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4 毫秒
1.
刘霞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10):1180-1181
目的:探讨乳管内视镜及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对乳头溢液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98例乳头溢液经乳管镜与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术后病理分析对照。结果:298例患者共发现乳管内乳头状瘤236例,原位导管癌7例,恶性率2.3%。结论:纤维乳管内视镜能提高乳腺导管疾患的诊断率,对于Ⅲ级乳管辅助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技术,增加乳头溢液的诊断准确性。两者联合有助于提高溢液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并可减少乳腺组织的损伤。  相似文献   

2.
乳头溢液四种检查方法与术后病理对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四种检查方法对于乳头溢液疾病的诊断意义。方法对68例乳头溢液患者采用乳管内视镜联合液基细胞学检查、乳管内视镜检查、液基细胞学检查及脱落细胞学检查,并将各组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乳管内视镜联合液基细胞学检查的诊断符合率为95.6%,乳管内视镜检查诊断符合率为83.8%,液基细胞学检查诊断符合率为44.1%,脱落细胞学检查诊断符合率为29.4%。乳管内视镜联合液基细胞学检查与脱落细胞学检查诊断符合率比较有高度统计意义,P<0.01。结论四种检查方法中,乳管内视镜联合液基细胞学检查诊断的符合率明显高于脱落细胞学检查。  相似文献   

3.
对71例疑难性乳头溢液患者术前进行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和联合乳管内视镜(FDS)检查,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对照。本组手术后获得病理检查结果的71例(其中57例病变在2级以下导管),FDS诊断导管癌的符合比例为14/18,TCT为12/15,两者联合检测阳性比例为16/18。对于病变发生在2级导管以下者,FDS联合TCT有利于疑难乳头溢液的诊断,提高阳性检出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乳管内视镜联合液基细胞学检查在乳腺癌高危人群中的诊断意义.方法 对186例乳头溢液患者采用乳管内视镜联合液基细胞学检查和常规脱落细胞学检查,并将2组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乳管内视镜联合液基细胞学检查的诊断符合率为95.2%,其中乳腺癌的诊断符合率为87.O%;脱落细胞学检查诊断符合率为26.9%.其中乳腺癌的诊断符合率为21.7%,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乳管内视镜联合液基细胞学检查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脱落细胞学检查.  相似文献   

5.
姚江  童超 《农垦医学》2009,31(4):334-335
目的:评价纤维乳管内视镜在乳头溢液中的诊治价值。方法:对我院2006年5月~2008年12月共60例乳头溢液病例运用纤维乳管内视镜检查,将溢液性质、检查结果及手术病理结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60例中血性溢液22例,黄色浆液性溢液16例,清亮溢液10例,乳白色液12例。纤维乳管内视镜诊断乳腺炎13例,导管扩张症20例,乳管内乳头状瘤(病)24例,乳腺癌3例;并对其中27例行手术,纤维乳管内视镜对乳管内乳头状瘤(病)的诊断符合率为91.67%,对乳腺癌的诊断符合率为100%。结论:纤维乳管内视镜能够更准确、直观明确乳头溢液性乳腺疾病的病因、病变范围及部位,提高了早期乳腺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6.
周静 《吉林医学》2013,34(21):4348
目的:探讨纤维乳管内视镜在乳头溢液性乳腺疾病中的应用。方法:使用纤维乳管内视镜检查500例乳头溢液患者,观察纤维乳管内视镜的结果与病理组织结果的相符合率。结果:乳腺癌的病例占总病例的17.80%,与病理诊断相符合率达到100%;乳头状瘤占23.40%,相符合率达到82.91%;乳管扩张症占36.20%,相符合率达到96.69%。结论:纤维乳管内视镜进行诊断与病理组织学诊断的相符合率高,为临床诊治乳头溢液性乳腺疾病提供安全有效的手段,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纤维乳管内视镜在诊治乳头溢液性乳腺疾病中的价值.方法:分析2007年5月~2007年11月在我院行纤维乳管内视镜检查的52例乳头溢液患者资料,对24例(46.15%)有占位性病变的患者进行手术切除,并与术后病理诊断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镜检诊断乳腺癌4例(7.69%),乳管内乳头状瘤20例(38.46%),其中单发病变15例,多发性病变5例,乳管扩张及乳管炎28例(53.85%).经病理证实符合率为91.67%(22/24).结论:纤维乳管内视镜能够更准确、直观明确乳头溢液性乳腺疾病的病因、病变范围及部位,提高了早期乳腺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纤维乳管内视镜在乳头溢液诊治中的作用。方法对我院2006年6月~2009年7月共86例乳头溢液患者运用纤维乳管内视镜检查治疗乳头溢液的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86例中血性溢液35例,黄色浆液性溢液32例,清亮水样溢液12例,乳汁样溢液7例,纤维乳管内视镜诊断乳腺癌7例,准确率86%(6/7),乳管内乳头状瘤(病)46例,准确率95%(44/46),乳管扩张症24例,乳腺腺病9例。结论纤维乳管内视镜检查是一种极微创的检查,准确性较高且可通过放置定位针而减少手术损伤,对于由乳腺腺病或乳管扩张而致的溢液可通过冲洗治愈,避免了不必要的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检查及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纤维乳管内视镜对乳腺导管内肿瘤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方法 对65例乳头溢液病人进行纤维乳管内视镜检查,选择乳管内肿瘤性病变行手术治疗的病例,对比分析乳管镜检查和乳腺高频超声检查的诊断敏感性. 结果 29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病)患者,纤维乳管内视镜检查的敏感性为96.6%(28/29例),高频超声检查的敏感性为44.8%(13/29例),二者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种检查方法对8例乳腺癌的诊断敏感性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纤维乳管内视镜是诊断以乳头溢液为表现的乳管内肿瘤性病变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乳管内视镜对乳头溢液患者诊治的作用。方法:应用超细乳管内视镜对243例乳头溢液患者进行诊治。结果:本组243例,共检查290个乳孔,插入成功率100%。发现导管扩张伴慢性炎症者172例(71%);导管内占位性病变者71例(29%);行手术治疗者63例(26%)。经手术后病理证实;导管内乳头状瘤19例(8%);导管内乳头状瘤病2例(1%);导管内癌3例(1.2%);癌前病变2例(1%)。结论:乳管内视镜对乳头溢液患者的诊治,较以往乳管造影、溢液涂片等检查方法对该疾病的诊治,有直观、准确的特点,具有重大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乳管镜检查与乳管造影对乳头溢液诊断价值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嘉伟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35):106-108
目的比较乳管镜检查与乳管造影对乳头溢液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05年3月至2008年11月197例乳头溢液患者行乳管检查与乳管镜造影检查并进行临床对照研究。结果乳管镜对乳管内隆起性病变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97.80%,73.33%,97.80%,73.33%;乳管造影对乳管内隆起性病变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4.00%,64.86%,61.76%,85.71%。乳管镜检查与乳管造影对乳管内病变的诊断的准确性分别为93.41%,59.5%。结论乳管镜检查对乳头溢液的病因诊断明显优于乳管造影,是乳头溢液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判乳管镜在临床诊断乳头溢液病因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2月至2008年3月乳管镜检查乳头溢液102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不同性状乳头溢液的乳管镜诊断有较明显的区别。经病理证实,乳管镜对乳头溢液病因的诊断符合率为93.7%(404/431)。结论:乳管镜可有效提高对乳头溢液病因诊断的准确率,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邵新娟  池华茂 《吉林医学》2011,32(22):4542-4543
目的:探讨纤维乳腺导管内窥镜对导管内病变的诊治价值。方法:对100例乳头溢液患者进行了乳管镜检查。结果:100例乳头溢液患者中,乳腺导管扩张症16例,慢性乳管炎66例,乳管内乳头状瘤(病)12例,乳腺导管内癌2例,乳腺浸润性癌1例,3例为正常。结论:纤维乳腺导管内窥镜对于乳头溢液患者是一项安全且可靠检查方法,它既可初步判定溢液原因,又可对导管内病变进行定位,提高手术安全性,对于早期乳癌的发现也具极大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超声和MRI(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征象对于乳腺病理性乳头溢液诊断的差异性及其与病理诊断的关系。方法应用高频彩超和3.0T MRI检查35例病理性乳头溢液患者,并结合其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两种影像学方法所示乳腺病变的图像特征,并探讨超声和MRI征象与病理诊断的关系。结果乳腺超声共检出44个导管内病灶,MRI检出41个,超声对于病理性乳头溢液病变的总体诊断准确率达88.6%,MRI的总体诊断准确率达86.4%,两者对于良恶性病灶的检出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乳腺超声和MRI作为两种不同的影像学手段,其对于临床诊断病理性乳头溢液各有优点,MRI对于导管内原位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诊断的准确率高于超声,超声对于伴有扩张导管的占位病变诊断优于MRI。  相似文献   

15.
叶颖 《四川医学》2018,39(1):44-46
目的探讨宫颈液基超薄细胞技术(TCT)与LEEP联合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中的诊疗价值。方法选取本院妇科门诊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接诊的疑为CIN患者275例,TCT检查后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探讨TCT对CIN诊断价值,并对确诊患者采用LEEP治疗,探讨其治疗效果。结果 TCT检查与术后病理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CT对CIN的诊断敏感度为96.7%,特异度为57.3%,诊断准确性为79%。2例浸润癌患者行广泛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随访2年,CIN治愈率为91.63%,复发率为8.3%,23例复发患者再次LEEP治疗后治愈。结论在宫颈上皮内瘤变诊断及筛查中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同时LEEP技术在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治疗中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6.
纤维乳管镜在乳管炎及乳管扩张症中的诊断及治疗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纤维乳管镜(FDS)在乳管炎及乳管扩张症中的诊断及治疗价值。方法2005年11月—2008年1月,对98例乳头溢液患者行FDS检查,并对其中55例非占位性病变患者行术中乳管冲洗、庆大霉素及地塞米松灌注治疗。结果55例非占位性病变患者中,单侧41例、双侧14例,溢液为血性者11例,乳白色者7例,淡黄色者37例。FDS检查拟诊为乳管扩张症7、乳管炎33例、乳管炎合并乳管扩张症15例。55例患者经乳管冲洗、庆大霉素及地塞米松灌注治疗后47例溢液消失,有效率为85.5%。结论FDS检查应用于乳管炎及乳管扩张症的诊断及治疗方便,安全,准确。  相似文献   

17.
邬玉辉  齐瑛  何英  唐利立  海健   《中国医学工程》2007,15(6):489-490,493
目的评价乳管镜对未扪及肿块的导管内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39例未扪及肿块的乳头溢液患者行乳管镜检查,将溢液性质、检查结果、病理结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乳管镜检查发现乳管扩张和乳管炎88例,导管内乳头状瘤46例,乳头状瘤病2例,导管癌3例。51例占位性病变患者46例行手术治疗,与病理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7.8%(36/41),100%(2/2),66.7%(2/3)。结论乳管镜能早期发现导管内占位性病变,明确病变部位,有利于早期准确手术,并提高早期乳腺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8.
李霞  赵海  窦宏圆 《黑龙江医学》2012,36(4):279-281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造影方法及其对乳头溢液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6例乳头溢液患者,对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乳腺导管造影后行钼靶摄像,经2名放射医师诊断,行外科手术治疗,且均与病理检查结果相对比,对比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组收集病例中,血性乳头溢液19例;浆液性乳头溢液13例;浆液性血性乳头溢液3例;黏液性乳头溢液1例。36例乳头溢液中,病理符合33例,诊断符合率为91.67%。结论乳腺导管造影对非哺乳期乳头溢液是较好的选择,且诊断准确率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乳管内窥镜(fiberopfic ductoscopy,FDS)定位下对乳腺导管内新生物切除的可行性并总结经验.方法:分析我院2004年9月~2006年11月间FDS检查的548例乳头溢液病例资料,并选择乳管镜发现导管内新生物手术的病例,对镜下乳管内新生物的图象特征、诊断、手术方式和术后病理进行分析.结果:548例乳头溢液病例中,FDS下诊断乳管内新生物187例(34.1%),其中乳管内乳头状瘤159例(29.0%),外周乳头状12例(2.2%),乳腺癌16例(2.9%).13例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91例在FDS定位下再行肿瘤切除或区段切除手术,44例按常规经溢液乳管内注射染料美蓝,再行选择性区段切除.FDS定位下手术组FDS诊断符合率97.8%(89/91),明显高于传统手术组86.4%(38/44)(x2=6.96,P=0.008).结论:FDS不仅是诊断乳腺导管内新生物的可靠方法,而且可以帮助手术中定位切除乳腺导管内新生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膜式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thinprep cytologic test,TCT)联合初善仪(truscreen,TS)在子宫颈癌前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阴道分泌物异常的患者同时行TCT和TS检查,再行阴道镜检查及组织活检,以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作为诊断的金标准。比较2种检查方法单独及联合使用与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的吻合程度。结果:30例患者中有25例病理学诊断为子宫颈上皮内瘤变1级及以上病变,为真阳性。TCT测试细胞学意义不明的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以上的阳性19例(63.3%),假阴性6例,漏诊率20.0%,真阳性16例,敏感度84.2%。TS测试阳性18例(60.0%),假阴性7例,漏诊率23.3%,真阳性14例,敏感度77.8%。TCT联合TS测试阳性27例(90.0%),假阴性1例,漏诊率3.3%,真阳性24例,敏感度88.9%。TCT联合TS检测子宫颈癌前病变的阳性率与病理学检查的阳性率分别为90.0%和8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CT联合TS检查诊断子宫颈癌前病变的准确性明显优于任一单项检查,其漏诊率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