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左心瓣膜置换术后,三尖瓣关闭不全(TR)的因素及手术效果.方法 总结本院2001年6月~2006年12月期间,5例左心瓣膜置换手术术后发生重度TR,行再次三尖瓣成形术(TVP)及三尖瓣置换术(TVR).男2例,女3例,年龄41~60岁,二尖瓣置换术1例,双瓣置换术4例,5例均因第1次手术时伴三尖瓣反流同时行TVP术.术后1~3年发生重度TR,肝大、腹水、右心衰,心功能4级.5例患者左心人工瓣功能良好,其中1例伴二尖瓣瓣周漏.结果 5例均再次手术,1例除三尖瓣环扩大外,瓣叶钙化,萎缩缺如,考虑为风湿性器质性病变,行TVR.3例原Devega成形术缝线割裂瓣环,缝线游离,瓣环扩大,经再次Kay法成形,并对其中1例伴二尖瓣瓣周漏同时修补.以上4例TR得以纠正,术后情况良好.另1例左心瓣膜功能正常,重度TR,行TVR术后肺动脉高压不减,右室进行性扩大,术后3周死于右心功能衰竭.结论 左心瓣膜置换术后远期发生TR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1)风湿性病变继续发展,侵犯三尖瓣叶;(2)左心瓣膜病变未纠正,瓣膜过小或发生瓣周漏;(3)原TVP失败,特别是Devega成形术,缝线切割瓣环或断裂使环缩失败;(4)左心瓣膜术后,由于肺动脉器质性病变发生持续性肺动脉高压,或心房纤颤等原因,导致右房右室变大致TR发生.对重度TR,出现右心衰竭,内科治疗无效者,应再次行三尖瓣手术,特别是伴左心瓣膜功能障碍的患者应积极处理.首选TVP,如有瓣叶病损应行TVR.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左心瓣膜置换术后远期三尖瓣膜关闭不全(TR)的发生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6例左心瓣膜置换术后中、重度TR病人,3例行再手术治疗,3例非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均为Devega成形术。结果手术治疗后的3例恢复良好,随访1~7年,心功能进步为Ⅰ-Ⅱ级。非手术治疗的3例,死亡2例,1例心功能Ⅲ-Ⅳ级。结论第1次手术对TR处理的方法技巧、对轻度TR处理与否的认识问题及对术后心功能的支持等相关措施,与左心瓣膜替换术后远期三尖瓣关闭不全呈明显的相关。对术后出现的中、重度TR应积极行再手术治疗,可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报告左心瓣置换术后远期三尖瓣关闭不全(TR)的治疗体会。方法21例左心瓣置换术后中重度TR病人,有9例行内科保守治疗,12例行外科手术治疗。手术类型:二尖瓣再次置换加三尖瓣置换术1例,主动脉瓣置换加三尖瓣成形术1例,单纯三尖瓣置换1例,单纯三尖瓣成形术9例。三尖瓣成形术包括5例改良Devega成形术,行改良Key氏法4例。结果12例手术治疗者术后早期1例,病死率8.3%。长期生存11例,术后随访5个月-9.6年,平均6.1年,1例术后三年死于抗凝过度出血。9例内科治疗者,3个月-5年,6例死亡。病死率66.7%。结论左心瓣置换术后远期TR的产生与不可逆的右心损害、严重肺动脉高压、持续的心房纤颤及左心功能的恢复情况有关;对重度TR行三尖瓣成形或三尖瓣置换术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左心系统瓣膜置换术后三尖瓣关闭不全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1月-2010年11月在我院手术治疗的20例左心系统瓣膜置换术后三尖瓣关闭不全的患者资料。其中二尖瓣置换术后8例,二尖瓣、主动脉瓣置换术后12例。手术均在浅低温跳动下完成,以三尖瓣生物瓣膜置换。结果全组1例死亡(死于严重低心排引起的多脏器功能衰竭),手术死亡率5%;6例有不同程度的低心排血量综合征;2例术后胸腔积液;2例术后出现肾功能不全,行腹膜透析治疗后恢复;1例术后出现心包积液;1例术后频发室速、室颤,经56次体外自动除颤仪除颤及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后恢复。除死亡病例外,全组病人顺利康复,复查心脏超声提示右房右室明显缩小。结论左心系统瓣膜置换术后远期三尖瓣关闭不全经外科矫治后疗效满意,浅低温心脏不停跳方法可起到满意的心肌保护效果;生物瓣可能是较好的选择。合理掌握手术指征和良好的围术期治疗是手术成功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风湿性心脏病术后重度三尖瓣关闭不全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5例风温性心脏病人工瓣膜置换或成形术后三尖辩严重关闭不全患者行三尖瓣成彤术和三尖辩置换术,其中生物瓣置换Z例,机械瓣置换2例,1例瓣膜成形。术前术后均给予强心,利尿,护肝,营养支持。结果5例患者均痊愈,无严重并发症,4例瓣膜置换心功能恢复到Ⅱ级,1例瓣膜成形患者心功能Ⅲ级。结论风湿性心脏病术后再发重度三尖瓣关闭不全应积极外科治疗,以生物瓣置换为宜。  相似文献   

6.
Hou XT  Meng X  Li W  Wang JG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47):3362-3364
目的探讨左心系统瓣膜替换术后三尖瓣关闭不全的外科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1995年1月至2004年5月,18名左心系统瓣膜替换手术远期三尖瓣关闭不全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在我院接受了单纯三尖瓣手术。二尖瓣替换术后13例,二尖瓣及主动脉瓣替换术后5例,伴三尖瓣DeVega瓣环成形术5例。本次三尖瓣手术时年龄为35~65岁(中位数50岁,平均50·1岁±8·1岁),心功能为NYHAⅢ~Ⅳ级,左心瓣膜功能正常,超声心动图确定诊断。结果无开胸出血死亡,行三尖瓣成形8例,三尖瓣替换术10例,生物瓣和机械瓣各5例。手术死亡率16·7%,随访12~114个月(中位数24个月,平均36·7个±31·8个月),3年生存率为78·8%。12名患者术后症状有明显改善,3名患者术后症状无改善,心功能NYHAⅢ~Ⅳ级,需要药物治疗。结论左心瓣膜替换术后出现远期三尖瓣关闭不全可能与手术时机晚、手术效果不满意或右心衰进展有关。当出现严重三尖瓣关闭不全右心衰症状明显时应尽早外科治疗,以降低术后死亡率。应首选三尖瓣成形术,三尖瓣替换术效果也可以接受。  相似文献   

7.
刘晓明  胡燕 《陕西医学杂志》2011,40(12):1594-1596
目的:探讨二尖瓣、主动脉瓣并功能性三尖瓣病变时对三尖瓣进行外科治疗的必要性、手术指征及手术方式。方法:将42例二尖瓣、主动脉瓣病变同时伴有三尖瓣不同程度返流的患者,根据返流程度分为无返流、轻度返流、中度返流、重度返流4组,术前经心脏彩超在心脏四腔切面测量瓣环直径对返流程度进行评价,术中用器械测量三尖瓣环前、后交界与后、隔交界的距离,根据测量结果,在左心瓣膜手术的同时对三尖瓣进行成形以减少返流。42例患者中有37例施行了三尖瓣环成形术,其中7例行DeVega成形,1例行Kay’s成形,29例行人造瓣环成形。所有患者于术后2周再次行心脏彩超检查。结果:42例患者中21例无返流,19例轻度返流,仅有2例中度返流,无重度返流。结论:二尖瓣、主动脉瓣病变并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在解决左心瓣膜病变同时对三尖瓣进行外科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根据二尖瓣腱索断裂的病因及病理来确定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本文总结52例二尖瓣腱索断裂的诊断和外科治疗方法。全组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心功能不全。32例行二尖瓣置换术(MVR),20例行瓣膜修复或成形术。结果 术后48例存活,4例围手术期死亡(死亡率7.7%)。存活病例术后随访1—67个月,除其中1例风湿性病变患者二尖瓣,三尖瓣成形术,术后1年又出现二尖瓣中度关闭不全外,其余心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我们初步认为风湿性病变及心内膜炎患者多以MVR为宜,退行性病变及先心痛者应根据病理类型选择手术术式,多考虑二尖瓣成形术。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30岁,65 kg,妊娠33周.曾因先天性心脏病行二尖瓣球囊扩张术.因发热咳嗽5 d伴胸闷气急1 d入院.经胸二维超声心动图示:(1)二尖瓣双孔畸形球囊扩张术后;重度二尖瓣关闭不全;瓣膜撕裂,部分腱索断裂可能;(2)中度三尖瓣返流伴重度肺动脉高压;(3)左心扩大.即因心功能不全,呼吸衰竭入重症监护室治疗.  相似文献   

10.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霉菌感染日渐增多,但毛霉菌所致者仍属少见。本院做瓣膜置换40例,术后合并毛霉菌败血症一例,报道如下。女性,29岁,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并关闭不全、三尖瓣关闭不全。1984年3月27日行猪主动脉瓣二尖瓣置换术及三尖瓣成形术。手术经过顺利。术后预防性使用青霉素,氯霉素及链霉  相似文献   

11.
三尖瓣成形术后复发性关闭不全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在左心瓣膜替换同期三尖瓣成形术(TVP)后再次发生三尖瓣关闭不全(TR)的可能机制和手术结果。方法 二尖瓣位再次行二尖瓣置换(机械瓣)28例(附加主动脉瓣置换3例)。三尖瓣的处理:三尖瓣置换(TVR,牛物瓣)11例,余均再次行改良的DeVega成形术。结果 早期死亡3例。随访22例中,11例TVR者全部存活,心功能改善;第2次行TVP者中6例为极轻度或轻度TR,2例为中度TR,3例为中度以上TR,其中1例于术后6个月死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结论 TR的发生可能与持续肺动脉高压引起右心及瓣环功能不可逆损害、反复的风湿发作、术前并发心源性恶液质等有关。重度TR及三尖瓣风湿性改变者行TVR的效果良好,中度TR者仍可再次行TVP且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二尖瓣置换术(MVR)同期行三尖瓣成形术(TVP)的手术方法和意义。方法 191例二尖瓣病变同时伴有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T1)的患者,其中130例于MVR手术同期行TVP。70例轻度TI中,有7例行Kay氏法二瓣化成形术,2例行DeVega瓣环成形术;中度和重度TI均同期行TVP:其中中度TI 92例,行DeVega瓣环成形术57例,Kay氏法二瓣化成形术33例,人工瓣环固定术2例;重度TI 29例,行DeVega瓣环成形术6例,人工瓣环固定术23例。结果 130例中死亡3例,127例康复出院。122例随访29~112月,发现32例有轻度或极轻度三尖瓣返流(TR),7例中度TR,3例重度TR。结论二尖瓣病变同时伴有功能性TI的患者,在施行MVR同时,应行TVP,尤其是中重度TI更要积极处理。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能有效纠正TI,阻止轻度TR加重,减少严重TR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风湿性三尖瓣病变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周骐  肖颖彬  陈林  刘梅 《重庆医学》2004,33(2):193-194
目的分析122例风湿性二尖瓣和/或主动脉瓣与三尖瓣联合病变外科治疗的结果.方法 1997年1月~2002年6月,我科对122例风湿性二尖瓣和/或主动脉瓣联合三尖瓣病变患者施行外科治疗,二尖瓣与主动脉瓣均做瓣膜置换手术,同时行三尖瓣De Vega或Kay环缩术.结果早期死亡4例(死亡率 3.28%),其余患者手术后心功能明显改善.结论风湿性二尖瓣和/或主动脉瓣联合三尖瓣病变常引起左心、右心功能不全,并发肺动脉高压与体循环静脉系统淤血;因此,加强围手术期处理,积极施行三尖瓣瓣环成形术,对提高手术疗效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器质性三尖瓣返流(oTR)矫治手术的方法选择及近期风险。【方法】1992年1月至2005年12月40例oTR患者在本院手术,手术方法:三尖瓣成形(TVP)18例,三尖瓣置换(TVR)22例,作多因素分析确定围术期与住院死亡率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术后早期死亡4例(10%),其中TVP1例(5.6%),TVR3例(13.6%),两种方法的近期风险并无统计学差异(P=0.157)。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后心力衰竭(P=0.011)是影响oTR住院死亡率的危险因素;而术前肝脏肿大是术后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结论】鉴于oTR三尖瓣结构变异大,术前超声误诊率较高,选择矫治方法应根据术中情况,TVP无法满意时,房位TVR是安全可靠的选择。降低oTR患者手术风险的关键在于围术期右心功能的保护,尤其是术前肝脏肿大的患者。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重症心脏瓣膜病的外科治疗效果的围术期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49例重症瓣膜病手术病人,其中二尖瓣置换(MVR)129例,主动脉瓣置换(AVR)39例,MVR+AVR 81例;同期行三尖瓣成形(TVP)152例,左房折叠术12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18例。结果:手术早期死亡8例,死亡率3.2%(8/249)。在241例中,随访235例,随访率为97.5%,随访时间6个月至5.5年,死亡2例,随访病死率.8%(2/235),其余232例术后随诊复查人工瓣膜功能良好,左心射血分数提高,心功能均提高1-2级,无瓣周漏、人工瓣膜心内膜炎及心脏血栓形成,没有因瓣膜原因而再次手术的。结论:对外科治疗重症心脏瓣膜病的围术期处理,术前注重改善心功能,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尽量保留瓣下结构,选择合适的瓣膜,同时处理三尖瓣病变和巨大左房,采用含血停跳液温冷温顺序灌注,加强术后处理,可提高重症心脏瓣膜病的外科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张国报  乔刚  赵小娟  权晓强  赵健  程兆云 《陕西医学杂志》2012,41(10):1331-1332,1385
目的:探讨风湿性心脏病手术中3个瓣膜同时置换的经验。方法:对4例同时置换二尖瓣、主动脉瓣和三尖瓣的病人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术中发现4例病人均有三尖瓣环扩大和瓣叶增厚导致关闭不全,2例病人伴有交界融合导致瓣膜狭窄。1例病人接受了二尖瓣位、主动脉瓣位以及三尖瓣位生物瓣置换。另3例病人接受了二尖瓣位和主动脉瓣位机械瓣置换,以及三尖瓣位生物瓣置换。1例病人死于术后低心排。其他病人平均随访30个月(12~49个月),术后心功能I级2例,Ⅱ级1例。结论:如果三尖瓣需要置换时应使用生物瓣。尽管左侧心脏瓣膜应用机械瓣,三尖瓣位应用生物瓣仍是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笔者所在科室同期行心脏瓣膜置换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的患者围术期临床特点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4月~2011年3月期间冠心病合并瓣膜病患者107例,男性82例,女性25例,平均年龄60岁(39~78岁),术前心功能(NYHA)Ⅱ级者18例,心功能Ⅲ级者72例,Ⅳ级者17例。二尖瓣病变71例,主动脉瓣病变24例,二尖瓣合并主动脉瓣病变12例。冠状动脉单支病变57例,2支病变29例,多支病变21例,左主干病变11例。合并左房血栓22例。行二尖瓣置换53例,二尖瓣成形9例,主动脉瓣置换24例,双瓣置换12例,其中26例同时行三尖瓣成形术,22例同时行左房血栓清除术。桥血管共计152支,其中动脉桥44支,平均血流量28.6±5.1ml/min。静脉桥108支,平均血流量23.3±4.8ml/min。对上述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死亡2例(病死率1.9%),死亡原因分别为恶性心律失常和严重感染。二次开胸止血2例。围术期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ng,IABP)6例(5.6%)。心脏超声显示术后左房及左室内径较术前明显缩小(分别为P=0.029和P=0.001)。75例患者术后随访4个月~13年,患者心功能改善,心绞痛症状消失。结论对于冠心病合并瓣膜病患者,充分的术前评估,正确的术中、术后处理,可以降低心脏瓣膜置换同期行CABG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18.
合并巨大左室的重症风湿性瓣膜病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军  杨康  杨军民  王明荣  曾会昌 《重庆医学》2004,33(12):1788-1789
目的总结瓣膜置换术治疗合并巨大左室的重症风湿性瓣膜病39例的经验.方法 1994年6月~2004年6月的39例重症风湿性瓣膜病巨大左室病人施行心脏瓣膜置换术.其中二尖瓣置换术6例,主动脉瓣置换术4例,主动脉瓣和二尖瓣双瓣置换术29例;同时行三尖瓣成形术21例,左房折叠术10例.结果治愈好转34例(87.2%),术后早期死亡5例(12.8%),术后室颤和严重低心排综合征、肾功能衰竭是主要的死亡原因.结论瓣膜置换术是治疗合并巨大左室重症风湿性瓣膜病的优选方法,良好的心肌保护以及加强围术期的处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