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的:应用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酶反应比色法(MTT法)比较替尼泊甙(VM-26)、卡氮芥(BCNU)、顺铂(CDDP)、长春新碱(VCR)、甲氨蝶呤(MTX)对脑胶质瘤细胞的体外增殖抑制作用,并探讨肿瘤病理类型、性别、年龄、术前机能状态KPS评分对化疗药物敏感性的影响,为临床化疗筛选药物、制定化疗方案提供指导。方法:对50例胶质瘤细胞进行体外原代培养,采用MTT法测定体外化疗药物对脑胶质瘤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比较脑胶质瘤细胞对替尼泊甙(VM-26)、卡氮芥(BCNU)、顺铂(CDDP)、长春新碱(VCR)、甲氨蝶呤(MTX)5种化疗药物单一或联合化疗的体外药物敏感性。结果:42例获得药敏结果,成功率达84%(8例因取材、污染等原因未取得预期结果)。42例胶质瘤细胞对单一化疗药物的敏感性从高到低依次为VM-26>BCNU>CDDP>VCR>MTX。两种联合化疗方案(BCNU+VM-26+CDDP)和(BCNU+VCR+MTX)对胶质瘤细胞的敏感性明显优于单用,且对绝大多数胶质瘤细胞表现出较高的细胞毒性。性别差异、年龄分布对化疗药物敏感性无明显影响;除VM-26外,术前机能状态与化疗药物敏感性无明显相关性;胶质瘤病理类型是影响化疗药物敏感性的重要因素之一。结论:MTT比色法是一种快速、准确检测体外药物敏感性的实验方法;替尼泊甙、卡氮介、顺铂联用对胶质瘤细胞的增殖抑制率明显优于单用,且用药剂量小;胶质瘤病理类型是影响化疗药物敏感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
恶性脑胶质瘤细胞体外药敏及P-糖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检测脑胶质瘤细胞体外药敏及P -糖蛋白的表达 ,为临床选择化疗药物制定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MTT法检测 30例脑胶质瘤患者肿瘤细胞 ,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以及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脑胶质瘤细胞的P -糖蛋白的表达。结果 :30例脑胶质瘤患者肿瘤细胞体外药敏显示 :高三尖杉酯碱 (H)、长春新碱(VCR)、阿糖胞苷 (Ara -C)、足叶乙甙 (Vp - 16 )、柔红霉素 (DNR)、米托葸昆 (MX)、平阳霉素 (SP)、阿克拉霉素 (ACR)、阿霉素 (ADM )、环已亚硝脲 (CCNU)等化疗药物对肿瘤细胞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以CCNU、ADM、ACR、DNR、MX、Vp - 16抑制作用较强。检测 2 8例患者脑胶质瘤细胞P -糖蛋白表达 ,2 4例表达(- ) ,4例表达 ( ) ,其中 3例为复发患者。结论 :胶质瘤细胞体外药敏及P -糖蛋白表达的检测 ,可为临床指导用药 ,制定化疗方案 ,提供重要参考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应用四氮唑盐比色法(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MTT)检测脑胶质瘤细胞体外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为胶质瘤的个体化化疗提供参考.方法 39例胶质瘤进行原代细胞培养,采用MTT法检测胶质瘤对常用药物尼莫司汀(ACNU)、卡氮芥(BCNU)、长春新碱(VCR)、替尼泊甙(VM-26)、替莫唑胺(TMZ)、福莫司汀(Fotemus-tine)、顺铂(CDDP)、泰素(Taxol)的敏感性.结果 39例患者中37例获得检测结果,体外培养成功率达94.9%.37例胶质瘤细胞体外对8种化疗药物的敏感性从高到低依次为:VM-26>ACNU>Taxol>TMZ>CDDP>BCNU>VCR>Fotemustine.胶质瘤的病理级别及初发、复发对药物敏感性无显著性影响.结论 MTT检测可作为胶质瘤体外药敏试验的一种方法,MTT体外药敏试验对排除无效药物、筛选敏感药物,提高胶质瘤的化疗效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检测不同浓度平阳霉素(pingyangmycin,PYM)作用24h对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细胞的生长抑制及凋亡的影响,探讨平阳霉素诱导HUVEC细胞凋亡最佳浓度及有关作用机制。方法 用不同浓度的平阳霉素作用HUVEC细胞24h,以细胞增殖-毒性8检测试剂盒(cell counting kit-8,CCK-8)检测比较0.1、10、100、1000μg/ml平阳霉素作用24h后对HUVEC细胞的抑制作用,用膜联蛋白V-异硫氰酸荧光素/碘化丙啶细胞凋亡检测试剂盒(Annexin-VFITC/PIapoptosis kit)检测不同浓度PYM对HUVEC细胞凋亡作用的影响,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不同浓度平阳霉素作用HUVEC细胞后内质网应激蛋白GRP78和CHOP的表达。结果 CCK-8结果显示随平阳霉素浓度的升高,对HUVEC细胞的抑制作用越明显(P<0.05);然平阳霉素药物浓度100μg/ml和1000μg/ml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流式细胞检测显示0.1、1、10、100μg/ml平阳霉素作用24h后细胞凋亡率分别为5.37%±1.63%、12.70%±1.57%、24.70%±6.99%、23.60%±0.80%,坏死率分别为4.87%±2.09%、7.32%±3.88%、39.10%±6.18%、66.30%±0.40%,随药物浓度增加而增高,过高浓度细胞坏死占主导,和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法结果显示,平阳霉素各浓度作用24h后促进内质网应激蛋白GRP78和CHOP的表达。结论 平阳霉素在体外能明显抑制HUVEC细胞生长并促进其凋亡,当平阳霉素浓度达到100μg/ml时,细胞以坏死为主;平阳霉素可能通过内质网应激(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ERS)途径诱导HUVEC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卡氮芥(BCNU)是否具有抑制鼠胶质瘤的作用,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应用不同浓度BCNU,且在不同时间点分别处理9L胶质瘤细胞株,采用四甲基噻唑蓝比色(MTT)法,观察BCNU对9L胶质瘤细胞株生长的影响,以透射电镜、Hoechst33342/PI双染荧光和TUNEL检测细胞凋亡的形态变化,并用Annexin-v-FITC/PI双标记法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MTT法发现,BCNU0.003~3000μmol.L-1的浓度均可显著抑制9L胶质瘤细胞株的生长。经BCNU作用后,透射电镜、Hoechst33342/PI双染荧光和TUNEL均观察到9L胶质瘤细胞发生了显著的凋亡形态改变;运用Annexin-V-FITC/PI双标记法在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随BCNU浓度的增大和时间的延长,9L胶质瘤细胞株的凋亡率明显上升。结论:BCNU在体外可显著抑制9L胶质瘤细胞株生长,其机制与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有关,且凋亡率随BCNU作用的时间和剂量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细胞膜P-糖蛋白(P-gp)在人脑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原代胶质瘤细胞P-gp蛋白阳性表达与长春新碱(VCR)的敏感性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7例人脑胶质瘤P-gp蛋白的表达;人脑胶质瘤细胞原代培养,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检测VCR药物的敏感性.结果 37例脑胶质瘤P-gp阳性表达率为54.1%(20/37),P-gp在Ⅱ~Ⅳ级脑胶质瘤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9.4%、66.7%和87.5%.不同病理级别的胶质瘤患者P-gp阳性表达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29,P<0.05),病理级别与P-gp的表达强度呈正相关(r=0.479,P<0.05).P-gp阳性表达与胶质瘤细胞对VCR的耐药有相关性(r=0.429,P<0.05).结论 P-gp的表达与脑胶质瘤恶性程度及其对VCR的耐药性相关,检测P-gp的表达及其对VCR的敏感有助于指导脑胶质瘤的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平阳霉素抑制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系ECV304的量效和时效关系及其相关机制.方法 用不同浓度的平阳霉素作用于ECV304细胞24、48、72 h,MTT法观察细胞增殖抑制情况,电镜及DNA电泳实验分析细胞凋亡情况,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凋亡率、细胞周期及Fas、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 MTT法显示不同浓度平阳霉素组间细胞生长抑制率有显著差异,浓度越高、作用时间越长,抗增殖效应越明显;流式细胞术显示细胞凋亡率随药物浓度和作用时间增加而升高,平阳霉素各浓度作用24 h后,G2-M期百分率增高,S期百分率降低,G0-G1期百分率无明显变化;Fas表达随药物浓度增加而递增,Bcl-2表达随药物浓度增加而递减.结论 平阳霉素能明显抑制ECV304细胞生长,并具有浓度和时间依赖性;平阳霉素可能是通过上调Fas蛋白并下调Bcl-2蛋白的表达,从而诱导细胞在G2-M期发生凋亡.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亚甲蓝(MB)对大鼠脑胶质瘤C6的增殖抑制及与化疗药物1,3-双(2-氯乙基)-1-亚硝基脲(BCNU)的协同抗肿瘤作用.方法:用MTT比色法测定MB对C6细胞的抑制作用,观察MB和BCNU对Wistar大鼠C6胶质瘤模型的治疗效果.结果:MB对C6细胞的增殖具有明显的浓度依赖性抑制作用;MB、BCNU联合应用与BCNU的单独应用对C6大鼠肿瘤模型的作用有明显差别(P<0.01).结论:MB对C6细胞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与BCNU具有协同的抗胶质细胞瘤作用.  相似文献   

9.
恶性脑肿瘤体外化疗药物敏感性试验初步报告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 通过对恶性脑肿瘤标本的体外药敏试验 ,指导临床对术后患者进行个体化化疗 ;同时也为研究脑肿瘤耐药相关基因表达与肿瘤耐药之间关系提供最为接近临床的化疗药物敏感性数据。方法 采用MTT法对 11个人脑胶质瘤细胞株和 3 6例恶性脑肿瘤患者的新鲜标本 ,进行了 6种脑肿瘤常用化疗药物的体外敏感性测定。简单机械分离手术标本 ,制成单细胞悬液 ,以每孔 2× 10 4细胞量接种 ,与不同药物的 1×PPC(血浆峰浓度 )作用 72h为适宜的实验条件。结果  11株胶质瘤细胞对 6种抗癌药物在总体上都较患者标本为敏感 ,抑制率 (IR) >80 %的DDP有 3株、VCR有 2株 ,VP -16有 3株 ,VM -2 6有 9株 ;80 %>抑制率 >5 0 %的 ,DDP有 2株 ,VCR有 6株 ,VP -16有 8株 ,VM -2 6有 2株。其敏感顺序可排列为 :VM -2 6>VP -16>VCR >DDP ,榄香烯和MeCCNU都没有达到 5 0 %以上的抑制率。测定 3 6例临床标本血浆峰浓度下的抑制率 ,IR %>5 0 %者 ,DDP有 11例 ,VCR有 9例 ,VM -2 6有 6例 ,VP -16有 2例。其敏感性依次为 :DDP >VCR >VM -2 6>VP -16,榄香烯和MeCCNU也都没有达到 5 0 %以上的抑制率。对 6种化疗药物的任何一种抑制率 >5 0 %(敏感 )者 ,3 6例中只有 16例 ( 4 4%)。结论 虽然人脑胶质瘤细胞株对常规脑瘤化疗药物都较为敏感  相似文献   

10.
羟基喜树碱对肠癌细胞体外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羟基喜树碱对肠癌细胞的体外作用。方法 :采用改良的MTT法检测了 78例肠癌细胞对 5种化疗药物的体外敏感性。结果 :78例肠癌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 ,由高到低依次为羟基喜树碱 (HCPT)、5-氟脲嘧啶 (5 -Fu)、丝裂霉素 (MMC)、平阳霉素 (PYM)、长春新碱 (VCR)。HCPT和 5 -Fu的敏感性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但均明显高于MMC、PYM及VCR(均P <0 .0 0 1) ,对 5 -Fu不敏感的病例中 ,5 7.8%对HCPT敏感或中度敏感。结论 :HCPT和 5 -Fu皆可作为肠癌的首选化疗药物 ,如果 5 -Fu耐药 ,则可选用HCPT。正确取材是MTT法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采用MTT法检测肿瘤化疗药对脑胶质瘤细胞的敏感性.方法 分离临床实体瘤标本(原代脑胶质瘤组织)制备单细胞悬液,包括U87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将临床上常用的8种肿瘤化疗药5-氟尿嘧啶(5-Fu)、卡铂(CBP)、顺铂(DDP)、阿霉素(DOX)、甲氨蝶呤(MTX)、依托泊苷(VP-16)、丝裂霉素(MMC)、长春新碱(VCR)配成3种不同的浓度(5-Fu的终浓度为250、500、750 μg/mL,其他肿瘤化疗药终浓度50、100、150 μg/mL),采用MTT法检测,计算各肿瘤化疗药物对肿瘤细胞的抑制率.结果 8种肿瘤化疗药对原代脑胶质瘤的抑制效率依次为:ADM> MMC> DDP>VCR >5-Fu> VP-16> CBP> MTX;其中ADM的敏感度最高(抑制率95.54%);其次是MMC和DDP(抑制率>60%),MTX最不敏感(11.29%).7种化疗药物对U87细胞株的抑制率依次为:ADM> VP-16> CBP> MMC >5-Fu> DDP> MTX:ADM的抑制率最高(91.19%),最不敏感的是MTX,其次是DDP(二者<30%).DDP对于U87细胞抑制率较低,属于耐受药,但作用于原代脑胶质瘤细胞时细胞毒作用较大,为敏感性化疗药物.结论 MTT法体外药敏试验为指导实体瘤患者的临床化疗方案提供了有效数据,可减少用药的盲目性,提高个体化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蛋白激酶C(PKC)抑制剂,他莫昔芬对人胶质瘤细胞U251生长的作用。方法:U251细胞PKCα和雌激素受体(ER)的表达用免疫组化,细胞活性分析用台盼蓝实验和四唑盐(MTT)比色实验,细胞增殖和凋亡,通过流式细胞仪进行检测,PKC抑制剂他莫昔芬(TAM)作用终浓度为5,2.5,1.25μg/m l;治疗对照为卡莫司汀(BCNU),终浓度与TAM相同。结果:细胞PKCα表达阳性,ER表达阴性。加入TAM后,U251细胞变老,脱落,细胞总数减少;活细胞比例为(82.553±12.187)%,MTT比色吸光值为0.607±0.079,空白对照组为(98.683±1.993)%和0.865±0.103,BCNU组(68.159±16.587)%和0.610±0.087,TAM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细胞活力明显下降(P<0.001),与BCNU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TAM组G2-M期细胞相对空白对照组增多,为(12.418±3.646)%,TAM组细胞凋亡为(6.435±3.347)%,空白对照组为(1.205±0.985)%,二者有显著差异(P<0.001),并且有随着剂量减小,凋亡细胞增多的趋势(P=0.033)。提示增殖抑制,凋亡增加,卡莫司汀组表现为S期细胞增加,凋亡细胞比例比TAM明显减少(P=0.018)。结论:他莫昔芬对人U251胶质瘤细胞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以作为人胶质瘤治疗后选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平阳霉素(PYM)对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株(ECV304)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PYM(10-2~103 μg/ml)作用不同时间(24、48、72 h)后对ECV304细胞的生长抑制率。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一定浓度PYM刺激下细胞周期分布。结果10 μg/ml浓度PYM作用24、48、72 h后的细胞生长抑制率分别为44.7%、59.7%、74.4%,药物抑制效应表现为剂量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药物作用24、48、72 h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32.94、2.56、0.75 μg/ml。1 μg/ml浓度PYM作用ECV304细胞24 h,实验组S期细胞比例较对照组明显下降,G2-M期细胞比例明显增加(P<0.01),细胞被阻滞在G2-M期。结论PYM对ECV304细胞的增殖具有较强抑制作用,其机制与细胞周期阻滞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招远地区2007~2008年泌尿生殖道解脲支原体耐药性情况,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用支原体培养和药敏试剂盒对标本进行培养和体外药敏试验。结果解脲支原体阳性者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对9种抗菌药物平均敏感性高低依次为交沙霉素(94.5%)、强力霉素(94.2%)、环酯红霉素(90.9%)、甲砜霉素(84.1%)、克拉霉素(83.7%)、红霉素(42.0%)、罗红霉素(24.2%)、左氧氟沙星(10.7%)、环丙沙星(6.9%)。结论对支原体进行培养鉴定的同时对支原体进行药敏试验分析,对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焦作地区近期支原体感染及药敏情况,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675例支原体培养阳性的泌尿生殖道系统感染患者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1311例患者中支原体阳性675例,感染率为51.00%。其中,解脲支原体占72.30%,人型支原体占2.6%,Uu Mh阳性者占25.10%。药敏结果表明,支原体对抗生素药物敏感性最高的是交沙霉素(95.16%)、克拉霉素(94.46%)、强力霉素(92.39%)、美满霉素(92.04%)、四环素(89.27%);敏感性最低的是红霉素(2.08%)、环丙沙星(2.42%)。结论泌尿生殖导致原体感染主要以Uu发病率最高,对支原体感染治疗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目前可首选交沙霉素、克拉霉素、强力霉素、美满霉素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6.
脑胶质瘤多药耐药基因表达及其对化疗药物敏感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①目的 检测 1型多药耐药基因 (MDR1)产物P170在人脑胶质瘤组织中表达及其对化疗药物敏感性。②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 ,对 38例人脑胶质瘤手术切除标本的MDR1表达水平进行检测 ;采用四唑蓝快速比色法检测氟尿嘧啶 (FU )、顺铂 (DDP)、甲氨喋呤 (MTX)、丝裂霉素 (MMC)、司莫司汀 (MeCCNU)、洛莫司汀(CCNU)、双氯乙基亚硝脲 (BCNU)、威猛 2 6 (VM 2 6 )对脑胶质瘤细胞的抑制率。③结果  38例人脑胶质瘤细胞P170阳性表达率为 6 5 .7% ,与正常脑组织 (表达率为 0 )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0 0 2 ) ;BCNU ,MeCCNU ,CCNU对胶质瘤的抑制率较高 ,FU ,MTX ,MMC对胶质瘤的抑制率较低 ,差异有显著性 (F =4 7.6 ,q =5 .2 5~ 6 .78,P <0 .0 5 )。脑胶质瘤对 8种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差异有极显著性 ;随着胶质瘤恶性程度的增高 ,P170的阳性表达率逐渐升高 (胶质瘤Ⅰ~Ⅳ级的表达率分别为 0 ,5 3.3% ,70 .6 % ,10 0 .0 % )。④结论 脑胶质瘤的耐药性与MDR1表达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运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测定脑胶质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方法采用MTT法对32例脑胶质瘤新鲜标本进行了4种脑肿瘤常用化疗药物的体外敏感性测定。结果4种化疗药物在血浆峰浓度下的敏感度分别为顺铂(DDP)53.1%、长春新碱(VCR)40.6%、尼莫司汀(ACNU)31.4%、替尼泊甙(VM-26)15.6%。DDP与VCR的敏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者敏感度明显高于ACNU和VM-26(P〈0.05)。结论MTT法检测脑胶质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有助于指导临床对术后患者进行个体化化疗。  相似文献   

18.
MGMT介导的人脑胶质瘤耐药细胞系的建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建立由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介导的人脑胶质瘤耐药细胞株U251/BCNU。方法:模拟卡氮芥(BCNU)的临床用药程序,采取恒定药物浓度、周期性使用的方式诱导U251的抗药性。检测U251/BCNU的耐药指数及MGMT mRNA的表达;比较U251及U251/BCNU细胞的体外增殖变化。结果:经过反复总共5次的用药过程,历时4个月,成功地建立了对BCNU具有稳定抗药性的U251/BCNU,其对BCNU的耐受程度约为U251的17倍。RT-PCR显示,U251/BCNU细胞有MGMTmRNA的表达。U251及U251/BCNU细胞的体外群体倍增时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在体外成功地建立了一株由MGMT介导的人脑胶质瘤耐药细胞系,为进一步探讨胶质瘤的耐药机制及逆转方式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肺间质纤维化形成过程中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对肺成纤维细胞FSP1,TGF-β,HGFmRNA表达的影响和调控作用机制.方法:2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平阳霉素组和生理盐水组,平阳霉素组气管内给药复制大鼠肺纤维化动物模型,生理盐水组气管内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7,28天各处死平阳霉素组大鼠10只,生理盐水组大鼠4只,其中平阳霉素组3只及生理盐水组3只提取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平阳霉素组6只提取肺成纤维细胞,分别进行培养.至2种细胞到亚汇合状态时,实验组即:用平阳霉素组肺泡Ⅱ型上皮细胞上清液培养平阳霉素组肺成纤维细胞48h;对照组即:用生理盐水组肺泡Ⅱ型上皮细胞上清液培养平阳霉素组肺成纤维细胞48h,然后用半定量RT-PCR法检测肺成纤维细胞FSP1,TGF-β,HGFmRNA表达量的变化.平阳霉素组及生理盐水组各余1只用作HE染色.结果:(1)实验组7天,28天FSP1mRNA,TGF-βmRNA,HGFmRNA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1),(2)第7,28天实验组FSP1mRNA,TGF-βmRNA表达无明显差别(P>0.05),实验组28天HGFmRNA表达高于第7天(P<0.01).结论:平阳霉素诱导的肺纤维化大鼠的肺泡Ⅱ型上皮细胞能够促进肺成纤维细胞FSP1mRNA、TGF-βmRNA的表达,能够促进纤维化的进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肝癌治疗中合理使用抗癌药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改良MTT比色分析法测定35例肝癌细胞原代培养药敏。结果:35例人肝癌细胞抗癌药敏试验有33例获得成功,在六种抗癌药中敏感度最高的为EPB,其后依次为DDP、MMC、5-Fu、MTX和VCR;人肝癌细胞对6种抗癌药敏感性的不同浓度间比较皆有显性。结论:EPB和DDP一般为肝癌化疗的首选药,而VCR几乎没有作用,肝癌细胞对抗癌药有明显的药物浓度依赖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