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通过统计模拟和实例数据分析,探索当存在不可观测的混杂因素时,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中调整工具变量(instrumental variable, Ⅳ)对估计因果效应的影响。  方法  设定变量均服从二项分布,在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中依次使用不同的参数进行统计模拟,以因果效应估计值的偏倚和标准误作为评价指标;实例数据分析是基于山东省多家医院健康体检中心的体检随访数据,以高血压为目标结局,构建纵向观察队列,筛选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NP)位点rs12149832作为Ⅳ,在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中,采用不同策略(纳入/不纳入rs12149832协变量)来分析BMI与患高血压风险之间的关系。  结果  统计模拟结果显示在以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估计暴露与结局间的效应时,协变量集中纳入Ⅳ会增大效应估计的偏倚和标准误,但增大程度较小;实例分析中,高血压队列共纳入1 240名女性,基线年龄为(37.7±10.5)岁,BMI为(22.1±3.1)kg/m2。纳入Ⅳ的模型所得的效应估计值为0.225(P<0.001),略小于不包含Ⅳ的回归模型所得的效应估计值(0.228, P<0.001),基本验证了关于纳入Ⅳ进行调整的统计模拟结果。  结论  观察性流行病学研究中,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误纳入Ⅳ对效应估计值的偏倚和标准误均有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  绘制全球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complex, MTBC)地理分布图,描述不同地区的MTBC主要谱系分布及耐药情况。  方法  利用TB-Profiler平台MTBC全基因组测序数据和耐药检测结果,绘制全球MTBC谱系分布图,并根据不同地域、亚谱系的层次结构进行可视化分析。  结果  Lineage 4谱系在全球分布最广,Lineage 2谱系耐药发生率最高。  结论  世界范围内MTBC谱系的地理分布及不同谱系间耐药情况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高维组学数据中结局为二分类时基于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 RF)变量重要性评分的变量筛选方法,并选择合适方法构建结局预测模型。  方法  首先根据不同的变量筛选目标,对最小优化变量筛选类RF算法[递归特征消除(recursive feature elimination, RFE)-RF、biosigner]与全部相关变量筛选类RF算法(Boruta、vita、altmann、r2vim)在高维数据中识别重要变量的能力进行了模拟比较。然后结合不同方法优势用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DLBCL)分型相关基因的筛选,并构建DLBCL分型诊断模型。  结果  模拟研究表明,vita方法的灵敏度较高,biosigner方法的阳性预测值较高。实例分析表明,经vita方法筛得1 019个与DLBCL分型相关的基因,后经biosigner方法筛得77个与DLBCL分型相关的基因。所建DLBCL分型诊断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al, 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ROC curve,AUC)为0.910。  结论  vita及biosigner方法可用于DLBCL分型相关基因的初步和最终筛选阶段。由最终筛得基因所建立的模型可有效实现DLBCL的分型诊断。  相似文献   

4.
<正>在观察性研究中,暴露或处理因素常常会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在分析其对结局的效应时,常会受到时依性混杂因素的影响。时依性混杂因素是指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的因素:(1)随时间变化;(2)是结局的影响因素;(3)会影响到随后的暴露/处理,同时又会受到前次暴露/处理的影响[1-2]。可见,时依性混杂因素既可以看作暴露/处理与结局的混杂因素,也可以当成暴露/处理与结局之间的一个中间变量。在估计暴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高职院校大学生抑郁症状流行现况及其与不同时相童年期虐待经历的关联,为预防大学生抑郁症状提供循证依据。  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于2020年10—12月,选取苏州市某高职院校6 366名在校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其童年期虐待经历以及抑郁症状发生情况。  结果  大学生抑郁症状中男生检出率为28.3%,女生为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73,P < 0.01)。控制相关混杂因素的作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持续童年期虐待经历与大学男生抑郁症状发生呈正相关[OR值(95%CI)=1.70(1.17~2.45)];小学及以前和中学虐待经历与大学女生抑郁症状发生均呈正相关[OR值(95%CI)分别为1.38(1.01~1.73),1.47(1.10~1.96)](P值均<0.01)。  结论  童年期虐待经历是高职院校大学生抑郁症状的重要因素,且不同时相童年期虐待经历影响大学女生发生抑郁症状的作用更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浙江省台州市2018―2019年老年HIV感染者流感疫苗接种特征及流感抗体阳性率进行分析。  方法  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老年HIV感染者接种流感疫苗现状及接种疫苗后抗体水平,并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进行影响因素分析。  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台州市≥60岁HIV感染者749人,2018―2019年流感疫苗接种率为33.9%,其中2018年和2019年流感疫苗接种率分别为22.3%和23.6%,持续接种率为12.0%。老年HIV感染者的流感疫苗接种率在不同职业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浙江省台州市老年HIV感染者年龄70~80岁(OR=1.84; 95% CI: 1.32~2.58)、职业为农民(OR=3.89; 95% CI: 1.69~8.98)是疫苗接种的影响因素。本研究老年HIV感染者的流感抗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 IgG)的血清阳性率分别为21.2%(甲型H1N1流感)、18.1%(甲型H3N2流感)、8.8%(乙型流感)。  结论  浙江省台州市老年HIV感染者流感疫苗接种率与其年龄和职业存在关联,疫苗接种效果评价仍需要更多证据的支持。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中国西北地区孕妇孕早期血红蛋白水平与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GDM)的关系。  方法  连续纳入2018年7月-2019年7月加入西北妇女儿童医院出生人口队列的孕早期孕妇,调查其基本人口学特征、生活行为方式等资料,并对研究对象的孕早期血红蛋白水平、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 OGTT)结果进行随访。首先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孕早期血红蛋白水平对GDM的影响,进一步采用限制性三次立方样条来呈现血红蛋白水平与GDM的非线性关系。  结果  在调整了混杂因素后,孕早期高血红蛋白水平(血红蛋白≥135 g/L)增加了GDM的发生风险(OR=1.44,95% CI:1.13~1.83);孕早期血红蛋白水平每升高10 g/L,FPG、OGTT 1h血糖、OGTT 2h血糖水平分别升高0.03 mmol/L(95% CI:0.01~0.05)、0.14 mmol/L(95% CI:0.07~0.21)、0.13 mmol/L(95% CI:0.08~0.19);限制性立方样条结果显示,随着孕早期血红蛋白水平升高,GDM的发生风险逐渐升高。  结论  孕早期血红蛋白水平升高将增加GDM的发病风险,应积极对孕妇孕早期血红蛋白水平进行监测,促进母婴健康。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求大气污染对天津市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的影响,为疾病的预防与控制提供依据。  方法  利用单污染物和多污染物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来估计空气污染物浓度和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发病之间的关系。  结果  单污染物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大气中NO2、PM2.5、PM10、CO的超额危险度(excess risk rate,ER)及其95%CI分别为2.823%(2.581~3.065)、0.476%(0.382~0.569)、0.437%(0.368~0.506)、22.263%(15.449~29.478)。多污染物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寒冷季节,NO2暴露对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的影响效应最大,ER及其95%CI为7.395%(6.595~8.202)。  结论  NO2、PM10、PM2.5、CO日平均浓度的升高可以增高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中国中老年人群睡眠时间与高血压患病率的关联。  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分析方法,数据来源北京大学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ina Health 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tudy, CHARLS)。共纳入7 885名研究对象,按照夜间睡眠时长分为5组:≤5 h、>5~ < 6 h、6~ < 7 h(参照)、7~ < 8 h、≥8 h。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并建立3个模型,在调整不同协变量下逐步探索不同夜间睡眠时长对高血压发生的影响,获得OR值和95% CI值。  结果  以夜间睡眠时长6~ < 7 h为对照,夜间睡眠时长≤5 h患高血压风险较高(OR=1.37, 95% CI: 1.12~1.69, P=0.002)。进一步按照性别分层分析,逐步调整混杂后,男性睡眠时长≤5 h组患高血压的风险是6~ < 7 h组的1.72倍(95% CI: 1.14~2.59, P=0.009)。而在女性中,调整混杂后并未发现关联(OR=1.26, 95% CI: 0.99~1.59, P=0.055)。  结论  在中国中老年人群中,夜间睡眠时长≤5 h可能是高血压患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男性夜间睡眠时长≤5 h会增加高血压的患病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血脂水平与遗传因素在男性肿瘤发生中的作用。  方法  参照既往研究发表的肿瘤多基因风险评分,将英国生物样本库(UK Biobank, UKB)中的男性参与者根据遗传风险分为低、中及高三组;同时又以异常血脂指标数量作为标准,把研究对象分为三个类别,进而探究不同遗传风险下血脂水平与肿瘤发病风险的关联。  结果  研究共纳入178 171名男性作为研究对象,其中11 824人(6.64%)在随访期间新发肿瘤。在调整年龄、吸烟、饮酒以及空腹血糖等混杂因素后,血脂异常评分与肿瘤发病风险相关(均有P<0.001)。高遗传风险、高血脂异常评分人群的肿瘤发病风险是低遗传风险、低血脂异常评分人群的2.290倍(95% CI:2.039~2.571, P < 0.001)。  结论  在不同遗传风险人群中,血脂水平异常均可增加男性肿瘤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淮安市2型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type 2,T2DM)患者不同肥胖指标对其死亡风险的影响。  方法  将淮安市2013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队列随访的9 759例T2DM患者与死因监测平台进行匹配,确定死亡病例。根据BMI、WC、腰臀比(waist-to-hip ratio,WHR)对随访人群进行分组,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探究肥胖指标对于T2DM患者全死因死亡风险。随后采用敏感性分析,剔除吸烟人群、随访第1年死亡者、基线患心脑血管病者后分析全死因死亡风险情况。  结果  不同年龄、WC、WHR及其他指标的人群BM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且调整混杂因素后发现,在超重和肥胖人群与正常人群相比死亡风险分别下降17%和2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患者WC与非中心性肥胖相比,中心性肥胖前期和中心性肥胖时期均可以降低死亡风险,不同WHR人群死亡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目前死亡风险存在“肥胖悖论”现象,研究发现超重和肥胖人群以及中心性肥胖前期死亡风险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甘肃省不同地区气象因素对高血压门诊人数的影响,并对高血压门诊人数的变化趋势进行预测分析,从而为高血压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在控制了高血压门诊相关特征因素的基础上,利用Python编程语言对白银、成县、庆城和凉州四个地区的高血压门诊人数建立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CNN)和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混合模型(CNN-LSTM)。  结果  CNN-LSTM模型对甘肃四个地区预测的高血压门诊人数的均方根误差分别为6.330 9、6.814 2、6.393 6和6.867 6,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分别为74.082 2、78.508 2、56.618 3、50.235 4,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为4.875 7、5.431 1、4.542 0和6.460 8,结果均优于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整合移动平均自回归模型(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 model,ARIMA)、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CNN和LSTM。  结论  CNN-LSTM模型可以对甘肃四个地区高血压门诊人数进行较准确的短期预测,医院可以根据不同时间高血压就医需求合理配置医疗资源。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云南大学生手机依赖症状与便秘的关联,为预防大学生便秘提供数据支持。  方法  在云南省昆明市和大理州3所大学整群抽取9 960名在校大学生,使用青少年手机使用依赖自评问卷评估大学生手机依赖症状,通过问卷收集大学生便秘状况。数据采用SPSS 23.0进行统计分析,使用χ2检验比较不同人口学特征大学生便秘报告率,使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手机依赖症状与便秘的关联。  结果  云南大学生手机依赖症状报告率为30.93%,便秘报告率为24.46%。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中,控制人口学变量以及其他混杂因素之后,结果显示,手机依赖戒断症状(OR=1.29,95%CI=1.09~1.54)、手机依赖身心影响(OR=1.25,95%CI=1.10~1.43)和手机依赖渴求性(OR=1.20,95%CI=1.06~1.36)与大学生便秘的关联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 0.01)。  结论  云南大学生手机依赖可能增加便秘风险,需加强针对性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无锡市气温在不同滞后日对非意外死亡(A00-R99)人数及寿命损失年的影响。  方法  收集无锡市区(2012-2017年)非意外死亡与气象数据资料,利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研究气温与非意外死亡人数及寿命损失年的关系,分析低温、高温在不同滞后日期对非意外死亡的累积效应。  结果  无锡市日均气温对非意外死亡效应曲线为"V"形,冷效应具有延迟性,在滞后3 d开始出现并持续14 d,热效应表现为急性效应,当天就出现。低温对人群总效应大于高温;不同年龄、性别对冷、热效应敏感性存在差异。  结论  低温和高温均可增加非意外死亡风险,冷效应起效慢且持续时间长,热效应急促,低温对人群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利用时间序列特征提取方法对中国25个省级行政区的百日咳发病数据进行聚类, 根据聚类结果分析出各地区百日咳不同的发病模式, 为中国实施百日咳疾病防控统一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提取全国25个省级行政区百日咳时间序列的9个全局特征, 利用主成分分析将9个指标转化为3个主成分组成的特征矩阵进行层次聚类分析。选择最佳聚类数划分百日咳时间序列不同的发病模式。  结果  层次聚类最佳聚类数为3类, 即对应百日咳的3种发病模式, 分别为无周期性有季节性无趋势性模式(共9个省级行政区)、无周期性有季节性有趋势性模式(共10个省级行政区)和有周期性有季节性有趋势性模式(共6个省级行政区)。  结论  时间序列特征提取的层次聚类能够很好地将相似模式紧密的分在一组, 并准确的划分出中国25个省级行政区百日咳疫情的发病模式, 聚类结果可为相关部门制定不同省份百日咳的防控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青春期对儿童青少年屈光发育的影响及其与户外活动、近距离用眼和电子产品使用的交互作用,为近视干预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从上海市某所九年一贯制学校选取776名7~13岁的儿童青少年参与研究,随访周期为2年(2015—2017年)。所有参与者每年进行1次睫状肌麻痹下屈光检查和眼轴测量,通过问卷调查和问询获取青春发育表征、日均户外时长、近距离用眼时长、电子产品使用时长等信息。采用广义估计方程分析不同青春期阶段屈光参数的影响因素及其交互效应。  结果  基线时有634名儿童青少年参与散瞳验光,其中350名近视(55.2%)。不同青春发育阶段眼轴长度进展、日均户外时长、近距离用眼时长和电子产品使用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4.10,4.25,5.54,9.20,P值均 < 0.05)。青春期阶段与日均户外时长对眼轴长度的影响存在交互作用(β=0.133,P<0.05),与近距离用眼时长、电子产品使用时长的交互作用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  结论  青春期可能在中国儿童青少年户外时间与屈光发育之间的关系中起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睡眠时相提前综合征(advanced sleep phase syndrome, ASPS)和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间的关联性,为深入理解睡眠的健康效应及预防和干预T2DM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本研究数据来源于美国国家健康和营养调查(National Health and Nutrition Examination Survey, NHANES)(2017―2018年)数据库。ASPS由工作日的就寝时间和晨起时间定义。T2DM根据服用降糖药物来定义。使用基于倾向性评分的逆概率加权法(inverse probability treatment weight, IPTW)和重叠加权法(overlap weights, OW)尽可能地控制潜在混杂变量后,分析ASPS和T2DM的关联性。结果 共有6 048名研究对象被纳入研究,其中759人患有T2DM,411人被诊断为ASPS,分别占12.5%、6.8%。T2DM在ASPS组中的患病率比非ASPS组高(20.0%vs. 12.0%,t=21.295,P<0.001)。IPTW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含糖饮料摄入与儿童青少年中心性肥胖的关系。  方法  利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项目公开数据库中1997—2011年的横断面调查数据,分析中国7~17岁儿童青少年含糖饮料摄入与中心性肥胖的关系。根据腰围划分为正常组和中心性肥胖前期/中心性肥胖组,采用χ2检验比较不同组间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含糖饮料对儿童青少年中心性肥胖的影响。  结果  1 916名7~17岁儿童青少年中,含糖饮料摄入频率≥3次/周、1~2次/周、1~3次/月和<1次/月分别为389人(20.3%)、712人(37.2%)、563人(29.4%)和252人(13.2%)。共计731例(38.2%)发生中心性肥胖前期/中心性肥胖,调整相关混杂因素后,与摄入含糖饮料<1次/月组相比,≥3次/周组增加68.0%的肥胖风险(95% CI:1.194~2.346,P=0.003);年龄、性别对含糖饮料摄入频率和中心性肥胖的关系无统计学影响。  结论  含糖饮料摄入频率增高会增加儿童青少年中心性肥胖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诺如病毒肠道排毒规律,找出影响其肠道排毒时间的因素。  方法  采集深圳市龙华区3起发生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中涉疫人群的肛拭子标本并检测,定期监测并计算排毒期,分析临床症状和基本特征等排毒期的影响。  结果  共监测3起聚集性疫情涉及255名对象,型别均为GII型,纳入研究对象91名。采取停课措施后(疫情发生后3~5 d),病毒感染率达到最高值,幼儿较成人的排毒时间更长(HR=0.235,P<0.001),不同岗位人群排毒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8.528,P=0.014)。学生病例中未发热感染者较发热病例(HR=2.281,P=0.025)排毒期更长。  结论  诺如病毒隐性感染者和病例在班级复课后仍持续带毒,二者排毒期无差异,但学生群体中隐性感染者较病例排毒期更长,易造成疫情二次传播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