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合并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颅脑损伤合并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9例均急诊行开颅动脉瘤血肿清除和去骨瓣减压,基底动脉瘤行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术,并行腰蛛网膜下腔引流5~7天。结果: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9例均经CTA或DSA检查证实,其中前交通动脉瘤3例,大脑中动脉瘤3例,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2例,基底动脉瘤1例,行开颅动脉瘤夹闭术8例,行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术1例。全部病例恢复良好。结论:颅脑损伤伴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有合并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的可能,早期明确诊断、积极合理的治疗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微骨孔入路治疗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5,自引:7,他引:18  
目的 探讨微骨孔入路微创外科技术治疗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经微骨孔入路对53例颅内前循环动脉瘤实施手术治疗。其中翼点微骨孔入路夹闭颈内和大脑中动脉动脉瘤37例,单侧额部纵裂微骨孔入路夹闭前=前交通动脉动脉瘤16例,骨瓣宽25-30mm,高15-20mm,应用高速钻开颅,经侧裂或纵裂暴露动脉瘤。结果 成功夹闭前循环动脉瘤53例,其中切除瘤体5例,12例动脉瘤术中破裂,术后造影动脉瘤闭塞,术后无死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8%,无与开颅入路相关的并发症,结论 微骨孔入路夹闭颅人前循环动脉瘤,可降低手术医源性损伤并获得最佳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瘤颈夹闭术围手术期处理要点。方法:对破裂后颅内动脉瘤瘤颈夹闭术50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0例中有5例为多发性动脉瘤(左前交通动脉瘤合并左大脑中动脉瘤1例,右前交通动脉瘤合并右大脑中动脉瘤1例,双侧颈内-后交通动脉瘤2例,左小脑后下动脉上有3枚动脉瘤1例),单一动脉瘤45例(颈内-后交通动脉瘤19例,前交通动脉瘤18例,大脑中动脉瘤6例,脉络膜前动脉瘤、眼动脉瘤各1例),共计动脉瘤56枚,均行动脉瘤颈夹闭术,共夹闭动脉瘤54枚;术后恢复良好(GOSⅠ、Ⅱ级)41例,术后并发脑梗死伴偏瘫4例,脑积水2例,死亡3例(其中2例为Hunt&Hess分级IV级)。结论:选择适当的手术时机、熟练的显微外科技术、有效的药物治疗等措施是颅内动脉瘤手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深入研究颅内动脉瘤开颅夹闭术中破裂出血的预防和处理措施。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3年6月在该院使用开颅夹闭手术进行治疗的颅内动脉瘤病患80例,其中因破裂出血需要处理的病患12例,占总数的15%,4例前交通,3例后交通,3例脉络膜前,2例大脑中分叉。结果12例动脉瘤破裂出血病患经相应处理后,都夹闭成功,其中2例重残,3例中残,1例死亡,其余6例恢复良好。结论使用开颅夹闭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病患时,破裂出血不可避免,所以不仅要做好相应处理工作,还应加强预防,显微手术与综合处理方法能有效减少并预防术中破裂出血现象,并且使病患的预后得到良好改善,可以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锁孔入路微创手术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Lan Q  Chen J  Qian ZY  Zhang QB  Huang Q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13):872-876
目的探讨锁孔入路微创手术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的可行性及其疗效。方法颅内复杂动脉瘤共31例42个,包括颈内动脉分叉部动脉瘤2个,大脑前动脉瘤1个,后交通动脉瘤12个,脉络膜前动脉瘤2个,大脑中动脉瘤7个,前交通动脉瘤6个,基底动脉瘤2个[基底动脉与小脑上动脉(BA—SCA)分又处动脉瘤,基底动脉与大脑后动脉、小脑上动脉(BA—SCA—PCA)分叉处动脉瘤各1个],椎动脉瘤2个,大脑后动脉瘤4个,眼动脉瘤4个。其中多发性动脉瘤10例,巨大动脉瘤14例,后循环动脉瘤7例8个,磨除前骨突后进行动脉瘤夹闭4例。分别采用眉弓锁孔入路、翼点锁孔入路、颞下锁孔入路、枕下外侧锁孔入路及乳突后锁孔入路进行手术。结果动脉瘤夹闭术31个,微小动脉瘤包裹术2个,夹闭加巨大动脉瘤体切除术5个,孤立加瘤体部分切除术2个,孤立术1个,手术前破裂1个。术后近期GOS疗效评定,27例好,2例轻残,2例死亡。结论锁孔入路可有效控制动脉瘤出血及进行前床突骨质磨除、巨大动脉瘤切除、载瘤血管塑型等操作。在个体化的手术设计及精湛的显微手术技术基础上,锁孔微创人路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安全、简捷、有效。  相似文献   

6.
微骨窗入路在颅内动脉瘤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Zhou Y  Ao XS  Huang X  Hu KQ  Liu HD  Zhang QS  Xu TW  Chen B  Cai L  Zheng YY  Li CX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32):2250-2253
目的探讨微骨窗入路(锁孔入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手术技术和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微骨窗入路对56例58个颅内动脉瘤施行直接手术夹闭。56例动脉瘤中前交通动脉瘤23例,颈内-后交通动脉瘤29例(双侧动脉瘤2例),颈内动脉瘤4例。手术经眶上入路22例,翼点入路18例,眉弓切121经眶入路16例。对33例患者使用神经内镜辅助手术。结果对56例动脉瘤的手术,成功地夹闭58个动脉瘤。对2例双侧后交通动脉瘤均经一侧入路一次夹闭。术后37例患者经复查脑血管造影,证实动脉瘤消失。无手术死亡病例。未发生与手术入路相关的并发症。结论微骨窗入路开颅治疗颅内动脉瘤在技术上是可行的。不仅减少了手术创伤,缩短了手术时间,治疗效果也理想。  相似文献   

7.
为了防止颅内动脉瘤的破裂出血,夹闭或结扎瘤颈,断绝动脉瘤与载瘤动脉间的交通,是一个最合理的治疗方法。我们在直接手术的100例颅内动脉瘤中,79例行瘤颈夹闭,其中2例术后造影复查发现瘤颈夹闭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前交通破裂动脉瘤破裂早期显微手术治的疗效。【方法】对本院50例前交通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在48 h内经翼点入路行显微手术治疗,探讨其影像学特点、手术方法。【结果】50例前交通动脉瘤术中诊断与术前一致,其中多发动脉瘤5例,合并后交通动脉瘤3例,大脑中动脉瘤1例,位于同侧,1次手术夹闭。合并双侧颈内动脉C2段动脉瘤1例,一次夹闭主侧两动脉瘤,位于对侧C2段动脉瘤,继续观察。出血动脉瘤均为中小型动脉瘤。术后6个月GOS分级Ⅴ级43例,Ⅳ级2例,Ⅲ级1例,Ⅱ级2例,Ⅰ级2例。【结论】前交通破裂动脉瘤显微手术治疗,注意细节,个体化处理是成功治疗的关键,早期显微手术清除积血,夹闭动脉瘤,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颅内多发性动脉瘤(MIA)的显微手术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经显微夹闭手术治疗的颅内多发性动脉瘤11例,均行翼点入路,单侧开颅3例,一期双侧开颅2例,分期双侧开颅6例;夹闭动脉瘤20个,电凝烧灼加包裹2个.结果:9例手术成功,2例行单侧手术后对侧动脉瘤未能再次手术处理,1例患者单侧开颅手术夹闭后等待再次手术中对侧动脉瘤破裂死亡,11例患者无与手术相关的死亡病例.术后5例出现程度不同的脑积水,其中3例较重行脑室腹腔分流术,2例轻度脑积水无进展.结论:对颅内多发性动脉瘤患者应采取个体化治疗方案,根据患者全身情况采取一期或分期处理的方法,可达到手术治疗的目的,手术治疗对于颅内多发性动脉瘤的预后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颅内破裂微小动脉瘤的急性期显微手术的临床经验。方法 12例自发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经CTA或DSA确诊为颅内微小破裂动脉瘤,其中大脑中动脉动脉瘤5例,大脑前动脉动脉瘤3例,前交通动脉瘤4例,hunt分级Ⅰ~Ⅲ级10例,Ⅳ级2例。在发病3d内行显微手术夹闭,其中6例手术经额锁孔入路完成。术后随访半年。结果 12例动脉瘤均顺利夹闭,8例术后复查头部CTA显示夹闭满意,所有患者随访均无再出血。结论显微手术是治疗颅内微小动脉瘤的重要方式,急性期手术及个体化选择锁孔手术对减少再出血几率、减小损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术中破裂的原因及应急处理措施。方法:35例颅内动脉瘤行开颅夹闭手术。结果:本组术中破裂7例(麻醉诱导至切开硬脑膜时破裂1例,解剖粘连脑池、分离载瘤动脉时破裂2例,牵拉、剥离动脉瘤体及暴露、游离瘤颈时破裂3例,夹闭瘤颈时破裂1例)。其中5例经处理后顺利夹闭;2例术后死于脑疝。结论:术前降颅压及术中仔细操作、良好的暴露和主动截断载瘤动脉供血能减少破裂概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介绍27例颅内动脉瘤显微神经外科手术的经验,探讨显微手术技巧及动脉瘤破裂的处理。方法:在气管插管全麻及控制性低血压下手术。多采用改进的Y asarg il入路,在显微镜直视下操作,解剖动脉瘤颈,稳妥地夹闭瘤蒂,必要时行瘤体切除或瘤颈加固。结果:本组27例行动脉瘤颈夹闭术,2例因瘤体巨大故在瘤颈夹闭后行瘤体切除术,治愈率为92.5%。术中动脉瘤破裂6例,死亡2例,死亡率为7.3%。结论: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对提高颅内动脉瘤手术成功率具有重要作用,动脉瘤术中破裂出血是手术失败和致死的重要原因。有预见性地采用控制性低血压和暂时阻断载瘤动脉是术中动脉瘤破裂出血时的重要应急措施。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告6例颅内动脉瘤术中破裂的应急处理。6例中5例后交通动脉瘤在分离瘤颈部蛛网膜时破裂出血;1例前交通动脉瘤在夹闭瘤颈后出血。术中5例做了瘤颈夹闭,1例只夹闭了破裂口。术后4例痊愈,无任何并发症,1例偏瘫失语,1例死亡。本文对术中发生破裂出血的紧急处理进行了简要讨论。  相似文献   

14.
我院自1981年以来共行颅内动脉瘤直接手术26例,其中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21例,前交通动脉瘤3例,椎动脉瘤1例,基底动脉干末端动脉瘤1例。除1例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术前破裂行急诊手术,术中再次破裂虽行夹闭术,术后死于脑血管痉挛外,余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破裂前交通动脉瘤的早期显微手术疗效。方法运用翼点手术入路早期治疗破裂前交通动脉瘤98例。结果瘤颈夹闭92例,动脉瘤孤立6例,同时行去骨瓣减压术12例,术后患者预后按格拉斯哥评分(GOS)预后评分标准,良好91例,中残2例,重残2例,死亡3例。结论破裂前交通动脉瘤应及早选择显微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介绍13例颅内动脉瘤显微神经外科手术的疗效,探讨显微手术技巧及动脉瘤破裂的处理方法。方法:对13例颅内动脉瘤按照Hunt-Hess分级,其中Ⅱ级9例,Ⅲ级3例,Ⅳ级1例,根据术前DSA显示动脉瘤部位,结合CT等判断破裂动脉瘤位置,选择翼点入路或额部入路,在手术显微镜下对动脉瘤进行夹闭,必要时行瘤颈加固。结果:本组12例行动脉瘤夹闭,1例术中动脉瘤破裂。结论: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对提高颅内动脉瘤手术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术中采用控制性低血压及暂时行载瘤动脉阻断是术中动脉瘤破裂出血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开颅手术夹闭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效果.方法 47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或脑出血患者均经头颅CTA及全脑血管造影证实为颅内动脉瘤破裂,均位于前循环.34例行急诊开颅夹闭术,13例择期行开颅夹闭术,所有患者均行翼点入路.结果 43例手术后复查CTA显示动脉瘤完全夹闭且无明显神经功能缺损,3例面神经额支损伤,2例一侧肢体不全瘫,治愈率达到91.4%.结论开颅手术夹闭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是一种疗效可靠、安全性较高的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显微夹闭颅内前循环动脉瘤术中动脉瘤破裂出血的处理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0年1月56例前循环颅内动脉瘤患者开颅显微手术夹闭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对13例术中发生动脉瘤破裂出血的处理经验和技巧进行总结.结果 56例接受开颅夹闭的动脉瘤病人中,有13例出现术中动脉瘤破裂,均得以妥善处理,术后GOS 5分(恢复良好,能够恢复工作或学习)39例;GOS 4分(轻残,能够独立生活,不能恢复工作或学习)8例;GOS3分(重残,能够按吩咐动作,但不能独立生活)6例;GOS2分(植物状态,不能与外界互动,无反应)0例;GOS 1分(住院死亡)3例.结论应从麻醉、开颅到手术操作的各个环节尽量防范术中动脉瘤破裂,合理、间断和短时应用载瘤动脉临时阻断技术,可有效处理和防范术中动脉瘤破裂的危急情况.  相似文献   

19.
目的:应用三维CT血管造影(3D-CTA)模拟颅内动脉瘤手术入路,探讨颅内动脉瘤破裂开颅手术治疗中颅脑3D-CTA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经手术证实的颅内动脉瘤破裂致蛛网膜下隙出血患者134例,术前均行3D-CTA检查并进行动脉瘤手术模拟,部分患者术前行DSA检查;将患者的术前CTA与术前DSA、术中所见进行比较,分析颅脑3D-CTA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134例患者共有动脉瘤163枚,3D-CTA发现162枚,诊断阳性率为99.4%,特异性100%;术前3D-CTA能清晰地显示动脉瘤位置、大小、形态、瘤顶指向、瘤颈宽窄、载瘤动脉、动脉瘤与周围血管及骨结构关系,且与术中所见基本一致;术中134例患者在探查动脉瘤时均未发生动脉瘤破裂出血,出院时GOS预后评分:5分85例、4分22例、3分17例、2分6例、1分4例。结论:作为术前常规检查的3D-CTA对颅内动脉瘤进行开颅夹闭术的模拟,有助于颅内动脉瘤手术入路的设计,从而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析前交通动脉瘤非优势侧入路开颅夹闭术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6年9月至2018年5月我院神经外科接诊治疗的21例前交通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病例经非优势侧入路展开手术,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观察治疗效果。结果前交通动脉瘤非优势侧入路开颅夹闭术治疗后,CT血管造影复查瘤颈夹闭效果满意,21例患者中未并发脑脊液漏、硬膜外血肿等并发症,随访2~6个月,21例患者恢复达优级16例、良3例、差2例。结论非优势侧入路开颅术夹闭前交通动脉瘤手术操作便利安全有效,术后并发症少,能改善预后,降低致残率、致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