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锁孔眉弓入路手术治疗前颅窝颅内血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经眉内切口眶上锁孔入路,显微镜下清除前颅窝颅内血肿的临床体会。方法 作手术侧眉内长约3~4cm切口,眶上锁孔扩大骨窗至直径为2cm,在显微镜下清除颅内血肿。结果46例颅内血肿中达到完全清除40例,大部分清除6例,术后症状缓解明显,恢复快,无死亡病例。结论 采用锁孔眉弓入路,显微镜下清除前颅窝颅内血肿是一种操作简单、安全、有效,损伤小,并发症少,康复快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眶上额外侧锁孔入路切除前颅窝底和鞍区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0例采用眶上额外侧锁孔入路和30例传统经额下入路治疗的前颅窝底和鞍区肿瘤病例进行前瞻性对照研究。结果眶上额外侧锁孔入路与传统额下入路相比,肿瘤切除程度、主要术后并发症和术后复发率无显著性差异。但是锁孔入路手术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平均住院日缩短。结论眶上额外侧锁孔入路治疗前颅窝底和鞍区肿瘤创伤小且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眶上额外侧锁孔入路切除前颅窝底和鞍区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0例采用眶上额外侧锁孔入路和30例传统经额下入路治疗的前颅窝底和鞍区肿瘤病例进行前瞻性对照研究。结果眶上额外侧锁孔入路与传统额下入路相比,肿瘤切除程度、主要术后并发症和术后复发率无显著性差异。但是锁孔入路手术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平均住院日缩短。结论眶上额外侧锁孔入路治疗前颅窝底和鞍区肿瘤创伤小且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消息     
本报报道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张懋植医师对1994年4月至2003年7月间,采用“经眉弓眶上锁孔入路”治疗的54例患者的手术效果与传统“经额下入路”治疗类似病变的效果进行比较后结果显示,“经眉弓切口眶上锁孔手术入路”治疗前颅窝及鞍区病变可取得同样的肿瘤切除效果和治愈率。同时,由于这种锁孔手术入路切口小、手术创伤小、术中出血少,病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眶上额外侧锁孔入路切除前颅窝底和鞍区肿瘤的临床效果 ,对 39例采用眶上额外侧锁孔入路、36例传统经额下入路治疗的前颅窝底和鞍区肿瘤病例的临床结果进行前瞻性对照研究。结果 :眶上额外侧锁孔入路与传统额下入路相比 ,肿瘤切除程度、主要术后并发症和术后复发率无显著性差异 ;但是锁孔入路手术创伤小 ,术中出血少 ,输血率低 ,术后平均住院日缩短。提示 :眶上额外侧锁孔入路治疗前颅窝底和鞍区肿瘤创伤小且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传统冠状开颅手术方法创伤较大,文中探讨神经内镜下眶上锁孔入路治疗外伤后单侧额叶迟发性脑内血肿效果。方法对40例患者行眶上锁孔入路,利用神经内镜直视下清除单侧外伤后额叶迟发性脑内血肿的治疗。结果术后半年对患者依照日常生活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分级,达到Ⅰ级15例,Ⅱ级17例,Ⅲ级7例,Ⅳ级1例,Ⅴ级0例。结论外伤后额叶迟发性脑内血肿一般无活动性出血,临床使用神经内镜和眶上锁孔入路清除迟发性脑内血肿具有手术创伤小、时间短、血肿清除率高和术后恢复快的优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经眶上锁孔手术入路切除鞍区肿瘤、外伤性脑脊液鼻漏修补、视神经损伤和额叶脑内血肿清除等手术经验,扩大经眶上锁孔手术入路的临床应用范围。方法 对采用经眶上锁孔手术入路治疗的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鞍区肿瘤16例,脑脊液鼻漏5例,视神经损伤3例和额部颅内血肿8例。结果 32例患者都得到了良好疗效。16例鞍区肿瘤患者全切12例,次全切4例。5例脑脊液鼻漏患者全部治愈,3例视神经损伤患者2例视力明显好转,1例无变化。8例额叶脑内血肿患者全部治愈。所有患者无严重并发症和死亡病例。结论 经眶上锁孔手术入路不仅适合鞍区肿瘤切除,只要病例选择适当,在脑脊液鼻漏、视神经损伤和额叶脑内血肿清除等病例中也可以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经眉弓眶上锁孔入路显微手术清除额叶血肿的方法与疗效.方法 对邻近颅底的额叶血肿采用经眉弓眶上锁孔入路,显微手术清除血肿,部分病例使用内镜辅助观察,血肿清除后骨瓣复位、固定.结果 共治疗额叶血肿13例,其中高血压性血肿3例、外伤性10例,血肿量30~60 ml.术前剧烈头痛6例、嗜睡4例、昏睡2例、浅昏迷1例.术中出血量约10~50 ml,手术时间70~105 min.术后第1天复查CT显示血肿完全清除10例、大部分清除3例.术后患者神志及头痛症状明显好转,随诊3个月无血肿复发.结论 对于合适病例,经眉弓眶上锁孔入路显微手术是清除邻近颅底额叶血肿的一种微创、安全及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显微镜下手术治疗外伤性颅内血肿的适应证和疗效,对16例外伤性颅内血肿患者采用CT定位,按微创手术要求设计切口和入路。显微镜下清除血肿和挫伤脑组织,术后1个月进行COS评分。结果痊愈13例。轻残1例,死亡2例。认为微创手术适用于大脑半球局限性的脑内血肿、后颅窝血肿、脑室内出血和特定部位的中小型硬膜外血肿。该手术具有切口小、出血少、开关颅时间短、正常脑组织暴露少、有利于美容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主要介绍额眶外侧入路切除颅眶区肿瘤手术适应症及优缺点。方法 :在 2 2例颅眶区肿瘤中 ,9例采用了额眶外侧入路。男 5例 ,女 4例。年龄 14~ 44岁。肿瘤最大 5cm× 4cm× 4cm ,最小 2cm× 2cm× 2cm。介绍额眶外侧入路切除肿瘤的方法和经验。结果 :9例经额眶外侧切除颅眶肿瘤中 ,眶内球后肿瘤 4例 ,蝶骨嵴脑膜瘤、眶内沟通瘤 2例 ,涉及中颅窝及颅眶鼻窦沟通瘤 3例。 6例全切除 ,大部切除 3例。术后症状改善明显 ,没有严重手术并发症。结论 :额眶外侧入路是治疗颅眶区肿瘤比较好的入路 ,因入路低、广显露 ,适合切除眶内肿瘤又兼顾中、前颅窝肿瘤切除 ,尤其对颅眶沟通瘤更为适合  相似文献   

11.
郑侠  杨瑞疆 《重庆医学》2005,34(6):903-903
目的探讨额部硬膜外血肿的微创治疗.方法采用经眉切口眶上锁孔清除额部硬膜外血肿13例.若血肿有较明显的残存,加尿激酶1~2u灌注引流.结果13例均痊愈出院,无再次开颅手术病人.结论经眉切口眶上锁孔清除额部硬膜外血肿,具有微创、安全、有效,患者经济负担轻,手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比经眶上外侧入路和经眶上锁孔入路夹闭前循环动脉瘤的治疗效果,以指导前循环动脉瘤手术入路的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6年1月因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确诊为前循环动脉瘤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经眶上锁孔入路(A组)和眶上外侧入路(B组).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开颅时间、关颅时间、估计术中出血量、手术前后红细胞压积(HCT)改变、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入院和出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分)、出院时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分)的差异并进行文献回顾.结果 经眶上外侧入路的手术时间和开颅时间少于经眶上锁孔入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关颅时间、估计术中出血量、手术前后HCT改变、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入院和出院时GCS评分、出院时GO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眶上外侧入路具有手术时间和关颅时间短,术中能提供更好的手术视野,术中牵拉较少和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在行颅内前循环动脉瘤夹闭术时可作为眶上锁孔入路的替代方案.  相似文献   

13.
高血压脑出血的锁孔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锁孔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及适应证。方法依CT定位,按锁孔手术要求设计切口和入路显微镜下清除血肿,对出血动脉予以电凝止血。结果本组23例经术后6个月随访完全恢复者15例,轻瘫生活能够自理者3例,完全性瘫3例,死亡2例。结论锁孔开颅,显微镜下清除血肿,创伤小,能更好的保护神经功能,适用于大多数高血压脑出血病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总结经眉弓上锁孔入路在治疗鞍区肿瘤中的应用经验。方法 采用经眉弓上锁孔切口眶上额骨2cm直径骨瓣开颅,显微手术切除病变。结果 垂体瘤24例,颅咽管瘤13例,病变切除或大部切除,临床症状改善,并发症少。结论 经眉弓眶上入路可明显减少手术创伤,提供鞍上区足够的手术空间,并有效地切除病变。手术切口美观。  相似文献   

15.
罗斌  黄楹  李冰  孙梅 《海南医学》2010,21(11):60-62
目的探讨经额外侧锁孔入路切除鞍区颅咽管瘤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17例鞍上直径在2.5-4.8cm的颅咽管瘤患者采用额外侧锁孔入路发迹内做6.5cm左右皮切口,铣出面积约(3×2.5)cm^2的椭圆形小骨瓣,术中根据肿瘤位置利用不同解剖间隙切除肿瘤。结果术中15例病人肿瘤全部切除,2例次全切除。术后7例病人出现不同程度的尿崩症及电解质紊乱,经药物治疗后好转,9例病人视力改善。结论与传统翼点入路及眶上锁孔入路相比,额外侧锁孔入路切口小、创伤小,能提供足够的鞍上区手术空间,显露鞍区病变及其邻近结构充分,且减少了脑牵拉和手术创伤,有利于颅咽管瘤的全切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处理鞍上颅咽管瘤的手术入路途径。  相似文献   

16.
经眉弓眶上锁孔入路切除前颅底和鞍区病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眉弓眶上锁孔入路治疗前颅底和鞍区病变的显微手术技术和效果.方法:采用经眉弓皮肤切口,做3.0 cm×2.5 cm包括眶缘及部分眶板在内的额下骨窗;应用显微手术切除前颅底和鞍区肿瘤28例.结果:28例肿瘤全切26例,2例垂体瘤行次全切除.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平均随访24个月,全切肿瘤无复发.结论:经眉弓眶上锁孔入路可明显减少手术创伤,同时能提供足够的手术空间,并能有效地处理前颅底和鞍区病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内镜辅助下锁孔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颅内肿瘤的意义及方法。方法 应用神经内镜辅助下锁孔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颅内肿瘤 4 1例 (垂体腺瘤 17例、胆质瘤 16例、颅咽管瘤 3例、脑膜瘤 3例、颅内动脉瘤 2例 )。采用眶上锁孔入路 2 7例 ,颞下锁孔入路 8例 ,枕下 -乙状窦后锁孔入路 4例 ,皮层 -脑室锁孔入路 1例 ,中线枕下入路 1例。在显微镜下尽可能切除可见肿瘤部分 ,再用神经内镜辅助寻找残余肿瘤并切除。结果 肿瘤全切除 34例 ,次全切除 5例 ,2例颅内动脉瘤成功夹闭。 2例垂体腺瘤病人术后出现一过性多尿 ,对症治疗后均于术后 1周恢复正常 ;1例胆质瘤病人术后发生了无菌性脑膜炎 ,经对症治疗 2周后痊愈。本组无 1例死亡 ,无脑出血、颈内动脉损伤和视神经损伤发生。结论 神经内镜辅助下锁孔显微手术治疗颅内肿瘤 ,有助于提高肿瘤全切率 ,减少手术创伤 ,降低术后反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总结经眉弓锁孔入路治疗鞍区附近及前颅窝底病变的手术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3年来收治的35例鞍区附近及前颅窝底病变的经眉弓锁孔手术经验.其中,垂体瘤12例,鞍结节脑膜瘤1例,颅咽管瘤2例,嗅沟脑膜瘤2例,前交通动脉瘤18例.均行经眉弓锁孔入路手术治疗.结果 17例肿瘤病变全切除15例,18例动脉瘤均行夹闭.1例前...  相似文献   

19.
李智斌 《海南医学》2009,20(5):120-121
目的 探讨经眉弓切口眶上锁孔治疗前交通动脉瘤技术和经验。方法回顾我科2007年7月至2008年12月间经眉弓切口眶上锁孔入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的临床资料,总结经验教训。结果夹闭10例,包裹1例,术后动脉瘤夹滑脱导致再出血1例,死亡1例。结论经眉弓切口眶上锁孔入路可进行大多数类型的前交通动脉瘤夹闭术,具有创伤小,美观、恢复快等优点,但不同指向的动脉瘤应采取不同的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锁孔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颅内肿瘤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经验.方法:针对各例颅内肿瘤,进行个体化的手术方案设计,分别采用经眶上、翼点、颞下及纵裂四种锁孔入路手术.结果:本组16例颅内肿瘤显微镜下全切,1例侧脑室内肿瘤作大部分切除.手术时间明显缩短,出血量减少.未出现与入路相关的并发症,无一例死亡.结论:锁孔入路手术能清晰显露肿瘤和瘤周相关的结构,并为切除肿瘤提供足够的操作空间,具有脑暴露少,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