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口腔医学是临床医学的重要分支之一,它是一门研究头面部及口腔软、硬组织生长发育及其病理变化的学科。与欧美等西方国家的牙科学不同,我国现行的医学教育体系中口腔医学不仅涵盖了牙齿、咬合与颞下颌关节等牙科学内容,还包括了头颈外科、口腔颌面外科等原本属于西方医学教育体系中临床医学部分的内容[1]。因此,在我国医学高等教育中,口腔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关系更为密切,是临床必修课程之一。口腔医学课程的学习对于临床专业医学生构建完整的临床医学知识体系、培养临床思维能力是不可或缺的。  相似文献   

2.
临床医学课程整合是我国高等医学院校顺应2012年新版《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医学教育全球标准》要求,为提高医学教育质量与效率,近年来不断尝试的一项重要教学改革措施,其中以八年制学生的课程整合最具代表性。文章从沟通能力课程整合的必要性、预期实施效果、整合计划、考评体系建设4个方面对临床医学八年制沟通能力课程整合方案进行了较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3.
《西北医学教育》2017,(5):691-694
临床医学专业认证是一种外部质量监督评估手段,是我国医学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医学教育国际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和要求。作为地方高校附属医院,医院以临床医学专业认证为抓手,主要在修订与完善临床医学专业培养教育计划、加强临床教师教学能力及医德医风培养、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重视科学研究等方面,围绕如何做好特色专业建设进行实践与探索。  相似文献   

4.
陈婧  闵苏 《西北医学教育》2012,20(6):1082-1083,1102
高等教育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柱,是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基地。随着我国医学教育与国际医学教育的逐步接轨,21世纪医学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教育结构与教学质量都面临着新的挑战。麻醉学作为临床医学的二级学科,必须适应高等医学教育的改革。如何培养具有扎实临床医学知识和精湛麻醉学专科技术的高等麻醉学人才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一流的医学研究生导师队伍是建设“双一流”学科及加强医学研究生教育的重要抓手。完善的研究生导师评价体系是选拔、培养及强化导师队伍的有效途径。目前在医学教育领域,我国有关评价体系的研究逐渐增多,需将其归纳总结。因此,本文梳理中国导师评价体系的发展历程,总结评价体系构建的基本步骤及具有代表性的医学研究生导师评价体系实例,归纳其在医学教育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方面的不足之处,为我国医学研究生导师队伍的强化建设提供科学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成人高等教育医学专业中全科医学专业和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对全科医学的认知与态度。方法 对临床医学和全科医学专业应届毕业生采用问卷调查。结果 两个不同专业的医学生对开展全科医学教育的重要性、全科医学教育的适宜模式、全科医学教育课程类型的认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不同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对医学生了解和认识全科医学具有重要作用。建议加强医学生的全科医学教育 ,同时 ,开展专科层次的全科医学专业的成人医学教育 ,以完善全科医学教育体系 ,适应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需求  相似文献   

7.
《西北医学教育》2017,(2):171-175
医学教育认证对促进医学教育改革、提高医学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分析临床医学专业认证的步骤、意义,对照认证标准从专业建设、专业认证实践等方面探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重点关注的问题,可为同类院校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张忠浩  韩瑞珠  崔红 《重庆医学》2008,37(20):2370-2371
医学教育主要培养临床医学人才,医学生毕业后,大多从事预防保健、疾病诊疗等临床医学工作;医学是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实践教学是医学教育的关键,临床实践和技能教学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环节.因此,临床教学一直是医学教育的重点和关键.  相似文献   

9.
外科学是临床医学中最重要的学科之一 ,同时也是其它手术类临床医学学科的基础。它的成败直接关系医学教育质量的优劣。我国目前的外科学教学模式基本上沿用前苏联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已越来越不能适应现代外科学教育的需要。其局限性表现为 :不利于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此背景下 ,我校外科学系立项和开展了本项目研究。它充分吸收国内外医学教育的经验 ,着眼于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 ,对现有外科学教学体系进行了系统化改革和创新性建设。1 外科创新人才培养的改革思路外科学系创新人才培养的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日本本科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分析,挖掘其有别于我国医学教育的特点,并根据我国医学教育的实际情况,从三个侧面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对我国临床医学专业课程提出了:合理整合课程设置;注重科研能力培养;瞄准学科最前沿动态的整改方案。  相似文献   

11.
转化医学(translational medicine)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型医学研究学科,能够推动和促进医学基础研究成果向临床实践应用的转化,较好地弥补了现有医学教育模式下"所教难以所用"的缺陷,近年来其理念已得到了广泛认可和较好的应用、实践。全科医学(general practice)作为涵盖多学科的综合性医学学科,提倡面向社区基层及家庭,以患者为中心,从长期维护患者整体健康出发为目标。转化医学强调的"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及其教育培训领域中的先进观念、方法,与全科医学的主旨及培养教育核心内容有着诸多契合之处。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全科医学教育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但国内目前承担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医疗机构专科程度高,教授者难以把握有效的全科医学教育模式,在有限的规培期内无法充分实现带教目的,且规培生则可能因无法扎实掌握培训范围内的技能导致缺乏自身专业定位及职业信心。而借鉴、汲取转化医学理念应用于全科医学教育体系则可能有助于解决上述问题。转化医学强调医学基础研究成果向临床实践应用转化的理念,其领域内学科建设、教学方式、评估体系、师资培训等有效经验及优势之处对于提高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实施效果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值得分析并探讨。   相似文献   

12.
生殖医学是近年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与生殖医学研究相比,我国生殖医学教育明显滞后,各院校的课程体系各异,制约了我国生殖医学教育的发展。文章从培养目标的确立、课程体系的构建和专业课程的设立,论述了生殖医学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对生殖医学教育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全球化交流逐渐增多,为了培养具有岗位胜任力的医学人才,实现"卓越医师计划"的培养目标,实现健康中国的伟大战略,迫切需要进行医学教育改革。内科学是对医学科学发展有重要影响的临床医学学科,是一门涉及面广和整体性强的学科,是各临床医学学科的基础学科,内科学的内容在临床医学的理论和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是学习和掌握其他临床学科的重要基础,因此内科学教学改革至关重要。蚌埠医学院内科学教研室根据国内外医学教育改革的先进经验,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完成了内科学分阶段课程体系和考评体系的教学改革,将内科学教学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2个阶段,根据不同阶段的教学目的制定了系统的、科学的课程规划和考评方案。在课程建设方面,制定各阶段的教学目标,优化课堂教学,推广线上教学,开展以问题为基础及以案例为基础的学习,医学模拟教学、标准化病人教学、思维导图等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完善教师考评和学生考评的方案,教师考核实现了教研室考核、系部考核、学院考核、学生评价4个方面的综合评价体系。学生评价实现了理论考核、过程性评价和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等多种形式的考核方法,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通过教学改革,提高了教师的职业素养和教学水平,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和医学人文素质。  相似文献   

14.
中医全科医学在教学方面已初现成果,而与之相关联的毕业后在社区医院和综合医院从事中医全科事业的医务人员应如何寻求所在学科的特色发展和个人职业生涯的长效发展等临床实践问题,还存在诸多困惑。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医全科医学科作为上海市首批中医全科教学基地,已建科4年,在完成教学工作的同时,也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并初步探索出一条极具特色的学科发展道路。本文通过整理分析其实践经验,总结出包括理论设计、临床实践、取得成效、问题不足、下一步发展方向等5个方面的内容,其中理论设计是以“SOAP问诊”和“六经辨证”为核心的中医全科规范化诊疗体系;临床实践则介绍了本研究所在单位临床服务流程和各个环节技术与服务操作内涵;取得成效主要从患者数量变化、患者地理位置分布变化、患者诊疗疗程变化3个方面展示服务逐步深入性和成长性;问题不足主要包括学科原始创新技术和学科理念传播2个方面;下一步发展将重点关注借助理论来加速实践探索,并寻找到3个理论模型重点突破影响力建设、原创性技术研发、医教研互动3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本文阐述了国内外输血医学教育的主要做法和发展现状。国外输血医学教育具有学科建设起步早,输血医学教育体系完整;输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成熟,职业技能认证体系完整;输血医学教学设置灵活多样等特点。借鉴国外成熟的经验和做法,我国应在加快出台输血医学教育相关的国家政策;建立合理的输血专业医学生的培养模式;加强输血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等方面积极尝试。  相似文献   

16.
分三个阶段实录了潍坊医学院医学人文社会学科25年的发展轨迹.提供了已开设出的医学人文社会学科类课程、教研室建设、教材建设和教学科研队伍的发展现状.从发展医学人文社会学科是科学技术与社会进步的历史必然;医学人文社会学科的发展必须以相应的课程和本专科专业为依托;一支“医文兼容、长于思辨”的教学科研队伍是发展医学人文社会学科的基本力量;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是在医学院校中作为弱势学科的医学人文社会学科发展的必要条件;医学人文社会学科的后发优势离不开科学研究的强力支撑等5个方面,讨论了对发展医学人文社会学科的基本认识.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国外医学门类学科专业设置概况,进行了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等医学门类一级学科专业设置的中外比较,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我国医学门类学科专业目录调整和医学研究生学位授予类型的设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国外医学门类学科专业设置及其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介绍了国外医学门类学科专业设置概况,进行了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等医学门类一级学科专业设置的中外比较,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我国医学门类学科专业目录调整和医学研究生学位授予类型的设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从专业视角总结深圳市滨海医院危重病医学中心筹建的做法与心得,即,跟进学科发展新动态,设立危重病医学中心;中心建筑布局、医疗流程及净化装修方案的优化完善;医疗设备分期规划配置,兼顾临床与科研需求;数字信息化与智能系统建设;学科发展新理念下危重病医学中心组织架构、运营模式及相关问题解决思路,并对筹建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做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重症医学教学面临“综合重症”还是“专科重症”、课程设置方式、团队工作能力培训、教学平台搭建和师资队伍等诸多挑战性问题。重症医学教学需要在学科整体观的指导下,以“重症医学亚专科建设”为契机,兼顾“综合重症”和“专科重症”,合理规划《重症医学》课程,做好ICU建设与整合,打造重症医学临床实践综合平台,开展临床实践与团队工作能力培训。同时,立足专业特色,建设优质的重症医学师资队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