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1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10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6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8篇
肿瘤学   1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三氧化二砷(AS2O3) 对多发性骨髓瘤 (MM) 细胞内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1(SOCS-1)基因甲基化状态的影响及其对磷酸化的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P-STAT3)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甲基特异性PCR法检测AS2O3作用前后MM细胞株U266和CZ-1细胞内 SOCS-1基因的甲基化状态,应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AS2O3处理前后细胞内P-STAT3蛋白的表达变化,并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AS2O3作用前后MM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变化。结果 MM细胞株内SOCS-1基因存在程度不同的甲基化状态,与对照组相比,AS2O3作用后MM细胞内SOCS-1基因甲基化程度明显减弱或消失,P-STAT3蛋白的表达也明显减弱,同时细胞生长受抑,凋亡比率升高。AS2O3浓度分别为0、0.5、1.0、2.0 μmol/L时,U266细胞株的总凋亡率分别为0.06%、0.56%、48.96%、61.07%(χ2=9.19,P<0.05);而CZ-1细胞株的总凋亡率分别为4.20%、40.30%、47.72%、68.49%(χ2=8.96,P<0.05)。结论 AS2O3可能通过诱导MM细胞内SOCS-1基因去甲基化作用,进一步抑制细胞增殖信号Janus激酶(JAK)-STAT通路的活化,从而诱导MM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和比较右丙亚胺联合CHOP(D-CHOP)方案与单用CHOP方案治疗老年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共入组40例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老年患者,随机分入D-CHOP方案组与CHOP方案组,每组各20例,比较两组的完全缓解率、总体缓解率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D-CHOP组和CHOP组的完全缓解率相似(55%vs50%,P=0.752),而两组总体缓解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70%VS65%,P=0.736)。血液学毒性、胃肠道反应、肝。肾功能异常指标两组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但D-CHOP组患者心肌受损指标肌钙蛋白I和心脏超声的心肌活动指数(Tei指数)低于CHOP组(0.10vs0.13,P=0.021:0.45vs0.50.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心电图异常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5%vs30%,P=0.723)。结论D-CHOP方案是治疗老年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有效方案之一,其中右丙亚胺可在不影响疗效的前提下能有效减轻化疗相关的心脏毒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硼替佐米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止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动态检测和比较22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静脉输注硼替佐米前后血浆内皮素-1和凝血酶调节蛋白水平以及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和凝血因子Ⅱ、Ⅴ、Ⅶ、Ⅷ、Ⅸ、Ⅹ、Ⅺ活性、蛋白C、蛋白S和抗凝血酶活性、纤维蛋白原和血浆D二聚体含量,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α2抗纤溶酶抑制物的活性。结果静脉输注硼替佐米1 h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体内凝血酶调节蛋白水平比输注前显著升高(P〈0.05),而血小板最大聚集率比输注前明显降低(P〈0.01),其余指标无明显改变。结论硼替佐米可能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和调变血管内皮细胞抗凝活性而降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并发动静脉血栓的风险。  相似文献   
4.
我院用米托蒽醌及阿糖胞苷联合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26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急诊输液期间对糖尿病手足溃疡患者实施综合干预的护理体会。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月60例糖尿病手足溃疡患者并随机分组。常规干预组在急诊输液期间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综合干预组在急诊输液期间实施综合干预。比较两组急诊输液护理满意度;溃疡面愈合的时间、平均输液时间、住院时间;干预前后患者空腹血糖水平、餐后血糖水平、焦虑情绪、生活质量水平。结果综合干预组急诊输液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干预组(P0.05);综合干预组溃疡面愈合的时间、平均输液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常规干预组(P0.05);干预前两组空腹血糖水平、餐后血糖水平、焦虑情绪、生活质量水平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综合干预组空腹血糖水平、餐后血糖水平、焦虑情绪、生活质量水平优于常规干预组(P0.05)。结论急诊输液期间对糖尿病手足溃疡患者实施综合干预的护理效果确切,可有效缓解患者焦虑情绪,加速溃疡面愈合,缩短输液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改善空腹和餐后血糖情况,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三氧化二砷(AS2O3)诱导人骨髓瘤细胞U266、RPMI8226细胞内 JAK/STAT3信号转导通路抑制与细胞增殖之间存在的关系.方法 采用MTT法观察AS2O3对骨髓瘤细胞作用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流式细胞技术检测AS2O3作用前后细胞周期的改变情况,甲基化特异性PCR法检测AS2O3作用前后骨髓瘤细胞内SOCS-1基因甲基化状态的变化,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AS2O3作用前后磷酸化STAT3蛋白的表达差异.结果 AS2O3作用72 h后,骨髓瘤细胞U266、RPMI8226细胞内磷酸化STAT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同时伴随SOCS-1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程度明显减弱至消失,细胞增殖发生G0/G1期阻滞,上述三者变化均与AS2O3浓度呈正相关(r=0.85,P<0.05).结论 AS2O3可诱导骨髓瘤细胞增殖受抑,与AS2O3诱导细胞内JAK/STAT3信号转导通路抑制存在一定关系,且与细胞内SOCS-1基因甲基化状态改变相关.  相似文献   
7.
门、急诊小儿输液7468例护理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门、急诊输液室是医院的窗口,接触患者的面广,工作量大,对专业水平的要求高。小儿输液是输液厅护理工作中一项最基本、最重要的基本功,提高小儿输液的成功率,不仅能提高护理质量,而且还能改善医患关系。现将输液厅小儿输液7468例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急性白血病患者mdr1和GSTpi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AL)患者多药耐药基因(mdr1)和谷胱甘肽蛳S蛳转移酶pi(GSTpi)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反转录蛳多聚酶链(RT蛳PCR)技术检测了56 例AL患者mdr1和GSTpi的表达情况。结果:mdr1基因阳性表达率在20 例初治和17 例完全缓解(CR)的病例中分别为25 %和17.65 %,显著低于难治/复发组(78.95 %,P<0.01)。GSTpi 在56 例AL患者中有9 例表达阳性,其中初治组3 例,难治/复发组6 例;与mdr1均阳性表达有7 例。初治组mdr1基因阳性与基因阴性患者的CR率分别为20 %和86.67 %,两者间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结论:mdr1基因的表达是判断疗效及预后的一个重要指标。GSTpi与mdr1基因均表达阳性对于疗效和预后判断可能更具价值。  相似文献   
9.
脑梗死患者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 6(IL 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在脑梗死 (CI)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ELISA方法检测 3 8例CI患者在发病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恢复期的血清IL 6和TNF α水平 ,并比较不同梗死灶体积上述细胞因子血清水平的变化。结果 :CI患者急性期的血清IL 6水平均较亚急性期、恢复期以及对照组明显升高 (P <0 .0 5 ) ;TNF α水平急性期比对照组升高 (P <0 .0 5 )而与亚急性期、恢复期之间无统计学差异 ;中、大梗死体积组的急性期TNF α水平比小体积组显著升高 (P <0 .0 5 ) ,IL 6水平则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细胞因子参与了急性脑梗死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0.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止凝血功能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止凝血功能在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中的变化。方法:对16例MM患进行全血粘度,血浆粘度,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P-选择素),凝血因子Ⅱ、Ⅴ、Ⅶ、Ⅷ、Ⅸ、Ⅹ、Ⅺ活性、抗凝血酶(AT-Ⅲ)活性,纤维蛋白原(Fbg)、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D-二聚体(D-D)、纤溶酶原活生(PLG)、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性(t-PA)、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PAI)、α2-抗纤溶酶抑物(α2-PI)及内皮素-1(ET-1),凝血酶调节蛋白(TM)的测定,并交这些指标检测结果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MM患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TM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或P<0.001),而凝血因子Ⅱ、Ⅷ、Ⅹ活性,Fbg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其余指标虽有改变,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MM患存在着血小板功能和凝血功能障碍是临床出血的主要原因,但同时血液粘度增加,血液缓慢不畅,损害毛细血管,也可造成或加重出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