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9篇
临床医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人脱细胞软骨细胞外基质(hACAM)对异种兔软骨种子细胞增殖和表型的影响。方法将差速梯度离心法制作的人脱细胞软骨细胞外基质,配制成0.5%的浆料,分别铺于6孔细胞培养板和96孔细胞培养板,形成1 mm厚的薄膜,以此培养板为实验组。空白对照组培养板仅使用单纯培养液培养。在培养板上培养兔关节软骨细胞。通过hochest33258染色验证人软骨细胞外基质脱细胞完全与否;分别在第5、15天两个时间点,通过倒置显微镜、甲苯胺蓝染色观察两种培养方法的兔软骨细胞的生长形态、细胞表型和增殖情况,用CCK-8细胞增殖实验比较两种培养方法在第1、3、7、10天的增殖情况。结果通过hochest33258染色发现差速梯度离心的人软骨细胞外基质脱细胞完全。通过倒置显微镜观察第5和15天的实验组细胞增殖情况优于空白对照组,甲苯胺蓝染色的结果也证明这个观点;CCK-8细胞增殖试验显示第7天hACAM组在细胞增殖方面明显地优于单纯培养液的对照组(P=0.0298),hACAM组的软骨细胞与空白组的软骨细胞在第10天的增殖情况相比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hACAM免疫原性低,无细胞毒性,能够很好地促进异种软骨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2.
文题释义:转化生长因子β3:是转化生长因子β超家族成员,在胚胎软骨形成的多个时期都是必不可少的软骨组织形成的关键调节因子,可以促进间充质干细胞迁移并诱导其向软骨组织分化与成熟,促进软骨缺损的愈合。 聚乳酸-羟基乙酸微球:属于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批准的可生物降解聚合物,具有可控的降解性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被广泛应用于医药领域。由于其生物可降解性,聚乳酸-羟基乙酸微球微球被广泛应用于小分子药物、蛋白质和其他大分子药物的可控持续释放。 背景:转化生长因子β3/聚乳酸-羟基乙酸缓释微球系统可使药物在作用部位维持有效药物浓度,提高生长因子的利用率。 目的:优化转化生长因子β3/聚乳酸-羟基乙酸缓释微球制备工艺,探究其对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 方法: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转化生长因子β3/聚乳酸-羟基乙酸缓释微球,并对微球的形态、粒径大小、药物空间分布、包封率、载药量和缓释性能进行表征。将转化生长因子β3/聚乳酸-羟基乙酸缓释微球溶解于PBS中,于相应的时间点检测上清液中转化生长因子β3浓度,对应时间点扫描电镜观察微球形态。将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分6组培养,分别加入培养基(阴性对照)、含转化生长因子β3的培养基、含空白聚乳酸-羟基乙酸微球的培养基、含10,100,1 000 g/L转化生长因子β3/聚乳酸-羟基乙酸微球的培养基,于对应的时间点CCK-8法检测增殖。将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分别与培养基(阴性对照)、含转化生长因子β3的培养基、含聚乳酸-羟基乙酸微球的培养基、含10,100,1 000 g/L转化生长因子β3/聚乳酸-羟基乙酸微球的培养基以非接触方式共培养24 h,检测细胞迁移数量。结果与结论:①转化生长因子β3/聚乳酸-羟基乙酸微球呈球形,表面光滑,无粘连,粒径均匀分布,微球直径2-50 μm,微球内的蛋白药物分布均匀,具有较高的包封率与载药量;②缓释微球具有良好的降解性能,体外可于6个月后完全降解;同时具有良好的缓释性能,体外可缓慢释放转化生长因子β3长达45 d;③空白微球及含转化生长因子β3的缓释微球对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增殖无影响;④空白微球对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迁移无影响,转化生长因子β3及含转化生长因子β3的缓释微球可促进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迁移,不同质量浓度缓释微球间的促进效果无差异;⑤结果表明,转化生长因子β3/聚乳酸-羟基乙酸缓释微球可在不影响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增殖的情况下促进其迁移。 ORCID: 0000-0002-2267-4589(杨振)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低浓度(10-6 mol/L)唑来膦酸(zoledronate acid,ZA)对体外大鼠破骨细胞及成骨细胞的影响。方法体外分别培养大鼠来源的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将两种细胞各分为两组:空白对照组及低浓度(10-6 mol/L)ZA组。应用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图像分析计算骨吸收陷窝面积,检测破骨细胞形态及骨吸收情况。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 ALP)染色、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了解成骨细胞的形态及增殖情况。结果培养1周后破骨细胞具有典型的形态特征,并在骨片上形成了吸收陷窝;ZA组与对照组相比,破骨细胞数量及生成吸收陷窝的数目和面积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成骨细胞有典型的梭形、ALP染色阳性特征,培养至第7天ZA组成骨细胞光吸收值(3.37±0.11)高于对照组(2.87±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浓度(10-6 mol/L)的ZA能够抑制破骨细胞的增殖和活性,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选择恰当给药方式和剂量能够在抑制破骨的同时促进成骨。  相似文献   
4.
微小RNA是近年来在多种真核生物及病毒中发现的一类长度为19-26nt(或bp)、具有基因表达调控作用的单链或双链RNA分子。目前已发现的微小RNA分子包括siRNA、miRNA以及新近发现的调节性小RNA(small modulatory RNA,smRNA)。它们具有基因表达调控等重要作用,因而受到了较为广泛的关注。本文对3种微小RNA在基因表达调控方面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由于良好的机械性能和生物相容性,组织工程支架已经成为修复和再生关节软骨缺损的重要方法。随着组织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过去十年已经开发和测试了许多支架的制备和形成方法,但是理想再生支架的制备一直存在争议。关节软骨作为人体关节内的承重组织,其基质结构和细胞组成呈带状,并且从软骨表层至软骨下骨存在着几个平滑的自然梯度,包括细胞表型和数量、特异性的生长因子、基质的组成、纤维的排列、力学性能、营养和氧气的消耗量等均有较为明显的不同。因此,在再生支架的设计中有必要通过重现这些梯度来原位再生关节软骨。最近的文献报道已经有许多新型的梯度仿生支架用于模拟天然关节软骨的自然梯度,这些支架在结构上呈现出不同的机械、物理、化学或者生物梯度,并且取得了不错的修复效果。通过检索关于梯度支架治疗关节软骨缺损的相关文献,首先对天然关节软骨组织的结构、生物化学、生物力学、营养代谢等梯度特性进行研究和总结,然后对目前关节软骨梯度支架的最新设计和构建进行了归类,其次从材料构成(如水凝胶、纳米材料等)以及制备工艺(如静电纺丝、3D打印等)进一步加深对梯度支架的认识,最后讨论了梯度仿生支架在软骨原位组织工程技术中的前景和挑战,为梯度支架成功用于临床转化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7.
目的利用体感诱发电位及运动功能评分,评价医用自交联透明质酸钠凝胶预防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外粘连的安全性。方法将L5全椎板切除的新西兰兔24只随机分为4组,A组为对照组:术区生理盐水冲洗后关闭切口;B组、C组、D组均为实验组:均在术区硬脊膜暴露区覆盖医用自交联透明质酸钠凝胶,而覆盖剂量各不相同,分别为0.5、0.75和1.0ml。分别于麻醉后,椎板切除术后,闭合手术切口之后,术后8周这4个时间点进行体感诱发电位监测并记录潜伏期值。并分别于术前,术后1d,术后8周对各组动物进行后肢运动功能评分。结果麻醉后和椎板切除术后各组潜伏期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关闭切口后测定各组的潜伏期值显示:A组和B组潜伏期值均无延迟(P0.05),C组和D组潜伏期值出现明显延迟(P0.05)。在术后8周复测各组潜伏期值,均处于正常范围(P0.05)。运动功能评分结果:术前所有动物评分均正常。在术后1d,A组和B组动物的评分仍然正常,C组和D组的动物评分下降。在术后8周,各组动物的运动功能评分均再次正常。结论体感诱发电位是测定脊髓损伤的敏感指标;椎板切除术后局部覆盖预防粘连剂有剂量的要求,0.5ml的医用自交联透明质酸钠凝胶不会对该动物模型的脊髓的电生理功能及后肢运动功能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8.
文题释义:脱细胞半月板细胞外基质:由新鲜半月板组织通过湿法差速离心方法脱细胞制备而来,在去除了异体半月板的免疫原性的同时,仍保留了组织的大部分成分和组织本身的生物学性能,例如影响细胞的活性、调控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促进组织再生和修复等。 甲基丙烯酰酯明胶:是一种明胶的衍生物,由甲基丙烯酸酐与明胶合成而来。在加入光引发剂的基础上经紫外线照射,明胶链上的甲基丙烯酰胺和甲基丙烯酸甲酯侧基聚合形成聚合物链,聚合物链交错纵横,最终形成网状结构。 交联密度:通常用来表征交联聚合物里交联键的数量,主要受交联时间和交联光强度的影响,其可明显改变聚合物链的形成情况。 背景:交联后的聚合物链对水凝胶的基本性质和细胞相容性存在显著影响,而交联密度可明显改变聚合物链的形成情况,有关交联密度对水凝胶性能影响的针对性研究较少。 目的:制备一种细胞相容良好性的复合水凝胶,探究交联密度对该水凝胶性能的影响。 方法:配制甲基丙烯酰酯明胶溶液,然后加入脱细胞半月板细胞外基质溶液与LAP溶液,制备预凝胶溶液,采用蓝光对溶液进行交联,交联时间分别为10,30,60 s,检测3种水凝胶的压缩弹性模量、溶胀倍率与降解性能。将半月板纤维软骨细胞加入预凝胶溶液中,采用蓝光对溶液进行交联,交联时间分别为10,30,60 s,检测培养对应时间的细胞活性、形态与聚集。 结果与结论:①交联60 s水凝胶的压缩模明显高于交联10,30 s的水凝胶(P < 0.05);②交联10 s水凝胶的溶胀倍率明显高于交联30,60 s的水凝胶(P < 0.05),交联30,60 s的水凝胶的溶胀倍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③随着交联时间的延长,水凝胶的降解时间延长,交联60 s的水凝胶需要80 min完全降解,交联10 s的水凝胶50 min就可以完全降解;④培养24 h后,3组水凝胶中的细胞活性均在95%以上,各组之间无差异(P > 0.05);⑤培养1 d时,3组水凝胶中的细胞均呈球形且均匀分布;4 d时,3组细胞均开始伸展,交联10 s水凝胶中有较小的细胞团;7 d时,3组细胞树突状伸展更为明显,其中交联10 s水凝胶中形成了较为明显的细胞团;⑥培养1,7,14 d时,交联10 s水凝胶中的细胞活性均在85%以上。培养1 d时,交联10 s水凝胶中的细胞呈球形分布,且分布均匀;培养28 d时,细胞呈树突状伸展,并聚集形成网状结构;⑦结果表明,甲基丙烯酰酯明胶/脱细胞半月板细胞外基质复合水凝胶的性能可通过调整交联密度进行优化。 ORCID: 0000-0002-3606-1097(周建)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9.
目的:验证小鼠基因sidt2中sidt2(l)和sidt2(s)为同一基因经可变剪接所得的结果.方法:对小鼠sidt2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基因组PCR,确定其基因组定位情况;通过提取总RNA、RT-PCR,了解sidt2在小鼠多种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构建可变剪接报告载体,转染小鼠肝癌细胞Hepa1-6,并提取细胞总RNA、RT-PCR,检测其在细胞中的剪接行为,验证该基因存在可变剪接. 结果及结论:证实小鼠sidt2存在可变剪接,其两条序列sidt2(l)和sidt2(s)为可变剪接的产物.  相似文献   
10.
据统计,战伤死亡的人群中约有50%是死于不可控制的出血;在和平时期,出血也是创伤致死的第二大原因.即便最终控制了出血,如果不够及时,也会导致出现低体温、凝血功能障碍、感染、酸中毒以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多种严重并发症而危及伤者生命.因此,及时有效地控制出血,不论对于平时还是战时都意义重大.尽管许多肢体的出血可以通过上止血带来控制,但仍有许多特殊部位的出血,如胸腹部、腋窝、腹股沟等无法使用止血带.通常这些部位的出血改用纱布填塞的方法来压迫止血,但往往效果不佳[1].鉴于此,许多急救止血剂应运而生,旨在压迫止血的同时触发凝血的瀑布级联反应,从而更有效地止血[2].本文将针对目前应用的几种主要急救止血剂的特点、应用、存在的不足及可能的改进方向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