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评价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在膜周部室间隔缺损(VSD)封堵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经导管实施膜周部VSD封堵术的患者21例,年龄5~32岁。TTE用于封堵术前患者的筛选,术中封堵器放置的引导和监测以及术后的随访。结果21例膜周部VSD患者均在TTE引导和监测下成功地完成缺损封堵。术前TTE检查测量缺损直径5~12 mm,平均(6.69±2.21)mm,左心室造影测量缺损直径4~12mm,平均(6.38±2.60)mm,TTE测值与造影测值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TTE随访多次未见并发症。结论TTE是一种安全、可靠、有效的检查手段,在膜周部VSD介入封堵术前病例的筛选、术中引导和监测、术后随访中有着其他影像检查无法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尽管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的药物治疗有很大进展,但患者的预后差依然是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些患者常伴有心脏电传导异常,如左束支传导阻滞或室内传导阻滞,导致心室非同步化,使得心室充盈减少、二尖瓣反流以及室壁运动异常.近年来双心室再同步治疗(ventricular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VRT)技术的临床应用为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开创了一个新的领域,而且越来越多的临床实验证明了其有效性.本文对6例VRT的临床应用及疗效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3.
超声心动图诊断原发性心脏肿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原发性心脏肿瘤超声心动图(ECG)特征。方法:利用ECG检查42例心脏肿瘤。其中粘液瘤38例,恶性肉瘤2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横纹肌瘤2例,经随访证实。结果:ECG对38例粘液瘤,2例横纹肌瘤全部做出正确诊断。2例恶性肿瘤提示相应部位占位病变。粘液瘤多发生在左房,有明确的瘤蒂,肿瘤回声稀疏,活动度大。恶性肿瘤回声较强、无蒂,活动度小。横纹肌瘤多发生在室壁心肌内,呈结节状,与正常心肌间有明确的界限。结论:ECG对原发心脏肿瘤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可初步区分良、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心脏病变情况。方法:选择62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并测量心脏腔径及心功能参数。结果:本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心脏病变55例发生率为88.7%,表现为左室扩大39例(62.9%),左房扩大37例(59.7%),左室后壁增厚43例(69.4%),室间隔增厚39例(62.9%),左室舒张功能减低47例(75.8%),心包积液28例(45.2%),二尖瓣返流34例(54.8%),主动脉瓣返流29例(46.8%),肺动脉高压12例(19.4%)。结论:慢性肾功能衰竭所致的心脏病变发生率极高,且表现多样,及时应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心脏,对临床早期诊断、防治及预后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应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 (patentductusarteriosus ,PDA)并评价其临床疗效。 方法  7例患者 ,女 2例 ,男 5例 ,年龄 2 .5~ 5 6岁 ,体重 10 .0~ 73 .5kg ,均经超声心动图确诊。术中行右心导管测压后 ,进行主动脉弓降部造影 ,以确定PDA的位置、形状及最窄直径。选择大于所测PDA最窄直径 3~ 6mm的封堵器 ,于透视下经输送鞘管将其封堵于PDA处。 10分钟后重复造影 ,若封堵器形状、位置满意 ,无或仅有微~少量残余分流时 ,可释放封堵器。术后 1周 ,1~ 6个月行超声心动图、心血管摄片检查 ,观察残余分流情况、封堵器位置及心脏大小的变化。结果 主动脉弓降部造影显示PDA均呈管型 ,PDA最窄直径平均为 5 .5± 3 .1mm ( 3 .0~ 11.8mm )。均有肺动脉高压 ,其中轻度 6例 ,重度 1例。 7例封堵器均放置成功。造影示 6例即刻完全封堵 ,1例有微量残余分流 ,此患者术后 18小时发生急性溶血 ,经内科保守治疗治愈 ,术后 1个月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示残余分流消失 ,随访 6个月 7例患者心脏均有不同程度缩小。结论 应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PDA是一种方法简便 ,成功率高 ,近期疗效可靠的介入方法  相似文献   
6.
应用封堵器介入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膜周部室间隔缺损(perimembranous ventdcular septal defect,PMVSD)是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既往需要通过开胸手术而达治疗目的。随着器材的改进,使PMVSD的介入治疗成为现实。2002年11月以来,我们应用封堵器先后对10例PMVSD进行了介入治疗,得到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双室再同步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