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篇
  免费   6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9篇
预防医学   119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9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层基本疾病预防控制项目清单是落实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必要前提。课题组运用文献归纳、焦点小组讨论和机构问卷调查等方法,征询了江苏省、浙江省和上海市23家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1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以及上海市110个村卫生室的意见,提出并论证了6大类、62小类和125个项目的基层基本疾病预防控制项目清单。  相似文献   
2.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公共职能偏废的根源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论证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公共职能偏废的原因。方法 查阅 1990~ 2 0 0 1年国内 8种主要卫生管理杂志 ,得相关文献 2 0 5篇 ,运用边界分析方法归纳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公共职能偏废的各种原因 ,并进一步运用意向问卷调查了 15 4所省、市、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CDC)对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公共职能偏废原因的认识。结果 文献归纳表明 ,中国政府对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投入总量不足且投入方式低效 ,对此 ,99.3%的样本CDC表示同意 ;之所以有偿服务成为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工作重点是因为允许资金自筹的财政管理机制 ,对此 ,96 .0 %的样本CDC表示同意。结论 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存在政府筹资和管理职能缺位现象 ,两者交互作用 ,导致公共职能偏废。  相似文献   
3.
我国从50年代初期即为儿童免费接种痘苗、卡介苗(BCG)、百白破混合制剂(DPT)等疫苗。进入80年代,我国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开展了计划免疫冷链项目的合作,各级政府增加了投资。据统计1983~1987年全国用于计划免疫工作经费45964万多元,占全部卫生防疫经费的13.11%。另据25个省  相似文献   
4.
<正> 我国目前有县级卫生防疫站近2800个,占全国卫生防疫站总数的80%,全国整个卫生防病网络中,县级卫生防疫站起着重要作用,它是全县卫生防疫工作的指导中心,其技术水平与业务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全国预防工作的质量,然而各级卫生防疫机构普遍存在的人员少、素质差、经费不足、装备陈旧和落后等突出问题,在县级卫生防疫站中表现更为严重,如何把卫生防疫工作真正落实到基层,全面加强县级卫生防疫站建设,提高基层卫生防疫工作能力则成为关键,自八七年开始卫生防疫司加强了对此项工作的领导,并在各地得到落实。  相似文献   
5.
我国结核病病例发现工作落实情况及问题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掌握结核病防治工作中,结核病病例发现工作开展的情况及存在问题。方法:通过意向调查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这项工作开展还没有完全达到质量和数量指标要求,其原因主要是缺乏足够的经费、缺乏足够的人力配备、缺乏相应的设备配备以及结核病防治相关机构协调不力。结论:合理配置卫生资源,建立和健全结核病防治网络有利于结核病病例发现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我国血吸虫病防治人力配置的影响因素,研制出针对不同防治项目的具体人力配置服务目标群体。方法依据全国卫生统计年报资料提供的有关血吸虫病流行指标信息,运用主成分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法获得人力需求配置服务目标群体。结果影响我国血吸虫病防治工作人力配置的服务目标群体共有11个,具体为:流行区人口总数、辖区内人口总数、流行县数或流行乡(镇)数、实有钉螺总面积、药物灭螺面积、生态环境改造灭螺面积、晚期病人总数、急性病人总数、流行区耕牛数、治疗处理耕牛头数、工程评估委托单位数。结论人力配置服务目标群体的统计分析结果具有实际可行性,将为我国血吸虫病防治人力需求测算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中国第一次及第二次强化免疫日活动实施情况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第一次和第二次强化免疫日(NID)活动有效地控制和消除了儿童零剂次免疫状态的持续累积,免疫人群覆盖率显著提高,脊髓灰质炎(脊灰)野病毒病例显著下降,基本控制了脊灰野病毒病例的区域性暴发或流行,表明强化免疫措施对于在短期内阻断脊灰野病毒的传播效果显著。据免疫人群出生队列分析,我国多数省份的第二次强化免疫儿童接种数明显较第一次强化免疫提高,全国1—3岁组儿童接种数平均增加了7.9%(第一轮)和4.3%(第二轮),其中主要含有第一次强化免疫0岁组漏服儿童,而且零剂次儿童总数比第一次强化免疫减少了59.3%。零剂次儿童集中分布于0岁组,其百分构成从第一次强化免疫的66.3%升至第二次强化免疫的82.9%,表明加强和提高0岁组儿童免疫水平是保障我国强化免疫效果的有效途径。此外,在第二次全国强化免疫活动实施过程中,第二轮接种人数明显减少的具有468个,占18%,应种儿童数低于登记儿童数的县占37%,并有19%的县接种人数低于常规免疫建卡数,应针对上述问题采取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中国东中西部地区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现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了解中国东、中、西部地区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流行现状。方法利用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保留的血清开展乙肝病毒感染血清学检测。结果①中国东、中、西部地区全人群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标化阳性率分别9.20%、7.24%、8.24%。东部地区城市、农村全人群HBsAg阳性率分别为4.29%、11.79%;中部地区城市、农村全人群HBsAg阳性率分别为4.41%、7.84%;西部地区城市、农村全人群HBsAg阳性率分别为4.53%、9.05%。②东、中、西部地区<15岁儿童HBsAg阳性率分别为6.46%、4.47%、5.48%。东部地区城市、农村<15岁儿童HBsAg阳性率分别为2.29%、12.39%;中部地区城市、农村<15岁儿童HBsAg阳性率分别为1.61%、6.82%;西部地区城市、农村<15岁儿童HBsAg阳性率分别为2.57%、7.35%。结论中国东、中、西部地区全人群HBsAg阳性率均有不同程度下降,<15岁儿童下降最明显。表明中国自1992年将乙肝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管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测算全国地区和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免疫规划人力配置情况,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提供依据。方法运用科学管理原理和标杆管理思想,确定目标群体,根据设定的公式,按照免疫规划工作规范模拟运作结果的人时数进行测算,推算模拟运作全国地区和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力配置,并与回顾性调查实际值和理想值进行比较。结果按模拟运作结果测算,地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免疫规划工作人员缺位2.67%,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超额17.69%;按照理想人力结果测算,地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缺位25.69%,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缺位20.66%。结论目前的人力资源基本满足需要,距理想化状态人力资源仍差20.66%~25.69%。当前的重点是提高在岗人员素质,以提高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10.
贵州省2003~2004年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效果评价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5  
目的总结贵州省实施麻疹疫苗(MV)强化免疫的效果。方法综合分析强化免疫期间的现场调查、项目年度评估报告和强化免疫后1年的麻疹监测系统和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的疫情资料。结果本次强化免疫共计接种目标儿童8 611 528人,报告接种率和调查接种率均>95%;共报告预防接种异常反应354例,发生率4.11/10万;接种后经过1个最长潜伏期,麻疹发病数明显减少,每周报告疑似麻疹2~34例,且近1/3为风疹;目前78.3%的麻疹病例发生在8月龄~14岁,病例71.1%无免疫史或免疫史不详。结论高质量MV强化免疫能够迅速降低麻疹发病,实施该项工作的关键环节包括广泛的社会动员、细致的培训和清晰的物流是前提保障;目标人群的确定必须结合当地流行病学监测的资料;尽可能在较大范围内开展,以形成有效的人群免疫屏障阻断麻疹病毒传播;接种时间选择在麻疹低发季节,且尽可能在15d内完成;保证>95%接种率是活动的前提目标;必须针对可能发生的预防接种后异常反应做好充分准备;如果该地区常规免疫服务质量在1~2年内不能明显加强,需要同时考虑4~5年后的后续免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