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观察低浓度(10-6 mol/L)唑来膦酸(zoledronate acid,ZA)对体外大鼠破骨细胞及成骨细胞的影响。方法体外分别培养大鼠来源的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将两种细胞各分为两组:空白对照组及低浓度(10-6 mol/L)ZA组。应用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图像分析计算骨吸收陷窝面积,检测破骨细胞形态及骨吸收情况。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 ALP)染色、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了解成骨细胞的形态及增殖情况。结果培养1周后破骨细胞具有典型的形态特征,并在骨片上形成了吸收陷窝;ZA组与对照组相比,破骨细胞数量及生成吸收陷窝的数目和面积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成骨细胞有典型的梭形、ALP染色阳性特征,培养至第7天ZA组成骨细胞光吸收值(3.37±0.11)高于对照组(2.87±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浓度(10-6 mol/L)的ZA能够抑制破骨细胞的增殖和活性,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选择恰当给药方式和剂量能够在抑制破骨的同时促进成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补肾壮骨胶囊对糖尿病骨质疏松症骨代谢及股骨生物力学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设正常组,模型组,中药低、中、高剂量组及西药对照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用四氧嘧啶腹腔注射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各组予相应药物及生理盐水灌胃7周,并以二甲双胍作为基础用药。灌胃7周后处死大鼠,测定各组大鼠骨皮质、骨小梁积分光密度,计数骨母细胞、破骨细胞及成骨细胞,测定股骨生物力学各项指标。结果中药各剂量组及西药对照组骨皮质、骨小梁积分光密度,每视野下骨母细胞数、成骨细胞数及股骨生物力学各项指标与模型组比较显著升高,每视野下破骨细胞数显著下降(P0.05或P0.01)。结论改善骨代谢及股骨生物力学可能是补肾壮骨胶囊防治糖尿病骨质疏松症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长链非编码RNA NEAT1在骨质疏松症中的表达及对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分化的作用。方法:收集正常人和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组织,运用Real-time PCR检测NEAT1的表达水平。在卵巢去势(OVX)和鼠尾悬吊(TS)诱导的小鼠疏松股骨中,在小鼠前成骨细胞系MC3T3-E1和人间充质干细胞hMSC向成骨分化过程中以及小鼠巨噬细胞系RAW264.7向破骨分化过程中,检测NEAT1的表达水平。利用敲低Neat1的慢病毒感染MC3T3-E1和RAW264.7细胞,分别采用碱性磷酸酶(ALP)染色确定成骨细胞活性以及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观察破骨细胞活性变化。结果:NEAT1在患者疏松的骨组织中、小鼠的疏松股骨组织中以及RAW264.7细胞破骨分化过程中表达明显增多;而在MC3T3-E1和hMSC成骨分化过程中表达明显降低。ALP染色显示敲低Neat1显著加重成骨细胞活性,TRAP染色显示敲低Neat1显著抑制破骨细胞活性。结论:长链非编码RNA NEAT1在成骨分化过程中低表达,在破骨分化过程中过表达,并通过促进破骨细胞分化及抑制成骨细胞分化诱发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芒果苷对高糖状态下MC3T3-E1成骨细胞骨向分化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低糖培养基(对照组)、高糖培养基(高糖组)和含40μmol/L芒果苷的高糖培养基(高糖+芒果苷组)分别体外培养MC3T3-E1成骨细胞。培养14 d后,茜素红染色法定量分析检测成骨细胞钙盐沉积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细胞成骨相关蛋白碱性磷酸酶(ALP)、骨钙蛋白(OCN)的表达水平。结果:对照组光密度(OD)值、ALP、OCN蛋白表达水平高于高糖组与高糖+芒果苷组,高糖+芒果苷组OD值、ALP、OCN蛋白表达水平高于高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芒果苷可以促进高糖状态下MC3T3-E1成骨细胞的骨向分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川续断总皂苷对大鼠成骨细胞增殖、分化及护骨素/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OPG/RANKL)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的川续断总皂苷作用于体外培养的大鼠成骨细胞不同时间,采用MTT法检测成骨细胞增殖功能,PNPP法检测成骨细胞中ALP活性,半定量RT-PCR法检测成骨细胞中OPG/RANKL mRNA。结果 20、50μg/mL川续断总皂苷可显著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P0.05或P0.01);20、50μg/mL川续断总皂苷可显著促进成骨细胞的分化(P0.05或P0.01);10、20、50μg/mL川续断总皂苷可显著上调成骨细胞中OPG/RANKL mRNA的比值,抑制破骨细胞的分化(P0.01)。结论川续断总皂苷对体外培养的大鼠成骨细胞的增殖、分化及破骨细胞的分化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 考察知母皂苷元(SAR)对体外培养成骨细胞活性和破骨细胞分化及功能的影响。方法: 培养小鼠胚胎成骨细胞MC3T3-E1,分别采用MTT法、碱性磷酸酶(ALP)试剂盒检测及茜素红染色法观察SAR对MC3T3-E1细胞增殖、ALP活性及矿化结节形成的影响;分别采用皮质骨来源破骨细胞分离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破骨细胞形成两种方法培养破骨细胞,利用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阳性细胞计数及骨吸收陷窝计数来观察不同浓度SAR对成熟破骨细胞活性及破骨细胞诱导分化的影响。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各质量浓度SAR(0.01,0.1,1 μg/mL)对MC3T3-E1细胞均具有明显的促增殖作用(P<0.05,P<0.01);处于快速增殖的MC3T3-E1细胞给药处理后各组间ALP活性未见明显差异,但对于增殖晚期MC3T3-E1细胞,不同浓度SAR均可使ALP活性增高,其中1 μg/mL组效应最强,与对照组相比差异非常显著(P<0.01);连续给药处理细胞15 d,SAR各组矿化结节形成数量与对照组相比均有增多趋势。此外,各浓度SAR对成熟破骨细胞数量及骨吸收能力均无明显影响,但均能抑制骨髓细胞分化形成破骨细胞。结论: SAR能促进体外培养的成骨细胞的增殖与分化成熟;SAR对分化成熟的破骨细胞无明显影响,但可抑制骨髓细胞向破骨细胞的分化,从而减少破骨细胞的产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脂肪基质干细胞(ADSCs)分离培养的方法,探讨大鼠ADSCs在体外向成骨细胞分化的能力。方法从成年SD大鼠腹股沟处获取脂肪组织后进行体外培养,并通过骨诱导培养基使其分化成成骨细胞,通过碱性磷酸酶(ALP)v、on Kossa染色鉴定向成骨细胞分化能力。采取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成骨细胞的标志基因。结果大鼠脂肪组织能够分离培养出ADSCs;向成骨细胞诱导,ALP、von Kossa染色阳性,RT-PCR检测有ALP、osteocalcin及osteopontin表达。结论成功从大鼠脂肪组织分离培养出ADSCs,其生物学特性与骨髓基质干细胞(MSCs)相似,能够向成骨细胞分化,有希望成为组织工程理想的种子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蜂胶黄酮对体外培养大鼠颅骨成骨细胞增殖分化以及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表达的影响.方法 提取新生大鼠颅骨成骨细胞制作体外培养模型,用不同浓度的蜂胶黄酮刺激分离培养的大鼠成骨细胞,然后用噻唑蓝(MTT)法测定蜂胶黄酮对体外培养成骨细胞的增殖作用,用氨基安替吡啉测酚法测成骨细胞内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并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观察成骨细胞BMP2的表达.结果 添加蜂胶黄酮体外培养24 h后,100μg/L剂量组较对照组有明显的提高;48 h后,5、10和100μg/L剂量组与对照组比,增殖率均显著提高;添加蜂胶黄酮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的BMP2表达在24 h和48 h都显著高于零剂量组.培养72 h后,10、50和100μg/L剂量组与对照组比,增殖率均有明显的提高;50μg/L和100μg/L剂量组与对照组相比ALP活性均显著性提高.结论 蜂胶黄酮可以增加成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促进骨组织的形成,可用来预防骨质疏松症.  相似文献   

9.
周芳  高秀秋 《广东医学》2012,(21):3220-3222
目的研究富Choukroun’s血小板纤维蛋白(platelet-rich fibrin,PRF)对体外培养鼠成骨细胞的影响。方法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测定细胞增殖情况,碱性磷酸酶(ALP)试剂盒测定ALP活性,蛋白免疫印迹方法(Western-blot)测定各组鼠成骨细胞内骨保护蛋白(OPG)及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PRF可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ALP的分泌,促进OPG的表达,但对RANKL基因表达不明显。结论 PRF可促进大鼠成骨细胞的增殖、分化及骨保护素的表达。PRF可能通过影响骨保护素及其配体而调节成骨细胞、破骨细胞的平衡,使骨重建。  相似文献   

10.
成人破骨细胞的体外培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建立成人破骨细胞体外培养的方法,观察成骨细胞对破骨细胞分化、增殖和功能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补肾中药防治骨溶解和骨质疏松症提供基础。材料和方法 从成人骨髓中提取单核细胞,以1,25—(OH)2D3作为刺激因子,分3组培养:单核细胞与成骨细胞共同培养,单核细胞单独培养,单核细胞与成骨细胞条件培养液培养。生物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分化过程,HE染色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方法作组织化学观察,扫描电镜(SEM)观察骨吸收功能。结果 在单核细胞与成骨细胞共同培养组,可见单核细胞逐步融合成多核细胞;HE染色和Trap染色可见阳性多核细胞;扫描电镜观察可见骨片上有骨吸收陷窝形成。其他两组则未得到上述结果。结论 成人骨髓单核细胞在一定培养条件下能分化成熟为具有典型的破骨细胞表型的多核细胞:Trap染色阳性,具有骨吸收功能。与成骨细胞的直接接触是破骨细胞分化、增殖和发挥功能的必不可少的条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糖尿病SD大鼠模型骨密度、骨组织学及生化指标的改变,探讨血糖与骨代谢的关系.方法 采用单次大剂量链脲佐菌素的方法,用雄性SD大鼠制备糖尿病SD大鼠模型,以正常血糖雄性SD大鼠作为阴性对照,12周后,抽取大鼠心脏血测定血糖、血脂、血钙、血磷、碱性磷酸酶;采用双能X光衍射仪测定大鼠右侧胫骨和股骨离体骨的骨密度,取左侧股骨上段制作病理标本.结果 糖尿病组SD大鼠体重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STZ 48 h后血糖明显升高并持续存在.糖尿病组SD大鼠骨质疏松明显,股骨及胫骨BMD显著降低(P<0.05).糖尿病组SD大鼠的AKP、LDL-C显著升高(P<0.05),而血钙、HDL-C显著降低(P<0.05).结论 糖尿病组SD大鼠表现为骨密度减少,不仅出现血生化的异常,且出现明显的骨组织形态结构异常,提示高血糖导致骨代谢异常.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阿仑磷酸钠联合辛伐他汀对体外成骨细胞?破骨细胞的影响,探讨2种药物联合应用治疗骨质疏松的可行性?方法:分离新生大鼠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给予阿仑磷酸钠?辛伐他汀刺激,观察药物对成骨细胞增殖率?碱性磷酸酶活性及破骨细胞骨吸收的影响?结果:联合应用阿仑磷酸钠和辛伐他汀较单独用药更明显增强成骨细胞活性和抑制破骨细胞的骨吸收?结论:联合应用阿仑磷酸钠和辛伐他汀比单独应用阿仑磷酸钠可能对骨质疏松有更好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雌二醇与雷洛昔芬对体外培养成骨细胞的生物学作用及对护骨素(OPG)表达的影响。方法 在新生SD大鼠头颅骨第二代成骨细胞培养液中加入不同浓度的雷洛昔芬,并设立雌二醇阳性对照及空白血清对照组;分别观察成骨细胞的增殖、分化和矿化功能;半定量RT-PCR测定成骨细胞中OPG基因的表达。结果 体外培养成骨细胞在加入不同剂量的雷洛昔芬后,细胞增殖率(A570)、OPG蛋白表达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但碱性磷酸酶(ALP)活性、矿化结节数明显升高,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P<0.01),且与雷洛昔芬浓度呈量效关系;雌二醇对成骨细胞的A570值、ALP活性、矿化结节数量、OPG表达等的影响和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雌二醇对体外成骨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非常显著,并可上调OPG蛋白表达及表达量;雷洛昔芬对体外成骨细胞分化矿化均有影响,但对增殖影响不显著;对OPG表达也无明显影响。此结果提示雷洛昔芬影响骨代谢可能不通过OPG代谢途径,它对体外成骨细胞的作用机制与雌二醇不完全相同。  相似文献   

14.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raloxifene and estradiol on the biological function and osteoprotegerin expression of osteoblasts in vitro. METHODS: Different doses of raloxifene and estradiol were added into the medium of the second generation osteoblasts from the shull of newborn SD rats. The proliferation, differentiation, mineralization and osteoprotegerin expression of the osteoblasts in different groups were observed. RESULTS: Raloxifene had no significant effects on stimulating the proliferation, the expression of osteoprotegerin and the formation of mineral nodes of the cultured osteoblasts (the trial vs the control, P>0.05). However, raloxifene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alkaline phosphatase activity of the cultured osteoblasts (the trial vs the control, P<0.05). Estradiol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proliferation of osteoblasts, and differentiation, mineralization, expression of osteoprotegerin (P<0.01 vs the control). CONCLUSION: The effects of raloxifene and estradiol on the cultured osteoblasts are different, which implied their different mechanisms in inducing osteoporosis.  相似文献   

15.
成人成骨细胞与珊瑚羟基磷灰石的体外生物相容性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目的:研究成人骨髓成骨细胞与珊瑚羟基磷灰石(carolline hydroxyapatite,CHA)在体外培养条件下的生物相容性。方法:抽取健康成人骨髓组织,置于含体积分数为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中培养,传代后改用含地塞米松、β-甘油磷酸钠和维生素C的条件培养基培养,分为CHA复合细胞组和单纯细胞组,不同时间用倒置相关显微镜,HE染色光镜及扫描电镜观察,MTT法进行细胞增殖测定,并进行细胞微量蛋白含量和碱性磷酸酶的定量检测,结果:成人骨髓成骨细胞体外培养时复合或不复合CHA均生长良好,表现出典型成骨细胞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CHA利于细胞的贴附,生长与增殖,并对细胞的功能无不良影响,结论:CHA是较理想的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成骨细胞复合CHA用于骨缺损的修复,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葡萄糖及胰岛素(INs)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向成骨细胞(OB)分化能力的影响,探讨葡萄糖及INs对骨代谢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体外细胞培养技术自大鼠股骨和胫骨中分离BMSC进行纯化,培养,然后在成骨培养基中诱导BMSC分化为OB,并用不同浓度的葡萄糖(5.6、25、50 mmol/L)及加或不加INs(0.6 μg/ml)干预诱导过程,光镜下观察茜素红染色分化后的OB钙结节的细胞比例.Realtime PCR测定OB的标记物碱性磷酸酶(ALP)、骨钙素(BGP)及转录因子Runx2 mRNA表达.结果 随着糖浓度升高,茜素红染色红色钙结节数目明显减少,PCR结果显示ALP,BGP及Runx2 mRNA表达也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随着糖浓度增加成骨分化逐渐减少,在同等糖浓度下,加入INs干预组,茜素红染色阳性细胞计数明显增加,PCR结果ALP,BGP及Runx2 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1),提示INs可提高OB分化.结论 葡萄糖呈量效性地抑制BMSC向OB分化,这可能为糖尿病性骨质疏松形成的重要机制之一.INs可促进BMSC向OB分化,并可改善高糖对BMSC向OB分化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糖皮质激素骨质疏松大鼠灌服抗疏健骨颗粒后骨密度和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的变化,进一步探讨抗疏健骨颗粒防治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理。方法使用抗疏健骨颗粒对糖皮质激素所致SD大鼠骨质疏松进行不同剂量的治疗,并与模型对照组、骨康治疗组进行对比,用SPA单光子骨密度仪对大鼠右股骨进行骨密度(BMD)检测,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大鼠血清IL-6含量。结果抗疏健骨颗粒可提高骨质疏松大鼠右股骨骨密度;可明显降低血清IL-6含量,与模型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并且其作用与剂量呈正相关。结论抗疏健骨颗粒可能是通过降低血清IL-6含量,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增加骨密度,达到治疗糖皮质激素所致骨质疏松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麦胚提取物对大鼠成骨细胞增殖分化和矿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 探讨麦胚提取物对骨质疏松症的防治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新生大鼠颅骨成骨细胞 ,然后用噻唑蓝 (MTT)法测定麦胚提取物对体外培养成骨细胞的增殖作用 ,氨基安替比林测酚法测成骨细胞内碱性磷酸酶 (ALP)活性 ,茜素红染色方法 (ARS)研究对成骨细胞矿化的影响。结果  0 10 g·L-1的麦胚提取物可以促进体外培养大鼠成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作用 ,0 5 0g·L-1促使成骨细胞矿化结节的形成。结论 麦胚提取物可以提高成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并有促进矿化的功能  相似文献   

19.
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改变及其影响因素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卢松  王成剑  黄荣曦 《重庆医学》2008,37(11):1200-120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骨质疏松症时骨密度变化与身高、体重、体重指数、血糖、胰岛素等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78例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和72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腰椎2~4及左股骨近端骨密度测定,同时观察糖尿病患者骨密度变化与身高、体重、体重指数、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水平的相互关系。结果糖尿病组中诊断为骨质疏松症者为37例(47.43%),对照组中诊断为骨质疏松症者为25例(34.72%),糖尿病组骨密度测定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型糖尿病患者的骨密度改变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呈负相关,与胰岛β细胞功能、体重、身高、体重指数呈正相关。结论(1)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骨密度与血糖、胰岛β细胞功能有关,胰岛β细胞功能衰竭、机体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血糖控制不良时,患者骨密度明显降低。(2)低体重是发生骨折的危险因素之一,低体重糖尿病组与低体重对照组相比骨密度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2型糖尿病患者应严格控制好血糖,定期进行骨密度测定,防治骨质疏松症的发生,降低骨折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