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吴学明  魏福祥 《苏州医学院学报》2000,20(12):1173-1173,1175
报告经静脉鞘管放置Amplatzer封堵 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PDA)2例。结果2例造影分流完全消失。术后3d超声心动图示1例微量分流,术后3个月复查分流消失;另1例无残余分流。揭示应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PDA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介入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国产改良Amplatzer封堵伞经导管治疗动脉导管未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应用国产Amplatzer封堵器经导管治疗动脉导管未闭 (PDA)患儿并对其进行评价。方法 :经股静脉递送封堵器 ,术后选择性降主动脉造影及心脏B超评价其结果。结果 :12例PDA最窄处直径为 3.0~ 8.0mm ,8例PDA封堵后即刻杂音消失 ,主动脉弓降部部造影显示无残余分流 ,3例 2d后杂音消失 ,心脏超声示心脏大小恢复正常 ;1例因导管较粗 ,压差较大 ,封堵后仍有少量渗透性残余分流 ,但复查心脏超声显示心脏较前明显减小。 3月后复查超声残余分流消失。结论 :应用国产Aamplatzer封堵伞经导管治疗中 ,大型动脉导管未闭是安全有效的介入方法 ,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Amplatzer封堵器经导管治疗动脉导管未闭的疗效.方法经7F导管置入Amplatzer封堵器,术后行侧位降主动脉造影、超声心动图检查有无残余分流.结果6例全部一次封堵成功,无任何并发症发生.术后10 min行侧位降主动脉造影示2例有少量残余分流.术后1 d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无残余分流,随访3~22个月无再通或残余分流.结论应用Amplatzer封堵器经导管治疗动脉导管未闭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介入方法,操作简便,成功率高,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Amplatzer封堵器经导管治疗动脉导管未闭的疗效。方法 经7F导管置入Amplatzer封堵器,术后行侧位降主动脉造影、超声心动图检查有无残余分流。结果 6例全部一次封堵成功,无任何并发症发生。术后10min行侧位降主动脉造影示2例有少量残余分流。术后1d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无残余分流,随访3~22个月无再通或残余分流。结论 应用Amplatzer封堵器经导管治疗动脉导管未闭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介入方法,操作简便,成功率高,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Amplatzer封堵器经导管治疗动脉导管未闭(PDA)及临床初步评价。方法:应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PDA。共堵闭3例PDA患儿,年龄分别为3岁、4岁半及12岁。体重15~21kg(平均17kg),全部为单纯PDA病例,均为漏斗型。结果:3例堵闭成功,术后10min心血管造影,2例完全无残余分流,1例显示少量云雾状分流,术后48h复查彩超,3例均无残余分流。近期无任何并发症。结论:Amplatzer封堵器经导管治疗小儿PDA是一种创伤小、疗效好、安全、操作简便、适应证广的非开胸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用Amplatzer封堵器介入治疗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与动脉导管未闭(PDA)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在X线透视和超声心动图或主动脉弓降部造影指导下,经导管置入Amplatzer封堵器施行ASD封堵术26例,PDA封堵术10例。术结及术后24小时、1个月、3个月分别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评价疗效。结果:26例ASD患者共27个缺损,22例ASD球囊最大伸展直径12-32mm,4例ASD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测量直径>34mm,选择Amplatzer封堵器直径为13-38mm。24例25个缺损应用24只Amplatzer封堵器闭合成功,成功率92.3%,10例PDA封堵术均获得成功。主动脉弓降部造影示动脉导管呈漏斗型8型,管型2例,未闭动脉导管最窄处直径为3.5-8.0mm。随访未发现封堵器移位及残余分流。1例PDA在术后4h出现心包积液,经心包穿刺置管引流后次日消失,病人痊愈出院。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应用Amplatzer封堵器介入治疗ASD操作简便,安全,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国产蘑菇伞型封堵器介入治疗动脉导管未闭(PDA)的临床观察及其疗效分析.方法:32例PDA患者于主动脉弓降部造影,测量动脉导管大小,在透视下经传送装置将国产蘑菇伞型封堵器置入动脉导管内,使之在动脉导管最窄处固定,即刻造影,术后行超声心动图(UCG)检查.结果:全组技术成功率100%;主动脉弓造影即刻无分流26例;5例存在微量或少量残余分流,经UCG复查,其中4例术后48h分流消失,1例术后3个月分流消失;封堵后即刻肺动脉平均压由封堵前(40.0±15.3)mmHg下降至(33.0±14.1)mmHg(P<0.05);术后3个月左、右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均较术前缩小(92.0±29.4)ml vs(110.0±30.2)ml,(54.0±11.3)ml vs(63.0±15.0)ml,P<0.05.结论:应用国产蘑菇伞型封堵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操作方法简便,治疗范围广,成功率高,不失为很有前途的代替进口封堵器的介入性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应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和动脉导管未闭的疗效进行初步评价。方法 房间隔缺损患儿4例,在透视及彩色二维超声心动图监视下经导管置入Amplatzer封堵器封堵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患儿7例,在透视下经6F输送器置入Amplatzer封堵器,术后10分钟主动脉弓降部造影。所有病例均在术后48小时、1月、3月、6月、1年、2年分别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评价疗效。结果 11例患儿中,除1例戽间隔缺损术后48小时超声心动图显示有残余分流外,其余均完全闭合,5例随访2年、3例随访6个月未见任何并发症。结论 应用Amplatzer封堵器经导管治疗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是安全、有效的介入方法,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国产Amplatzer封堵器经导管治疗动脉导管未闭即刻和近期疗效。方法全组经导管堵闭PDA26例,男9例,女17例,年龄(3—54)岁,体重(8~72)kg。均经超声心动图确诊。5F、6F或7F置入Amplatzer封堵器。术后10min行左侧位降主动脉造影,术后24~72h、1周、1个月、6个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封堵效果及有无并发症。结果全组技术成功率100%。术后即刻所有患者胸骨左缘第二肋间连续性杂音消失,10min后行左侧位降主动脉造影示24例完全堵闭(92.3%),2例存在极少量残余分流,但无溶血。且48h后超声心动图示该分流消失。动脉导管最狭窄处直径为2.9~12.0mm。术后l周、1个月、6个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无残余分流及动脉导管未闭再通。结论应用国产Amp1atzer封堵器治疗PDA是一种安全、微创的介入性治疗方法,近期疗效可靠,成功率高,操作简便,是目前治疗动脉导管未闭最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 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 ( PDA)的疗效。方法 :6例患者经静脉使用 6 F输送鞘管置入 Amplatzer封堵器。术后 2 4 h和 6个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 :PDA平均最小直径为 4 .4± 1.6 mm( 3~8m m) ,6例封堵均获成功。造影示无残余分流 5例 ,微量残余分流 1例 ,2 4 h超声心动图检查残余分流消失。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应用 Am platzer封堵器经导管封堵动脉导管未闭安全简便、疗效可靠 ,是治疗动脉导管未闭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1.
1996年Amplatzer发明了一种蘑菇型的新型封堵器,同年应用于临床[1]。初步结果表明其具有既往各种封堵材料的优点和避免了其他封堵器的缺点,是一种理想的封堵材料。1998年5月开始我院在上海地区首先应用Amplatzer封堵器成功治疗了7例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PDA)患者,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 7例中男2例,女5例,年龄3~38岁(平均16.6岁)。术前均经临床体检、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和主动脉造影检查确诊为动脉导管未闭。逆行主动脉造影示PDA最狭窄处直径2.2~4.…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应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 (patentductusarteriosus ,PDA)并评价其临床疗效。 方法  7例患者 ,女 2例 ,男 5例 ,年龄 2 .5~ 5 6岁 ,体重 10 .0~ 73 .5kg ,均经超声心动图确诊。术中行右心导管测压后 ,进行主动脉弓降部造影 ,以确定PDA的位置、形状及最窄直径。选择大于所测PDA最窄直径 3~ 6mm的封堵器 ,于透视下经输送鞘管将其封堵于PDA处。 10分钟后重复造影 ,若封堵器形状、位置满意 ,无或仅有微~少量残余分流时 ,可释放封堵器。术后 1周 ,1~ 6个月行超声心动图、心血管摄片检查 ,观察残余分流情况、封堵器位置及心脏大小的变化。结果 主动脉弓降部造影显示PDA均呈管型 ,PDA最窄直径平均为 5 .5± 3 .1mm ( 3 .0~ 11.8mm )。均有肺动脉高压 ,其中轻度 6例 ,重度 1例。 7例封堵器均放置成功。造影示 6例即刻完全封堵 ,1例有微量残余分流 ,此患者术后 18小时发生急性溶血 ,经内科保守治疗治愈 ,术后 1个月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示残余分流消失 ,随访 6个月 7例患者心脏均有不同程度缩小。结论 应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PDA是一种方法简便 ,成功率高 ,近期疗效可靠的介入方法  相似文献   

13.
刘燕  李云安  杨燕淑 《吉林医学》2010,31(36):6780-6781
目的:评价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在Amplatzer封堵器经导管治疗动脉导管未闭(PD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拟行PDA封堵术的患者44例,应用TTE观察降主动脉与左肺动脉间相通的动脉导管位置、直径及长度,测量PDA最窄处直径;心血管造影选用猪尾管,行左侧位造影,测其最窄处径线,并对两种方法的测量值进行比较,术后24h、1周、1个月、6个月行TTE检查观察封堵效果及有无并发症。结果:全组PDA封堵成功率为100%,术后所有患者胸骨左缘第2肋间连续性杂音消失,10min后行左侧位降主动脉造影示40例完全堵闭(91%),4例存在极少量残余分流,但无溶血,且1周后TTE示残余分流消失,术后1个月、6个月行TTE检查无残余分流及并发症。结论:TTE可作为术前病例的初步筛选,PDA封堵器的型号选择需结合心血管造影与TTE测量综合分析,术后有无残余分流及随访依靠TTE,TTE与心血管造影在Amplatzer封堵器封堵治疗PDA中相互补充,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PDA)的疗效。方法:经导管置入Amplatzer封堵器施行PDA封堵术22例,术前均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检查确诊。术后3天、3个月分别行TTE检查以评估疗效。结果:22例均获成功,术后即刻所有患者心前区连续性杂音消失,15min后胸主动脉造影示18例(81.8%)动脉导管完全封闭,4例有微量或少量的残余分流。术后3天TTE检查示9例有由左向右的少量分流(一年后完全消失),3个月后TTE随访检查仅发现1例存在微量分流,所有病例左心室直径均缩小,未发现封堵器移位、动脉导管再通或肺动脉狭窄等;除1例出现少量心包积液外,未发现其他并发症。结论:应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PDA操作简便、成功率高、适应证广,是一种治疗PDA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5.
蒋澄  袁旭春 《罕少疾病杂志》2005,12(3):26-27,30
目的探讨应用Amplatzer法封堵治疗房间隔缺损及动脉导管未闭的临床疗效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5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6例患者,其中房间隔缺损11例,动脉导管未闭45例,年龄5个月至70岁,均在X线透视、造影及经胸超声心动图监视下经导管置入Amplatzer封堵器治疗。术后48小时、1个月,3个月及6个月行经胸超声及X线胸片检查随访,全组56例封堵器置入均获成功,技术成功率100%。术后即刻经胸超声及造影显示38例(67.9%)无残余分流,18例(32.1%)存在微~少量残余分流。48小时后心脏超声显示分流完全消失53例(94.6%),微量残余分流3例(5.4%)。术后随访6个月,所有病例无残余分流及封堵器脱落。但有1例PDA封堵后8小时并发溶血,经过内科治疗无效,术后48小时外科手术取出封堵器并进行缝合治疗。结论Amplatzer法是治疗房间隔缺损和动脉导管未闭的一种操作简单、技术成功率高、疗效可靠易行的介入方法。  相似文献   

16.
陈智  黄希勇  刘奎  汪圣   《中国医学工程》2007,15(6):505-506
目的评价国产封堵器介入治疗儿童动脉导管未闭的可行性和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国产封堵器经导管介入治疗儿童动脉导管未闭16例,术后经胸彩色心脏超声、心电图随访。结果16例患者均封堵成功。术后即刻完全封堵14例,2例并发重度肺动脉高压的有少量残余分流,术后第30天复诊时分流消失。全部病例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国产封堵器经导管介入治疗儿童动脉导管未闭近期临床效果好,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初步评价 Am platzer封堵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的疗效、安全性 ;并探讨超声心动图在封堵治疗随访中的作用。 方法 选择动脉导管未闭 4 5例应用 Amplatzer封堵器经皮静脉导管封堵法治疗。以降主动脉造影及心脏超声测定 PDA最小内径 ,并应用心脏超声评价其疗效及术后心功能的变化。 结果  4 5例手术全部成功 ,4 2例在封堵器到位后 30 min经主动脉造影证实完全堵闭 ;2例术中发现仍有少量分流 (1例术后 1 0 d复查心脏超声证实无残余分流 ,1例 2 0月后超声检查仍有少量残余分流 ) ;1例术后有较多残余分流 ,术后 4 h发生溶血 ,随后行外科手术治疗。X线造影、2 DE及 CDEI所测得 PDA的最小内径分别为 5 .5± 2 .0 ,6 .9± 2 .0及 5 .8± 3.2 mm。2 DE与 X线相关系数为 0 .86 ;CDEI与 X线相关系数为 0 .97。随访中未发现封堵器发生位置变化、占位效应、局部湍流现象及压力阶差。封堵术后 1 0月患者 PA、EDD、EDV、ESV均有下降 ,较术前差异有显著性。 结论  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是一种安全有效、创伤小、成功率高、操作简单的介入治疗方法。超声心动图在适应证及封堵器的选择、术后疗效观察、血流动力学评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应用双碟形螺旋弹簧圈对先心病动脉导管未闭的治疗效果。方法:应用双碟形螺旋弹簧圈对9例先心病动脉导管未闭患者行经皮动脉导管未闭栓塞术。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术后杂音消失,肺动脉平均压由术前平均356kPa降至237kPa。术后10min行主动脉造影,封堵效果满意,8例患者无残余分流,1例患者存在5%的残余分流,1周后复查彩色多普勒,无残余分流。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应用双碟形螺旋弹簧圈对先心病动脉导管未闭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用国产封堵器对动脉导管未闭(PDA)合并肺动脉高压(PH)试封堵疗效.方法:选用国产PDA蘑菇伞封堵器对11例患者进行试封堵治疗,于术后1d、1个月内、3个月复查胸片、心电、超声.结果:7例术后未见残余分流.4例术后可见残余分流,其中2例24h后复查超声分流消;1例第5天复查超声分流消失;另1例于1个月后复查超声残余分流消失.所有患者均未发生溶血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动脉导管未闭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患者,采用本方法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Amplatzer封堵器经导管治疗动脉导管未闭20例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17  
目的 应用 Amplatzer封堵器经导管治疗动脉导管未闭并对其即刻和近期疗效进行评价 .方法 全组 2 0例 ,年龄 2 0± 17( 0 .8~ 5 1)岁 ,体质量 37± 2 0 ( 6~ 70 ) kg,动脉导管未闭最窄处直径为 5 .1± 1.8( 2 .9~ 10 .0 ) mm.经 6或 7F导管置入 Amplatzer封堵器 ,术后 10 min行侧位降主动脉造影 ,术后 1d及 1mo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有无残余分流及动脉导管未闭再通 .结果 全组技术成功率为 10 0 % ,术后 10 min降主动脉造影示 ,6例有微 -少量残余分流 ,术后 2 4h,术后 1mo超声心动图未见残余分流及再通 .结论 应用 Amplatzer封堵器治疗直径达 10 mm的动脉导管未闭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介入方法 ,操作简便 ,成功率高 ,近期疗效可靠 ,中远期疗效尚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