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影响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听觉言语恢复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4例双耳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术前进行智力、听力学、影像学检查,配带助听器评估,并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经乳突-面隐窝进路行人工耳蜗植入术,记载术中情况,术终测电极电阻,术后1个月开机调试,语前聋者进行听觉语言培训,术后追踪随访疗效满意度和言语可懂度,对所得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3例耳蜗植入手术一次成功,1例电极移位二次手术成功,术后暂时性面瘫2例、眩晕1例,两周X线颞骨拍片证实耳蜗电极位于耳蜗内,1个月开机调试,全部病例获取听力。3例语后聋患者听觉言语恢复,其他语前聋患者均行半年以上的听觉语言培训,随访4—6年,半开放式言语识别率〉80%,全部患者及家属达到术前的期望值。结论人工耳蜗是治疗重度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及全聋的有效方法,术后效果主要与人工耳蜗植入时的年龄、术前听力与言语基础、听神经及其传导功能、智力、植入电极在规定的部位、术后调机与康复的有效性等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
王春英  徐平 《黑龙江医学》2006,30(6):407-408
目的探讨影响人工耳蜗植入手术的因素及术后效果.方法对18例聋哑症病人行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并对术前、术后及听力情况做出评估.结果 18例病人中,有17例成功地植入24导联人工耳蜗,15例术后行语言康复训练,其术后听阈和言语分辨能力均明显改善.结论①人工耳蜗植入术是治疗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的最有效方法;②应重视并做好术前检查及评估;③中耳炎不是手术的绝对禁忌证,手术适宜年龄很宽,但手术年龄与术后康复效果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接受人工耳蜗植入的大前庭水管综合征(large vestibular aqueduct syndrome,LVAS)患者听力特点以及确诊时间与人工耳蜗植入后听觉言语发育的关系,探讨LVAS早期确诊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00-2008年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接受人工耳蜗植入的112例LVAS患者资料并进行分析,依据年龄分别进行婴幼儿日常听觉综合能力量表(the Infant-Toddle Meaningful Auditory Integration Scale,IT-MAIS)或有意义听觉整合量表(Meaningful Auditory Integration Scale,MAIS)以及Nijmegen人工耳蜗植入量表(Nijmegen Cochlear Implantation Questionnaire,NCIQ)效果评估。结果①112例患者发现耳聋的平均年龄为(2.1±1.76)岁,确诊LVAS平均年龄为(7.0±7.34)岁,耳聋发现年龄与LVAS确诊年龄间有较大差距;②术前检查时确诊组50例(44.6%)患者,耳聋发现中位年龄2岁,确诊中位年龄9岁,手术中位年龄9岁;非术前确诊组62例(55.4%)患者,耳聋发现中位年龄为1.5岁,确诊中位年龄为2.3岁,手术中位年龄为4岁;③112例患者均为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术前助听言语交流能力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59);④对18例成人患者术后NCIQ数据分析,术前诊断组和非术前诊断组的术后言语恢复能力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9)。对16例7岁以下植入者术后听觉能力评估发现术前诊断组和非术前诊断组在开机后2个月内对声音的察觉能力和理解能力有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大前庭水管综合征的确诊时间明显滞后于耳聋发现时间;LVAS的早期诊断有助于儿童残余听力的保护并有利于人工耳蜗术后早期听觉言语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分析人工耳蜗植入术的手术适应证、手术方法、术后效果评估。方法 11例患者均采用经面神经隐窝入路多道人工耳蜗植入,其中男性7例,女性4例,患者年龄3~26岁,语前聋8例,语后聋3例,左耳2例,右耳9例。结果 11例人工耳蜗电极均成功植入,达到了100%的手术成功率,术后X线检查人工耳蜗电极位置均在耳蜗内,纯音听力水平平均达到了30~45 dB SPL。随访6个月~2年听觉及语言功能恢复良好。结论术前认真的听力学和影像学检查是保证手术成功和达到良好听力恢复的首要前提,手术技巧及方法是手术成功的关键,而术后调机及言语康复训练则是人工耳蜗植入效果的保证。多道人工耳蜗植入是治疗极重度耳聋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分析人工耳蜗植入术的手术适应证、手术方法、术后效果评估。方法 11例患者均采用经面神经隐窝入路多道人工耳蜗植入,其中男性7例,女性4例,患者年龄326岁,语前聋8例,语后聋3例,左耳2例,右耳9例。结果 11例人工耳蜗电极均成功植入,达到了100%的手术成功率,术后X线检查人工耳蜗电极位置均在耳蜗内,纯音听力水平平均达到了3045 dB SPL。随访6个月2年听觉及语言功能恢复良好。结论术前认真的听力学和影像学检查是保证手术成功和达到良好听力恢复的首要前提,手术技巧及方法是手术成功的关键,而术后调机及言语康复训练则是人工耳蜗植入效果的保证。多道人工耳蜗植入是治疗极重度耳聋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本报告了我科自2000年6月-2002年6月对18例双耳深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进行的耳蜗植入手术,其中1例为成人语后聋,其余17例为语前聋,术后均在我科进行开机调试。本总结了影响耳蜗植入效果的因素,认为耳聋的原因不同,术后康复效果也不同;发病年龄越晚和听觉损失时间越短,康复效果越好:耳蜗植入应越早越好,不要错过言语康复的最佳时期:术前应尽量配戴一段时间助听器并进行康复训练:手术医生应协同心理医生和儿科医生对患儿进行详细而准确的评估;家长应像支持患儿手术一样支持并参与术后的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CT检查对人工耳蜗植入术前、术后评估的价值。方法:对41例感音性耳聋患者均采用颞骨轴位高分辨率CT螺旋扫描及内耳三维重建。结果:32例先天性感音耳聋患者中检出1例2耳Mondini畸形I型,2例4耳Mondini畸形Ⅱ型,1例2耳内耳硬化;9例语后聋患者中检出2例4耳慢性化脓性中耳炎,1例2耳内耳骨化。CT检出1例术后植入电极扭结合并感染。结论:对于人耳蜗植入术前病例的选择、术后植入电极的观察及并发症的检出,CT检查均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2011年6月,我科新开展了人工电子耳蜗植入术,对2例感应神经性耳聋患儿行人工耳蜗植入术,术后1个月患儿均能听到声音.提出术前正确评估患儿耳聋程度,加强心理护理,做好术前准备;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加强听力、语言功能训练及并发症的护理,做好出院指导,是保障人工耳蜗植入成功的主要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常规MRI检查对人工耳蜗植入术前的肢体、智力发育和听力中枢评估的重要意义,以提高人工耳蜗植入术前全面评估手术的安全性和术后听觉言语康复效果的准确性,以及为发现听力障碍患儿伴脑部严重罹患提供可靠信息。方法:对2004年10月-2007年7月期间,103例平均年龄在1.9岁的重度以上感音性耳聋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术前进行的常规听力学与影像学检查中的MRI检查进行总结,统计通过MRI检查发现的脑和耳的形态和发育异常的结果。结果:103例人工耳蜗植入者中常规MRI检查:脑形态结构异常7例、占6.8%,其中脑白质形态异常6例、占5.8%,脑积水1例、占0.97%。结论:幼小儿人工耳蜗植入术前常规MRI检查不可忽视,通过术前的常规MRI检查可以了解患儿的脑形态和发育状况,从中发现听力障碍患儿伴有的脑部罹患,为术前全面准确评估手术的安全性和术后听觉言语康复效果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0.
柏亚玲  娄皓  马春燕  董燕 《医学争鸣》2005,26(21):2005-2005
1 临床资料 2000-12/2005-01进行人工耳蜗植入手术的深度双耳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62(男37,女25)例,年龄1.2~21.0岁;语前聋60例,语后聋2例;先天性27例(其中用药17例,患腮腺炎2 例,原因不明25例),术前常规行颞骨薄层CT,部分患者行MRI扫描;术中面神经监测,所有患者经听力学评估均行右侧人工耳蜗植入.  相似文献   

11.
宋岩  杨静  崔丹  白伟良  马秀岚 《当代医师》2014,(11):1546-1549
目的 对植入国产爱益声成人语后聋患者的听觉能力和术后生活质量变化进行评估.方法 对19例植入国产爱益声成人语后聋患者采用听觉行为分级(CAP)问卷,在术后3、6个月和1年对患者进行电话问卷调查,并与术前CAP分值进行比较;应用Nijmegen人工耳蜗植入量表(NCIQ)比较植入者术前与术后1年的生活质量.结果 (1)术前CAP平均值为1.68,术后3、6个月及1年CAP平均值分别为3.21、5.11、5.26.CAP平均分在术后开机3、6个月、1年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 =4.23、6.78,6.97,P<0.05),术后6个月、术后1年与术后3个月比较CAP增长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4.33,4.58,P<0.05),但术后1年与术后6个月之间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78,P>0.05);(2)NCIQ总分及基本声音感知、高级声音感知、自信心、活动能力和社会交流能力方面较术前有显著进步(P<0.05),在言语能力方面变化不大(P>0.05).结论 成人语后聋患者植入爱益声国产人工耳蜗后,其听觉功能显著改善,同时随着听觉能力的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也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2.
人工耳蜗植入相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①目的 通过对接受人工耳蜗植入病人临床资料的分析与评估,探讨多通道人工耳蜗植入适应证选择、手术方法和技巧对双侧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临床疗效的影响。②方法 13例双耳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病人,经乳突 面隐窝入路行Nucleus 24导或Clarion C1人工耳蜗植入术。术前行听力学和影像学评估,并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术后1月开机调试。语前聋8例进行了3~19个月听觉言语康复训练,对所得临床资料进行分析。③结果 13例耳蜗电极全部成功植入,术中、术后无并发症发生。术后 2 周颞骨 X线摄片证实电极位于耳蜗内。术后1月开机调试,13例全部恢复听力。1例语后聋病人仅经简单语言训练即可对话与电话交流,11 例语前聋病人经训练均获得不同程度的听觉言语康复,1例因年龄过小,暂不进行语言康复训练。④结论 人工耳蜗植入术为治疗双侧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的常规有效的治疗方法,其主要适应证为任何年龄的语后聋、语前聋儿童和部分青少年。术前准备、听力学和影像学评估是人工耳蜗植入术成功的重要前提,而术后调机以及系统的听觉言语康复训练则是提高临床疗效的保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锥形束CT(CBCT)对人工耳蜗植入(CI)术后耳蜗内电极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因双耳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行CI术患者16例,术后行高分辨率CBCT检查和64排螺旋CT植入侧扫描,比较两种检查在测定耳蜗内电极的位置、计数电极数、测量电极植入深度等方面的差异。结果8例患者植入COCHLEAR公司22个电极人工耳蜗(NucleusCI512),8例患者植入NUROTRON公司24个电极人工耳蜗(CS-10A)。两种检查对CI术后耳蜗内电极计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分辨率CBCT优于64排螺旋CT。两种检查对CI术后耳蜗内电极位置判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排螺旋CT直接法测得CI术后耳蜗内电极植入深度>CBCT直接法>CBCT间接法,CBCT间接法测量电极植入深度更加接近于术中实际测量值。结论高分辨率CBCT不但能显示耳蜗内电极位置,并能清晰显示及测量耳蜗内电极植入深度、数目等指标,在CI术后可以代替多排螺旋CT进行耳蜗内电极的影像学评估。  相似文献   

14.
人工耳蜗植入术的适应证和开机调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工耳蜗植入是目前帮助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重获听觉的有效方法〔1〕。我院于 2 0 0 1年 5~ 12月共完成人工耳蜗植入术 7例 ,现将临床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7例中女 4例 ,男 3例 ,年龄 1.5~ 2 0岁。语前聋 4例 ,语后聋 3例 ,植入耳蜗术前听力损失均≥ 90dB ,其中 >110dB者 5例。听觉脑干反应 (ABR)未引出V波。双音节词 (Close)言语识别率 (SDS)单纯听为0 %者 6例。CT及MRI显示双耳蜗发育正常者 6例 ,1例为大前庭导水管。全部病例植入澳大利亚Cochlear公司的Nuchleus 2 4…  相似文献   

15.
人工耳蜗植入术是将人工耳蜗植入人体,使耳聋患者重拾听觉的手术.其术前、术后护理及出院指导都是手术取得成功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其中尤其以术后护理及出院后的言语康复训练最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我国耳聋患者的治疗、康复和研究水平 ,日前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人工耳蜗中心正式挂牌成立。据统计 ,我国现有各类耳聋患者 2 4 0 0多万 ,其中老年耳聋患者 1335万 ,儿童耳聋患儿 184万 ;7岁以下的全聋患儿 80多万 ,而且每年新增加全聋患儿 3~ 5万人 ,是我国最大的残疾人群体。北京协和医院是我国开展人工耳蜗手术较早的医院 ,目前已完成 30 0多例手术 ,仅 2 0 0 2年就完成 130例。人工耳蜗的植入过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包括患者的接诊咨询、病例选择、术前评估、术后管理、调试及编程、听觉语言康复等。因此 ,北京协和…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人工耳蜗植入术的护理。方法对55例人工耳蜗植入手术患者,进行术前护理、术后一般护理、术后康复训练和教育等。结果植入了人工耳蜗的聋哑患者,经过一段时间的听力康复,均达到了满意复聪的效果,摆脱了聋哑残疾。结论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和完善的听觉语言康复训练和教育对手术的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不同类型人工耳蜗植入术13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人工耳蜗植入手术的相关问题 .方法 2 0 0 0 - 12 / 2 0 0 2 - 0 3人工耳蜗植入手术 13(男 5 ,女 8)例 ,年龄 2~ 18岁 .其中语前聋 11例 ,语后聋 2例 ,先天性聋 8例 ,药物性聋 5例 ;所有病例无遗传史 ,有高热病史 2例 ,脑膜炎病史 1例 ,腮腺炎病史 2例 ;11例术前有超过 1a的正规语训及大于3mo的助听器配戴史 ,2例未经正规语训及配戴助听器 .术前听力学检查 2 6耳中 2 5耳 ABR>10 0 d B、1耳 >90 d B,鼓室图均为 A型曲线 ,畸变产物耳声发射未引出 .双侧半规管麻痹 2例 ,颞骨薄层 CT扫描耳蜗畸形 2例 .所有患者均行右侧人工耳蜗植入手术 ,术中面神经监测 .其中植入澳大利亚Neuclear2 4型人工耳蜗 10例 ,奥地利 Med4 0 +2例 ,美国Clarion人工耳蜗 1例 ,患者术后 1~ 1.5 mo开机调试及跟踪随访 .结果 耳蜗植入成功 12例 ,1例因耳蜗硬化电极未能全部植入 ,8例术后 3d有轻度眩晕 ,无其他手术并发症发生 .开机调试后所有患者均能听到声音 .术后随访 ,已有 3例入正常学校上学 .结论 根据不同类型的人工耳蜗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 ,讨论了手术相关问题及术后电极定位等 .  相似文献   

19.
人工耳蜗植入患者GJB2基因突变检测及耳蜗植入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接受人工耳蜗植入(CI)患者的缝隙连接蛋白beta 2(GJB2)基因突变情况,并评价GJB2基因突变患者耳蜗植入的效果.方法 对接受CI的253例患者以及作为对照的301例正常听力儿童进行GJB2基因突变筛查,并比较两组间病理性基因突变检出率差异的统计学意义;同时对7岁以下GJB2基因突变组和GJB2基因突变筛查阴性的对照组进行耳蜗植入疗效评价.疗效评价内容包括声场人工耳蜗助听听阈、言语识别正确率、意义听觉整合量表(MAIS)测试、听觉行为分级标准(CAP)和言语可懂度分级标准(SIR),比较GJB2基因突变组与对照组耳蜗植入疗效差异的统计学意义.结果 253例耳蜗植入患者中检测出67例GJB2基因突变,检出率26.5%,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发现1例新突变GJB2 235delC/598G>A.GJB2基因突变患者CI术后疗效满意,且耳蜗植入后各项疗效指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JB2基因突变是接受CI人群中耳聋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7岁以下GJB2基因突变耳聋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听觉及语言康复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的普遍开展及人工耳蜗技术的发展,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患儿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呈明显上升趋势.由于人工耳蜗及相关手术费用较高,正确的术前评估对手术适应证的选择、植入耳的选择、手术方案的制定、术后康复效果提高、不必要风险的避免等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1-5].人工耳蜗植入术前颞骨CT、MRI检查是术前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CT、MRI检查及三维重建技术评估内耳及内听道的形态结构、听觉神经发育有无异常,可为人工耳蜗植入手术顺利开展提供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