。颅脑损伤中开放颅脑损伤的患者有32例,闭合颅脑损伤65例,脑腹外伤伴有骨折患者23例等。进行GCS评分,3—5分8例,6—8分28例,9—11分24例,11—15分18例。受伤原因大多为车祸、坠落、砸伤等。结果78例患者中,69例治愈,9例死亡。其中恢复良好37例,中残23例,重残及植物生存9例。结论高龄颅脑损伤患者的痛死率相对较高,通过之前的研究可以得出患者的年龄越大,恢复能力越弱,病死率也会相对增加。在临床治疗中应当制定适合老年人的治疗、护理方案,选择相应的措施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长途转诊入ICU创伤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严重创伤患者的救治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161例长途转诊入ICU的创伤患者入住ICU的原因、院前是否手术、入ICU时是否休克、是否建立人工气道、是否呼吸停止、是否建立中心静脉、转诊途中是否抢救、入院后是否手术、治疗后是否死亡等临床资料。并且对颅脑外伤中脑血肿类型转诊前是否手术以及是否休克进行分组分析。结果转诊的创伤患者以致命部位分类病例构成依次为重型颅脑外伤、严重腹部外伤、胸部外伤、四肢外伤、大面积烧伤。死亡病例的构成依次为重型颅脑外伤、大面积烧伤、腹部外伤、胸部外伤。有手术指征的颅内血肿患者转诊前手术组与未手术组、入ICU时休克组与非休克组死亡率存在显著差异。结论有手术指征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创伤后出现任何的休克患者均不适合长途转诊。主张建立社会急诊医疗服务体,制定高级创伤生命支持计划,建立上下级医院创伤救治联动及远程会诊机制,就近抢救严重创伤患者。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重型颅脑外伤后发生渗透性脱髓鞘综合症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450例中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渗透性脱髓鞘综合症(ODS)分为ODS组和非ODS组,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入院时损伤程度(GCS评分)、合并伤、脑挫伤、脑疝、颅骨骨折、低血压、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血肿清除、甘露醇使用剂量等指标差异.结果:450例中重型颅脑外伤患者中,发生渗透性脱髓鞘综合症11例,发生率2.44%;单因素分析表明,ODS组年龄大于对照组,重度损伤、合并伤、脑挫伤、脑疝、低血压、血肿清除高于非ODS组(t=9.584,χ2=4.877~9.584,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高龄、GCS评分(3~8分)、脑挫伤、低血压、血肿清除为重型颅脑外佃租后发生渗透性脱髓鞘综合症的危险因素(β=0.032~0.754,S.E=0.007~0.302,Wald=5.324~28.302,P<0.05).结论:重型颅脑外伤后发生渗透性脱髓鞘综合症与年龄、损伤程度、损伤类型等因素有关,应加强对高危因素的预防,减小渗透性脱髓鞘综合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黄国华 《中外医疗》2012,31(10):5+7-5,7
目的对多发创伤的骨折救治临床体会进行总结。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1年10月我院救治的60例多发创伤的骨折患者,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总结更为有效的处理方法。结果全组60例患者治愈57例,死亡3例,病死率5%。死亡原因:肺动脉栓塞1例,多脏器功能衰竭1例,严重颅脑损伤1例。结论给患者制定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案,及时、简单、可靠地固定,并且采用合理的护理措施是治疗多发创伤患者骨折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交通伤致肾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92例交通伤致肾损伤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本组73例(A组)患者行保守治疗,2例死于并发症(颅脑损伤、多发性损伤)余痊愈;手术组19例(B组)中,有10例先经保守治疗后中转开放手术,9例急诊手术,1例死于并发症(肝破裂),其余治愈。结论:交通致肾损伤患者除严重并发症而需手术治疗外,只要在严密监护病情的情况下,不出现难治性出血及合并其他脏器损伤,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亦可行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交通伤的临床特点,观察院前与院内联合急救重型颅脑交通伤的效果。方法2005年1月至2010年10月我院医疗队实施院前与院内联合急救192批次,救护重型项脑交通伤伤员672例,对伤员现场分类,心、肺、脑复苏,手术急救,后送途中有效处理,院内急救?手术与术后处理,观察临床治疗结果。结果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判断:在672例伤员中,良好264例(39%),中残154例(23%),重残74例(11%),植物生存27例(4%),死亡153例(23%),其中死于伤后1h以内39例(25%),24h以内101例(66%),24h以上52例(34%);死于院前51例(33%),急诊室10例(7%),住院后92例(60%):结论颅脑交通伤的创伤因素多,具有创伤重,变化快,多伴复合伤、多发伤,预后差的特点。采用院前与院内联合急救措施可明显降低颅脑交通伤的死残率。  相似文献   

17.
<正>急性颅脑外伤、骨盆骨折后,机体产生应激性的免疫反应和炎症反应[1],超敏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是一种急性炎症时出现的典型急性时相蛋白,在微生物入侵、组织损伤、免疫反应及炎症过程时升高,出现早且快,且随着全身炎症反应严重程度的变化而变化。本文通过监测颅脑外伤合并骨盆骨折患者hs-CRP水平的动态变化,探讨其在患者病情变化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院前急救在重症颅脑损伤救治中的地位。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6月~2012年6月接诊的17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对照组86例患者,由家属自行送往医院进行救治,观察组92例,由急救中心医务人员给予呼吸支持、包扎止血、抗休克等院前急救。结果观察组的患者急救时间明显缩短,治愈好转率提高,死亡率明显下降,两组对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准确、合理、快速的院前急救可使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死亡率降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骨盆骨折合并严重多发伤的早期救治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2006年6月收治的26例骨盆骨折合并多发伤入住SICU病房患者的病例资料,总结其伤情及抢救要点。结果:经休克复苏,多学科协同治疗,治愈17例,死亡9例。结论:对骨盆骨折合并严重多发性创伤患者,应重视颅脑、胸腹脏器、泌尿生殖系等合并伤的诊断,有效控制大出血和多学科协同治疗是抢救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魏丹  袁加斌  王跃  唐孝明  张斌  卢冰 《西部医学》2012,24(8):1476-1478
目的探讨合并严重骨盆骨折多发伤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对急诊ICU(EICU)为主体救治的31例合并严重骨盆骨折多发伤患者救治过程、死亡率及预后进行随访评价。结果 31例患者中行外固定或内固定27例,死亡4例,死亡率12.90%。治疗结果按刘利民等评价标准:优13例,良8例,中4例,差2例,优良率77.78%。结论以EICU为主体,整合医院优势力量,是提高合并严重骨盆骨折多发伤救治成功率和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