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2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14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38篇
综合类   85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院于1979年6月至1987年12月共行换瓣术475例,早期死亡60例,其中12例死后尸检证实为瓣膜血栓栓塞,占死亡率之20%。12例中 MVR10例,AVR 及 AVR+MVR 各1例,生物瓣2例,倾斜型机械瓣10例.术前心功能Ⅲ级8例,Ⅳ级4例。心胸比率0.6~0.8。B 超示左房41~69mm。9例房颤,5例术中证实左房血栓形成。术后10例发生心低排出量综合征,9例心律紊乱,10例听诊瓣膜音欠清脆。4例在术后5~24小时内即开始抗凝治疗,5例24小时后进行抗凝,3例在抗凝治疗前已死  相似文献   
2.
自从Bull等[1] 指出小儿心肌保护的特殊性及重要性以来 ,未成熟心肌保护的研究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尽管目前心脏外科技术和体外循环灌注水平有了飞速的提高 ,但心肌保护的不完善仍是婴幼儿心脏手术后心功能不全及住院死亡率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2 ] 。正由于此 ,近年来对未成熟心肌保护的研究不断深入 ,借助于先进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和研究手段 ,对未成熟心肌的认识进一步加深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新的保护策略。以下将就此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1 正常状态下的未成熟心肌未成熟心肌细胞的体积小 ,含水量高 ,肌原纤维少 ,非收缩成分…  相似文献   
3.
复跳前控制性温血停跳液灌注的心肌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复跳前自体氧合温血停跳液控制性灌注在体外循环手术中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256例复杂或重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28例,实验组128例.常规在体外循环下进行各种手术,均采用4℃ThomasⅡ号液间断顺灌行心肌保护.实验组在主动脉开放前约5min,用4:1自体氧合温血停跳液控制性灌注(压力:50mmHg,量:10ml/kg,流量:100~200ml/min,温度:35℃).分别在阻断主动脉前和开放主动脉后0,1,6,24h测定心肌酶,比较二组自动复跳率、复跳后血流动力学、围术期升压药应用、心律失常发生率、病死率、术后心功能等指标.结果实验组心肌酶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其余各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跳前控制性温血灌注对心肌缺血有良好保护作用,方法简单、可行,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生长激素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myocardialischemiareper-fusion,MIR)后心肌细胞凋亡及其机制的影响。方法:24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仅手术24h)、MIR组、生长激素组,每组8只。后两组均缺血30min,再灌注24h,其中生长激素组的每只大鼠每天皮下肌注生长激素1U/kg,连续7d。前两组每只大鼠相应皮下肌注生理盐水0.5mL/d。以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情况,DAB免疫组化法检测心肌细胞核NF-κB蛋白、心肌细胞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growthfactor-1,IGF-1)的表达并进行心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大鼠MIR24h后心肌细胞凋亡指数明显上升犤MIR组(16.17±5.02)%,假手术组为0犦(t=9.111,P<0.05)。心肌细胞核NF-κB蛋白表达呈阳性染色指数(positiveindex,PI)明显升高犤MIR组(18.60±7.21)%,假手术组为0犦(t=7.297,P<0.05)。心肌病理检查见心肌缺血区呈大小不一的坏死孔灶,缺血心肌间有炎症细胞浸润,心肌排列不整齐(HE染色),而生长激素组心肌细胞凋亡率及心肌细胞核NF-κB蛋白PI明显好于MIR组(t=4.302,2.943,P<0.05)。生长激素组IGF-1着色强度明显高于另外两组(χ2=12.443,9.167,P<0.05),心肌细胞间炎症细胞也明显减少,坏死灶也少于MIR组。结论:生长激素可以减少MIR后心肌细胞凋亡及细胞核NF-κB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辅酶Q10(CoQ10)对供心冷保存和再灌注过程中ATP的影响,以了解Co-Q10以供心冷保存和再灌注过程中的保护作用,以达到延长供心保存时间,增加临床供心来源的目的,方法:新西兰大白免16只随机分成两组,1组国对照组,2组为实验组,取心前,取心肌测ATP。1组用4℃UW液灌洗,2组用4℃UW+Co-Q10液灌洗,常规取心后,1组在4℃UW液中,2组在4℃UW+Co-Q10液中保存6小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CHD)伴重度肺动脉高压(PH)体外循环(CPB)术后的拔管时机。方法对行CPB手术的40例CHD伴重度PH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术后机械通气时间是否〉24h,分为早期拔管组(19例)和延迟拔管组(21例),比较两组影响拔管的围手术期因素。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延迟拔管(机械通气时间≥72h)的影响因素。结果两组术前NYHA心功能分级、撤机后肺循环与体循环收缩压比值(Pp/Ps)、CPB时间、CPB温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术后早期缺氧发作(OR=0.022,95%CI0.001~0.580)和严重低氧血症(OR=0.031,95%CI0.002~0.568)是延迟拔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CHD伴重度PH患者若术前NYHA心功能分级≥Ⅲ级、撤机后Pp/Ps〉0.5、CPB时间〉90min或CPB温度〈32℃,可考虑延迟拔管。对术后早期有缺氧发作或严重低氧血症者,宜延迟拔管并加强心功能和肺动脉压监测;对无上述情况且术后心肺功能稳定者可考虑早期拔管。  相似文献   
7.
心脏异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脏异位是一种极罕见先天性心脏病 ,发病率约百万分之 5 5~ 7 9〔1〕。我们 1989~ 1994年收治 4例心脏异位病儿 ,结合文献进行分析 ,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为今后处理此类病例提供参考。临床资料 见表 1。  方法与结果 例 1在低温 (30℃ )循环阻断直视下作房表 1  4例心脏异位病儿临床资料一览序号性别年龄 心脏异位类型 心内畸形其它畸形1男 5岁胸腹型心脏右旋 ,左右心室并排 ,左心尖憩室向下延伸达脐部 ,房间隔缺损胸骨下 1/ 3至脐部裂开 ,胸骨及上腹壁部分组织缺损 ,心包下端、剑突和膈肌前部缺损 ,大网膜疝入心包 ,脐疝 ,右侧…  相似文献   
8.
先天性右位心的诊断和外科治疗:1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先天性右位心病理特征,探讨其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总结32例右位心临床资料,对其主要的合并畸形、诊断方法及其中16例外科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13例镜面右位心中8例存在大动脉转位(TGA)、单心室(SV)、动脉共干(CMT)等复杂畸形;右旋心以生理矫正型TGA多见(11/17),且多数伴有室间隔缺损(VSD)和肺动脉狭窄(PS)(8/11);2例孤立右位心则为TGA和完全型房室管畸形(CAVC)并存。主要根据X线检查(胸腹平片,肺门断层片,高千伏胸片,超高速CT)、超声心动图(UCG)、心导管检查明确诊断。手术方法主要有:Fontan类手术8例,解剖矫治术7例,剖胸探查1例;存活13例病人中8例为复杂畸形,5例行改良Fontan术或全腔动脉连接术(TCPC)。结论:镜面右位心亦可合并复杂心血管畸形,右旋心、孤立右位心的合并畸形有一定规律;X线检查对右位心的诊断、分型有重要帮助,而UCG、超高速CT(UFCT)则是明确心内畸形和手术条件的主要手段;Fontan类手术(改良Fontan或TCPC)是治疗复杂先心病较有前途的方法,但应严格把握手术指征。  相似文献   
9.
心内病变合并肺高压患者的手术矫治目的,一方面是矫治病变,另一方面在于力图使增高的肺动脉压有所逆转。目前,对围术期肺动脉压的变化规律临床尚少报道。本文根据我科两组34例心内病变并肺高压围术期肺动脉测压的结果,对术后24小时内肺动脉压的变化加以观察,并对其术后出现的合并症作一初步分析。探讨围术期肺动脉压力变化的规律和相应的临床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0.
成人房间隔缺损外科治疗14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成年人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146例18岁以上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病人,年龄(18~59)岁,平均(29.7±9.4)岁;合并部分型肺静脉异位引流5例;合并动脉导管未闭1例;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105例,中度以上关闭不全21例;合并二尖瓣关闭不全48例,二尖瓣狭窄4例;心房纤颤6例,心房扑动4例;术前B型超声检测肺动脉压(2.67~17.73)kPa,平均(6.70±2.47)kPa;房缺修补采用直接连续缝合或补片修补,3例行补片活瓣法;同期行三尖瓣成形术21例,均行De Vega成形术;二尖瓣成形术25例,行二尖瓣置换术4例。[结果]术后早期死亡5例;随访115例,随访率78.8%,随访4个月至10年8个月,2例死亡,其余患者心功能有明显改善,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成人房间隔缺损应采取积极的手术治疗,围术期肺动脉高压及合并症的正确处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