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 观察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发病时、全反式维甲酸(ATRA)和三氧化二砷(As2O3)治疗期间的止、凝血改变。方法 运用ELISA或发色底物法对23例APL患者血浆一系列止、凝血指标进行动态检测。结果 治疗前血浆血栓调节蛋白(TM)、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位复合物、组织历子途径抑制物、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活性(t-PA)和D-二聚体较正常组显著升高;纤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栓调节蛋白在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情及预后判断方面的价值,方法,把78例肾病综合征出血热患者分为轻症组,重症组,并对其不同病程中的血浆血栓调节蛋白进行动态检测,与60名健康人的血浆血栓调节蛋白水平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重症组的血栓调节蛋白水平较轻症组及健康组明显增高,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发热期,低血压期,少尿期患者的血栓调节蛋白水平较多尿期,恢复期明显增高,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结论:血浆血栓调节蛋白的测定可帮助了解肾病综合征出血热患者管内皮损伤的程序,对其病情严重程序及预后的判断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AL)患者出血症状和分型与止凝血异常的关系。方法:运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或发色底物法对93例AL患者血浆一系列的止凝血进行检测,结果:治疗前血浆血栓调节蛋白(TM)、P-选择素、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复合物(SMFC)、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D-二聚体(D-D)水平显著升高;纤维蛋白原(Fg)、蛋白C抗原(PC:Ag)、纤溶酶原(PLG)及α2-抗纤溶酶(α2-AP)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水平低于正常;蛋白C活性(PC:A)、蛋白S抗原水平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缓解后除PC:A和PC:Ag部分增高外,其余均恢复至正常范围内。TM和P-选择素与患者发病时白细胞计数相关;血小板计数(PLT)、Fg,SFMC,PLG, α2-AP及D-D与出血程度有关;不同分型的AL患者止凝血改变又有所不同。结论:AL发病过程中存在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小板活化和凝血、抗凝及纤溶系统的激活,并随病情的好转而逐渐改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脓毒症(Sepsis)患者血浆可溶性颗粒膜蛋白CD62P(s-CD62P)的表达及其与凝血/纤溶指标的关系。方法以ICU住院治疗的7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Sepsis组38例、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组32例,另选取健康体检者2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分别检测其入住ICU后24h内的s-CD62P、血小板计数(PL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D-dimer)和抗凝血酶Ⅲ活性(AT-Ⅲ),并分别进行CD62P与上述凝血/纤溶指标的相关分析。结果①与正常对照组和SIRS组比较,Sepsis组s-CD62P水平明显升高(P〈0.05);②与正常对照组比较,Sepsis组和SIRS组D-dimer、PT、APTT均显著升高,而PLT计数、AT-Ⅲ活性显著降低(P〈0.05);③s-CD62P水平与D-dimer、PT和APTT明显正相关,而与PLT计数、AT-Ⅲ活性呈明显负相关(P〈0.05)。结论脓毒症患者血浆s-CD62P水平明显升高,发生凝血/纤溶功能障碍较为常见;s-CD62P不仅是血小板活化的标志物,也是脓毒症炎症反应与凝血/纤溶功能障碍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始动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其止凝血机制的常规检测指标及分子标志物的改变在头颈部恶性肿瘤有无复发、转移不同时期患者的诊断、复发转移和预后判断中的意义。方法对30例正常对照组人群及84例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常规止凝血功能的检测,包括PLT、PT、aPTT、TT、Fbg及血小板活化、凝血、抗凝血和纤溶指标的分子标志物的检测,包括GMP-140、TF、TAT、TFPI、TpP、PAP、u-PA、t-PA、PAI-1、D-D含量和凝血因子Ⅱ、Ⅴ、Ⅶ、Ⅷ、Ⅸ、Ⅹ和Ⅺ活性及抗凝血酶AT活性。结果 (1)在头颈部恶性肿瘤组患者中均有Fbg升高(P〈0.05),且在疾病复发转移后更加明显(P〈0.01),同时在这组患者中出现PT、aPTT的缩短(P〈0.05)。(2)在头颈部恶性肿瘤组中均存在着GMP-140、TF、TAT和TpP的升高(P〈0.05),且在疾病复发转移组中更明显(P〈0.05或P〈0.01),同时在这组患者中又有凝血因子Ⅶ、Ⅹ活性的升高和AT活性的降低(P〈0.05)。(3)在头颈部恶性肿瘤组中存在着纤溶指标PAP、u-PA、t-PA和D-D含量的升高(P〈0.05),在肿瘤复发转移后这些指标升高更明显(P〈0.05或P〈0.01),同时在这组患者中又出现了PAI-1含量的升高(P〈0.05)。结果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体内存在着血小板、凝血、抗凝血和纤溶方面的止凝血功能的异常。表现为血小板活化、凝血激活、抗凝血抑制和纤溶系统的活化。常规止凝血功能的指标除Fbg含量变化与肿瘤复发转移明显相关外,其余指标变化不大。血小板活化、凝血、抗凝血和纤溶系统分子标志物水平的改变在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合并有复发转移者中变化更加明显,可作为头颈部恶性肿瘤预测、肿瘤复发和转移及判断预后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动态观察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在有无肿瘤复发转移不同时期的止凝血功能的变化,以探索其止凝血机制的常规检测指标及分子标志物的改变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中的诊断、预后判断中的意义。方法对30例正常对照组人群和42例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常规止凝血功能的检测,包括PLT、PT、aPTT、TT、Fbg及血小板活化、凝血、抗凝血和纤溶指标的分子标志物的检测,包括GMP-140、TF、TAT、TFPI、TpP、PAP、u-PA、t-PA、PAI-1、D-D含量和凝血因子Ⅱ、Ⅴ、Ⅶ、Ⅷ、Ⅸ、Ⅹ和Ⅺ活性及抗凝血酶AT活性。结果①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中均有Fbg升高(P〈0.05),在疾病复发转移组中升高更加明显(P〈0.01),同时在复发转移组中又出现了PT、aPTT的缩短(P〈0.05)。②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组中均存在着GMP-140、TF、TAT和TpP的升高(P〈0.05)、且在肿瘤复发转移组中升高得更明显(P〈0.05或P〈0.01),同时在这组患者中又有凝血因子Ⅶ、X活性的升高和AT活性的降低(P〈0.05)。③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组中存在着纤溶指标PAP、u-PA、t-PA和D-D含量的升高(P〈0.05),在肿瘤复发转移组中这些指标升高得更明显(P〈0.05或P〈0.01),而在这组患者中又出现了纤溶酶原抑制物PAI-1含量的升高(P〈0.05)。结论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体内同时存在着血小板活化、凝血激活、抗凝血抑制和纤溶系统的活化。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中,常规止凝血功能的指标除Fbg含量变化与肿瘤复发转移明显相关外,其余指标变化不大,而血小板活化、凝血、抗凝血和纤溶系统的分子标志物水平的改变,对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复发转移的止凝血功能异常的意义更明显,可作为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预测、肿瘤复发转移以及判断预后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凝血纤溶功能变化与迟发性颅内出血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根据格捕斯哥评分(GCS),将河北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42例颅脑损伤患者分为轻型组47例,中型组39例,重型组56例,同时选取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其入院时凝血纤溶功能指标。治疗1个月后按是否出现迟发性颅内出血将患者分为无迟发性颅内出血组(93例)和迟发性颅内出血组(49例)。比较不同组之间凝血纤溶功能指标。结果各型颅脑损伤中凝虮纤溶功能均有异常,且随着伤情的加重,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D-二聚体(DD)水平逐渐升高,而血小板(PLT)水平逐渐下降(P〈0.05)。与无迟发性颅内出血组比较,迟发性颅内出血组PT、APTT、TT和DD水平明显升高,PLT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颅脑损伤后存在凝血功能异常,且其与迟发性颅内出血的发生密切相关。早期凝血纤溶功能检测有助于判断颅脑损伤的伤情,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前列腺增生(BPH)患者经尿道等离子体双极电切术(PKRP)围手术期血小板、凝血系统、纤溶系统和下肢深静脉血流速度的变化及其在围手术期血栓前状态中的诊断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行PKRP的BPH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PKRP组),同期入院非手术治疗男性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全自动血液粘度动态分析仪、酶联免疫吸附方法和发色底物法测定50例BPH患者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聚集指数(PAg)、血小板粘附指数(PAd)、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凝血酶原片段1+2(F1+2)、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 (TAT)、纤维蛋白原(Fbg)、抗凝血酶 Ⅲ(AT-Ⅲ)、蛋白C(PC)、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PAI-1)、D-二聚体(D-D);同时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患者下肢深静脉(腘静脉、股静脉)的血流速度(Vpop、Vfem)。结果 BPH患者术后Pag、 PAd 、vWF、 F1+2、TAT、 D-D升高,AT-Ⅲ、PC降低,Plt、 Fbg、 PAI-1先降低后升高,t PA先升高后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Vpop、Vfem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PH患者PKRP围手术期血小板粘附、聚集功能增强,凝血功能增强,抗凝及纤溶功能减弱,下肢血流速度减慢,处于明显的血栓前状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硼替佐米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止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动态检测和比较22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静脉输注硼替佐米前后血浆内皮素-1和凝血酶调节蛋白水平以及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和凝血因子Ⅱ、Ⅴ、Ⅶ、Ⅷ、Ⅸ、Ⅹ、Ⅺ活性、蛋白C、蛋白S和抗凝血酶活性、纤维蛋白原和血浆D二聚体含量,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α2抗纤溶酶抑制物的活性。结果静脉输注硼替佐米1 h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体内凝血酶调节蛋白水平比输注前显著升高(P〈0.05),而血小板最大聚集率比输注前明显降低(P〈0.01),其余指标无明显改变。结论硼替佐米可能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和调变血管内皮细胞抗凝活性而降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并发动静脉血栓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S)患者血栓前状态。方法对确诊重度OSAS 45例和对照组进行睡眠监测及相关血栓前状态指标测定。结果重度OSAS组与对照组比较,OSAS患者血液中反应血液流变性的红细胞压积(HCT)水平升高,反映凝血和抗凝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降低、纤维蛋白原(FIB)升高、反映纤溶系统活性D-dimer升高,抗凝血酶Ⅲ复合物(AT-Ⅲ)降低,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降低及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抑制物(PAI)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各个指标在两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重度OSAS患者存在PTS,是心脑血管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妇科手术前后凝血和纤溶系统的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妇科手术前后患者机体凝血和纤溶系统发生的变化,探讨妇科手术中预防血栓形成的办法。方法:选择26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65例妇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组,其中非肿瘤组12例,良性肿瘤组28例和恶性肿瘤组25例,检测患者手术前后凝血、纤溶系统分子标志物: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血小板P选择素(GMP-140),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PAP),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DD),抗凝血酶Ⅲ(ATⅢ),纤溶酶(PLM),纤溶酶原(PLG),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活性(T-PA),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活性(PAI),a2-纤溶酶抑制物活性(a2-AP)。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妇科恶性肿瘤组患者术前即存在凝血功能亢进和纤溶系统功能紊乱,处于血栓前状态,术后1、24h凝血和纤溶变化最明显。结论:对患者手术前后加强实验室凝血和纤溶指标的监测非常重要,有利于对血栓形成高危患者及早进行药物性预防,可大大减少血栓形成和提高对栓塞的治疗效果,并有助于观察病情变化与预后判断,减少手术患者的致残率和致死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二聚体 (D dimer)是交联纤维蛋白在纤溶酶作用下的特异性产物 ,其含量升高提示体内有继发性纤溶亢进 ,对高凝状态或血栓形成性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HFRS(肾综合征出血热 )是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急性传染病 ,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 (纤溶 )亢进是本病出血的主要原因之一 ,而D 二聚体的检测是反映继发性纤溶亢进的灵敏指标。我们对HFRS患者进行了D 二聚体、UPR(尿蛋白 )、PLT(血小板 )、HFRS IgM (肾综合征出血热抗体IgM)的检测 ,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31例HFRS患者均在我院住院…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重组人干扰素α - 2b(IFN -α - 2b)对肾综合征出血热 (HFRS)患者血栓调节蛋白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 将 12 9例HFRS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 ,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IFNα- 2b治疗 ,分别测定其第 1、2、3、5、10天的血浆血栓调节蛋白 (PTM )含量。结果 治疗组PTM从第二天起即比对照组明显减低 ,并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早期采用重组人IFN -α - 2b治疗肾综合征出血热可以使周围血PTM的含量减少 ,减轻血管内皮损伤的程度 ,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动态观察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在疾病缓解和进展不同时期的止凝血功能的变化,以探索其止凝血机制的常规检测指标及分子标志物的改变对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的诊断、疾病进展和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30例正常对照组人群及44例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常规止凝血功能的检测,包括PLT、PT、aPTT、TT、Fbg及血小板活化、凝血、抗凝血和纤溶指标的分子标志物的检测,包括GMP-140、TF、TAT、TFPI、TpP、PAP、u-PA、t-PA、PAI、D-D含量和凝血因子Ⅱ、Ⅴ、Ⅶ、Ⅷ、Ⅸ、Ⅹ和Ⅺ活性及AT活性.结果 1.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组及其疾病缓解期组中存在着Fbg的升高(P<0.05),至疾病进展期中PLT、Fbg出现了下降(P<0.05).且出现了PT、aPTT的延长(P<0.05);2.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组中,GMP-140、TF、TAT、TFPI和TpP含量的升高及AT活性的降低,在疾病进展期中变化更明显(P<0.05或P<0.01),同时有凝血因子Ⅴ、Ⅵ、Ⅷ、Ⅸ的降低(P<0.05),而在疾病缓解期时同样存在着GMP-140、TF、TpP的升高及AT活性的降低(P<0.05);3.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组中同样存在着纤溶指标PAP、u-PA、t-PA和D-D的含量的升高(P<0.05),疾病进展期升高得更明显(P<0.05或P<0.01),且同时出现了纤溶酶原抑制物PAI-1含量的升高(P<0.05).结论 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体内同时存在着血小板、凝血、抗凝和纤溶方面的止凝血功能的异常.表现为血小板数量下降、功能活化、凝血激活、抗凝血降低和纤溶系统的活化.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中常规止凝血指标PLT、Fbg的变化与疾病的进展密切相关.而血小板活化、凝血抗凝和纤溶系统的分子标志物水平的改变对其疾病合并有止凝血功能异常的意义更明显,可作为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疾病的进展和缓解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5.
张菁超 《铁道医学》2013,(12):911-913
目的:探讨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患者血小板参数变化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住院患者106例作为实验组,取门诊健康体检者10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血细胞分析仪分别测定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平均容积(MPV)、血小板容积比(PCT)等参数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患者PDW、MPV、PCT明显升高,而PLT则明显降低(P〈0.05)。结论:实时监测HFRS患者的血小板参数有利于对患者疾病状态作出判断,也可以用于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正常妊娠妇女在妊娠不同时期血管、血小板、凝血及纤溶系统部分指标的变化,应用血小板微颗粒(PMP)指标及血栓弹力图(TEG)评价妊娠晚期正常孕妇与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晚期凝血功能的改变,并与传统凝血指标比较,探讨其在产科出血风险和孕期血栓前状态评估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对正常妊娠妇女687例(早孕妇女105例,中孕妇女319例,晚孕妇女263例)、妊娠晚期糖尿病妇女29例,进行PMP检测。采用ELISA法分别对正常妊娠妇女123例(早孕妇女30例,中孕妇女49例,晚孕妇女44例)进行凝血酶调节蛋白(TM)、纤维蛋白原(Fbg)、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的抑制物(PAI)、血小板颗粒膜糖蛋白140(GMP140)、蛋白C(PC)、凝血酶原片段(Fl+2)检测。采用Stago全自动血凝仪及血栓弹力图分析仪分别对正常妊娠晚期妇女83例、妊娠晚期糖尿病妇女73例,进行了凝血过筛试验、D二聚体(D—D)和TEG等项目检测。结果正常妊娠妇女不同孕期PMP、TM、Fbg、tPA、PAI、GMP140、PC、F1+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晚期妊娠糖尿病组凝血过筛试验和D-D与晚期正常孕妇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晚期糖尿病组PMP、TEG各项指标明显异常,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MP及TEG可以敏感检出妊娠晚期糖尿病患者止血功能的异常,对评估妊娠期糖尿病病程的发展、产妇出血风险和孕妇血栓前状态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妇科恶性肿瘤手术前、后患者凝血及纤溶分子标志物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5例如科恶性肿瘤,术前、术后1h、24h、3d、7d及26例门诊体检的正常妇女,分别采血检测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血小板选择素(GMP140),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PAP),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DD),抗凝血酶Ⅲ(ATⅢ),纤溶酶原(PLC),纤溶酶(PLM),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活性(tPA),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活性(PAI)。α2-纤溶酶抑制物活性(α2-AP)。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妇科恶性肿瘤组患者术前即存在凝血功能亢进和纤溶系统功能紊乱,处于血栓前状态,术后1h、24h凝血和纤溶系统的变化最明显。结论 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凝血和纤溶系统指标持续维持在较高的水平。若发生局部浸润、淋巴结或远处脏器转移时,极易发生血栓形成,术后必需加强凝血和纤溶系统指标监测。动态检测和分析这些指标有利于血栓前状态的判断,对血栓形成高危患者及早进行药物性预防,可减少血栓形成和提高对栓塞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谢华 《中外医疗》2012,31(13):52-53
目的比较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和同期正常妊娠孕妇体内凝血纤溶状态,探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凝血指标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本院84例妊高征孕妇,并选择同期检测的122例正常孕妇作对照。分别测定APTT、PT、TT、纤维蛋白原、vWF和D-dimer等。结果妊娠高血压孕妇与对照组进行比较,TT值显著增加(P〈0.05),PT值显著降低(P〈0.05),而APTT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与此同时,妊娠高血压组孕妇与同期正常孕妇体内纤维蛋白原含量相比明显升高,vWF和D-dimer含量同期正常孕妇相比也异常增加,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正常晚期妊娠孕妇及妊高征患者处于高凝状态,产前测定凝血功能及血栓前状态指标,对妊高征的预防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凝血功能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将2003年7月~2008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脑出血患者的凝血纤溶的改变及其和脑出血后脑损伤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脑出血组Fbg、AT-Ⅲ、血小板和D—D二聚体于入院时显著升高,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均p〈0.01);病情越重,预后越差,其AT-Ⅲ含量越低(P〈0.05或P〈0.01)。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早期体内为高凝血状态和继发性纤溶亢进,早期检测凝血纤溶功能敏感指标对颅脑外伤患者伤情判断、治疗和预测转归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本文应用低分子量肝素(LMWH)抗凝进行血液透析,对60例重症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急性肾衰病人进行治疗观察。结果显示:LMWH组无1例凝血、出血或原有出血加重;而普通肝素(SH)组出血29例次,两组有明显差异(PMO.01),LMWH组血透前后血浆部分凝血活酶活化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无明显变化(P>0.05),而SH组透后APTT、PT较透前明显延长(PMO.of),两组间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MO.001)。本文说明LMWH对凝血系统和血小板功能影响小、出血危险性小、抗凝作用强,即解决SH抗凝所引起出血的危险,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