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83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13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家庭逆境致精神病理症状结局的累积性与关键期效应,为预防与干预逆境伤害提供依据。方法2017年12月,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取安徽省阜阳地区2所农村学校的710名青少年。采用《童年期不良经历问卷》评估家庭逆境,《MacArthur健康与行为问卷》评价内化症状和外化症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家庭逆境发生时间与数量和精神病理症状的关联。结果持续家庭逆境组与内化症状、外化症状增加均有相关性[β值(95%CI)分别为0.35(0.15~0.54),0.16(0.01~0.32)]。家庭逆境数量为2和≥3与内化症状[β值(95%CI)分别为0.20(0.04~0.36),0.42(0.24~0.60)]、外化症状[β值(95%CI)分别为0.14(0.01~0.26),0.23(0.09~0.37)]增加有关。在仅童年期家庭逆境中,家庭逆境数量为2和≥3的内化症状[β值(95%CI)分别为0.23(0.06~0.41),0.34(0.11~0.58)]、外化症状[β值(95%CI)分别为0.17(0.02~0.31),0.21(0.02~0.39)]的风险增高。在持续家庭逆境组中,逆境数量≥3与内化症状、外化症状相关[(β值(95%CI)分别为0.56(0.31~0.82),0.24(0.02~0.45)]。仅青春期家庭逆境与精神病理症状无关。结论家庭逆境的多次发生可增加精神病理症状风险,童年期可能是家庭逆境致精神病理症状的关键期。  相似文献   
2.
探讨童年期不良经历对青春期发育的影响,为针对性开展早期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于2017年10月在安徽省马鞍山市3所小学,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以班级为单位抽取1 057名三至四年级学生为调查对象,自我报告童年期不良经历(adverse childhood experiences,ACEs),包括躯体、情感与性虐待和躯体、情感忽视.客观评估男生睾丸容积和女生乳房Tanner发育分期.1年后随访再次评价ACEs与青春期发育.根据儿童基线与随访暴露情况,将ACEs分为无暴露组、短暂暴露组和持续暴露组.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各组ACEs与随访1年后青春期发育的关联.结果 持续情感虐待与女生乳房Tanner分期和男生睾丸容积均呈正相关(β值分别为0.36,1.07,95%CI值分别为0.09~0.63,0.47~ 1.66,P值均<0.01);持续躯体虐待与男生睾丸容积呈负相关(β=-0.83,95%CI=-1.58~-0.08,P<0.05);性虐待与女生乳房Tanner分期呈负相关(持续β=-1.43,95%CI=-2.86~-0.02;短暂β=--0.45,95%CI=-0.73-0.19,P值均<0.05);持续情感忽视与女生乳房Tanner分期呈正相关(β=0.33,95% CI=0.06~0.61,P<0.05),与男生睾丸容积呈负相关(β=-0.19,95%CI=-1.38~-0.09,P<0.01).结论 青春期发育与童年期不良经历相关.不同ACEs青春期发育效应差异的具体机制和相同ACEs青春期发育效应的性别差异仍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安徽省儿童青少年高血压与体脂百分比关联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安徽省儿童青少年高血压的检出情况,分析其与体脂百分比的关联性。方法 对安徽省8 890名7~17岁中小学生进行了血压和皮褶厚度的测量,参考《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修订版)》中儿童高血压诊断标准评价儿童高血压情况,通过皮褶厚度计算体脂百分比。采用t检验、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体脂百分比与高血压的关联。结果 安徽省7~17岁中小学生高血压患病总人数(率)为1 210人(13.6%)。城市男生高血压患病率高于乡村男生,城市女生高血压总患病率高于乡村女生,城市男生高血压患病率高于城市女生,乡村男生高血压患病率高于乡村女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36.36、7.79、42.10和13.77,P<0.01)。城市男生体脂百分比高于乡村男生,城市女生显著高于乡村女生,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生在P40~组和P60~组OR值分别为1.65(95% CI:1.12~2.45)和1.75(1.27~2.42),男女生分别从体脂百分比P40P60开始患病风险明显增加,且男女生的高血压患病风险总体上随着体脂百分比的增加而上升。结论 高体脂百分比会增加儿童青少年高血压患病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睡眠质量在不同类型童年期不良经历(ACEs)与中学生抑郁症状关联中的中介效应及性别差异,为中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17年12月-2018年1月选取沈阳市某寄宿制中学1 086名在校生为研究对象,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χ2检验比较不同性别一般人口学特征差异,使用Pearson相关分析ACEs、睡眠质量和抑郁症状评分的关联性,自举(Bootstrap)程序和PROCESS软件检验睡眠质量的中介效应。结果 ACEs与睡眠质量和抑郁症状得分呈正相关(r=0.194、0.378,P<0.01),睡眠质量得分和抑郁症状得分呈正相关(r=0.361,P<0.01)。总样本中,调整混杂因素后,睡眠质量在ACEs、虐待和忽视与抑郁症状关联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分别为14.58%、21.66%、11.60%;睡眠质量在家庭功能不全与抑郁症状关联中起完全中介作用,中介效应为59.79%。女生中睡眠质量在ACEs及其各维度(虐待、忽视、家庭功能不全)与抑郁症状关联中的中介效应均高于男生。 结论 睡眠质量在ACEs与中学生抑郁症状关联中起中介作用,提高中学生尤其是女生的睡眠质量,有助于ACEs经历者抑郁症状的防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能谱CT在体外区分肾结石成分的价值.方法 168枚经外科手术取出的肾结石,分别置于猪肾中.行能谱扫描( GSI)及常规120 kVp扫描.测量计算GSI图像上结石的有效原子序数(Zeff)、钙水比值(CWR)、能谱衰减曲线斜率、50 keV单能量CT值及120 kVp混合能量CT值,并采用方差分析或秩和检验比较各组结石上述指标的差异.分别采用红外光谱分析仪测定其成分,成分单一的结石108枚,其中尿酸类结石组13枚、鸟粪石结石组24枚、胱氨酸结石组14枚、磷酸钙结石组18枚、草酸钙结石组39枚.结果 5组结石的Zeff、CWR、50 keV单能量CT值、120 kVp混合能量CT值及能谱衰减曲线斜率分别为:尿酸类结石组为7.4±0.4、0.0085±0.0021、(503±168) HU、(495±106) HU、-0.77、鸟粪石结石组为11.8±0.9、0.1743±0.0677、(1056±290) HU、(799±165) HU、18.72,胱氨酸结石组为11.2±0.6、0.1253±0.0297、(740±172)HU、(565±129) HU、12.79,磷酸钙结石组为16.0±0.4、0.6781±0.0952、(2567±178) HU、(1602±200) HU、37.14,草酸钙结石组为15.4 ±0.4、0.5683±0.0759、( 2267±385) HU、( 1489±284) HU、36.36,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组内两两比较,有效原子序数、钙水比值及50 keV单能量CT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能谱CT成像为区分肾结石成分提供了新的方法,有效原子序数、钙水比值及50 keV单能量CT值,3个指标均可以明显区分尿酸类、鸟粪石类、胱氨酸、磷酸钙类及草酸钙类结石.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我国中学生视屏时间及自伤行为现状,探讨在不同心理亚健康状态下视屏时间与自伤行为的关联.方法:选取沈阳、新乡、广州和重庆4个城市的中学生13817名,使用自伤行为及久坐行为调查问卷调查自伤行为和视屏时间,用青少年亚健康多维评定问卷评价心理亚健康状态.结果:学习日和周末视屏时间>2 h/d者分别为2085人(15.1%)、8077人(58.5%),心理亚健康状态者2997人(21.7%),有自伤行为者3899人(28.2%).调整地区、性别、年级、吸烟、饮酒和年龄等混杂因素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学习日视屏时间>2 h/d在非心理亚健康状态的学生中与自伤行为无统计学关联,而在心理亚健康状态的学生中,学习日视屏时间>2 h/d是自伤行为的危险因素(OR=1.27);无论中学生是否存在心理亚健康状态,周末视屏时间>2 h/d均是自伤行的危险因素(OR=1.37、1.39).结论:较长视屏时间在中学生中普遍存在,且视屏时间较长、心理亚健康状态可能和自伤行为存在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编制"中国青少年互动性健康素养评定问卷"并评价其在中学生中应用时的信度和结构效度,为研究中国青少年健康素养提供有效的测评工具。方法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构建的互动性健康素养问卷分为6个维度40个项目;并将跨理论模型引入评定问卷,设计5个阶段变化计分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取重庆市初中和高中各2所,对初一至高三学生3 287名进行问卷调查。结合两个独立样本t检验、Pearson相关系数法、因子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对问卷的项目进行筛选,采用验证性因子分析评价问卷的结构效度。结果 "中国青少年互动性健康素养评定问卷"由6个维度31个项目组成,方差累积贡献率为63.847%;总问卷的Cronbachα系数为0.937,各维度的Cronbachα系数在0.752~0.898之间;相关性分析显示,各项目与总分的Pearson相关系数均在0.4以上,与所属维度的Pearson相关系数均在0.5以上,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验证性因子分析显示,各拟合度指标均在0.9以上,χ2/df值为11.729(P0.01),近似均方根残差为0.058,模型拟合优度良好。结论 "中国青少年互动性健康素养评定问卷"符合心理统计学要求,可以作为测量青少年健康素养水平的定量评价工具。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童年期情绪性多食与多基因遗传风险对男女童青春期发育的交互效应,为进一步开展儿童青春期发育研究提供参考。  方法  通过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16年3月(T0)从安徽省蚌埠市2所小学招募896名一至三年级学生,建立青春期发育队列,之后2017—2019年每年开展1次随访调查(T1、T2、T3)。评估儿童情绪性多食与年度青春期发育状况(男童睾丸容积和女童乳房发育),借助非线性生长模型拟合男女童的青春期发育时相与速度,基于17个与青春期发育提前相关的SNPs计算多基因遗传风险评分。采用分层线性回归分别检验情绪性多食与多基因遗传风险对男女童青春期发育的交互效应。  结果  896名儿童T1时情绪性多食行为报告率为22.7%。控制分娩方式、出生体重等协变量后,在青春期发育提前高遗传风险女童中,情绪性多食仅与青春期发育速度加快存在相关性(B=0.19,95%CI=0.07~0.32, P < 0.01),与青春期发育时相无相关性(B=0.14,95%CI=- 0.12~0.41, P=0.28)。在低遗传风险女童以及不同遗传风险的男童中,情绪性多食与青春期发育时相和速度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  结论  青春期发育提前高遗传风险女童中情绪性多食与青春期发育速度加快有关。需要开展更多纵向研究检验多基因遗传风险与童年期饮食行为对男女童青春期发育的交互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每天体育锻炼、睡眠和家庭作业时间与学生疑似近视的关系,为近视防控策略和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样本来自参加安徽省2014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问卷调查,并经视力检查和串镜检查判断为视力正常和疑似近视的8 030名4年级以上中小学生。采用χ2检验描述学生疑似近视、每天体育锻炼、睡眠和家庭作业时间现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每天体育锻炼、睡眠和家庭作业时间与学生疑似近视的关联。结果 8 030名4年级以上中小学生疑似近视检出率为69.03%。城市学生疑似近视检出率高于乡村学生(χ2=138.54,P<0.01),女生高于男生(χ2=50.43,P<0.01)。随着年龄段增加,学生疑似近视检出率呈增高趋势(趋势χ2=519.57,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每天体育锻炼、睡眠和家庭作业时间与学生疑似近视存在关联,其关联强度在不同年龄组有所不同。体育锻炼时间≥1 h/d是8~12岁组学生疑似近视的保护因素(OR=0.80,95% CI:0.64~0.99),睡眠时间≥8 h/d是13~15岁和16~18岁组学生疑似近视的保护因素(OR=0.73,95% CI:0.56~0.94;OR=0.38,95% CI:0.21~0.68),家庭作业时间≥2 h/d是8~12岁和13~15岁组学生疑似近视的危险因素(OR=1.41,95% CI:1.11~1.79;OR=1.74,95% CI:1.36~2.23)。结论 保障中小学生每天充足的体育锻炼和睡眠时间以及减少家庭作业时间是学生近视防控的有效措施,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近视防控策略应有所侧重。  相似文献   
10.
了解蚌埠市中学生手机使用依赖与伤害发生之间的关联,为制定干预学生伤害、手机成瘾发生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从蚌埠市城区和农村中学中抽取学生5 116名.运用“青少年手机使用依赖自评问卷”和伤害评定量表评价调查对象手机使用依赖和伤害发生情况.应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中学生手机使用依赖报告率为25.69%(1 112/4 328),不同性别、学段、户口所在地、独生子女、父母文化程度学生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7.58,161.07,11.42,22.14,21.38,24.24,P值均<0.01).非自我伤害和自我伤害发生率分别为27.48%,43.32%,不同性别、学段、户口所在地、独生子女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性别为男性、户口所在地为农村、非独生子女是非自我伤害发生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158,1.136,1.108,P值均<0.05),手机使用依赖、性别为男性、学段为高中、居住地为农村、非独生子女是自我伤害发生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2.075,1.069,1.121,1.086,1.141,P值均<0.05).结论 中学生手机使用依赖和非自我伤害、自我伤害检出率均较高,手机使用依赖会增加中学生自我伤害的发生风险.学校、家庭和社会应共同采取措施,减少青少年手机依赖和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