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特尔立治疗 2 4例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的肿瘤患者 ,剂量为每日 15 0 μg,皮下注射 ,连用 3~ 7天。治疗前白细胞最低值为 (1.4± 0 .9)× 10 9/L ,治疗后白细胞值为 (3.8± 0 .5 )× 10 9/L ,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P <0 0 1)。75 %的患者用药 3天内白细胞最低恢复至 3.5× 10 9/L ,平均回升时间为 4天。  相似文献   

2.
骨髓联合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庆山  毛平  王顺清  朱志刚  应逸  莫文健 《广东医学》2003,24(11):1209-1211
目的 探讨非清髓性、骨髓和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高风险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SAA)及移植后供者干细胞输注 (DSI)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 移植治疗 3例高风险SAA。预处理 :抗淋巴细胞球蛋白 (ALG)联合环磷酰胺 (CTX) ,CTX总量为 60~ 12 0mg/kg ,ALG为 12 0mg/kg。移植物抗宿主病 (GVHD)的预防 :环孢素A(CSA)联合甲氨蝶呤 (MTX)或甲基强的松龙 (MP) ,CSA和MP分别用至 6个月和 2个月逐渐减量并停药。供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 (PBSC)动员 :G -CSF 5 μg/ (kg·d)× 5d。移植细胞数分别为MNC :7 2 4× 10 8/kg ,6 0 0× 10 8/kg ,6 66× 10 8/kg ;CD3 4+ 细胞 :4 2 6×10 6/kg ,8 95× 10 6/kg ,4 66× 10 6/kg。移植后形成混合性嵌合体 (MC)者 ,进行DSI。结果 移植后 3例白细胞最低值 :0 2 6× 10 9/L ,0 5 0× 10 9/L ,0 10× 10 9/L ,中性粒细胞 >0 5× 10 9/L和血小板 >2 0× 10 9/L时间分别为移植后第 12 ,3 ,15天和 0 ,5 ,10天。 3例均获得造血细胞成功植入。 1例形成供者完全嵌合体 (CC)并长期维持造血。 2例MC者 ,1例出现排斥 ,1例巨核细胞植入不良 ,均经DSI ,造血均有恢复。 3例分别存活 10 ,6,3 4个月。结论 非清髓性骨髓联合外周血高剂量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高风险的SAA ,增加植入率、减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mesenchymal stem cell,BM-MSC)和外周血造血干细胞(PBSC)共移植治疗恶性淋巴瘤(NHL)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对1例确诊为NHLⅡ期A组的患者,采用CHOP方案(环磷酰胺750 mg/m2、阿霉素40 mg/m2、长春新碱1.4 mg/m2,第1天静滴;强的松60mg/m2,第1~5天口服)化疗4次.自体PBSC动员前取自体骨髓培养BM-MSC,扩增后计数1×107,冻存.动员方案为美罗华、环磷酰胺加粒系集落刺激因子(G-CSF).采集结果单个核细胞(MNC)2.61 ×10s/kg,CD细胞4.27×106/kg,予-80℃低温冻存.CHOP方案预处理后24h先回输自体PBSC,次日回输自体BM-MSC.结果移植后白细胞计数(WBC)和血小板计数(BPC)低谷时间为移植后第6(+6)天和+9天,恢复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ANC)>0.5×109/L和BPC>20×109/L的时间分别为5天和1天.除口腔溃疡和皮肤感染外,无其他严重的移植相关并发症.结论自体BM-MSC和自体PBSC共移植治疗恶性淋巴瘤安全可行,移植后造血重建快,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积累.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自体骨髓移植 (ABMT)、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APBSCT)治疗急性白血病和恶性淋巴瘤的效果。②方法 应用ABMT和APBSCT治疗 6例急性白血病和 4例恶性淋巴瘤 ,全部病人随访 1.0~ 4.3年。③结果  10例病人移植后全部造血功能重建 ,无 1例病人发生移植相关死亡 ,ABMT和APBSCT后中性粒细胞恢复至>0 .5× 10 9/L时间分别为 12 (9~ 15 )和 10 (9~ 12 )d ,血小板恢复至 >2 0× 10 9/L时间分别为 16 (13~ 2 2 )和 13(8~ 41)d ;移植后无病存活期为 1.4(0 .3~ 4.3)年 ,4例病人至今已无病生存 1.3,1.4,3.8,4.3年 ,6例病人在移植后 0 .3~3.3年复发。④结论 ABMT和APBSCT是治疗急性白血病和恶性淋巴瘤的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8例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预处理后,4~9天回输人胎肝低分子抑瘤物体外净化骨髓,进行自体骨髓移植,5例缓解期移植病人,除1例在移植后16个月复发,余4例无病存活6~42个月,中位数28个月。而在早期复发移植3例,移植后分别1个月,2个月,18个月复发。骨髓重建中位数31天,白细胞>0.5×10~9/L中位数36天,血小板>20×10~9/L,中位数18天,本净化方法对正常骨髓细胞生长,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
1995~2002年,我院采用静注大剂量人体丙种球蛋白联合雄激素(康力龙),治疗儿童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收到良好的效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球蛋白治疗组12例患者年龄7~13岁,男8例,女4例,初治者8例。康力龙+中药治疗1.5~6年者4例,外周血WBC1.6~2.5×10~9/L,ANC(0.5~0.9)×10~9/L6例,2.6~3.5×10~9/L(ANC(1.0~1.4)×10~9/L)6例,30~50×10~9/L7例,60~85g/L2例,BPC(5~30)×10~9/L7例,30~50×10~9/L5例。骨髓象:有核细胞增生重度减低者3例,增生减低7例,增生活跃2例。巨核细胞0个/片5例,1个/片4例。4个/片2例,7个/片1例,其中1例BPC5×10~9/L出现脑出血(面积7cm×8cm)。对照组12例,其年龄、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富集CD34 的造血干 /祖细胞做肿瘤患者同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Allo HSCT)和自体移植的临床疗效。观察输注纯化CD34 细胞患者的预后情况。方法 采用磁分选临床型细胞富集仪将表面包被有CD34单抗的磁性微球体系与细胞共同培养 ,特异性结合CD34 细胞。在磁场作用下分别收集CD34 和CD34-组分。完成 2 0例患者CD34 细胞体外纯化富集。其中HLA半相合移植 5例 ,自体移植 15例。结果 纯化后CD34 细胞纯度达 97%以上 ,移植CD34 细胞中位数 5 .72 (0 .15~ 12 .0 )× 10 6,CD34 细胞中位数 3.73(2 .6~ 6 .8)× 10 4 ;CD34-细胞 (CD3、CD4、CD8、CD19)对数去除率 (Log,下同 )为 1.99~ 5 .0。 19例患者移植后随访 11个月 (中位数 ,1~ 2 0 ) ,总体生存13/ 19(例 )。本院 11例中 ,总体生存为 8/ 11(例 ) ,其中HLA半相合 1/ 3(例 ) ,自体移植 7/ 8(例 )。移植后造血重建迅速 ,随访 18个月以上无病生存者 3例中 1例为同种异基因HLA半相合亲属移植 ,2例为肿瘤自体移植。 1例父子间HLA半相合移植 ,白细胞恢复 >1× 10 9/L ,血小板 >2 0× 10 9/L(均为移植后第 13天 )。仅有短暂的I度移植物抗宿主疾病。 2例自体移植病例白细胞恢复 >1× 10 9/L(8~ 2 6d) ,血小板恢复 >2 0× 10 9/L(2 2~ 35d)。结论  相似文献   

8.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对预后不良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PBSCT)治疗预后不良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病人效果。方法8例复发和具有不良预后因素晚期NHL病人,经BEAM方案预处理后采取APBSCT治疗。结果8例病人均获快速造血功能重建,中性粒细胞≥0.5×109/L时间为8~14 d,平均9 d,血小板≥20×109/L时间为8~17 d,平均11 d。其中4例移植时PR者3例达CR,1例为PR;另4例移植时CR的难治NHL病人已无病存活8~10个月。结论APBSCT支持下超大剂量化疗是治疗预后不良和复发非霍奇金淋巴瘤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初步探讨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PBSCT)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干细胞采集时机,观察其疗效和安全性。方法:4例MM,化疗2~7次后动员。1例复发型,1例并发甲亢,另2例肾小球滤过率减低。动员方案为环磷酰胺(CTX)加重组人粒系集落刺激因子(G-CSF),CTX 2.0 g每日1次,用2天,G-CSF5~10μg/kg,每日1次,WBC≥4.0 × 109/L时开始采集。单个核细胞(MNC)平均为4.09×103/kg,CD34+细胞平均为3.48×10e/kg。造血干细胞冻存采用-80℃低温冰箱直接冻存法。预处理方案为美法仑180 mg/m2分次口服。结果:移植后WBC和血小板计数(BPC)低谷时问平均分别为+7.0天和+8.5天。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ANC)>0.5×109/L和BPC>20 × 109/L,平均为+10.75天。除3例发生呼吸道感染以外,无其他严重的移植相关并发症。移植后骨髓原幼浆细胞、M蛋白、β2-微球蛋白(MG)和C反应蛋白(CRP)多有改善,仅复发型的1例M蛋白反而增高。结论:MM病程早期及避免用美法仑是提高采集效果的重要因素。移植前疾病的状态影响移植效果,病情进展期移植可能疗效差。APBSCT造血重建快,疗效好,无严重的移植相关并发症,MM伴肾损者并非禁忌证。  相似文献   

10.
本文首次报道,SpA菌体腹腔免疫615系小鼠、对10~3及10~4个L615白血病细胞攻击具有明显的免疫保护效果。实验用鼠SpA菌腹腔免疫后三周,分别用1×10~4个及1×10~3个L615细胞腹腔攻击,观察一个月,死亡动物平均存活时间分别为16.2±6.7天及25.3±2.0天,比对照组(平均存活期分别为7.3±0.5及12.9±0.5天),明显延长,抑制率达128.9%及95.7%,保护率为33.3%及50%。对存活期>30天的动物,以1×10~5个L615细胞重复攻击,平均存活时间为39.0±21.7天,比对照组(平均存活期7.3±0.3天)显著延长,抑制率达437.9%。结果表明,SpA菌体腹腔免疫可诱导一定强度的抗肿瘤免疫保护效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llo-pbsct)治疗晚期恶性淋巴瘤的疗效。方法:患者诊断为淋巴肉瘤白血病,预处理方案为大剂量环磷酰胺(CTX)加全身照射(TBI),供者为HLA相同的胞妹,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8ug·kg~(-1)·7.25~(-1)连续5.5天对供者进行外周血干细胞动员,于第5天及第6正(即相当于移植的一1及0天)用Cobespectra血液细胞分离机采集单个核细胞(MNC),两次采集的MNC悬液均于0天由静脉输给患者。移植后给予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等措施。结果:患者迅速恢复造血功能,于 13天WBC>1.0×10~9/L,TBC>20×10~9/L(不输血)以后逐渐恢复正常, 14天骨髓增生活跃,性染色体核型转变为供者型(46,XX),现已随访至90天,骨髓仍持续缓解。结论:allo—PBSCT是治疗晚期恶性淋巴瘤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2.
MOEP化疗联合G-CSF动员外周血干细胞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 报告 8例恶性血液病患者采用MOEP联合rhG CSF动员外周血干细胞的疗效和副作用。方法  8例住院病人中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2例 ,非何杰金淋巴瘤 5例 ,何杰金病 1例。其中 5例移植前疾病完全缓解 ,1例部分缓解 ,2例疾病处于进展期。动员方案为米托蒽醌 :0 2mg/kg分 3d ;长春新碱 :2mg ,第一天 ;足叶乙甙 :10mg/kg分 2~ 5d ;强的松片 :30~ 6 0mg共7d。白细胞降至低谷开始回升时加用rhG CSF(10 μg·kg-1·d-1)动员 ,白细胞升至 5 0× 10 9/L以上开始采集外周血干细胞。共采集干细胞 (2 0~ 7 8)× 10 8/kg。结果 回输干细胞后均获快速造血功能重建 ,白细胞开始回升 (ANC >0 5× 10 9/L)的时间为移植后 9~ 16d,血小板的恢复 (PLT >2 0× 10 9/L)稍滞后于白细胞 ,为移植后 10~ 2 8d。结论 采用MOEP方案动员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效果显著、副作用轻、且经济实惠  相似文献   

13.
<正> 笔者3年来在门诊以Vit K_1为主治疗百日咳患者102例,其中系统观察随访的84例,治愈率达95%以上,现报告如下。102例中男54例,女48例,均为5岁以下小儿(包括新生儿4例)。发病至就诊时间最短10天,最长21天。阵咳每日夜发作次数15~50~+次。血像检查(均在发病后7~10天作):白细胞15~50×10~9/L、淋巴细胞50~64%者80例,白细胞7~12×10~9/L、淋巴细胞50~64%者22例。治疗采用Vit K_1肌注,每日  相似文献   

14.
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儿童血液肿瘤的初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PBSCT)治疗儿童血液肿瘤的初期疗效。方法  2 0 0 1年 5月至 2 0 0 2年 3月 ,以PB SCT治疗儿童血液肿瘤患者共 10例 ,其中 :ALL 5例 ;ANLL 1例 ;NHL3例 ;HD1例。除 1例同基因移植患儿采用G CSF(10 μg/kg ,1/d ,皮下注射 ,共 4d后开始采集 )对正常供体进行动员外 ,其他患儿均为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动员方案为 :MOEP +G CSF。经 2~ 3次采集 ,获得MNC中位数为 5 4× 10 8/kg ,CD3 4+ 细胞为 6 1× 10 6/kg ,CFU M为 3 3× 10 5/kg。预处理方案 :Cy/TBI(8例 )或CEAC(2例 )。结果 所有患者移植后均重建造血。WBC >1 0× 10 9/L、中性粒细胞 >0 5× 10 9/L、PLT >2 0× 10 9/L ,分别为 (10± 3 )d、(11± 3 )d、(14± 5 )d。 1例患儿于移植后 3个月随访行常规化疗 ,因骨髓重度抑制继发感染死亡 ,1例患儿于移植后 4个月病情复发死亡。其余患者均无病存活 2~ 9个月 ,疗效仍在近一步随访中。结论 初期疗效显示 ,PBSCT是儿童血液肿瘤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为减少白血病患者自体骨髓移植后白血病复发率和提高长期无病存活率。方法 :采用缓解期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骨髓细胞在体外经处理后用癌光啉 (浓度为 10 μg/ ml)加光照净化 ,待患者完成预处理后回输给自身。结果 :10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接受了本净化方法后移植治疗。净化后输入有核细胞中位数1.3 0 ( 0 .7~ 2 .4 5 )× 10 8/ kg,CD3 4 细胞中位数 2 .3 9( 0 .74~ 4 .0 6)× 10 6/ kg,CFU- GM中位数 1.4 4( 0 .3 2~4 .65 )× 10 4/ kg。 10例中 9例造血功能重建 ,WBC升到 >1.0× 10 9/ L中位数时间 2 0 ( 15~ 4 3 ) d,>2 .0×10 9/ L 中位数时间 3 0 ( 2 1~ 5 5 ) d,BPC>5 0× 10 9/ L 中位数时间 4 6( 2 5~ 62 ) d。经中位 2 6个 ( 2 0~ 64 )月随访 ,有 6例仍无病存活 ;3例复发 ,其中 2例复发后失去随访 ;1例嗜碱细胞性白血病经化疗再次取得缓解 ,至今 CR2后又无复发存活 14个月 ;1例死于与移植相关并发症。结论 :初步结果表明 ,用癌光啉加光照净化自体骨髓中残留白血病细胞后行自体骨髓移植治疗白血病是一种安全而有潜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陆某,女,62岁,因左侧肢体无力一天经CT扫描确诊为脑血栓形成,于1987年12月5日入院。入院次日血象:WBC8.7×10~9/L,N80%,L20%,Hb112g/L,Plt115×10~9/L,凝血酶元时间14.7s。12月9日开始口服阿斯匹林0.25g,2次/日,连续使用1个多月。1988年1月10日血象:WBCS5.6×10~9/L,血片只见到淋巴细胞和异形淋巴细胞(占30%左右),未见到嗜中性粒细胞,,Hb111g/L。此后白细胞急剧下降,l月13、14、15日白细胞分别为:1.7×10~9/L,1.7×10~9/L,1.8×10~9/L,100%为淋巴细胞。Hb99.8/L,Plt242×10~9/L,网织红细胞0.5%;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造血干细胞移植 (HSCT)治疗儿童白血病的疗效及合并症。【方法】非血缘相关脐血移植 (UD UCBT)治疗儿童白血病 5例 (AML 4例 ,HR ALL 1例 ) ;同胞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allo PBSCT)治疗CML及HR ALL各 1例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auto PBSCT)治疗AML 2例。UD UCBT中 4例为HLA 5 / 6相合 ,1例为全相合。输入的脐血 (UCB)平均有核细胞数 (NC)为 6 2 9× 10 7/kg ,CFU GM为 0 17× 10 5/kg ,CD34+ 细胞数为 4 6× 10 5/kg。预处理主要以马利兰 (Bu)、环磷酰胺 (CY)、氟达拉宾 (Flu)和马法兰 (Mel)等组成的方案。【结果】 4例可评价的UD UCBT患儿中 3例完全植入 ,1例未植入者自体造血恢复 ,2例allo PBSCT患儿均完全植入。UCBT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 (ANC)≥ 0 5× 10 9/L的中位时间为 +2 1d ,血小板 (PLT)≥ 2 0× 10 9/L的中位时间为 +40d。 2例allo PBSCT患儿外周血ANC≥ 0 5× 10 9/L的中位时间分别为 +10d和 +12d ,PLT≥ 2 0× 10 9/L的中位时间为 +11d和 +14d。 3例植入的UCBT者 2例分别发生Ⅰ度和Ⅲ度aGVHD。 2例allo PBSCT患儿分别发生Ⅱ度和Ⅲ度aGVHD。随访 2 5个月 ,2例auto PBSCT患儿均复发。allo HSCT 7例中 2例复发 ,2例死于移植合并症 ,3例无病存活至今。【结论】H  相似文献   

18.
孙新  刘莎  赵喆  郝文革  廖灿  郭乃榄 《广东医学》2003,24(4):376-378
目的 探讨无关供者脐血移植 (UNRUCBT)治疗小儿急性白血病的可行性。方法 用HLA不全相合UNRUCBT治疗小儿急性白血病患儿 6例。供给受者的有核细胞 (3 63~ 15 35 )× 10 7/kg ,CD34 +细胞 (0 2 8~ 1 0 3)×10 7/kg ,粒 -巨噬细胞集落形成单位 (2 12~ 8 32 )× 10 5/kg。移植的预处理方案采用马利兰 +环磷酰胺 +抗胸腺细胞球蛋白方案。结果  6例患儿白细胞均达到了植入的标准 ,其平均中性粒细胞 >0 5× 10 9/L时间为 19 33d ;5例血小板达到植活标准 ,其平均血小板 >5 0× 10 9/L时间为 5 7 4d。 5例患儿发生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aGVHD) ,其中Ⅰ度aGVHD 1例 ,Ⅱ度aGVHD 3例 ,Ⅳ度aGVHD 1例 ,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aGVHD) 1例。 1例死于Ⅳ度aGVHD ,1例死于Ⅲ度HC。 4例长期存活的患儿中 ,1例在移植后 12个月出现“供者型”复发 ,经再次化疗获得完全缓解 ;另 3例分别无病存活 2 9,2 2 ,16个月。结论 URUCBT能长期重建受体造血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和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血液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总结12例血液病患者经allo-HSCT及4例供者淋巴细胞输注(DLI)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12例患者allo-HSCT后均获得造血重建,且经荧光原位杂交(FISH)或短串联重复-聚合酶链反应分析证实均为完全供者型造血,中性粒细胞(ANC)≥0.5×109/L的平均时间为11(10-19)天,血小板≥20×109/L的平均时间为22(12-44)天。5例发生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2例慢性CVHD。巨细胞病毒(CMV)感染2例,所有患者均未发生肝静脉阻塞综合征(HVOD)。4例allo-HSCT后出现复发后经用DLI治疗,3例又达完全缓解。12例中9例现仍持续完全缓解(移植后45-350天)。结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血液病的有效方法,尤其对于复发难治性恶性血液病有一定的疗效,移植后复发应尽早进行DII。  相似文献   

20.
中国人群成人静脉血细胞分析参考范围调查   总被引:76,自引:0,他引:76  
目的 建立中国正常成人静脉血细胞分析参数的参考范围。方法 在全国 14个城市(哈尔滨、长春、北京、天津、兰州、西安、南京、苏州、成都、武汉、重庆、福州、昆明、广州 )的 14家医院 ,使用不同型号的血液分析仪 ,检测正常人群 (男性 92 7人 ,女性 82 2人 ,共 174 9人 )静脉血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 (MCH )、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红细胞平均体积 (MCV)和红细胞压积 (HCT)。 14家医院均在同一个月内完成调查。研究期间 ,各实验室均进行严格的室内质量控制 ,保证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结果 各项参数的参考范围 (均值 )如下 :白细胞计数男性为 (3 97~ 9 15 )× 10 9/L(6 0 3× 10 9/L) ,女性为 (3 6 9~ 9 16 )× 10 9/L (5 89× 10 9/L) ;红细胞计数男性为 (4 0 9~ 5 74 )× 10 12 /L(4 91× 10 12 /L) ,女性为 (3 6 8~ 5 13)×10 12 /L(4 2 6× 10 12 /L) ;血红蛋白浓度男性为 131~ 172 (15 1) g/L ,女性为 113~ 15 1(12 9) g/L ;MCH男性为 2 7 8~ 33 8(30 8)pg ,女性为 2 6 9~ 33 3(30 2 ) pg ;MCHC男性为 32 0~ 35 5 (335 ) g/L ,女性为 32 2~ 36 2 (32 5 ) g/L ;MCV男性为 83 9~ 99 1(91 2 )fl,女性为 82 6~ 99 1(91 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