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1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药学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以癫痫为首发症状的胶质瘤特点,为临床癫痫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1年1月至2012年8月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病理确诊为胶质瘤,并以癫痫为首发症状的患者,分析癫痫发作与肿瘤部位和病理的关系.结果 收集到病理确诊的幕上胶质瘤患者171例,其中64例以癫痫为首发症状.低级别胶质瘤癫痫发生率显著高于高级别胶质瘤患者(P<0.05),星形细胞瘤与少突星形细胞瘤癫痫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病理类型(P<0.05).额叶与额顶叶胶质瘤癫痫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类型胶质瘤(P<0.05).结论 胶质瘤继发癫痫与肿瘤部位和病理类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PCNSL)治疗现状,为国内神经外科PCNSL规范化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3年5月北京天坛医院收治活检病理确诊PCNSL后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的65例患者,与2004年至2005年手术切除,或联合全脑放疗患者的中位生存期、无进展生存期、不良反应等进行比较、分析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结果 65例接受甲氨蝶呤化疗的PCNSL患者经过4~7个周期化疗后,CR61.5%(40/65),PR27.7%(18/65),总有效率89.2%,中位生存期60.6个月,无进展生存期39个月,化疗主要不良反应包括口腔溃疡、皮疹、恶心、呕吐、血小板减少等;14例全切或近全切肿瘤患者,中位生存期3.8个月;13例全切或近全切联合全脑放疗患者,中位生存期14个月(P0.01)。结论单纯的手术全切或近全切肿瘤并不能使PCNSL患者生存获益,联合大剂量甲氨蝶呤化疗可以改善患者生存期,是目前PCNSL一线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3.
恶性胶质瘤是最常见的致命性的脑肿瘤.目前,国际标准的治疗方案是最大程度地安全切除,术后放疗联合替莫唑胺( temozolomide,TMZ)或亚硝基脲类药物辅助化疗.近5年来,尽管研究和治疗手段的不断发展,恶性程度和发病率最高、侵袭性最强的胶质母细胞瘤( glioblstoma,GBM)的平均生存期仅由10个月延长到14个月,经手术切除辅助放化疗综合治疗后复发仍常见,中位生存期仅有12 - 15个月,显然,临床迫切需要新的有效手段治疗GBM[1].TMZ作为一种烷化剂,可以口服给药,并且毒性作用和不良反应小,可以与放疗同步使用,或放疗后使用.新的手术方法,如荧光引导下的切除和神经内镜技术在恶性胶质瘤治疗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此外,在未来10年,基础和转化研究将进一步改善恶性胶质瘤的疗效,其中包括阻断肿瘤异常增殖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信号通路,克服对目前治疗药物的耐药.  相似文献   
4.
翼点微骨孔入路治疗颅内前循环动脉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应用微骨孔入路治疗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2000年11月~2001年12月采用翼点微骨孔入路治疗前循环动脉瘤病人83例,共86个动脉瘤。其中颈内动脉眼段动脉瘤3例,颈内动脉C2段动脉瘤40例,颈内动脉分叉部动脉瘤4例,前交通动脉瘤19例,前动脉水平段动脉瘤2例,中动脉水平段5例,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13例。结果成功治疗前循环动脉瘤病人83例,共夹闭86个动脉瘤。术后出现肢体活动障碍4例,占4.8%;无手术死亡。术后80例复查脑血管造影,显示动脉瘤消失。无与开颅入路相关的并发症。本组均未输异体血液,术中采用自体血回收后输血26例。结论翼点微骨孔入路夹闭颅内前循环动脉瘤,可以降低手术中的医源性损伤并获得满意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5.
导航下手术治疗脑血管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无框架脑立体定位手术在治疗脑血管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术前将MRI数据传入无框架脑立体定向导航系统(SealthStation)计算机工作站,进行三维建模,标记点定位,手术入路设计,开颅前行参考环及探针确认,标记点注册,设计手术切口,术中实时定位,1999年11月至2001年6月行无框架脑立体定向手术117例,其中动静脉畸形46例,动脉瘤42例,海绵状血管瘤29例,结果:颅内病灶或重要解剖定位结构准确,机显病灶定位误差均在2mm以内,术后神经功能损害4例,占3.4%,无手术死亡,结论:无框架脑立体定向手术能准确进行病灶定位,有效保护脑组织,减少神经损伤,切除病灶,改变了传统开颅手术模式,是微创神经外科的保证。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与胶质瘤1号和19号染色体多体相关的临床、病理和影像学因素.方法 254例胶质瘤患者,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法(FISH)检测肿瘤组织中染色体1p/19q缺失状态和染色体多体比率.染色体多体定义为肿瘤组织中30%以上的肿瘤细胞含有两个以上的1q和19p荧光信号.患者年龄、性别、肿瘤病理类型、级别和部位通过回顾分析病历和影像资料获得.通过单变量和多变量分析确定与1号和19号染色体相关的因素.结果 254例中,68(26.8%)例同时为1号和19号染色体多体,1号和19号染色体多体显著相关(P<0.000 001).单变量和多变量分析显示1号和19号染色体多体与年龄小和1p/19q联合缺失相关,与性别、肿瘤病理类型、级别、肿瘤部位无关.结论 1号和19号染色体多体共存于胶质瘤中.1号和19号染色体多体不能用于预测病理类型和级别,年龄小和1p/19q联合缺失是与染色体多体相关的独立因素,提示染色体多体对良好预后可能存在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7.
垂体瘤伴发颅内动脉瘤4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我院 1980年至 2000年手术治疗垂体瘤 3481例,其中发现 4例垂体瘤伴发颅内动脉瘤,现报告如下。1 资料例 1:男,54岁。突发头痛伴呕吐4 h入院。CT及 MRI见广泛蛛网膜下腔出血和鞍区占位性病变。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术(DSA)见前交通动脉瘤。血泌乳素(PRL)升高(111.5μg/L)。行冠状切口双额开颅手术,见 1个直径约3 cm的垂体瘤,偏左,视神经轻度受压。动脉瘤直径约1cm,蒂宽0.4cm。分离后夹闭动脉瘤顺利,其后次全切除垂体瘤。例2:女,65岁。入院2周前突发剧烈头痛,伴恶心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组织细胞肉瘤(CNS HS)的诊断、治疗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原发于大脑的CNS HS病人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总结。肿瘤位于额叶,术前影像诊断(包括磁共振波谱分析)考虑胶质瘤,手术全切除。结果术后病理确诊为HS,病人接受调强放疗联合替莫唑胺化疗,随访6个月,肿瘤无复发。结论 HS是少见的淋巴造血系统肿瘤,原发于中枢者罕见,确诊需要病理学支持,治疗方法为手术、放疗和化疗的综合治疗,预后较差。术后同步放化疗可能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9.
脑室内表皮样囊肿隋大立,马振宇,赵雅度我院自1982年1月至1992年12月,共收治脑室内表皮样囊肿12例,占同期收治颅内表皮样囊肿303例的4%。根据脑室内表皮样囊肿的临床表现、CT、MRI等特点,并结合文献,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1...  相似文献   
10.
动脉瘤破裂致急性硬膜下血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动脉瘤破裂引起急性硬膜下血肿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天坛医院神经外科近年来收治的9例动脉瘤破裂引起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Glasgow评分来评价患者的意识情况,通过血管造影确定动脉瘤的发生部位,并行血肿清除和动脉瘤夹闭术治疗。结果4例患者术后完全恢复正常,无神经功能缺失。3例患者术后遗留不同程度的肢体活动障碍。2例患者术后死亡。结论动脉瘤破裂引起急性硬膜下血肿的情况少见且致命,对这类患者应进行及时的血肿清除和动脉瘤夹闭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