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24篇
内科学   6篇
皮肤病学   4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27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5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舌癌CAL-27细胞系中β-AR的表达及β受体阻滞剂对其增殖、迁移、侵袭的影响。方法: 采用Pan CK抗体对培养的正常口腔上皮细胞进行鉴定;免疫组织化学法及qRT-PCR法检测β-AR在舌癌CAL-27细胞的表达;CCK-8法、细胞划痕实验、Transwell法分别检测普萘洛尔及美托洛尔对CAL-27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的影响。采用SPSS16.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β1-AR、β2-AR在CAL-27细胞的表达均显著高于正常口腔上皮细胞(P<0.05);β2-AR在CAL-27细胞的mRNA水平表达低于正常口腔上皮细胞而β1-AR表达高于正常口腔上皮细胞;两种药物对CAL-27细胞增殖均有抑制作用,药物浓度>50 μmol/L时,普萘洛尔抑制增殖的作用更强(P<0.05);2种药物浓度>2.5 μmol/L,对CAL-27细胞迁移均有抑制作用,普萘洛尔的抑制作用更强;药物浓度>1.0 μmol/L,2种药物对CAL-27细胞侵袭均有抑制作用(P<0.05),普萘洛尔对CAL-27细胞迁移抑制作用更强。结论: 在舌癌CAL-27细胞中, β1-AR在mRNA水平的表达高于正常口腔上皮细胞而β2-AR的表达低于正常口腔上皮细胞;低浓度普萘洛尔及美托洛尔对CAL-27细胞的增殖无明显抑制作用,但能抑制CAL-27的迁移和侵袭。  相似文献   
2.
达英-35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女性迟发性痤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达英-35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女性迟发性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患者自月经来潮当晚开始口服达英-35,1片/d,3周为1个周期;停药1周,继续下个周期。阿奇霉素0.5g/d,每周连用3d,停4d后再用药。对照组口服阿奇霉素,用法同试验组;两组患者皮损处都外搽0.025%维A酸乳膏,每晚1次,均以2个月为1个疗程。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的痊愈率分别为58.06%、31.03%,有效率分别为90.32%、58.02%,两组间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X^2=8.03,P〈0.05)。结论达英-35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女性迟发性痤疮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健康体检的普及,脂肪肝的患病率和检出率不断增加。为进一步了解社区老年人脂肪肝患病情况,更好地在社区开展脂肪肝的健康教育及预防控制工作.特对2008年4—7月份在我中心参加企业群体人员健康体检的60岁以上老年人脂肪肝的患病情况进行调查,并进行相关因素分析。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盐酸左西替利嗪联合复方甘草酸苷与法莫替丁治疗82例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160例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82例:盐酸左西替利嗪5mg/次,1次/d,复方甘草酸苷片75mg/次,3次/d,法莫替丁20mg/次,2次/d。对照组78例:盐酸左西替利嗪5mg/次,1次/d。两组均连用4周。分别于治疗结束时及治疗结束后8周观察记录临床各项指标。结果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8.29,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复发率为(22.22%,52.63%),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4.55,P<0.05)。结论提示三药联合应用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确切,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非心脏胸部手术后出现心律失常,国内外已有报道,常以窦性心动过速为多发(7.20%~48.70%)[1-4].而并发室上性心动过速未见单独报道。本文就150例胸部非心脏手术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探讨室上速的发生原因、发病机理及其预防措施。1临床资料1989年9月~1995年9月,收治胸部非心脏手术病人150例男89例,女61例;年龄60岁以上80例.出现心律失常34例,发生率为22.67%。其中发生心率失常20例,占25%。一侧肺切除28例,其中室上速2例(7.14%);肺叶切除72例,其中空上速1例(1.39%);食管癌切除36例,其中室上速1例(2.78%);…  相似文献   
6.
端粒酶在肺癌诊治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胞癌变与衰老主要受细胞染色体两端的重复序列—端粒 (telomere ,TLM )长度的控制。端粒起着分子钟或分子融丝的作用 ,是由端粒末端转移酶—端粒酶 (telomerase ,TLMA)特异合成。近来有研究证明 ,端粒酶与细胞增生、分化和不死性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端粒长度的缩短和端粒酶活化是细胞获得永生和癌症发生的重要因素。据文献[1] 报道 ,>90 .0 %的恶性肿瘤细胞中有端粒酶表达 ,而在正常人体细胞中除生殖细胞、一些淋巴细胞和造血干细胞外 ,均无端粒酶表达。自1989年Morin首次在人的癌细胞中发现端粒酶以来 ,…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酶原法、低温法去除脐血管内皮细胞的优劣,为研究开发符合生理、无排斥、结构和功能类似自体的血管支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自愿捐赠的健康、足月顺产、无损伤胎儿新鲜脐动、静脉各60根,每根长10cm,抗生素液37C灭菌24h后,分为正常组、酶原组和冷冻组(n=20)。分组时每根血管取0.5cm细菌培养。酶原组加入0.1%Ⅱ型胶原酶后夹闭两端,37C水浴消化5、10、15、20min,去除内皮细胞;冷冻组置入冷存管中,加入DMEM培养液,逐步冷冻,最后置入液氮中,贮藏24h以上,37C水浴30~60s快速复温,无菌生理盐水灌冲血管腔数次,去除残留血管内皮细胞;正常组4CKerb’s保存液恒温存放。将标本分别行HE、弹力纤维及胶原纤维染色及扫描电镜观察;比较各组血管顺应性差异;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定人类白细胞抗原ABC(human leukocyte antigen ABC,HLA-ABC)和HLA-DR,分析抗原表达量的变化。结果 各组标本均无细菌生长。组织学观察:冷冻组,内皮细胞完全去除,脐动脉显示内皮下发达的纵行平滑肌层,脐静脉可见内弹力膜;酶原组,胶原酶作用20min,血管内皮细胞完全去除,脐动脉露出内层纵行平滑肌细胞,脐静脉显示内皮下层。血管顺应性:冷冻组脐血管顺应性大于正常组,正常组大于酶原组,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脐静脉的顺应性约为脐动脉的2~3倍。HLA-ABC、HLA-DR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冷冻组、酶原组与正常组比较,脐动、静脉抗原性均明显降低(P〈0.01);冷冻组与酶原组比较,脐动、静脉HLA-ABC、HLA-DR抗原表达量均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冷冻法及0.1%Ⅱ型胶原酶作用20min均可完整去除脐血管内皮细胞,低温冷冻法优于酶原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重组人干扰素α - 2b(IFN -α - 2b)对肾综合征出血热 (HFRS)患者血栓调节蛋白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 将 12 9例HFRS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 ,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IFNα- 2b治疗 ,分别测定其第 1、2、3、5、10天的血浆血栓调节蛋白 (PTM )含量。结果 治疗组PTM从第二天起即比对照组明显减低 ,并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早期采用重组人IFN -α - 2b治疗肾综合征出血热可以使周围血PTM的含量减少 ,减轻血管内皮损伤的程度 ,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技术的运用,使心内直视手术的安全开展成为可能,但它作为一种有创性的辅助治疗措施,在对人体进行治疗的同时也会对人体造成了不小的损伤。在体外循环中,由于血液稀释及血液与异物表面接触等多种因素,激活体内应激反应,引起组织水肿、全身含水量增加及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严重者可引起器官功能障碍。超滤(ultrafiltration,UF)不仅能有效地去除体外循环后体内多余的水分,浓缩血液细胞,  相似文献   
10.
①目的探讨体外循环条件下低温室颤技术对心肌的保护作用。②方法14只健康成年犬随机分为两组,低温停跳组(n=7)与低温室颤组(n=7),分别检测两组手术前、手术1、2小时和复跳后1小时4个时间点血内皮素(ET)的水平。③结果室颤组ET水平明显低于停跳组。④结论通过内皮素水平的变化,说明体外循环条件下低温室颤技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心肌保护方式,优于传统低温停跳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