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通过风湿性心脏病三尖瓣成形术后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与临床心功能检查,了解三尖瓣成形术的远期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本院1993年2月至1999年12月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及二尖瓣、主动脉瓣置换同时行三尖瓣成形术82例术后心脏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结果。结果:66例三尖瓣成形术后心脏超声检查三尖瓣无或仅有少量反流,临床恢复满意;16例心脏超声检查有中等量以上的反流,临床恢复较差,其中1例因大量反流再行三尖瓣置换术。结论: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主动脉置换同时行三尖瓣成形术有利于患者围术期恢复,其远期效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先天性心脏病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的外科治疗经验,提高手术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先天性心脏病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行三尖瓣成形术78例,De-Vega环缩术46例、改良De-Vega分段成形术5例,Key二瓣化成形术3例,自体心包片增加三尖瓣隔瓣面积的方法4例,自体心包条环缩行三尖瓣成形术10例,Minale瓣环成形术3例,Carpentier环缩术4例,三尖瓣瓣环成形术3例,术前、中、后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观察三尖瓣返流的情况.以打水试验无明显反流、经食管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三尖瓣返流I°~Ⅱ°作为成形满意的标准.结果 术后早期死亡2例,术后3个月复查超声心动图,2例术前重度三尖瓣关闭不全行Carpentier环缩术患者,术后有轻度反流,其余患者无三尖瓣反流.术后随访时间为4个月至40个月,平均24个月,出院时有三尖瓣轻度反流的2例患者术后1年复查超声反流无加重,3例行Carpentier 环患者术后2年发生三尖瓣重度反流行三尖瓣置换术,术后心功能恢复到I级l5例,Ⅱ级47例.结论 三尖瓣成形术的成功与否以及术后转归与三尖瓣瓣膜质量及肺动脉压情况密切相关,根据三尖瓣瓣膜质量及肺动脉压情况选择手术方式,可以提高外科治疗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应用自体心包行器质性三尖瓣病变瓣膜成形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应用自体心包行器质性三尖瓣病变瓣膜成形术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应用0.2%戊二醛处理自体心包,采用三尖瓣前瓣叶加宽和粘连、融合的交界切开技术修复风湿性三尖瓣狭窄和关闭不全13例,同期二尖瓣置换7例、主动脉瓣和二尖瓣置换6例;采用病变瓣叶切除、自体心包片修复及人造腱索技术,手术治疗5例三尖瓣细菌性心内膜炎病变和1例多发性瓣膜黏液瘤病变,同期行室缺修补4例、佛氏窦瘤修补和主动脉瓣置换1例、二尖瓣置换和自体心包瓣肺动脉瓣置换1例。结杲:19例患者无手术死亡,出院前心脏超声检查显示三尖瓣启闭良好。17例随访3个月至6年,复查心脏超声显示三尖瓣无反流5例,少量反流11例,中度反流1例。结论:对风湿性三尖瓣病变或局限性三尖瓣器质性病变应用自体心包片行瓣膜成形术可以取得优良的早期和中期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生应用于胎儿心脏瓣膜反流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进行产前检查的孕妇180例资料。结果超声检测结果为:205例胎儿中有1例为二尖瓣少量反流阳性者,有5例为三尖瓣少量反流阳性者,有2例为三尖瓣轻度反流阳性者,另外,有1例同时存在二尖瓣和三尖瓣的少量反流现象。超声心动图结果为:有1例先天性心脏病胎儿和9例非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其中有2例为动脉导管微闭患儿,有1例为卵圆孔未闭患儿,另外有6例为不存在心脏结构异常的二尖瓣、三尖瓣轻度反流患儿)。结论彩色多普勒超生在胎儿心脏瓣膜反流的诊断方面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检测胎儿心脏瓣膜反流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接受产前超声检查的单胎妊娠孕妇800例,全部孕妇均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胎儿心脏瓣膜反流情况进行记录,并开展随访,对新生儿的先天性心脏病发生情况进行记录。结果本组孕妇中15例胎儿二尖瓣存在少量反流,168例胎儿三尖瓣存在少量反流,20例胎儿二尖瓣及三尖瓣均存在少量反流,2例存在主动脉瓣反流,1例存在肺动脉瓣合并三尖瓣反流,胎儿心脏瓣膜反流检出率为25.75%,包括196例瓣膜少量反流胎儿以及10例中量瓣膜反流胎儿,不存在重度瓣膜反流胎儿;本组孕妇均顺利完成胎儿分娩,其中10例存在心脏结构异常者,包括4例动脉导管未闭,其中2例合并三尖瓣少量反流、2例合并二尖瓣少量反流;5例室间隔缺损,其中3例合并三尖瓣少量反流、1例合并主动脉瓣少量反流;1例法洛四联症,合并三尖瓣少量反流及肺动脉瓣少量反流,其余瓣膜反流胎儿未发生先天性心脏病。在对胎儿心脏瓣膜反流进行检查时,彩超血流检测未发生漏诊情况,敏感度为100.00%。结论彩色多普勒血流检测胎儿心脏瓣膜反流与胎儿心内结构异常具有相关性,可以作为胎儿心内结构异常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6.
刘建林  王双双 《陕西医学杂志》1999,28(4):219-219,231
术中应用胸腔内超声心动图对11例心脏瓣膜成形术患者进行了手术即刻效果的评价。方法:于心脏复跳和体外循环停止即刻将超声心动图探头直接置于心脏表面检查。结果:1例主动脉瓣成形术,心脏复跳后,发现主动脉瓣脱垂伴重度反流,立即改行瓣膜替换术,2例二尖瓣成形术,8例二尖瓣替换加DeVega三尖瓣环缩术无明显反流。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估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置换同期行双极射频消融术治疗心房颤动(AF)对三尖瓣成形效果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4年2月该院同一手术组收治的人工二尖瓣置换、三尖瓣成形合并AF患者69例的资料.仅瓣膜手术未接受双极射频消融手术患者46例作为对照组,其中女35例、男11例,年龄(49.72 ± 10.39)岁;行瓣膜手术同期行双极射频消融术治疗并成功复律的患者23例作为治疗组,其中女20例,男3例,年龄(48.04 ± 5.66)岁.分析患者术前、术后、门诊随访的心脏彩超结果.结果 两组患者随访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三尖瓣反流(TR)压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的T R面积、右室横径、右房横径值小(P<0.05).两组患者均无死亡、术后心脏破裂、出血或栓塞发生.对照组有2例患者分别在术后第1天和术后4个月出现室性心律失常,其中1例治疗好转,另1例行永久起搏器植入术;治疗组1例出现术后心包填塞,二次开胸止血后治愈.结论 双极射频消融术可以明显改善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置换、三尖瓣成形术后的三尖瓣复发性反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在瓣膜置换术同期行三尖瓣成形术的合理手术指征、方法及围术期的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2月至2009年1月间行三尖瓣成形术治疗中度至重度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12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Devega成形61例,人工环成形65例。同时行二尖瓣置换84例,二尖瓣+主动脉瓣置换42例。结果术后早期死亡4例,死于顽固性心力衰竭,病死率为3.2%,以术后第2年随访结果做为对比分析观测点,获访114例,心功能明显改善。心脏超声示右心房及右心室较术前明显缩小。共有20例仍有申度以上返流。结论在瓣膜置换术中据三尖瓣环扩大的部位及返流程度使用三尖瓣成形环进行三尖瓣成形具有更良好的中期疗效,围术期及术后加强强心、利尿及扩血管治疗有效降低肺动脉高压,可进一步提高三尖瓣成形近、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采用Edwards MC3三尖瓣成形环进行三尖瓣成形术治疗三尖瓣关闭不全的手术效果。方法:使用Edwards MC3环行三尖瓣成形术治疗62例三尖瓣关闭不全患者,同期行瓣膜置换(成形)或心内畸形矫治,随访患者的心功能及超声心动图。结果:手术效果满意,无早期死亡,术后症状均有改善,心功能提高。心脏超声示三尖瓣反流程度均有不同程度改善,57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4个月,随访期间无死亡,随访期间患者三尖瓣反流程度较术后改善。结论:Edwards MC3行三尖瓣成形术治疗三尖瓣关闭不全安全有效,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三尖瓣Edwards MC3成形环成形术与置换术治疗肺动脉高压合并三尖瓣中重度反流的中远期效果.方法 选取患者41例,分为成形环组和置换组,分别行Edwards MC3成形环成形术和St.JudeMedical第3代生物瓣膜置换术,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随访12~36个月.结果 成形环组与置换组相比有较高的三尖瓣反流复发率,置换组有着更为明显的心功能改善.结论 对于肺动脉高压合并三尖瓣中重度反流的患者,即便三尖瓣瓣下及瓣叶结构正常也应积极行三尖瓣置换术以提高患者中远期手术效果及生存率.  相似文献   

11.
三尖瓣成形术后复发性关闭不全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在左心瓣膜替换同期三尖瓣成形术(TVP)后再次发生三尖瓣关闭不全(TR)的可能机制和手术结果。方法 二尖瓣位再次行二尖瓣置换(机械瓣)28例(附加主动脉瓣置换3例)。三尖瓣的处理:三尖瓣置换(TVR,牛物瓣)11例,余均再次行改良的DeVega成形术。结果 早期死亡3例。随访22例中,11例TVR者全部存活,心功能改善;第2次行TVP者中6例为极轻度或轻度TR,2例为中度TR,3例为中度以上TR,其中1例于术后6个月死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结论 TR的发生可能与持续肺动脉高压引起右心及瓣环功能不可逆损害、反复的风湿发作、术前并发心源性恶液质等有关。重度TR及三尖瓣风湿性改变者行TVR的效果良好,中度TR者仍可再次行TVP且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2.
30对左心瓣膜置换术后三尖瓣重度关闭不全11例外科治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左心瓣膜置换术后三尖瓣重度关闭不全的机理及外科治疗选择及效果.方法1998年1月~2004年10月,对11例左心瓣膜置换术后三尖瓣重度关闭不全的病人行外科治疗,曾行二尖瓣置换术4例;主动脉瓣置换术1例;主动脉及二尖瓣置换术6例.其中7例病人第1次手术时曾行三尖瓣成形术.术后1~20年发生重度三尖瓣关闭不全,肝大、腹水、右心衰竭,心功能Ⅳ级.11例病人均再次手术,8例行三尖瓣成形术,3例行三尖瓣置换术.结果手术死亡1例,成活10例.术后随访1~4年,2例三尖瓣置换病人恢复良好;5例三尖瓣成形术心功能恢复良好,只有极轻度或轻度三尖瓣关闭不全;2例出现中度三尖瓣关闭不全,1例出现重度三尖瓣关闭不全.结论左心瓣膜置换术后包括部分同期行三尖瓣成形术病人,远期发生三尖瓣关闭不全,可能与以下原因有关:(1)风湿性病变持续发展;(2)左心瓣膜病变未纠正;(3)原三尖瓣成形术失败;(4)持续性肺动脉高压;(5)心房纤颤等因素.对重度三尖瓣关闭不全,发生右心功能衰竭者,应再次外科手术治疗.首选三尖瓣成形术,只有瓣膜严重破坏,成形术无法恢复瓣膜功能时,才考虑作三尖瓣置换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重症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变的外科综合治疗经验。方法胸心外科共收治28例重症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并进行了瓣膜置换术,其中二尖瓣置换(MVR)14例,二尖瓣、主动脉瓣双瓣置换AVR+MVR10例,主动脉瓣置换AVR4例,3例同时行改良三尖瓣DEVEGA法环缩。结果死亡1例(3.8%),死亡原因为心包填塞。随诊患者2月~2年,心功能显著改善。结论注重术前准备,选择适当手术时机,完善手术操作,避免手术不当引起并发症及加强术后并发症处理可进一步提高重症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的外科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二尖瓣置换术(MVR)同期行三尖瓣成形术(TVP)的手术方法和意义。方法 191例二尖瓣病变同时伴有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T1)的患者,其中130例于MVR手术同期行TVP。70例轻度TI中,有7例行Kay氏法二瓣化成形术,2例行DeVega瓣环成形术;中度和重度TI均同期行TVP:其中中度TI 92例,行DeVega瓣环成形术57例,Kay氏法二瓣化成形术33例,人工瓣环固定术2例;重度TI 29例,行DeVega瓣环成形术6例,人工瓣环固定术23例。结果 130例中死亡3例,127例康复出院。122例随访29~112月,发现32例有轻度或极轻度三尖瓣返流(TR),7例中度TR,3例重度TR。结论二尖瓣病变同时伴有功能性TI的患者,在施行MVR同时,应行TVP,尤其是中重度TI更要积极处理。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能有效纠正TI,阻止轻度TR加重,减少严重TR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肝脏病理改变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简称风心病)肝脏病理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风心病41例,其中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患30例,施行心脏瓣膜置换术,在体外循环建立前取肝组织活检,采用光学显微镜及H-800透视电镜检查。结果:风心病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且有一定反流量患的肝脏典型病理改变主要表现为:(1)肝细胞间质改变:肝窦状隙淤血、扩张,肝纤维组织增生;(2)肝细胞改变:肝细胞肿胀,线粒体肿胀,嵴消失、肝细胞坏死。而且,本组患肝脏病理改变程度与三尖瓣反流量有关,反流量越大病理损伤越严重。结论:强调风心病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患应尽早手术,术中积极矫正三尖瓣关闭不全,是改善和恢复肝脏病理改变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重症心脏瓣膜病的外科治疗效果的围术期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49例重症瓣膜病手术病人,其中二尖瓣置换(MVR)129例,主动脉瓣置换(AVR)39例,MVR+AVR 81例;同期行三尖瓣成形(TVP)152例,左房折叠术12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18例。结果:手术早期死亡8例,死亡率3.2%(8/249)。在241例中,随访235例,随访率为97.5%,随访时间6个月至5.5年,死亡2例,随访病死率.8%(2/235),其余232例术后随诊复查人工瓣膜功能良好,左心射血分数提高,心功能均提高1-2级,无瓣周漏、人工瓣膜心内膜炎及心脏血栓形成,没有因瓣膜原因而再次手术的。结论:对外科治疗重症心脏瓣膜病的围术期处理,术前注重改善心功能,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尽量保留瓣下结构,选择合适的瓣膜,同时处理三尖瓣病变和巨大左房,采用含血停跳液温冷温顺序灌注,加强术后处理,可提高重症心脏瓣膜病的外科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功能性三尖瓣中、重度关闭不全患者行人工环成形术和De Vega成形术后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2010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行三尖瓣环成形术65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2组:De Vega成形组(De Vega组)30例,人工环成形组(人工环组)35例。对所有患者在不同随访时间点采用超声心动图观察术后三尖瓣的反流情况,比较两组患者近期手术疗效。结果术后两组患者均无手术死亡;随访0.5-2.6年。术后心功能分级均较术前改善2-3级;术后6个月,右心房内径、右心室内径和肺动脉收缩压均比术前降低(P〈0.05),成形环组术后2年肺动脉收缩压仍有下降趋势(P〈0.05)。成形环组术后6个月三尖瓣反流轻度以下者为100%,术后1年、2年未见三尖瓣反流加重病例;De Vega组术后6个月、1年、2年三尖瓣反流轻度以下者分别为83.3%、94.5%和88.9%,三尖瓣中度反流者分别为16.7%、4.5%和11.1%,无重度反流病例。结论应用三尖瓣成形环行三尖瓣环成形术,其近期效果优于De Vega成形术,但其远期效果还需进一步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18.
BACKGROUND: Rheumatic heart disease is one of the commonest causes of heart disease in Nigeria. Previous studies on rheumatic heart disease in Nigeria were either clinical or retrospective echocardiographic studies. This study was aimed at determining the burden of chronic rheumatic mitral valve disease, pattern of valvular involvement, severity and associated valvular lesions, using echocardiography. PATIENTS AND METHODS: Between May, 2004 and April 2005, patients with symptomatic rheumatic heart disease, seen in the cardiac clinics of University of Nigeria Teaching Hospital, Enugu, were recruited for the study. The patients were investigated non-invasively with M-mode, Two-dimensional, Pulsed wave, Continuous wave and colour flow Doppler echocardiographic techniques in order to assess the mitral and other intracardiac valves for evidence of rheumatic heart disease. RESULTS: There were a total of 55 patients, 39 (70.9%) females and 16 (29.1%) males with a mean age of 29.34 +/- 11.57 years. Mitral valve disease was found in 54 (98.2%) and isolated aortic valve disease in 1 (1.8%) of cases. Mitral regurgitation occurred in 64.8%, mixed mitral valve disease in 25.9% and pure mitral stenosis in 9.3%. Mitral valve disease was associated with aortic valve disease in 33.3%, with tricuspid valve disease in 24.1% and with functional pulmonary incompetence in 9.3% of cases. CONCLUSION: Rheumatic heart disease in Nigeria is essentially a disease of the mitral valve as seen elsewhere in the world. Echocardiography should be done routinely for patients with rheumatic heart disease to facilitate accurate diagnosis and definitive treatment.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器质性三尖瓣返流(oTR)矫治手术的方法选择及近期风险。【方法】1992年1月至2005年12月40例oTR患者在本院手术,手术方法:三尖瓣成形(TVP)18例,三尖瓣置换(TVR)22例,作多因素分析确定围术期与住院死亡率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术后早期死亡4例(10%),其中TVP1例(5.6%),TVR3例(13.6%),两种方法的近期风险并无统计学差异(P=0.157)。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后心力衰竭(P=0.011)是影响oTR住院死亡率的危险因素;而术前肝脏肿大是术后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结论】鉴于oTR三尖瓣结构变异大,术前超声误诊率较高,选择矫治方法应根据术中情况,TVP无法满意时,房位TVR是安全可靠的选择。降低oTR患者手术风险的关键在于围术期右心功能的保护,尤其是术前肝脏肿大的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