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9篇
  免费   118篇
  国内免费   29篇
耳鼻咽喉   81篇
儿科学   17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47篇
口腔科学   10篇
临床医学   111篇
内科学   56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110篇
特种医学   25篇
外科学   57篇
综合类   270篇
预防医学   105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78篇
  1篇
中国医学   111篇
肿瘤学   3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52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62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69篇
  2012年   73篇
  2011年   69篇
  2010年   64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目的:临床药师以利福平药物相互作用为切入点,审核布氏菌病患者的用药医嘱,为建立医嘱审核实践模式提供参考。方法:以北京地坛医院收治的布氏菌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以2018年7—12月的住院患者为观察组,2018年1—6月住院患者为对照组,依据提前设计的利福平药物相互作用模板,开展医嘱审核和干预,并对干预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59例患者,医嘱749条,男性49例(83.1%),女10例(16.9%),年龄17月~71岁,平均年龄(50.0±15.6)岁,平均住院(16.5±9.4)d。对照组患者50例,医嘱653条,男性43例(86.0%),女7例(14.0%),年龄31月~71岁,平均年龄(51.4±12.9)岁;平均住院(16.7±11.0)d,2组患者年龄、性别、住院天数、医嘱条数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建立联合用药模板,主要包括奥美拉唑、硝苯地平、苯磺酸氨氯地平、咪达唑仑、酒石酸美托洛尔、地西泮和氟康唑7种药物。临床药师干预观察组相互作用医嘱32条,干预率4.30%(32/749),医师接受了23条临床药师建议,接受率71.88%;对照组存在相互作用却没有干预的医嘱35条,漏审率5.40%(35/653)。结论:以利福平药物相互作用为切入点进行审核医嘱,可显著提高医嘱审核的准确性,减少漏审率,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总结小脑前下动脉瘤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以及手术夹闭与介入治疗两种方法的治疗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2012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小脑前 下动脉瘤患者的基线信息、临床表现、动脉瘤特点、治疗方式和治疗效果。 结果 共收治11例小脑前下动脉瘤患者,其中显微外科手术夹闭动脉瘤5例,治愈率100%,术后2例 (40%)出现不完全性失语和手术侧面瘫,随访均无复发;介入治疗6例,5例(83.3%)完全栓塞动脉 瘤,其中2例(33.3%)闭塞动脉瘤远端载瘤动脉,1例(16.7%)栓塞治疗失败,术后1例(16.7%)出现 记忆力下降,1例(16.7%)出院1个月后动脉瘤破裂,并最终死亡。 结论 对于小脑前下动脉瘤,积极干预对于挽救患者生命意义重大,开颅手术夹闭和介入治疗都是 可选的治疗方式,两者均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4.
5.
整合素αV在脑海绵状血管瘤和动静脉畸形中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比较整合素亚单位αV在人脑海绵状血管瘤、动静脉畸形和对照血管中的表达,探讨脑海绵状血管瘤以及动静脉畸形的发生和发展机制.方法采集人脑海绵状血管瘤标本19例,动静脉畸形标本26例,以及对照血管组织9例.扩增3种标本中整合素αV的对应mRNA序列,比较其相对含量.观察3种标本血管成分中整合素αV的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脑海绵状血管瘤、脑动静脉畸形和对照血管之间整合素αV的表达分别为0.7510±0.1872、0.5959±0.1354、0.5277±0.1383,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整合素αV在脑海绵状血管瘤中的表达明显高于脑动静脉畸形和对照血管.结论人脑海绵状血管瘤、动静脉畸形中的血管生长可能与整合素αV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大脑半球自发性脑内出血(ICH)患者意识水平与早期血肿扩大及血肿量的相关性,为血肿扩大的预测提供新指标.方法对87例发病后4h内CT诊断为大脑半球ICH患者,24h后复查CT,了解血肿扩大的发生情况,将结果与首诊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和脑实质内血肿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早期血肿扩大发生率为27.6%.经统计分析,在轻、中度意识障碍组(GCS 9~15分)GCS评分与血肿量呈正相关(P=0.011),在重度意识障碍组(GCS 3~8分)GCS评分仅与血肿扩大相关(P=0.026).结论患者就诊时GCS评分是大脑半球ICH早期血肿扩大的重要预测指标,血肿量不大而意识障碍严重高度提示血肿进行性生长.  相似文献   
7.
王硕  张聪聪  姚晓敏 《药学研究》2023,42(4):238-242
目的 探讨了原花青素药物分子通过材料表面介导的方式实现长效扩散型释放行为的可能性。方法 将原花青素分散在水中配制为药物溶液,与三氯甲烷共混后通过超声乳化的方式将混合液制备成为稳定的反相乳液。在高湿度环境条件下,将所制得的乳液浇筑在聚苯乙烯平面膜片上,待有机溶剂和水分挥发后获得表面和本体层均具有多孔结构的聚合物薄膜,并以此一步法实现原花青素在薄膜中的封装加载。最后将所制备得到的药物加载薄膜在磷酸缓冲盐溶液中浸泡进行药物释放实验,分时段取出缓冲液样品进行光谱表征确定原花青素的释放量,以此实现在28天内对原花青素释放行为的跟踪表征。结果 利用反相乳液浇筑致孔的方法,可以制备具有多层多孔结构的载药聚合物薄膜。经过乳液中水油比的调节,可以实现薄膜表层和本体层的多孔结构的调控。利用含水溶性荧光素乳液的浇筑成膜实验,并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结果证实了由反相乳液的乳液水滴所携带的亲水组分可以高效地实现在所形成多孔结构中的选择性分布,证明了原花青素组分在多孔膜当中可以实现有效加载。在这种多孔多层结构的薄膜当中所加载的原花青素可以实现超过28天以上的长效缓释,其释放行为遵循了Fickian扩散式机理。结论 利用聚合物多孔薄膜或者涂层作为药物载体,可以实现有效的药物加载和长效型释放,将能为设计高效灵活的药物释放体系提供有效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王硕  刘畅  贾雯  朱恺  王凯  李晓俊  顾永昊 《安徽医药》2023,27(7):1466-1471
目的 探讨雷珠单抗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branch retinal vein occlusion-macular edema,BRVO-ME)过程中玻璃体状态的动态变化及其对疗效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2—6月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接受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的初诊BRVO-ME病人35例35眼,根据间接眼底镜,B超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结果对玻璃体状态进行评估,分为无PVD组17例,局限VMA组5例,广泛VMA组7例,完全PVD组6例。各组病人连续3月每月注射雷珠单抗1次,随访4个月以上,在每次注射1月后观察病人的玻璃体状态、黄斑厚度(central macular thick-ness,CMT)和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结果 35眼在治疗后BCVA和CMT均显著好转。各组病人在注药1次,2次,3次后的BCVA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第1次注药后,局限VMA组的CMT[452.00(433.50,591.50)μm]与无PV...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RPC)患者中雄激素受体剪切变异体7(AR-V7)的表达与阿比特龙治疗敏感性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对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年龄≥18岁,存在1≥处全身转移,拟使用阿比特龙治疗的新发CRPC患者行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TCs)AR-V7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AR-V7阳性组和AR-V7阴性组,对两组患者PSA下降时间、PSA无进展生存(PFS)、临床状态PFS、影像学PFS以及总生存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入组77例患者,其中AR-V7阴性组49例,AR-V7阳性组28例。AR-V7阴性组PSA下降时间[(72.04±66.92)d与(190.11±102.44)d,P=0.000]、PSA无应答率[6.12%(3/49)与21.4%(6/28),P=0.040]明显小于AR-V7阳性组,而PSA PFS[(489.17±269.39)d与(130.56±120)d,P=0.010]、临床状态PFS[(551.91±322.05)d与(261.44±200.85)d,P=0.018]、影像学PFS[(523.7±223.28)d与(247.56±202.80)d,P=0.003]明显长于AR-V7阳性组。AR-V7阳性组和AR-V7阴性组的肿瘤特异性生存时间分别为(1246.89±375.65)d和(1001.42±248.94)d(P=0.159),总生存率分别为89.8%(44/49)和89.3%(25/28)(P=0.17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RPC患者中,AR-V7表达与阿比特龙治疗敏感性及患者预后密切相关,阳性表达患者阿比特龙治疗效果及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