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04篇
  免费   929篇
  国内免费   507篇
耳鼻咽喉   40篇
儿科学   84篇
妇产科学   101篇
基础医学   674篇
口腔科学   97篇
临床医学   862篇
内科学   902篇
皮肤病学   63篇
神经病学   249篇
特种医学   280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579篇
综合类   1541篇
一般理论   4篇
预防医学   682篇
眼科学   174篇
药学   896篇
  6篇
中国医学   668篇
肿瘤学   537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154篇
  2022年   288篇
  2021年   438篇
  2020年   384篇
  2019年   257篇
  2018年   263篇
  2017年   297篇
  2016年   222篇
  2015年   349篇
  2014年   446篇
  2013年   426篇
  2012年   627篇
  2011年   607篇
  2010年   384篇
  2009年   335篇
  2008年   406篇
  2007年   493篇
  2006年   275篇
  2005年   304篇
  2004年   202篇
  2003年   189篇
  2002年   166篇
  2001年   138篇
  2000年   114篇
  1999年   109篇
  1998年   73篇
  1997年   79篇
  1996年   68篇
  1995年   50篇
  1994年   38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42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34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38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7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牛膝多肽(ABPP)对N-甲基-D-天冬氨酸(NMDA)介导的光感受器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讨ABPP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 在培养的光感受器细胞RGC-5中加入不同浓度的ABPP (0.05 mg·L-1、0.10 mg·L-1、0.50 mg·L-1、1.00 mg·L-1、5.00 mg·L-1)作用10 h后,通过NMDA(0.1 mmol·L-1)介导细胞损伤,同时设立NMDA组、正常组和地卓西平(MK-801)组。倒显微镜下观察各组细胞形态变化; MTT法检测细胞生存率;利用Hoechst 33258/PI双染和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凋亡;钙离子成像观察细胞内钙离子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Bcl-2和Bax mRNA的变化。结果 NMDA组RGC-5细胞生存率较正常组明显下降(P<0.01);与NMDA组比较,0.10 mg·L-1ABPP组、0.50 mg·L-1 ABPP组和1.00 mg·L-1 ABPP组RGC-5细胞生存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MK-801组细胞生存率也明显高于NMDA组(P<0.05),与0.50 mg·L-1ABPP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在后续的实验中选择0.50 mg·L-1为ABPP组的有效药物浓度。正常组、ABPP组、MK-801组细胞凋亡率与NMD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ABPP组、MK-801组细胞内钙离子荧光强度与NMD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与NMDA组比较,正常组、ABPP组、MK-801组细胞内Bcl-2 mRNA表达均增加,Bax mRNA表达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ABPP可抑制NMDA介导的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损伤,作用呈一定的浓度依赖性,其机制可能与抑制钙内流以及上调Bcl-2 mRNA表达、下调Bax mRNA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经阴道分娩所致耻骨损伤与耻尾肌损伤的发生差异以及2种损伤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88例初产妇经阴道分娩后的盆腔MRI影像。根据MR影像上有无耻骨损伤,将产妇分为耻骨损伤组(51例)和无耻骨损伤组(37例)。由2名高年资放射科诊断医师在MRI影像上判断和评估耻骨及耻尾肌损伤情况,包括耻骨的骨髓水肿、骨折,以及耻尾肌水肿、撕裂和断裂,并对损伤程度进行评分。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卡方检验及Fisher精确概率检验比较有无耻骨损伤的2组临床资料和影像表现,不同耻骨损伤程度间的耻尾肌损伤发生率比较采用Fisher精确概率检验。采用Kendall`s tau-b相关分析耻骨损伤程度与耻尾肌损伤程度的相关性。 结果 耻骨损伤组骨盆痛、压力性尿失禁及耻尾肌损伤发生率均高于无耻骨损伤组(均P<0.05)。耻骨损伤程度不同,其耻尾肌损伤发生率不同(P<0.05),耻骨骨折,重度、中度及轻度骨髓水肿产妇的耻尾肌损伤发生率依次减低。耻骨损伤程度与耻尾肌损伤程度呈正性线性相关(r=0.297,P=0.036)。 结论 经阴道分娩的初产妇如有耻骨损伤则往往伴发耻尾肌损伤,并且耻骨损伤越严重,耻尾肌损伤发生率越高、程度越重。  相似文献   
3.
4.
目的研究腺样体肥大患儿血清炎症介质、淋巴细胞亚群表达特征及其与患儿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收治的86例腺样体肥大患儿(观察组)和86例健康儿童(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采集血液标本测定血清炎症介质及淋巴细胞亚群相关指标,对比两组儿童的测定结果。分析腺样体肥大患儿的肥大程度、腺样体再增生情况,对比不同肥大程度患儿的血清指标,并分析各指标与患儿病情程度及预后(腺样体再增生)的关系。结果观察组患儿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分别为(492.44±50.56)mg/L、(420.48±61.79)U/ml及(33.65±4.51)pg/ml,对照组儿童分别为(301.22±41.65)mg/L、(236.55±57.90)U/ml及(16.25±3.27)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6.004,P<0.05;t=20.311,P<0.05;t=8.995,P<0.05)。观察组CD4+、CD8+及CD4+/CD8+水平分别为(35.75±7.05)、(16.22±2.69)及(1.46±0.67),对照组分别为(34.25±4.53)、(17.62±2.35)及(1.40±0.6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036,P>0.05;t=0.905,P>0.05;t=0.823,P>0.05)。相比腺样体中度肥大患儿,重度肥大患儿的TNF-α、sIL-2R、IL-6、CD4+及CD4+/CD8+水平明显更高(P<0.05)。相比未增生患儿,腺样体再增生患儿的TNF-α、sIL-2R、IL-6、CD4+及CD4+/CD8+水平明显更高(P<0.05)。相关分析显示,患儿腺样体肥大程度与TNF-α、sIL-2R、IL-6、CD4+及CD4+/CD8+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患儿腺体再增生与TNF-α、sIL-2R、IL-6、CD4+及CD4+/CD8+水平也呈正相关(P<0.05)。结论腺样体肥大患儿的血清炎症介质及部分T淋巴细胞亚群表达显著升高,其与腺样体肥大程度、患儿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6.
7.
摘要:抗菌药物的滥用加速了细菌耐药的产生与传播,每年因耐药细菌导致的人口死亡和医疗成本耗费都极为惊人。针对 耐药细菌的新型抗生素研制十分缓慢,自1987年以来没有一类新型抗生素上市。研究抗生素杀菌机制以开发新药或抗生素佐剂 是一种应对耐药细菌的良好策略。目前普遍认同活性氧(ROS)介导细胞死亡是抗生素杀菌的共享途径,抗生素作用于靶标介导 产生原发初级损伤,诱使ROS生成,ROS造成次级细胞损伤并刺激更多ROS生成,形成一种恶性循环,最终ROS累积超过细胞 氧化应激极限、致使细菌死亡。细菌胞内具有用以消除氧化应激压力的专能系统,针对性抑制这些系统可能是快速杀伤细菌的 一个好策略。然而,设计靶向细菌某些代谢节点的新型抗生素或相关佐剂很可能更为简单、有效,生物体代谢是一个巨大的相 互协作网络,关键节点的扰动很容易引起代谢通路的剧烈波动,能引发细菌整体氧化应激状态改变的代谢节点有望成为潜在新 抗生素或抗生素增效剂的靶标。  相似文献   
8.
社会人口老龄化使传统的“以医院为中心的医疗保健”模式逐渐发生改变,中医药在慢性病诊疗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是传统的中医四诊模式、依靠医生主观经验、只能采集静态数据等束缚了中医长足发展。近年来,中医药发展已上升至国家战略,中医药产业势必要寻求新科技相结合发展。随着微纳技术、柔性电子、电子皮肤、可植入芯片、3D打印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日趋完善,可穿戴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医疗健康领域,实现了远程医疗。可穿戴技术在中医诊断、疗效评价、养生、经络诊疗、治未病等方面均表现出强大的应用潜力。未来,医生和工程师通力合作,多学科交叉融合,必将推动中医药健康事业的飞速发展。本文对近5年国内外可穿戴技术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采用以骨质移行转换点为参考标志的改良椎弓根螺钉徒手置钉法行腰椎内固定术的疗效。方法 2017年1月—2018年3月,采用内固定术治疗腰椎疾病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30例,改良组采用骨质移行转换点为参考标志徒手置钉,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徒手置钉。术后行CT多平面重建(MPR)对螺钉进行椎弓根层面扫描,采用Neo分级评估螺钉位置。结果 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改良组共置入椎弓根螺钉154枚,置钉准确率为96.10%;对照组共置入椎弓根螺钉150枚,置钉准确率为88.67%;2组置钉准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骨质移行转换点为参考标志的改良椎弓根螺钉徒手置钉法相较于传统徒手置钉法有更高的置钉准确率,可一定程度上实现椎弓根置钉的个体化,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