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外周血CD4+CD28-T细胞水平变化,以及CD4+CD28-T细胞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2-06/2012—12月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经冠状动脉造影术检查的患者57例,其中造影检查正常对照组13例,稳定型心绞痛组1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15例,急性心肌梗死组15例。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4+CD28T细胞占CD4+T细胞比例,并对其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改良Gensini标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①外周血CD4+CD28-T细胞占CD4+淋巴细胞比例在对照组、稳定型心绞痛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心肌梗死组分别为(12.61±9.06)%,(13.04±6.44)%,(20.68±9.50)%和(22.65±11.55)%。急性心肌梗死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较稳定型心绞痛组、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而急性心肌梗死组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之间、稳定型心绞痛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②外周血CD4+CD28-T细胞比例与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r=0.399,P〈0.01)。结论CD4+CD28-T细胞参与了冠心病的发生发展,是导致动脉粥样斑块的不稳定的原因之一,对冠心病临床危险分层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CD4+CD25+调节性T细胞在乙型肝炎患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利用免疫荧光法检测20例携带者、10例慢性乙型肝炎、5例慢性重症乙型肝炎患者的CD4+CD25+调节性T细胞水平,分析与HBV基因型的关系。结果(1)重型乙型肝炎组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百分率为(2.52±0.94)%,较慢性乙型肝炎组的(5.25±2.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乙肝病毒携带者组及健康对照组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2)慢性乙型肝炎组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百分率与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组及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乙肝病毒携带者组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百分率为(8.51±2.82)%,与健康对照组的(8.51±2.8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HBV基因型C型组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百分率为(6.42±2.36)%,较HBV基因型B型组的(7.64±2.87)%稍为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D4+CD25+调节性T细胞能抑制T细胞对乙肝病毒的免疫反应,从而抑制乙型肝炎的发生;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水平与病情轻重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HCV感染者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状况以及与疾病进程的相关性。方法:选取HCV感染者69例及健康对照23例,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结果:HCV感染组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占CD4^+T细胞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慢性感染组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比例高于HCV无症状携带组(P〈0.05);肝硬化组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比例高于慢性感染组(P〈0.05)。结论:HCV感染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水平与疾病进程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患者外周血CD4+CD25+high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25例PSS患者及20名健康人外周血CD4+CD25+high调节性T细胞的水平,同时测定PSS患者外周血活动性指标C反应蛋白(CRP)及IgG,分析PSS患者外周血CD4+CD25+high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水平及其与活动性指标的相关性。结果PSS患者外周血CD4+CD25+high调节性T细胞占CD4+百分比显著低于健康人组(P〈0.05),且与活动性指标CRP及IgG呈负相关(P〈0.05)。结论提示PSS患者外周血CD4+CD25+high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不仅与PSS发病有关,且与病情活动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CD4+CD25+调节性T细胞在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免疫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20例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于治疗前(DM-P组)及治愈后(DM组)分别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血CD4+、CD4+CD25+,计算CD4+CD25+/CD4+比值,并与20例肺部感染患者(肺部感染组)、30例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 DM-P组及肺部感染组CD4+CD25+调节性T细胞数量及比值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DM-P组及DM组CD4+CD25+调节性T细胞数量及比值显著少于肺部感染组(P<0.05).结论 CD4+CD25+调节性T细胞比例减少可能与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者存在免疫缺陷、致炎及抗炎失衡、感染难治愈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急性白血病(ALL)患者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变化进行研究。方法26例化疗后完全缓解的ALL患者为完全缓解组,20例初次治疗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为初治组,另选择2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检测各组调节性T细胞的变化。结果完全缓解组和对照组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水平明显低于初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完全缓解组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CD4+CD25+调节性T细胞检测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为白血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及根除后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变化,以探讨Hp长期定植在胃黏膜引起慢性持续性感染的原因。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分析45例Hp阳性患者(研究组)Hp清除前后及35例Hp阴性患者(对照组)胃黏膜中的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变化。结果Hp阳性患者局部胃黏膜中的CD4+CD25+调节性T细胞明显增多,占5.012%,明显高于Hp阴性患者胃黏膜中的CD4+CD25+调节性T细胞,占0.7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根除Hp治疗后CD4+CD25+调节性T细胞明显减少,占0.551%,明显低于清除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o结论Hp感染后可能通过上调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抑制Hp引起的特异性T细胞反应,造成Hp的长期定植。根除Hp后人胃黏膜内CD4+CD25+调节性T细胞明显减少可能是Hp被清除后,该类细胞凋亡或者移出胃黏膜所致。  相似文献   

8.
Li XM  Li XP  Qian L  Wang GS  Zhang H  Zhei ZM  Li Q  Chen K  Wang XQ  Wang YP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15):1034-1036
目的探讨CD4^+CD25^+调节性T细胞在干燥综合征(SS)患者外周血和唇腺组织的表达。方法用流式细胞术检测57例SS患者和46例健康对照组外周血和唇腺组织单细胞悬液CCD4^+CD25^+调节T细胞的表达;用免疫组化的方法,对唇腺石蜡组织的连续切片进行CD4、CD25、CD68和CD8染色。结果SS组CD4^+CD25^+调节性T细胞水平中位数为6.9%(2.84%-13.50%),对照组为5.77%~15.30%,两者比较P〈0.001。SS组CD4^+CD25^high T细胞水平为0.001%~1.83%,对照组为0.13%~2.45%,两者比较P〈0.001。唇腺组织免疫组化染色显示ss组患者唇腺中浸润的淋巴细胞中,CD4^+T细胞占大多数,两组均无CD25的表达。结论SS患者唇腺中缺乏CD4^+CD25^+调节性T细胞,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降低,提示调节性T细胞在SS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有效的体外培养扩增CD4^+CD25^+Treg的方法。【方法】收集健康志愿者外周血5例,免疫磁珠法分选出CD4^+CD25^+Treg。将实验分为3组,第1组在CD4^+CD25^+Treg中加入100nmol/L rapamycin(1μg/mL)和包被了CD3/CD28单抗的磁珠培养3周,第8天开始加入1000U/mL的IL.2,第2组培养条件除不加rapamycin外其余与第1组相同,第3组培养细胞为CD4^+CD25^+细胞,培养条件同第1组。培养第7、14、21天收集细胞计数,第21天收集细胞行流式细胞术三标法检测CD4、CD25、FOXP3的表达。MTY法检测体外扩增的CD4^+CD25^+Treg对自体和异体的CD4^+T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三组细胞均有明显的扩增。加rapamycin培养的CD4^+CD25^+Treg细胞的扩增率比不加rapamycin扩增倍数低,但细胞的纯度明显增加。CD4^+CD25^+T细胞组在培养第1周扩增迅速,从第2周开始增殖减慢,其中CD4^+CD25^+Treg细胞的比例较培养前无明显的差别。三组至第3周时扩增倍数分别为89±21、338±78、216±55(F=484.655,P〈0.0001),细胞的纯度分别为84.32%±4.62%、34.04%±5.78%、0.68%±0.39%(F=24.660,P〈0.0001)。体外抑制实验显示体外扩增的CD4^+CD25^+T细胞对自体和异体的CD4^+T细胞增殖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且随着效靶比浓度的降低而降低。在CD4^+T/Treg比例为8:1、4:1、2:1、1:1时对自体CD4^+F细胞的抑制率分别为9.65%、16.43%、28.75%、55.34%,对异体CD4^+T细胞的抑制率分别为6.43%、14.72%、26.47%、50.25%,而且在各浓度梯度其抑制作用在自体和异体之间均无明显的差异。【结论】我们采用rapamycin+CD3/CD28单抗标记的磁珠+IL-2在体外成功扩增了CD4^+CD25^+Treg,其扩增的倍数为89.4±20.53,具有免疫抑制功能,有望进一步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CD4+CD25+调节性T细胞在川崎病(KD)发病机制中作用。方法 32例KD患儿为研究对象,以年龄匹配的30名儿童作为对照组(其中15例急性呼吸道感染的发热患儿为非KD发热组,15名健康体检儿童为健康组),KD患儿分别于静注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前和静注IVIG治疗后热退2~3 d取外周血用流式细胞仪测CD4+CD25+调节性T细胞,并用RT-PCR测定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叉头/翼状螺旋转录因子(FOXP3)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急性期KD患儿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比例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降低(P〈0.01),而IVIG治疗后热退2~3 d,其比例显著升高,接近于正常水平,而外周血PBMC FOXP3 mRNA表达水平也出现同样的改变。结论 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可能参与了KD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多发性抽动症(Tourette’s syndrome,TS)患儿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CD4^+CD45RA^+、CD4^+CD45RA^+细胞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利用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检测34例TS患儿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CD4^+CD45RA^+、CD4^+CD45RA^+细胞的表达,同期检测35名年龄、性别无差异的健康儿童为对照。结果TS组外周血中CD4^+CD45RA^+细胞百分率(63.70±5.57)较正常对照组(45.39±7.70)高,t=10.29,P〈0.01;TS组外周血中CD4^+CD45RO^+细胞百分率(17.09±4.46)较正常对照组(41.99±8.47)低,t=11.11,P〈0.01;TS组CD4^+CD45RA^+/CD4^+CD45RO^+比值(4.32±1.51)较正常对照组(1.21±0.37)高,t=7.78,P〈0.01;TS组CD4^+CD45RA^+、CD4^+CD45RO^+双阳性率(14.63±7.56)较正常对照组(9.37±3.20)高,t=2.89,P〈0.05;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TS患儿存在免疫功能紊乱,主要表现为外周血中CD4^+CD45RA^+细胞百分率明显增高,CD4^+CD45RO^+细胞百分率明显降低,TS患儿CD4^+CD45RA^+/CD4^+CD45RO^+失衡,TS患儿CD4^+CD45RA^+、CD4^+CD45RO^+双阳性率较高,这可能在TS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梅毒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比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分析仪检测42例梅毒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例,并与30名正常人群的检测结果相对照。结果梅毒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比例[(8.94±6.72)%]较正常人对照组[(5.36±4.51)%]显著增高,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但其与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滴度无相关性(P﹥0.05)。结论梅毒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比例较高,它们对梅毒患者具有免疫抑制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患儿CD4+ CD25+调节性T细胞(CD4+ CD25+T reg)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以探讨儿童PNS的发病机制。方法选择初发PNS患儿33例,其中单纯型肾病20例,肾炎型肾病13例,16例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激素治疗前后外周血CD3+ CD4+、CD3+ CD8+、CD4+ CD25+T reg的比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PNS患儿外周血CD3+ CD4+T细胞、CD3+ CD8+T细胞比例无明显改变(均P〉0.05)。单纯型肾病组和肾炎型肾病组与对照组相比,CD4+ CD25+T reg均显著降低(均P〈0.01),而单纯型肾病组与肾炎型肾病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经强的松治疗4周后,单纯型肾病组和肾炎型肾病组激素尿蛋白转阴的患儿(缓解组)CD4+ CD25+T reg比例均显著增高(均P〈0.01),而肾炎型肾病组尿蛋白未转阴的患儿(未缓解组)CD4+ CD25+T reg比例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 CD4+ CD25+T reg的下降可能参与了肾病综合征的发生,糖皮质激素可通过上调PNS患儿CD4+ CD25+T reg的比例而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乳腺癌患者外周血CD4+CD25high调节性T细胞的状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46例乳腺癌患者及29名健康对照者外周血中CD4+CD25high调节性T细胞及其表面功能性标志性分子细胞毒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和叉状头/翅膀状螺旋转录因子3(FoxP3)。结果乳癌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外周血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显著增多(P〈0.01),CD4+CD25highT调节细胞和CD4+CTLA-4T细胞也明显著上升(均P〈0.05)。结论在乳腺癌发展过程中CD4+CD25high调节叉状头/翅膀状螺旋转录因子3细胞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有必要进行大样本研究以作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初步探讨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在食道癌患者外周血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59例食道癌患者,分为鳞癌组47例,腺癌组12例,另外3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外周血中CD4^+、CD25^+、Foxp3^+T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例。[结果]食道癌初诊患者组CD4^+、CD25^+、Foxp3^+T细胞比例为(10.33±5.72)%,明显高于健康志愿者组(4.56±1.06)%(P〈0.01),而食道鳞癌组和食道腺癌组CD4^+、CD25^+、Foxp3^+T细胞比例没有明显差异。[结论]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在食道癌初诊患者外周血中比例增加,可能是食道癌免疫抑制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s)在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患者外周血中的水平,初步探讨Tregs与NHL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至2013年12月初诊NHL患者38例为观察组,20例健康志愿者设为对照组,对观察组化疗前后及对照组外周血中CD4+CD25+Foxp3+Tregs比例进行检测和对比。结果初诊NHL患者外周血CD4+CD25+Foxp3+Tregs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化疗后达到完全缓解及部分缓解的患者外周血CD4+CD25+Foxp3+Tregs比例较化疗前组均显著减低(P〈0.05),完全缓解组与部分缓解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诊的NHL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Foxp3+Tregs水平明显升高,经有效化疗后其水平显著降低,监测外周血CD4+CD25+Foxp3+Tregs水平对于判断NHL预后具有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外周血CD4^+CD25^+FoxP3^+调节T细胞(Treg)占CD4^+T细胞的比例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32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和15例正常健康者(对照组)外周血中CD4^+CD25^+FoxP3^+Treg占CD4^+T细胞的比例。结果健康对照纽外周血CD4^+CD25^+FoxP3^+Treg占CD4^+T细胞比例为(0.54±0.51)%;NSCLC患者外周血CD4^+CD25^+FoxP3^+Treg占CD4^+T细胞比例为(1.40±0.9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NSCLC患者外周血CD4^+CD25^+FoxP3^+Treg占CD4^+T细胞的比例明显升高,提示与肺癌免l癌逃逸有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特异性免疫治疗(specific immunotherapy,SIT)对哮喘大鼠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CD4+CD25+调节性T细胞(CD4+CD25+Tr)的影响.方法 40只健康雄性清洁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哮喘组、正常对照组、SIT对照组和SIT治疗组4组,每组10只.通过卵蛋白(OVA)雾吸减敏的方法对致敏大鼠进行SIT,观察各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细胞分类及计数结果、血清和BALF中TGF-β1水平及外周血CD4+CD25+Tr百分率变化.结果 哮喘组血清和BALF中TGF-β1水平分别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和SIT治疗组(P<0.05或0.01);正常对照组外周血CD4+CD25+Tr百分率显著高于哮喘组(P<0.01)和SIT治疗组(P<0.01),而SIT治疗组CD4+CD25+Tr百分率高于哮喘组(P<0.05).结论 特异性免疫治疗可下调哮喘大鼠体内TGF-β1水平和纠正调节性T细胞的缺失状态.  相似文献   

19.
方治 《现代实用医学》2011,23(6):660-661,682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T细胞CD8+CD28+、CD8+CD28-及CD4+CD25+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60例恶性肿瘤患者均经手术、内窥镜、骨髓穿刺等病理学及细胞形态学检查证实,其中Ⅰ~Ⅱ期20例,Ⅲ~Ⅳ期40例。所有患者经放化疗、免疫治疗或最佳支持治疗等,其中有效组(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疾病稳定)40例,无效组(疾病进展)20例。另收集同期体检健康者20例作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对60例患者分别在治疗前、后以及对照组监外周血T细胞CD8+CD28+、CD8+CD28-及CD4+CD25+。结果治疗前Ⅰ~Ⅱ期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T细胞CD8+CD28+、CD8+CD28-及CD4+CD25+水平与Ⅲ~Ⅳ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5),但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经过治疗后,有效组外周血T细胞CD8+CD28+、CD8+CD28-及CD4+CD25+趋于正常,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无效组仍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T细胞CD8+CD28+、CD8+CD28-及CD4+CD25+不同临床分期及不同治疗效果表达不同,恶性肿瘤患者尤其晚期患者有免疫功能异常,治疗有效后免疫功能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外周血CD4^+CD25^+CD127^+调节性T细胞在HSP患儿治疗前和治疗后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HSP患儿4l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健康儿童41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对照组儿童及观察组患儿治疗前后的CD4^+CD25^+CD127^+值。结果(1)治疗前与对照组比较,CD4^+CD25^+CD127^+明显降低(P〈0.05);(2)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患儿的CD4^+CD25^+CD127^+值在治疗后明显升高(P〈0.05);(3)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儿治疗后CD4^+CD25^+CD127^+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外周血CD4^+CD25^+CD127^+值在HSP患儿治疗前显著降低,给予有效的治疗后其值显著升高,可能在HSP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调节性T细胞进行了参与。而对于HSP患儿对疾病的有效预测.可以对其CD4^+CD25^+CD127^+值进行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