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了解我国乙肝防制工作的现状,为制定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5年7月通过回顾性调查和意向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样本单位进行调查.[结果]按照修订的工作规范要求,我国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乙肝防制工作质量达成程度为69.98%,数量完成程度为66.94%,地级和县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影响质量达成和数量完成情况的主要原因归结为缺乏足够的经费、缺乏足够的人力配备和缺乏相应的物资配备三方面.[结论]经费、人员和相应物资缺乏是制约乙肝防制工作的瓶颈,如果不从管理、资源配置等入手,我国乙肝防制工作将难以达到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2.
深圳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包运行的人力成本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深圳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包运行时需要投入的人力成本,包括人员经费与人员配备数量两部分。方法按服务包工作流程和工作任务要求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进行抽样调查。结果完成服务包基本项目时,每万服务人口需要投入人员经费45.40万元,配备卫生技术人员4.30人。结论每万服务人口人力货币成本与所需入力配备数据对于政府投入标准的制订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湖北省武汉市社区医务人员对高血压管理的参与及满意度现状及其满意度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完善国内社区高血压管理提供可行性建议。方法于2015年1月在武汉市随机抽取14个行政区249名社区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武汉市249名社区医务人员中,有71.9%的人认为高血压管理质量基本达标,有40.2%的人对高血压管理工作整体表示满意;有60.6%的社区医务人员将高血压临床诊疗视为本职工作,但社区医务人员在护理服务、健康档案管理和信息系统维护方面的参与度较低,分别占17.3%、28.1%、21.3%;在社区高血压管理工作改进评价方面,要求改进医疗保险对慢性病支持、患者参与配合度、员工工作激励和经费支持的比例较高,分别占67.1%、69.5%、71.9%、73.9%;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对培训工作、药品品种、对象配合和随访质量满意的武汉市社区医务人员对高血压管理的满意度越高。结论武汉市社区医务人员对社区高血压管理工作满意度一般,参与度有待提高;对高血压管理培训工作、药品品种、对象配合和随访质量的满意情况是社区医务人员对高血压管理满意度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刘丹  潘浩 《健康研究》2016,(4):426-429
目的 探讨社区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与自我效能的关系,为提高高血压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问卷、用药依从性量表以及一般自我效能量表对150例社区高血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和分析.结果 150名调查对象中,社区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良好者占35.3%,自我效能平均分为10.46±32.63分.不同文化程度、经济收入及居住方式的高血压患者间自我效能评分差异显著(均P <0.05);治疗依从性良好的患者自我效能总分、促进因子得分及障碍因子得分均显著低于依从性较差者(P<0.05);自我效能总分及促进因子得分、障碍因子得分均与治疗依从性得分呈显著负相关(均P <0.05).结论 社区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较差,自我效能处于中等水平,且高血压患者的自我效能与治疗依从性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社区"5+1"糖尿病分阶段达标管理对2型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干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山西省、江苏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选择1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别作为干预组(管理方式:社区"5+1"糖尿病分阶段达标管理)、对照组[管理方式:依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年版)》的相关要求],进行为期2年的随访观察。采用面对面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患者的人口学信息等基本信息;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对患者在干预前后测量生存质量。采用SAS 9.4软件进行双重差分法以及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分析。结果 基线时共纳入2 467名研究对象,终末时共1 924人接受了为期2年完整的随访管理。干预后,干预组、对照组患者生理健康维度(PCS)、心理健康维度(MCS)评分变化净差值分别为13.6分、29.8分。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患者PCS得分的主要因素有年龄、医保类型、基线PCS得分以及所在地区,影响患者MCS得分的主要因素有年龄、医保类型、基线MCS得分、是否合并高血压以及所在地区。结论 社区"5+1"糖尿病分阶段达标管理对2型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干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药学服务对慢性病患者的需求和必要性,观察研究社区药学服务干预对社区慢性病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6月在社区门诊就诊,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以及其他慢性疾病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患者的基本情况、用药和疾病情况等,回收有效问卷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根据调查结果制定社区药学服务,将入选的97名慢性病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不采取任何措施,患者按其正常的生活模式进行,干预组进行药学服务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依从性。结果共发放调查问卷1 200份,共回收有效问卷1 074份,回收率89.5%,高血压、糖尿病和冠心病是受访人群所患的主要疾病,患者最为迫切希望获取的药学服务是对服药过程中合理用药的指导和药物咨询。经药学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生活质量的平均得分为(26.77±2.11)分,对照组患者生活质量的平均得分为(17.93±1.64)分,干预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干预组患者的依从性平均得分为(29.31±2.19)分,对照组患者的依从性平均得分为(19.12±1.94)分,干预组患者的依从性明显比对照组强(P0.05)。结论采取社区药学服务对慢性病患者进行干预,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依从性有积极的影响,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7.
以护理应急管理组织架构为基础,构建护理应急管理双循环体系,内循环为人员、物资、场地、制度,外循环为评估、计划、实施、评价、处置。以内循环四项元素为核心,按照外循环施行应急管理流程,推进“两库四级”护理人力分级储备和调度;设立新冠肺炎救治中心,形成患者分类收治;建立防护物资分级管理,优化物资配发和使用流程;落实重点病区和关键环节管理,形成科学有效、动态调整的管理网格。经实践,高效完成防控任务,所有医务人员零感染。基于双循环的护理应急管理体系,可全方位保障人力精准调度,物资精准供应,患者分类收治,保证关键环节质量,指导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护理工作的高效安全开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崇左市免疫规划工作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方法按照《广西免疫规划工作质量综合评估方案》要求,对全市7个县(市、区)相对薄弱的乡镇进行评估检查。结果按达标得分率≥80%评价,7个县(市、区)人员与经费保障(66.2%~85.0%)仅宁明县达标,免疫规划业务均未达标(60.0%~78.7%),免疫规划管理(50.0%~90.0%)凭祥市和扶绥县未达标,综合得分仅宁明县(81.75分)达标。各县(市、区)免疫规划总体水平较低,存在经费及人员配置不足、合格接种率低、疫苗管理混乱等问题。结论崇左市免疫规划质量综合评估平均得分率仅75.75%,应增加人员编制和经费投入,经费与人员保障、免疫规划业务和管理必须同时关注同步提高,才能全面提升免疫规划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9.
社区系统管理对高血压患者生命质量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评价社区系统管理对高血压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运用横断面调查研究方法以统一印制的调查表对社区系统管理的224例高血压患者和205例在市级医院就诊、从未接受社区管理的高血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社会人口学特征、生活行为、高血压病程、治疗情况等,采用中文版SF-36量表测定生命质量、症状痛苦调查表测定症状。以t检验、χ2检验和协方差分析等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管理组患者的高血压防治知识平均得分为(6.40±1.31)分,未管理组平均得分为(5.02±1.82)分,管理组高于未管理组(t=8.82,P<0.01);管理组患者血压有效控制率为49.6%,高于未管理组(27.3%),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22.26,P<0.01);管理组患者的平均症状数为(6.99±4.85)个,由症状引起的痛苦值为(25.99±26.67)分,未管理组平均症状数为(9.21±6.15)个,由症状引起的痛苦值为(33.20±34.15)分,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t=4.14,P<0.01和t=2.45,P<0.05);SF-36量表生命质量总分值及生理职能、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等维度值高于未管理组(P<0.01)。结论社区系统管理可提高高血压患者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健康教育、行为干预和药物治疗等综合干预措施,了解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方法从闸北区北站街道蒙古社区健康档案中,随机抽取120例≥40岁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程实际观察105例,进行为期1年的综合干预,并在干预前、后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调查对象的高血压防治知识平均得分由干预前(61.2±11.2)分提高至干预后的(79.6±9.8)分,干预前、后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规律服药率和降压显效率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结论对高血压患者及其高危人群进行健康教育,改善不良生活方式,减少个体危险因素以及合理使用降压药物是控制高血压、减少高血压并发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卫生人力资源配置及其公平性,为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提供依据。方法 人力资源数据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基本信息系统》,人口学数据来源于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描述不同级别(省、地市、县区)和不同地区(东部、中部、西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职工数、年龄结构、学位结构和职称结构;分析卫生人力资源按人口分布的公平性,计算基尼系数。结果 东部地区三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35岁以下年龄组所占比例为31.54%、有学位人员比例为39.13%,正高和副高比例为12.83%,均高于中部和西部;卫生人力资源按人口分布的基尼系数为0.117 0,低于中部和西部。结论 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人力资源配置公平性较好,其中东部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员素质较高,人力资源配置也更为均衡。应加强中西部地区疾病预防控制队伍建设,改善卫生人力资源配置不公平性。  相似文献   

12.
闵行区预防保健经费项目化管理模式及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闵行区预防保健经费项目化管理模式及该模式的实施效果。方法定量与定性研究相结合分析比较项目化管理以来闵行区公共卫生的提供情况及项目管理对卫生行政部门、专业站(所)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影响。结果预防保健经费的项目化管理实施以来公共卫生服务提供的质、量逐年上升,同时项目化管理模式从管理上强化了专业指导机构在社区预防保健工作开展中的技术督导作用,提高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预防保健工作效率,加强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部管理改革。结论预防保健经费项目化管理对提高政府资金使用效率、深化社区卫生服务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罗荣  杨琦  金曦  张华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7):2313-2315
目的:掌握省地县3级妇幼保健机构卫生技术人员数量、结构、人力素质现状及地区差异,为妇幼保健机构规范化建设人力配置标准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全国妇幼卫生机构管理信息网络报告系统》,实现妇幼保健机构资源与运营信息网络实时直报。结果:各级妇幼保健机构卫技人员占在职职工总数的比例均在80%左右;省地县3级机构卫生技术员比例达标率分别为78.6%、42.7%、52.1%;卫生技术人员中本科以上学历比例分别为41.3%、29.9%、11.3%;副高以上职称比例分别为16.4%、12.2%、3.9%;人力素质评分分别为7.19、6.02、4.97。地区之间比较,在卫生技术人员数量、本科以上学历及高级职称卫生技术人员比例、人力素质评分方面省级机构地区之间无明显差异,地级与县级机构基本呈现东中部地区高于西部地区的趋势。结论:基层妇幼保健机构卫生技术人员的数量及人力素质配置均较低,且存在地区差异,西部地区的地级与县级机构人力配置需要加强。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我国农村高血压患者生命质量及影响因素,为提高其健康水平、制定我国农村高血压病管理提供参考。方法:使用EQ-5D量表测量生命质量,数据使用SPSS16.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高血压病降低生命质量;对日常活动影响最大;高血压病对女性和中青年生命质量影响大。结论:应重视农村高血压病管理,在制定防制措施时,重点关注女性、中青年群体。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分析贵阳市社区高血压患者急性发作的风险因素,了解贵阳市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及公共卫生政策对高血压慢性病防治效果.方法 通过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贵阳市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969名高血压患者进行结构式问卷调查.结果 分析发现,年龄、性别、教育水平、并发症和防治方式在不同类型高血压患者中构成不同(P〈0.05).小学及以下文化水平的高血压患者急症发作风险是大专及以上高血压患者的2.23倍;2种及以上并发症的高血压患者发生急症发作的风险是无并发症患者的2.10倍;处于高血压3级的患者急性发作概率是高血压1级患者的1.72倍.结论 受教育程度低、多种并发症、高血压3级是高血压急性发作的主要危险因素.社区慢性病管理应该强化高血压急性发作的因素识别和干预力度.  相似文献   

16.
提升疾病控制中心人力资源地位的必要性及对策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当今 ,在全球范围内 ,各种危害健康的事件不断出现 ,公共卫生服务需求显著增加 ,而CDC作为公共卫生服务职能的机构 ,能否更好地进行疾病控制工作 ,适应社会的需要 ,其中主要取决于人的因素 ,也就是卫生人力资源的综合实力。而目前我国CDC中卫生人力资源总量不足 ,人员素质亟待提高 ,特别是在广大农村地区表现尤为突出 ,这些势必影响到CDC当前和未来疾病控制的能力。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政府投入不足、管理缺位、CDC人员培养教育的内容和结构不能满足实际需要等是导致存在问题的主要因素。因此尽快提升我国CDC人力资源的战略地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建议 :强化政府在公共卫生领域中的职能 ,加大投入和调控管理的力度 ;改革现有CDC人员培养教育的体系 ,强化CDC人力资源管理 ,造就一批总量和布局合理、高效的防病、控病的卫生人才队伍  相似文献   

17.
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力配置标准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提出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力配置标准。方法以履行公共职能为原则,以工作效率提高为前提,通过对现有人力配置的调整获得人力配置标准。结果按未来3~5年内公共职能落实程度计,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力配置标准为336人,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102人,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33人,全国需要配置140016人;按未来10年内公共职能落实程度计,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力配置标准为386人,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112人,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38人,全国需要配置159086人。结论无论是何种人力配置标准,都意味着现有人力配置数量的大幅度削减,精简人力、提高素质是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力配置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社区卫生服务基本医疗病种的界定和方法。方法通过社区访谈和问卷调查,分析中东西部2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日常医疗病种。结果测算出调查地区社区疾病就诊率占80%的前25位的病种,认为这些病种是属于社区基本医疗。结果还发现基本医疗病种因地区社会经济文化的不同存在差异。结论建议应加快社区计算机网络化的进程,对基本医疗病种进行有效统计与动态管理。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陕西省结核病防治人员现状,评价配置公平性,为政府制定政策提供依据.方法 运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分析全省结核病防治人员的数量、质量、结构和分布等情况.运用基尼系数评价各县、区结核病防治人员人口分布公平性.结果 全省结核病防治人员总数为571人,其中省级29人,市级平均5.6人,县级平均4.5人.全省结核病防治人员20~29岁占13.7%,30~39岁占35.7%,40 ~ 49岁占30.8%,50岁以上占19.8%;本科及以上占20.7%,大专占42.6%,中专占31.9%,其他占4.9%;高级职称占6.0%,中级职称占32.6%,初级职称占48.5%,其他占13.0%.省市县专职人员综合素质评分省>市>县.县级结核病防治人员人口分布基尼系数为0.3.结论 陕西省市、县级结核病防治人员数量不足.各级结核病防治人员年龄结构合理,以中青年为主.全省专业人员学历和职称以大专和初级职称为主.省级专业人员学历和职称水平最高,其次为市级.县级结防机构专业人员以中专学历和初级职称为主,综合素质较低,数量按人口配备比较均衡.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农村地区孕产妇保健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从而寻找适当的改进措施。方法:利用现有资料对一类、二类、四类农村,以及城乡之间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孕产妇卫生保健利用率二、四类农村要低于一类农村,特别是四类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较低;孕产妇死亡率边远地区显著高于沿海和内地;四类农村产妇分娩地点主要在家里(73·9%),且接生人员主要是家人(58%);在家分娩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困难、认为住院分娩没必要、来不及等。结论:加大国家对西部妇幼卫生工作的投入;提高农村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和人力资源素质;加强妇女保健的健康教育工作,进一步提高住院分娩率,将有助于改善西部贫困地区的妇女保健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