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邵莉  王锦  陈蔓芸  王冲之  黄卫华  袁钧苏 《中草药》2017,48(22):4620-4625
目的研究东北刺人参Oplopanax elatus的亲水性成分及其抗结直肠癌活性。方法利用大孔树脂,正、反相硅胶柱及制备HPLC色谱方法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并进行HCT-116和HT-29细胞增殖活性测定。结果从东北刺人参干燥根提取物正丁醇部位分离并鉴定了11个酚苷化合物,其中6个苯丙素苷成分:3,5-二甲氧基肉桂酸-4-O-β-D-葡萄糖苷(1)、3-羟基二氢肉桂醇-4-O-β-D-葡萄糖苷(2)、3-甲氧基肉桂醇-4-O-β-D-葡萄糖苷(3)、3-甲氧基二氢肉桂醇-4-O-β-D-葡萄糖苷(4)、3,5-二甲氧基二氢肉桂醇-4-O-β-D-葡萄糖苷(5)、3,5-二甲氧基肉桂醇-4-O-β-D-葡萄糖苷(6);5个木脂素苷成分:3,3′-二甲氧基-4,9,9′-三羟基-4′,7-环氧-5′,8-木脂素-4,9-O-β-D-二葡萄糖苷(7)、(+)-5,5′-二甲氧基落叶松脂素-4′-O-β-D-葡萄糖苷(8)、(+)-异落叶松脂素-9′-O-β-D-葡萄糖苷(9)、(+)-异落叶松脂素-4-O-β-D-葡萄糖苷(10)、(+)-5,5′-二甲氧基落叶松脂素-9′-O-β-D-葡萄糖苷(11)。所有酚苷对HCT-116和HT-29细胞增殖均无明显抑制作用(IC50100μmol/L)。结论化合物4、6、9、11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2和10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杭白菊木脂素类成分。方法 采用大孔吸附树脂、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和制备型HPLC对杭白菊80%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ssioriside (1)、nudiposide (2)、lyoniside (3)、tortoside A (4), viburfordoside E (5)、tiliamuroside A (6)、开环异落叶松脂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7)、异落叶松脂醇-4-O-β-D-吡喃葡萄糖苷(8)、异落叶松脂醇-9-O-β-D-吡喃木糖苷(9)、5′-甲氧基-异落叶松脂醇-9′-O-β-D-吡喃木糖苷(10)、(7R,8R)-4,7,9,9′-四羟基-3,3′-二甲氧基-8-O-4′-新木脂素(11)。结论 化合物1~11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土庄绣线菊Spiraea pubescens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和制备HPLC等技术进行化学成分分离,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土庄绣线菊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1)、正二十三醇(2)、4-豆甾烯-3-酮(3)、正二十五醇(4)、豆甾烷醇(5)、(+)-环橄榄素(6)、(+)-africannal(7)、(+)-南烛木树脂酚(8)、5-甲氧基-(+)-异落叶松脂素(9)、(+)-异落叶松脂素(10)、(7R,8R)-4,7,9,9′-四羟基-3,3′-二甲氧基-8-O-4′-新木脂素(11)、(6S,9R)-6-羟基-3-酮-α-紫罗兰醇-9-O-β-D-吡喃葡萄糖苷(12)、(+)-南烛木树脂酚9-O-β-D-吡喃木糖苷(13)、(-)-南烛木树脂酚9-O-β-D-吡喃木糖苷(14)。结论化合物2~5、7~14为首次从绣线菊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和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中成药》2017,(12)
目的研究尖叶假龙胆Gentianella acuta(Michx.)Hulten的化学成分。方法尖叶假龙胆70%乙醇提取物的30%、90%乙醇部位采用硅胶、ODS、HPLC制备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小蜡苷Ⅰ(1)、(+)-落叶松脂醇-4-4'-二-O-β-D-吡喃葡萄糖苷(2)、(+)-8-羟基-落叶松脂醇-4'-O-β-D-吡喃葡萄糖苷(3)、(+)-落叶松脂醇-4-O-β-D-吡喃葡萄糖苷(4)、(7S,8R)-赤式-7,9,9'-三羟基-3,3'-二甲氧基-8-O-4'-新木脂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5)、(7S,8R)-赤式-4,9,9'-三羟基-3,3'-二甲氧基-8-O-4'-新木脂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6)、(7S,8R)-赤式-4,7,9-三羟基-3,3'-二甲氧基-8-O-4'-新木脂素-9'-O-β-D-吡喃葡萄糖苷(7)、蛇菰宁(8)、urolignoside(9)。结论化合物2~9为首次从假龙胆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运用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MCI柱色谱和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从仙鹤草Agrimonia pilosa 6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3个木脂素类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和多种波谱学手段,对它们的结构进行了鉴定,分别鉴定为(7S,8S)-苏式-4,7,9,9′-四羟基-3,3′,5′-三甲氧基-8-O-4′-新木脂素(1)、(+)-4,9,9′-三羟基-3-甲氧基-3′,7-环氧-8,4′-氧新木脂素(2)、二羟基去氢二松柏醇(3)、4,9,9′-三羟基-3,3′,5-三甲氧基-4′,7-环氧-8,5′-新木脂素(4)、(-)-开环异落叶松树脂酚(5)、4,7,9,9′-四羟基-3,3′,5′-三甲氧基-8-O-4′-新木脂素(6)、(+)-异落叶松脂醇(7)、4,7,9,9′-四羟基-3,3′-二甲氧基-8-O-4′-新木脂素(8)、burselignan(9)、(-)-楝叶吴萸素B(10)、icariol A2(11)、刺五加酮(12)、(+)-4″,4■-dihydroxy-3,3′,3″,3■,5,5′-hexamethoxy-7,9′;7′,9-diepoxy-4,8″;4′,8■-bisoxy-8,8′-dineolignan-7″,7■,9″,9■-tetraol(13)。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1~13均为首次从龙牙草属植物中分离得到。通过实验研究,可以丰富仙鹤草中的化学成分,为后续仙鹤草生物活性研究及药效物质的阐明提供物质条件。  相似文献   

6.
李师  刘东彦  石晓峰  雷艳萍 《中草药》2014,45(18):2602-2606
目的对雪松Cedrus deodara松针正丁醇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利用硅胶柱及Sephadex LH-20凝胶色谱柱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雪松松针正丁醇部位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4′-羟基-3′-甲氧基苯基)-2-[4″-(3-丙醇基)-2″-甲氧基苯基]-1,3-丙二醇(1)、(7S,8R)-9,9′-二羟基-3,3′-二甲氧基-7,8-二氢苯并呋喃-1′-丙醇基新木脂素-4-O-β-D-葡糖苷(2)、(7R,8R)-3′,9,9′-三羟基-3-甲氧基-7,8-二氢苯并呋喃-1′-丙醇基新木脂素-4-O-α-L-鼠李糖苷(3)、(6R,9R)-6-羟基3-oxo-α-ionol-9-O-β-D-glucopyranoside(4)、(6R,9R)-3-oxo-α-ionol-9-O-β-D-glucopyranoside(5)、莽草酸正丁酯(6)、奎宁酸正丁酯(7)、(6S,9R)-6-hydroxy-3-oxo-α-ionol-9-O-β-D-glucopyranoside(8)、5-p-trans-coumaroylguinic acid(9)、(E)-1-O-对香豆酰基-α-D-吡喃葡萄糖苷(10)。结论化合物1~7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东北铁线莲地上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4,自引:7,他引:7  
王威  刘小红  高华  张英华  李相成  范美玲  董方言 《中草药》2014,45(17):2440-2446
目的研究东北铁线莲Clematis manshurica地上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和制备HPLC等技术方法进行分离纯化,运用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东北铁线莲地上部位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表松脂醇(1)、(+)-松脂醇(2)、(-)-表丁香树脂醇(3)、(+)-梣皮树脂醇(4)、(+)-松脂醇-4-O-β-D-吡喃葡萄糖苷(5)、(+)-丁香树脂醇-4-O-β-D-吡喃葡萄糖苷(6)、(+)-表丁香树脂醇-4-O-β-D-吡喃葡萄糖苷(7)、罗汉松脂素(8)、(+)-珍珠花环木脂素(9)、(+)-异落叶松脂素(10)、(7R,8R)-4,7,9,9′-四羟基-3,3′-二甲氧基-8-O-4′-新木脂素(11)、(7R,8S)-4,7,9,9′-四羟基-3,3′-二甲氧基-8-O-4′-新木脂素(12)、(7S,8R)-二氢脱氢双松柏醇(13)、木犀草素(14)、3″-O-(2′′′-甲基丁酰基)异当药苷(15)、2″-O-(2′′′-甲基丁酰基)异当药苷(16)、6″-O-(2′′′-甲基丁酰基)异当药苷(17)。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地上部位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3、4、7~9、11、12、15~17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粗壮润楠中的木脂素类成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萃取、正相硅胶、Sephadex LH-20、中压柱色谱以及反相HPLC柱色谱等多种分离方法相结合,从粗壮润楠树皮乙醇提物中分离得到18个木脂素类化合物;通过质谱和核磁共振等波谱学分析方法鉴定结构为:异落叶松脂素9'-0-β-D-吡喃木糖苷(1),5'-甲氧基异落叶松脂素9 '-O-β-D-吡喃木糖苷(2),南烛木树脂酚9 '-O-β-吡喃木糖苷(3),(+)-(8S,8'S)-4,4 '-二羟基-3,3 ',5,5'-四甲氧基木脂烷-9,9'-二醇9-O-β-D-吡喃木糖苷(4),南烛木树脂酚(5),内消旋二氢愈创木脂酸(6),(+)-(8S,8 'R)-3',4,4'-三羟基-3'-甲氧基木脂烷(7),(8S,8'R)-4'-羟基-3,3',4-三甲氧基木脂烷(8),(+)-愈创木素(9),异愈创木素(10),(-)-(7'R,8R,8 'R)-4,4'-二羟基-3,3',5-三甲氧基-2,7'-环木脂烷(11),翼梗五味子木脂素B(12),(-)-(7S,7'S,8R,8'R)-4,4'-二羟基-3,3',5,5'-四甲氧基-7,7'-环氧木脂素-9,9'-二醇(13),(+)-(7R,8R,7'E)-4-羟基-3,5'-二甲氧基-7,4'-环氧-8,3'-氧新木脂素-7'-烯(14),甘密树皮素B(15),桢楠素Ⅰ(16),(-)-松脂素(17)和(-)-丁香树脂酚(18).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经体外活性筛选,在10 μmol·L-1时,化合物17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分泌NO具有较强的抑制活性,抑制率为72.2%.  相似文献   

9.
心叶淫羊藿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心叶淫羊藿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减压液相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多种色谱手段,对淫羊藿叶子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方法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为(7R,8S)-4,9-二羟基-3,3′-二甲氧基-7,8-二氢苯并呋喃-1′-丙醇基新木脂素-9′-O-α-L-鼠李糖苷(1)、(7R,8S,8′R)-4,4′,8′,9-四羟基-3,3′-二甲氧基-7,9′-单环氧木脂素(2)、(+)-cycloolivil(3)、3,5,7,4′-四羟基-8-异戊烯基黄酮-3-O-α-L-吡喃鼠李糖苷(4)、β-谷甾醇(5)、对羟基苯甲醛(6)、丁二酸(7)、对羟基苯乙醇(8).结论:化合物1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3、5~8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瑶山润楠根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对樟科润楠属植物瑶山润楠Machilus yaoshansis根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利用多种色谱技术从瑶山润楠的醋酸乙酯萃取物中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为12个木脂素类(+)-愈创木素(1),kadsuralignan C(2),(+)-异落叶松脂素(3),(+)-5’-甲氧基异落叶松脂素(4),南烛木树脂酚(5),内消旋-裂环异落叶松树脂酚(6),异落叶松脂素-9’-O-β-D-吡喃木糖苷(7),5’-甲氧基-异落叶松脂素-9’-O-β-D-吡喃木糖苷(8),南烛木树脂酚9’-O-β-D-吡喃木糖苷(9),(2R,3R)-2,3-二氢-2-(4-羟基-3-甲氧基苯基)-7-甲氧基-3-甲基-5-(E)-丙烯基苯并呋喃(10),3,5’-二甲氧基-4’,7-环氧-8,3’-新木脂素-4,9,9’-三醇(11),甘密树皮素B(12),和3个黄烷类(+)-儿茶素(13),(-)-表儿茶素(14),bis-8,8’-catechinylmethane(15)。化合物1~15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张小龙  张海涛  纪兰菊 《中草药》2011,42(10):1933-1935
目的研究苇叶獐牙菜Swertia phragmitiphylla的化学成分。方法用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解析鉴定化学结构。结果从苇叶獐牙菜中分离到17个化合物,鉴定了其中的9个化合物,分别为β-谷甾醇(1)、1,7-二羟基-3,8-二甲氧基呫吨酮(2)、1,3,8-三羟基-7-甲氧基呫吨酮(4)、1,7,8-三羟基-3-甲氧基呫吨酮(5)、1,5,8-三羟基-3-甲氧基呫吨酮(6)、1,3,5,8-四羟基呫吨酮(7)、8-O-β-D-吡喃葡萄糖-1,5-二羟基-3-甲氧基呫吨酮(8)、8-O-β-D-吡喃葡萄糖-1,3,5-三羟基呫吨酮(9)、芒果苷(10)。其余8个还在鉴定中。结论化合物1~10均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12.
中药荆芥的单萜类化合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帆  张仁延  陈江弢  杨崇仁 《中草药》2002,33(1):8-10,11
目的:对传统中药荆芥Schizonepeta tenuifolia(Benth.)Briq。中的单萜类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溶剂提取、柱层析分离纯化、光谱测定化学结构。结果:从中药荆芥的全草中分离得到2个新的和3个已知的单萜类化合物。结论: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新化合物的结构鉴定为3-羟基-4(8)-烯-对-薄荷烷-3(9)-内酯;1,2-二羟基-8(9)-烯-对-薄荷烷。  相似文献   

13.
忍冬藤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赵娜夏  韩英梅  付晓丽 《中草药》2007,38(12):1774-1776
目的为寻找忍冬藤生物活性成分,对其进行了系统的化学分离。方法采用溶剂萃取、色谱分离手段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进行了化合物结构鉴定。结果 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木犀草素(Ⅰ)、马钱素(Ⅱ)、r-1-(4-羟基-3-甲氧基苯基)-反-2,顺-3-二羟甲基-7,8-二羟基-6-甲氧基-1,2,3,4-四氢萘(Ⅲ)。结论化合物Ⅲ为一新化合物,命名为忍冬醇(japenol)。  相似文献   

14.
绿藻孔石莼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房芯羽  周三  刘洋  高华  刘小红  刘晓晓  侯玉雪  王威 《中草药》2017,48(22):4626-4631
目的研究绿藻孔石莼Ulva pertusa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ODS、Diaion HP-20、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和制备HPLC等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谱学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孔石莼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异植物醇(1)、3-吲哚甲酸(2)、1-O-十六碳酰基-3-O-(6′-硫代-α-D-脱氧吡喃葡萄糖基)甘油(3)、(2S)-1-O-十六碳酰基-3-O-[α-D-吡喃半乳糖基-(1→2)-β-D-吡喃半乳糖基]甘油(4)、3-甲基亚砜基丙酸(5)、3-氯丙酸(6)、酪醇(7)、对羟基苯甲酸(8)、对羟基苯乙酸(9)、6-乙烯基己内酯(10)、黑麦草内酯(11)、向日葵香波龙大柱酮D(12)、壬二酸(13)、琥珀酸(14)、8-羟基-(6E)-辛烯酸(15)、3-乙氧基丙酸(16)、正丁基-β-D-吡喃果糖苷(17)、焦谷氨酸正丁酯(18)。结论化合物1~16为首次从孔石莼中分离得到,化合物5、6、10、15和16为首次从天然产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7和18为提取过程中产生的β-D-吡喃果糖苷和焦谷氨酸人工产物。  相似文献   

15.
刘清茹  李娟  赵小芳  徐博  彭文达  李顺祥 《中草药》2016,47(7):1084-1089
目的研究芦竹Arundo donax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不同色谱技术和重结晶等方法分离纯化芦竹根化学成分,并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芦竹根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2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十六烷酸(1)、正二十二烷(2)、十四烷酸甘油酯(3)、3,7-二羟基-5,6-桥氧-8(14),22-二烯麦角甾醇(4)、3,7-二羟基-5,6-桥氧-8(9),22-二烯麦角甾醇(5)、3β-羟基-5,8-桥二氧-6,22-二烯麦角甾醇(6)、3,6-二酮-4-烯豆甾醇(7)、3β-羟基-6,9-桥氧-7,22-二烯麦角甾醇(8)、3,6,9-三羟基-22-烯豆甾醇(9)、3,4,5-三甲氧基-苯酚(10)、2,6-二甲氧基-1,4-苯醌(11)、芥子醛(12)、对羟基肉桂酸(13)、β-谷甾酮(14)、α-细辛醚(15)、4-十二烷基苯甲醛(16)、β-谷甾醇(17)、α-波甾醇(18)、对羟基苯甲醛(19)、熊果酸(20)、N-乙酰色胺(21)、胡萝卜苷(22)、(-)-丁香树脂醇(23)。结论所得化合物中除β-谷甾醇外的22个化合物均为首次在芦竹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山玉兰叶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谢章巧  丁林芬  王德升  晏通  程彬  宋流东  吴兴德 《中草药》2018,49(21):5040-5045
目的对山玉兰Magnolia delavayi叶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MCI、硅胶、Sephadex LH-20、HPLC等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山玉兰叶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E)-3,7,11-trimethyl-2,10-dodecadien-l,6,7-triol(1)、(2E,6E)-3,7,11-trimethyl-2,6-dodecadien-l,10,11-triol(2)、黑麦草内酯(3)、松脂醇(4)、丁香脂素(5)、梣皮树脂醇(6)、桉脂素(7)、连翘脂素(8)、松柏醛(9)、3,4,5-三甲氧基肉桂醇(10)、3-吲哚甲醛(11)、3-吲哚乙醇(12)、3,4-二甲氧基苯甲酸(13)、3,4-二甲氧基苯酚(14)。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并且首次报道化合物1的1H-和13C-NMR数据。  相似文献   

17.
向槿  阮长磊  刘丹  戴豫宛  李红钢  方进波 《中草药》2020,51(5):1183-1189
目的研究鹿藿Rhynchosia volubilis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ODS、Toyopearl HW-40C、Sephadex LH-20柱色谱以及半制备HPLC等方法进行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鹿藿石油醚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sigmoidin E(1)、lupinifolin(2)、precatorin B(3)、木豆酮(4)、槐花多糖B(5)、5,3′-二羟基-4′-甲氧基-5′-γ,γ-二甲基烯丙基-2″,2″-二甲基吡喃并[5,6:6,7]异黄烷酮(6)、染料木素(7)、甘草异黄酮A(8)、erylatissin B(9)、neo-bavaisoflavone(10)、羽扇豆醇(11)、桦木醛(12)、穿贝海绵甾醇(13)。化合物1~10均为含异戊烯基的黄酮类,其中化合物1、2为二氢黄酮、3~6为二氢异黄酮、7~10为异黄酮。化合物11~12为羽扇豆烷型三萜,化合物13为甾醇类。结论化合物1、5~6、8~10、12、13均为首次从鹿藿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3、5~13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柴冰阳  陈泽慧  张闪闪  应雪  张波 《中草药》2019,50(1):172-177
目的研究4种细胞毒活性测定方法对紫草素体外肿瘤细胞抑制作用的评价效果,对紫草萘醌为代表的天然色素在细胞毒活性评价中常出现的假阴性现象进行对比分析。方法将紫草素与其高敏感株急性早幼粒白血病HL-60细胞和低敏感株人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体外共培养,通过台盼蓝法、磺酰罗丹明B(SRB)法、Cell Counting Kit-8(CCK-8)法和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进行平行实验,测定紫草素在0.4~128μmol/L抑制细胞生长的量效关系曲线。结果台盼蓝法、SRB法、CCK-8法、MTT法测得紫草素对HL-60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0.57、0.77、1.36、1.01μmol/L,对A549细胞的IC50分别为6.30、10.38、13.48、15.24μmol/L。紫草素浓度分别在3.2、32μmol/L以下时,4种检测方法得到其对2种细胞的抑制率均呈线性增长,超过此浓度即出现差异。其中台盼蓝法与SRB法结果一致性良好,而MTT法与CCK-8法测得的抑制率较低。对于HL-60细胞,紫草素12.8μmol/L时,CCK-8测得抑制率为81%,台盼蓝法为96%;对于A549细胞,紫草素128μmol/L时,MTT法测得抑制率为89%,台盼蓝法为99%。紫草素的吸收光谱与甲臜在波长400~600 nm存在重叠,最大重叠峰在550~570nm,CCK-8试剂与紫草素对HL-60细胞存在协同抑制效应。台盼蓝法结果显示高浓度紫草素几乎完全杀死板孔内细胞,相比对照组差异显著,但MTT法和CCK-8法结果出现假阴性。结论紫草萘醌为代表的天然色素的细胞毒活性评价不建议使用MTT法和CCK-8法,推荐使用SRB法和台盼蓝法。  相似文献   

19.
于敏  王雪  焦安妮  尹春梅  焦连庆 《中草药》2015,46(16):2413-2416
目的建立五味子咀嚼片的HPLC-DAD指纹图谱,对10个不同批次的五味子咀嚼片进行质量评价。方法使用Luna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乙腈-0.05%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 L/min,柱温35℃,检测波长220 nm,进样量20μL。结果通过测定10批五味子咀嚼片的HPLC-DAD图谱,建立了指纹图谱的共有模式,HPLC-DAD指纹图谱共有峰39个,相似度为0.914~0.999;确认了五味子醇甲、五味子醇乙、五味子酯甲、五味子乙素、五味子丙素、丹参素钠、丹酚酸B、隐丹参酮、丹参酮IIA、原儿茶醛、木犀草苷、蒙花苷。结论方法准确、可靠、重现性好,为评价五味子咀嚼片的质量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陈银  杨凡  敖慧  潘媛  李鸿翔  撒勋皓  唐雪  李坤林  陈兴  赵文吉  谭玉柱 《中草药》2017,48(17):3475-3479
目的研究美花圆叶筋骨草Ajuga ovalifolia var.calantha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ODS柱色谱和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分离纯化,通过波谱学手段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美花圆叶筋骨草全草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1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6S)-12,16-epoxy-11,14-dihydroxy-17(15→16)-abeo-abieta-8,11,13-trien-7-one(1)、痢止蒿乙素(2)、ajudecumin A(3)、14,15-dihydroajugapitin(4)、杯苋甾酮(5)、β-谷甾醇(6)金合欢素(7)、芹菜素(8)、木犀草素(9)、东莨菪亭(10)、异东莨菪亭(11)、4-羟基-3-甲氧基苯甲醛(12)、乙酰香子兰酮(13)。结论化合物1、10~13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5、7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并对化合物1进行了单晶X射线衍射实验,首次得到化合物1的单晶X射线衍射晶体结构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