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s,FFAs)对人近曲肾小管上皮细胞(HK-2)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用含有不同浓度(0、125、250、500μmol/L)软脂酸的DMEM-F12培养人近曲肾小管上皮细胞(HK-2),在0h、24h、48h三个时段:MTT法检测不同环境下FFAs对HK-2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FFAs对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处理前后HK-2细胞中白细胞介素-β(IL-β)、白细胞介素-8(IL-8)表达的变化。结果 FFAs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抑制HK-2细胞的增殖(P〈0.05),并可能通过阻滞细胞周期,诱导细胞凋亡(P〈0.05)。经FFAs作用后,IL-β、IL-8的表达增加。结论游离脂肪酸有抑制HK-2细胞增殖,促进其凋亡的作用,同时炎性细胞因子IL-β、IL-8表达增多,参与了其发生和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游离脂肪酸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游离脂肪酸(FFAs)对大鼠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NRK-52E)的凋亡作用及凋亡机制。方法 用含有不同浓度(0、125、250、500μM)软脂酸的DMEM-F12培养肾小管上皮细胞(NRK-52E),在24h、48h两个时段以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率,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以上各组培养液中一氧化氮(NO)水平。在48h时段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caspase-3表达水平。结果 随着软脂酸浓度的增高、作用时间的延长:①NRK-52E细胞的凋亡率逐渐增高,24h时三个软脂酸组按软脂酸浓度由低到高的凋亡率依次为(9.7±1.9)%、(14.2±4.5)%、(23.4±5.3)%,48h时为(16.2±3.7)%、(24.8±4.4)%、(35.4±5.7)%,与对照组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在凋亡率增高组的培养液中测得NO浓度也增加,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③48h时各软脂酸干预组caspase-3阳性表达率增高,与对照组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游离脂肪酸具有促进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的作用,而这种作用与其自身在FFAs作用下产生过多的NO使caspase-3高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尿酸对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相关纤维化调控因子的影响,探讨建立尿酸诱导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纤维化模型,为尿酸性肾纤维化疾病的研究提供细胞模型。方法以不同浓度的尿酸刺激HK-2细胞6,12,24,36h,MTT检测细胞活性抑制率;Real-TimePCR检测TGF-β1、CTGF、α—SMAmRNA的表达,观察尿酸对HK-2细胞的促纤维化作用;26mg/dL浓度尿酸刺激HK-2细胞24h,免疫组织化学检测TGF-β1、CTGF、α—sMA蛋白的改变。结果尿酸刺激后细胞活性抑制率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P<0.05),呈时间依赖性;尿酸刺激后TGF-β1、CTGF、α-SMA的表达量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增加(P〈0.05),并呈剂量依赖性;尿酸刺激后TGF-β1、CTGF、α—SMA蛋白的表达量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增加(P〈0.05)。结论尿酸可抑制HK-2细胞增殖;采用尿酸诱导HK-2细胞,可建立肾纤维化的细胞模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糖高游离脂肪酸(freefattyacids,FFAs)对内皮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原代培养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rataortaendothelialcell,RAEC),采用不同浓度的葡萄糖(5.5mmol/L,30mmol/L)及棕榈酸(200μmol/L、400μmol/L、600μmol/L)单独或联合作用于细胞24h、48h、72h。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鉴定内皮细胞并测定IL-8、Bcl-2、BAX表达水平: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率。结果FFAs及葡萄糖单独及联合应用均可导致细胞出现凋亡形态学变化,增殖呈剂量-时间依赖性(P〈0.05),且联合组明显低于单独培养组(P〈0.01);干预后IL-8、BAX表达增加,Bcl-2蛋白表达逐渐减弱,Bcl-2/BAX比值逐渐减小,联合培养组表达更为明显。结论高浓度FFAs及高糖具有抑制内皮细胞生长、促进其凋亡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葡萄糖及棕榈酸酯参与P13K/AKT等途径激活氧化应激诱导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高糖作用下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c-met的表达,探讨HGF/c-met系统在糖尿病肾病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细胞分别培养于不同的条件培养基中,采用MTT方法检测细胞增殖,RT-PCR方法分析c-met mRNA水平。结果在不同的条件培养基中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在12h和24h细胞增殖无明显差异(P〉0、05)。而在96h细胞增殖出现明显的变化,在HGF组细胞增殖旺盛(P〈0、05)。此外,12h在不同的条件培养基中c-met mRNA表达无差别(P〉0.05),而在24h和96hHGF组c-met mRNA出现持续高表达(P〈0.01)。结论外源性加入HGF能抑制高糖诱导的细胞凋亡,促进高糖环境中的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增殖,并能诱导其受体c-met表达。说明HGF/c-met系统局部上调在糖尿病肾脏损伤修复过程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八肽胆囊收缩素(CCK-8)对游离脂肪酸(FFAs)损伤的小鼠胰岛β细胞(本文为 NIT-1细胞株)氧化应激及细胞增殖的影响,探讨 CCK-8对胰岛β细胞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将培养良好的 NIT-1细胞分为对照组、FFAs 组(加入0.25 mmol/L 油酸+0.25 mmol/L 软脂酸)、CCK-8组(FFAs 组基础上同时加入1×10-8 mmol/L CCK-8),分别培养48 h 和72 h ,观察细胞生长状态,M TT 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总抗氧化能力(T-AOC),谷胱甘肽还原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丙二醛(MDA )活性。结果 FFAs 组显微镜下可见较多细胞碎片,CCK-8组细胞碎片明显减少;与 FFAs 组比较,48 h 和72 h CCK-8组的光密度(OD)570值显著增高(均 P<0.01),与 CCK-8处理48 h 比较,72 h 组 OD570值明显增高(P<0.01);与 FFAs 组比较,CCK-8组细胞上清液 CAT 、T-AOC 、SOD及 GSH-Px 活性均明显增高,MDA 含量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2 h CCK-8组较48 h 组 CAT 、SOD 活性增加,MDA含量降低。结论 CCK-8对 FFAs 损伤的胰岛β细胞具有一定的抗氧化应激作用,同时 CCK-8能够显著刺激 NIT-1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重组人白细胞介素6(rIL-6)在体外对人近曲肾小管上皮细胞株(HK-2)增殖及生物学表型的影响。探讨rIL-6对HK-2细胞作用的时间-效应及剂量-效应关系。【方法】用MTT比色法检测rIL-6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用流式细胞术检测rIL-6对细胞周期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阳性细胞百分率的影响;倒置显微镜观察rIL-6对HK-2细胞形态改变的影响。【结果】MTT比色法示,rIL-6在10~50ng/mL作用浓度范围内促进HK-2细胞增殖,呈剂量、时间依赖效应;rIL-6作用浓度为100~200ng/mL时抑制细胞增殖,随作用浓度增加抑制作用加强(F=201.582,P〈0.001),(F=43.943,P〈0.001)。rIL-6影响HK-2细胞的DNA合成。HK-2细胞有基础量的α—SMA表达,25ng/mL rIL-6与HK-2孵育1~48h后,α—SMA阳性细胞百分率高峰出现在48h(F=442.22,P〈0.001)。rIL-6干预下,HK-2细胞形态由卵园型渐转变为长棱型、长条型。【结论】rIL-6可促进HK-2细胞增殖及生物学表型的转化,但大剂量的rIL-6可抑制HK-2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重组人白细胞介素6(rIL-6)在体外对人近曲肾小管上皮细胞株(HK-2)增殖及生物学表型的影响。探讨rIL-6对HK-2细胞作用的时间-效应及剂量-效应关系。【方法】用MTT比色法检测rIL-6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用流式细胞术检测rIL-6对细胞周期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阳性细胞百分率的影响;倒置显微镜观察rIL-6对HK-2细胞形态改变的影响。【结果】MTT比色法示,rIL-6在10~50ng/mL作用浓度范围内促进HK-2细胞增殖,呈剂量、时间依赖效应;rIL-6作用浓度为100~200ng/mL时抑制细胞增殖,随作用浓度增加抑制作用加强(F=201.582,P〈0.001),(F=43.943,P〈0.001)。rIL-6影响HK-2细胞的DNA合成。HK-2细胞有基础量的α—SMA表达,25ng/mL rIL-6与HK-2孵育1~48h后,α—SMA阳性细胞百分率高峰出现在48h(F=442.22,P〈0.001)。rIL-6干预下,HK-2细胞形态由卵园型渐转变为长棱型、长条型。【结论】rIL-6可促进HK-2细胞增殖及生物学表型的转化,但大剂量的rIL-6可抑制HK-2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非诺贝特对游离脂肪酸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HK-2)凋亡的影响。方法通过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分光光度法检测细胞MDA表达和SOD活性;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中的MCP-1和IL-8;Real-time PCR法及Western blot分别检测Bax和Bcl-2的m 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游离脂肪酸的刺激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抑制HK-2细胞的增殖,并使细胞Bax的m RNA与蛋白表达显著上升,Bcl-2的m RNA和蛋白的表达显著下降。非诺贝特的加入显著减轻游离脂肪酸对HK-2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并使细胞bax的m RNA与蛋白表达下降,而Bcl-2的m RNA与蛋白的表达上升。同时细胞SOD表达水平上升,MDA的表达水平下降;炎性介质MCP-1和IL-8表达水平均下降。结论游离脂肪酸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具有时间和剂量依赖性,非诺贝特可通过减少氧化应激,抑制炎性反应,上调Bcl-2以及下调Bax的表达来抑制游离脂肪酸诱导的细胞凋亡,从而减少其肾毒性。  相似文献   

10.
氧化应激在碘海醇诱导人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宁  吴华  李天慧  赵班  陈欢  李湛 《北京医学》2010,32(5):396-399
目的观察碘海醇诱导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凋亡及氧化应激所起的作用。方法将体外培养的HK-2细胞分为4组:①对照组;②碘海醇组(100mgI/ml);③N-乙酰半胱氨酸(NAC 10mmol/L)组;④共作用组:NAC10mmol/L预处理1h+碘海醇100mgI/ml。各组以相应药物孵育6h。采用细胞增殖/毒性检测法(CCK-8)测定细胞存活率,核染色、流式Annexin Ⅴ-FITC/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DCFH-DA荧光结合流式细胞法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的产生,IF、Western blot检测相关信号转导途径。结果碘海醇降低HK-2细胞存活率至(63±5%)(P〈0.01),细胞凋亡率升至24.41%(对照组0.9%,P〈0.05),细胞内活性氧升高至对照组的1.3倍(P〈0.05)。NAC预处理与碘海醇共作用后,HK-2细胞存活率比碘海醇组明显增高(118%vs.63%,P〈0.05),凋亡率比碘海醇组明显降低(13.46%vs.24.41%,P〈0.05),活性氧降为对照组的0.93倍,比碘海醇组(1.3倍)明显降低(P〈0.05)。碘海醇作用于HK-2细胞,引起p53磷酸化,上调凋亡相关蛋白(Bax),下调Bcl-2的表达,促进线粒体内细胞色素C(CytC)释放到胞质,进而引起Caspase-3活化,导致细胞凋亡。NAC降低细胞内活性氧浓度,下调Bax、上调Bcl-2、减少Caspase-3活化,从而减轻细胞损伤。结论碘海醇引起的氧化应激在其诱导的HK-2细胞凋亡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研究软脂酸(PA)对肾小管上皮细胞Toll样受体4(TLR4)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游离脂肪酸(FFA)在引发肾脏微炎症反应的相关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NRK-52E),采用不同浓度软脂酸进行干预,用RT-PCR法检测12 h、24 h后肾小管上皮细胞TLR4 mRNA水平,ELISA方法检测24 h后IL-6、TNF-α的表达。结果软脂酸组的TLR4、IL-6、TNF-α表达较对照组均明显升高,且呈现一定的浓度依赖趋势(P<0.05)。结论软脂酸可能是通过刺激肾小管上皮细胞表达TLR4而促进肾脏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马兜铃酸(AA)对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损伤机制及水通道蛋白11(AQP11)在损伤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将不同浓度的AA(10、20、40μg/ml)作用于体外培养的HK-2细胞,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法(MTT)选择最适浓度AA;用AQP11过表达质粒转染至HK-2细胞并验证,用以观察AQP11是否对AA诱导HK-2细胞转分化具有保护作用。予未转染及转染HK-2细胞分别加入最适浓度AA培养48 h,用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含量,Real-time PCR检测AQP11 mRNA表达,Western印迹法检测AQP1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蛋白表达。结果:MTT法筛选出的AA最适浓度为20μg/ml;转入质粒过表达AQP11培养48 h后AQP11的表达量显著高于空白组(P0.01),提示转染成功。加入20μg/ml AA后,ELISA检测显示,未转染组的TGF-β1表达量较空白组明显上升(P0.05),至48 h达高峰(P0.01),而转染APQ11质粒组则明显低于未转染组(P0.05);PCR检测显示,未转染组AQP11 mRNA的表达量逐渐降低,至72 h显著低于空白组(P0.05),而转染组虽低于空白组(P0.05),但略高于未转染组(P=0.137);Western印迹法检测显示,未转染组α-SMA、CTGF蛋白表达较空白组明显上升(P0.01)、AQP11蛋白逐渐降低(P0.05),转染组48 h的α-SMA、CTGF蛋白表达量均较空白组有所提高(P=0.874,P=0.696),但显著低于未转染组(P0.01)。结论:AA可抑制HK-2细胞增殖,诱导细胞纤维化、坏死;过表达AQP11蛋白可以抑制AA作用下的细胞纤维化发生发展,AQP11表达调控异常可能是AAN的一个重要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阿昔洛韦诱导的体外培养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HK-2)的形态变化、IL-18、NGAL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将正常培养的HK-2细胞分组:1正常组;22μg/ml阿昔洛韦组;33μg/ml阿昔洛韦组(模型组)。各组干预12 h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各组细胞状态、细胞数量变化,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法(RT-PCR)检测各组细胞IL-18、NGAL基因表达水平,Western-blotting法检测各组IL-18、NGAL蛋白表达。结果12μg/ml阿昔洛韦及3μg/ml阿昔洛韦组,细胞生长与正常组比较无差异,但细胞形态异常;2在mRNA水平,模型组干预后,IL-18水平明显增高,NGAL水平明显增高,与正常组比较P〈0.01;与蛋白水平表达方面类似。结论阿昔洛韦对HK-2细胞的生长有浓度依赖性抑制作用;高浓度的阿昔洛韦可导致HK-2细胞结晶,低浓度阿昔洛韦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伴有NGAL、IL-18的异常表达和分泌,对临床早期监测阿昔洛韦所致急性肾损伤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蛋白尿检在不同时间点对大鼠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增值的影响。方法观察组采用体外培养大鼠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Rat proximal renal tubular epithelial cells,NRK-52E),取生长状态良好,待其接近融合时模拟体内大量蛋白尿环境,给予不同浓度(10、20、30mg·ml^-1)去脂牛血清白蛋白(fat free bovine serum albumin,BSA)刺激,共同孵育6、12、18、24h;对照组给予同体积无血清培养基共同培养。采用MTT试验检测BSA对体外培养NRK-52E细胞毒作用。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白蛋白浓度为10mg·ml^-1时对NRK-52E细胞分别作用6、12、18和24h后,对细胞增殖程度影响没有差异(P〉0.05)。当白蛋白浓度为20mg·ml^-1时,对NRK-52E细胞作用6h后,细胞增殖程度与对照组比较没有差异(P〉0.05),但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细胞增殖低于对照组(P〈0.05)。当白蛋白浓度为30mg·ml^-1时,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细胞增殖几乎停滞,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白蛋白以时间和剂量依赖方式抑制NRK-52E细胞增殖,并可促进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马兜铃酸(AA)对人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机制及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Basigin/CD147)在损伤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方法:不同浓度AA(10、20、40μg/ml)作用于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HK-2)不同时间(24、48 h)后,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变化;Basigin/CD147干扰质粒转染HK-2,选取AA最适浓度(20μg/ml),ELISA法检测不同时间段(24、48 h)细胞上清液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含量;实时定量(Real-time)PCR法检测Basigin/CD147 mRNA表达;Western印迹检测Basigin/CD147、TGF-β1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蛋白表达。结果:AA 48 h组TGF-β1含量显著高于空白组(P0.05),siRNA+AA 48 h组TGF-β1低于48 h AA组(P0.05);AA48 h组Basigin/CD147 mRNA含量显著高于空白组(P0.05),siRNA+AA 48 h组Basigin/CD147 mRNA显著低于48 h AA组(P0.05);AA 48 h组Basigin/CD147、α-SMA、TGF-β1蛋白表达明显高于空白组(P0.05),siRNA+AA 48 h组Basigin/CD147、α-SMA、TGF-β1蛋白表达均显著低于48 h AA组(P0.01)。结论:Basigin/CD147参与介导AA所致HK-2细胞损伤过程,干扰Basigin/CD147表达可能抑制AA引起的细胞纤维化;Basigin/CD147蛋白表达调控异常可能是引起马兜铃酸肾病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体外观察褐藻多糖硫酸酯对TGF-β1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HK-2)间质转分化过程中细胞角蛋白(cytok-eratin,CK)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on ,α-SMA)表达的影响,探讨该药对HK-2上皮-间质转分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正常人肾小管上皮细胞( HK-2)细胞株,采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对照组、诱导组和药物组细胞形态的变化,免疫细胞化学SABC法和图像分析技术检测培养第3 d对照组、诱导组和药物组HK-2细胞CK和α-SMA阳性细胞的平均光密度值。结果培养第3 d,对照组HK-2细胞呈现铺路石样上皮细胞形态特点,诱导组细胞呈长梭形,类似纤维细胞,药物组细胞以上皮细胞为主,少数细胞呈梭形;与对照组相比较,诱导组CK阳性细胞平均光密度值显著降低( P<0.05),α-SMA阳性细胞平均光密度值增加(P<0.05);与诱导组相比较,药物组CK阳性细胞平均光密度值显著增加(P<0.05),α-SMA阳性细胞平均光密度值显著降低(P<0.05)。结论①褐藻多糖硫酸酯具有抑制TGF-β1体外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间质转分化的作用;②褐藻多糖硫酸酯可能通过改变细胞骨架成分发挥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间质转分化作用。  相似文献   

17.

[摘要]目的: 研究人脐带间质干细胞来源的外切体(hucMSC-Ex)对顺铂诱导的人肾小管上皮HK-2细胞损伤的修复作用,并探讨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体外建立顺铂诱导的HK-2细胞损伤模型,实验组以16 μmol/L浓度的顺铂作用HK-2细胞16 h,再加入hucMSC-Ex共培养,同时选择人肺成纤维细胞的外切体(HFL1 Ex)为对照,8 h后采用蛋白质印迹法和FITC-Tunel技术检测hucMSC-Ex对损伤HK-2细胞的抗凋亡和促增殖情况。未经任何处理的HK-2细胞作为正常对照组,单纯顺铂损伤并加等量PBS为PBS对照组。结果: 成功建立了顺铂诱导的HK-2细胞损伤体外模型, 蛋白质印迹分析显示hucMSC-Ex处理改善了顺铂对HK 2细胞的损伤,凋亡蛋白Bax表达降低,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相应升高。FITC-Tunel检测也显示HK-2细胞的凋亡明显减弱。而MTT分析显示hucMSC Ex处理后,HK 2细胞的增殖能力显著增强。结论:HucMSC-Ex对顺铂诱导的HK-2细胞损伤有一定的修复效果,可能是通过促进HK 2细胞的增殖和抑制其凋亡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