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目的:分析放射治疗前、后小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探讨放射治疗所致的免疫系统损伤在细肥学和分子水平上的机制.方法: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不同放射剂量昆明小鼠的外周血中CD3+、CD4+、CD8+及CD4+ CD25-high调节性T细胞比例.结果:放射治疗组外周血CD3+、CD4、CD8+T细胞比例低于未放射治疗组(...  相似文献   

2.
3.
目的研究罗仙子提取物(housefly maggots extracts,HME)对正常小鼠脾淋巴细胞的体外增殖,以及对小鼠淋巴细胞亚群CD4+/CD8+比例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的罗仙子提取物对刀豆蛋白A(concanavalin A,ConA)体外处理的小鼠脾T淋巴细胞作用,初步确定其发挥作用的最佳浓度。采用MTT法检测罗仙子提取物在不同的时间点对ConA诱导的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运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的分布以及CD4+/CD8+比例。结果罗仙子提取物浓度为40μg/mL,作用48h后,能明显促进ConA诱导的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并且能降低G0/G1期细胞的百分比以及升高S期和G2/M期细胞的百分比,并以48 h效果最明显。能使CD4+、CD4+/CD8+比例降低。结论罗仙子可能通过免疫调节作用影响动脉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PDCD4基因对小鼠T淋巴细胞亚群分化的影响。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PDCD4基因缺失小鼠脾细胞和淋巴结细胞中的CD8+T和CD4+T,及其亚群Th1、Th2、Th17和调节性T细胞(Treg)的特异性标记分子,并分析各细胞亚群的比例变化。结果 pdcd4-/-小鼠脾脏和淋巴结中CD8+T细胞数量较野生型C57BL/6小鼠有所下降(P<0.05),CD4+T细胞及Th1细胞也呈下降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PDCD4基因缺失后Th2和Th17的分化比例无显著变化(P>0.05);进一步分析CD4+T细胞群体中CD25+Foxp3+Treg的表达,发现pdcd4-/-小鼠CD25+Foxp3+Treg比例明显上调(P<0.05)。结论 PDCD4基因能够影响部分T淋巴细胞亚群的分化,PDCD4基因敲除小鼠中CD8+T细胞数量下降和CD25+Foxp3+Treg比例升高,提示PDCD4基因有可能在免疫调节方面起到一定作用。而PDCD4基因对于CD4+T以及Th1、Th2和Th17的分化并无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对HBV转基因小鼠CD4+、CD4+CD25+调节性T细胞数量和免疫抑制功能的研究,探讨CD4+CD25+调节性T细胞在乙肝免疫耐受中的作用.方法 用流式细胞术对12只HBV转基因小鼠和12只正常小鼠外周血CD4+、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频率进行检测;磁珠分选小鼠脾CD4+CD25-T细胞和CD4+CD25+T细胞,分为HBsAg刺激组和ConA刺激组体外单独和共培养,ELISA方法检测诱生的细胞因子IL-2.结果 与正常小鼠比较,HBV转基因小鼠外周血CD4+、CD4+CD25+调节性T细胞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sAg刺激组,CD4+CD25-T细胞单独或共培养,HBV转基因小鼠CD4+CD25-T细胞诱生IL-2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小鼠(P<0.01);ConA刺激组,HBV转基因小鼠CD4+CD25-T细胞诱生IL-2水平与正常小鼠相比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小鼠CD4+CD25-T细胞单独培养时诱生IL-2水平均显著高于共培养(P<0.01).结论 与正常小鼠比较,HBV转基因小鼠CD4+、CD4+CD25+调节性T细胞数量和免疫抑制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T细胞水平对乙肝病毒存在特异性免疫耐受.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可抑制CD4+、CD8+T细胞.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CD8+T细胞中Tc1(CD3+CD8+ IFN-γ+)?Tc2(CD3+CD8+IL-4+)和调节性CD8+T细胞(CD8+CD28-)亚群在日本血吸虫感染导致的小鼠肝脏免疫病理发生发展中可能的作用?方法:取正常小鼠及日本血吸虫感染8周的小鼠脾脏淋巴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c1?Tc2和调节性CD8+T细胞亚群分别占T淋巴细胞的比例及绝对数量,并分析感染血吸虫不同时期的CD8+T细胞亚群与血吸虫感染小鼠肝脏肉芽肿和肝纤维化指标的关系?结果:与正常对照小鼠比较,日本血吸虫感染后小鼠脾脏的单个核细胞绝对数显著增加(P < 0.001);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脾细胞中T细胞(CD3+)和CD8+T细胞(CD3+CD8+)的比例及绝对数均显著增加(P均 < 0.05);此外,感染小鼠脾淋巴细胞中Tc1?Tc2?调节性CD8+T比例均显著增加(P均 < 0.001);与正常小鼠相比,感染小鼠Tc2/Tc1比率显著增加(P < 0.001)?此外,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Tc2和调节性CD8+T细胞是影响血吸虫感染所致肝脏免疫病理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CD8+T细胞及其Tc1?Tc2?调节性CD8+T细胞亚群在日本血吸虫感染宿主的肝脏肉芽肿和纤维化发生发展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其中,Tc2和调节性CD8+T细胞可能分别促进/抑制血吸虫感染所致的肝脏免疫病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T淋巴细胞亚群及CD4+CD25+T细胞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患者中的检测意义。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18例PSS患者以及20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CD3+、CD3+CD4+、CD3+CD8+、NK细胞(CD3-/CD16+56+)、CD3+CD4-CD8-双阴性T细胞及CD4+CD25+调节T细胞水平。结果 PSS患者与正常对照组比较,CD3+CD4+细胞亚群的百分率明显升高(P<0.05);CD4+/CD8+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升高(P<0.05);CD3+CD4-CD8-双阴性T细胞及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百分率明显降低(P<0.01),其它T细胞亚群无明显变化。结论 PSS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水平是异常的。T细胞亚群的比例异常与疾病的病程和临床表现相关联。CD3+CD4-CD8-和CD4+CD25+调节性T细胞水平降低导致机体自身免疫反应抑制功能减弱,免疫耐受状态被打破,可能是引发PSS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靛玉红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小鼠模型的治疗作用.方法 Wistar大鼠血小板免疫CBA小鼠20只,建立ITP动物模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给予靛玉红腹腔注射,对照组给予PBS腹腔注射,在建模第4周分离小鼠脾细胞,MIT检测脾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小鼠脾中淋巴细胞表型(CD4、CD8、CD25、Foxp3),并以MACS分离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进行混合淋巴细胞培养(MLR),评价调节性T细胞的抑制功能.结果 靛玉红通过抑制ITP小鼠脾细胞增殖,减少CD4细胞的数量,提高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的相对比例,有效改善ITP的血小板减少程度,而MLR显示靛玉红并不抑制Treg的抑制功能.结论 靛玉红可通过影响调节性T细胞诱导ITP免疫耐受.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调节性T细胞(CD4+CD25+Treg)数量、比例的变化和血清β2微球蛋白水平,探讨其细胞免疫功能状态及其关系。方法流式细胞术(FCM)检测31例MM患者外周静脉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CD4+CD25+T regs的比例、比浊法测定血清β2微球蛋白水平,并分析比较。结果初治、复发组CD4+T细胞比例较缓解期组下降,初治组及复发组CD8+T细胞比例较缓解期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初治组及复发组CD4+CD25+细胞比例均高于缓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清β2微球蛋白水平与CD4+CD25+水平有一定相关性。结论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比例降低,调节性T细胞比例增高,他们的比例与β2微球蛋白水平与疾病临床状态、病情进展相关,对指导治疗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检测临床乳腺癌患者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s)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CD4+CD25highCCR6+调节性T细胞的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 分离22例乳腺癌患者PBMCs和TILs, 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4+CD25highCCR6+调节性T细胞的比例,同时检测其Foxp3的表达;进一步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4+CD25highCCR6+调节性T细胞记忆分子CD45RO、CD44和CD62L的表达水平;用3H-TdR增殖实验观察CD4+CD25highCCR6+调节性T细胞对CD4+CD25-T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 乳腺癌患者PBMCs和TILs中CD4+CD25highCCR6+调节性T细胞的比例明显增加,并在肿瘤局部存在显著的富集;CD4+CD25highCCR6+调节性T细胞高表达Foxp3,在体外能有效抑制CD4+CD25-T细胞的增殖,并高表达记忆分子CD45RO、CD44,低表达CD62L,显示了效应/记忆样表型.结论 CD4+CD25highCCR6+调节性T细胞在乳腺癌患者肿瘤局部有明显富集,这可能是肿瘤长期免疫逃逸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Liu YB  Qian HR  Hong DF  Wang JW  Li JT  Wang XA  Kun Y  Ma XM  Chen Y  Chen DQ  Weng WH  Peng SY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30):2136-2139
目的:利用T淋巴细胞激活后早期表达的膜表面分子CD25和CD69来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对于T淋巴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体外扩增并鉴定大鼠MSC,采用尼龙棉柱纯化大鼠T淋巴细胞。将MSC和T淋巴细胞共培养,加入植物血球凝集素(Phytohaemagglutinin,PHA)进行刺激后测定T淋巴细胞膜表面CD25和CD69的表达。ELISA法测定MSC培养上清液的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和IL-10的浓度。结果:①10000个以上的MSC和T淋巴细胞共培养时,CD25的表达明显下调,而且下调作用具有数量依赖性。100个MSC对于T淋巴细胞CD25的表达没有作用;②MSC对于T淋巴细胞CD25的下调可以持续96h以上;③MSC对于T淋巴细胞CD25的下调介于其自身分泌的可溶性蛋白质④TGF-β1和IL-10均不是MSC介导T淋巴细胞CD25下调的原因。结论:MSC具有PHA刺激的T淋巴细胞免疫调节作用,其在移植免疫方面的应用前景非常光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选提取大鼠脾脏和淋巴结CD4+CD25+调节性T细胞并进行纯度和活性检测.方法 用免疫磁珠两步法既阴性选择和阳性选择分选提取大鼠CD4+CD25+调节性T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纯度,台盼蓝染色计算细胞存活率.结果 免疫磁珠分选提取的CD4+CD25+调节性T细胞纯度在86% 以上,并且活性良好,活细胞百分率大于97%.结论 通过免疫磁珠分选能够提取高纯度高活性的CD4+CD25+调节性T细胞.  相似文献   

13.
MSCs联合雷帕霉素对异基因鼠脾淋巴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体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联合雷帕霉素对BALB/c鼠T、B淋巴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从5~6周龄BALB/c鼠骨髓中分离培养MSCs并鉴定其纯度。用EZ SepTM Mouse 1X分离异体BALB/c鼠脾脏淋巴细胞,分别在刀豆蛋白A(ConA)、脂多糖(LPS)刺激下,用MSCs和/或雷帕霉素处理,MTT法检测淋巴细胞的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T、B淋巴细胞CD69、CD28和CD86的表达和T淋巴细胞凋亡情况,Real time PCR测定T淋巴细胞IL 10 mRNA、IFN γ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MSCs明显抑制T、B淋巴细胞增殖,联合雷帕霉素组抑制作用更加显著(P<0.01)。MSCs可抑制T淋巴细胞的凋亡,联合雷帕霉素组较单独MSCs组抑制作用更加明显(P<0.01)。MSCs联合雷帕霉素具有协同促进IFN γ mRNA表达和协同抑制IL 10 mRNA表达的作用。单独MSCs或MSCs联合雷帕霉素对T、B淋巴细胞CD69、CD28和CD86的表达无显著影响。结论MSCs联合雷帕霉素对BALB/c鼠T、B淋巴细胞有免疫负调节作用,可能与协同抑制淋巴细胞增殖、T淋巴细胞凋亡和干预IFN γ mRNA、IL 10 mRNA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在四氯化碳(CCl4)导致小鼠肝损伤中的作用,为临床进行细胞移植治疗肝脏疾病提供新策略.方法 无菌条件下取雄性Wistar大鼠骨髓,分离培养及流式细胞仪检测MSC;采用CCl4制作雌性BALB/c小鼠肝损伤模型,肝损伤小鼠随机分为MSC移植组和肝损伤对照组.MSC移植组在CCl4损伤后立即经尾静脉注入大鼠MSC,6周后处死小鼠,检测小鼠肝损伤程度和大鼠MSC植入情况.结果 流式细胞仪结果显示:第3代大鼠MSC CD45-/CD90 细胞为94.54%,CD45-/CD44 细胞为91.25%;肝组织学观察显示:MSC移植组肝损伤修复程度明显好于肝损伤对照组;PCR方法证实只有MSC移植组肝内有大鼠Y染色体阳性细胞存在.结论 体外分离培养及扩增的大鼠MSC移植到CCl4肝损伤小鼠体内,可参与肝损伤修复,减轻CCl4导致的肝损伤.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及其天麻定向诱导神经细胞后向造血细胞分化的潜能。 方法:建立以亚致死量照射的BALB/C小鼠为受体动物模型,体外扩增的大鼠6~7代MSC为供体细胞,分以 下3组,每组12只进行实验:实验组1(A组),放疗+单纯输注MSC;实验组2(B组),放疗+输注天麻诱导1h MSC,A、B组每只小鼠注射0.3mL含1.5×106cells的无血清培养液。空白对照组,放疗+输注等量无血清培 养液。照射后4h内,分别经尾静脉注射。移植60d后取骨髓(BM)、外周血(PB)、脾(SP)细胞悬液,用流式细 胞仪检测供体大鼠源性CD11a、CD45表达。结果:所有实验小鼠均能存活到2个月,骨髓、外周血、脾细胞悬液 均可检测到低表达的大鼠源性CD11a、CD45。对照组为阴性。A、B两组相互比较,具有显著差别意义(P< 0.05)。结论:MSC及天麻定向诱导神经细胞后具有向造血细胞分化潜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 MSCs)对体外活化T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提取Wistar大鼠BM MSCs及新鲜脾淋巴细胞做共培养。实验分3组,3个时间点:分别为0、24、48 h脾淋巴细胞/BM MSCs+刀豆蛋白A(ConA)(实验组),脾淋巴细胞+ConA(对照组),单纯淋巴细胞组(空白组)。MTT检测T淋巴细胞活性,ELISA检测细胞因子TNF-α、IL-10及TGF-β水平,流式检测Foxp3+调节性T细胞表达率。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24、48 h在2个时间点T淋巴细胞活性均显著降低(P<0.05);(2)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TNF-α在2个时间点有显著降低(P<0.05),实验组IL-10、TGF-β表达水平有显著升高(P<0.05);(3)实验组Foxp3+T调节细胞表达率高于对照组;(4)随着时间延长,空白组及对照组T淋巴细胞活性均显著降低(P<0.05),实验组T淋巴细胞活性随时间延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BM MSCs可以抑制T淋巴细胞活化,并通过减少炎症因子TNF-α的释放抑制免疫应答。另外,BM MSCs可通过自分泌及诱导T调节细胞产生并分泌免疫抑制因子IL-10、TGF-β下调免疫反应,产生免疫耐受。  相似文献   

17.
目的监测CD4+CD25+调节性T细胞在大鼠同种异体肾移植外周血中的动态变化,研究其在预测排斥反应和免疫耐受中的价值。方法流式细胞术监测CD4+CD25+调节性T细胞在大鼠同种异体肾移植外周血中的动态变化。结果CD4+CD25+调节性T细胞在大鼠同种异体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过程中明显低于同系对照组,而CsA组CD4+CD25+调节性T细胞明显高于同系对照组。结论 CD4+CD25+调节性T细胞在抑制肾脏移植排斥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动态监测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水平可预测和判断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了解肾脏移植后受体和移植肾之间的免疫反应程度或耐受状态。  相似文献   

18.
许园园  刘雨生 《安徽医学》2009,30(10):1135-1137
目的探讨原因不明性复发性流产患者接受主动免疫治疗的效果及接受主动免疫治疗后患者外周血CD4^+ CD25^+调节性T细胞的变化。方法对118例原因不明性复发性流产患者进行丈夫或第三个体的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在118例中随机选取26例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主动免疫治疗前后外周血CD4^+ CD25^+调节性T细胞的变化。结果118例患者中,62例再次妊娠,56例仍在治疗中。再次妊娠的患者中6例再次发生早期流产(其中2例患者胚胎绒毛染色体发现异常),22例已成功分娩,34例仍在继续妊娠中(孕周〉12周)。治疗的成功率达90.32%。随机选取的26例患者主动免疫治疗后的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及CD4^+CD25^high T淋巴细胞的表达均高于主动免疫治疗前(P〈0.05)。结论主动免疫是一种治疗原因不明性复发性流产安全、有效的方法。主动免疫治疗可能通过提高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及CD4^+CD25^high T淋巴细胞的表达来调控母胎界面免疫耐受的形成。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免疫球蛋白(CTLA4Ig)和T细胞分化群40补体免疫球蛋白(CD40LIg)基因修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在异种胰岛移植排斥反应中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SD大鼠胰岛细胞移植到Wistar糖尿病大鼠肾包膜下,建立SD-Wistar大鼠的异种胰岛移植模型,用携带CTLA4Ig和CD40LIg基因重组腺病毒感染的MSCs进行干预治疗。取造模成功的糖尿病大鼠45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15只):对照组只植入胰岛细胞;单纯MSCs组植入胰岛细胞和MSCs;基因转染MSCs组植入胰岛细胞及CTLA4Ig和CD40LIg基因转染的MSCs。观察胰岛移植后糖尿病大鼠的生存情况、血糖变化和移植物病理形态学的改变,检测移植物CTLA4Ig、CD40LIg和胰岛素的表达以及胰岛移植大鼠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结果①糖尿病大鼠血糖在移植后2 d降至正常,对照组血糖平均在移植后8 d升高,单纯MSCs组和基因转染MSCs组血糖分别在21 d和49 d升高。②对照组、单纯MSCs组和基因转染MSCs组,移植物存活时间分别为(10.2±2.1)、(23.5±6.8)和(52.1±7.3...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浆对健康人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MSCs)免疫抑制作用的影响。方法采用 SLE患者富集血浆替代胎牛血清,共培养MSCs与SLE患者的B淋巴细胞,检测MSCs对B淋巴细胞增殖能力与成熟的影响。 设置胎牛血清作为对照组。数据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学生t检验统计学分析,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正常 MSCs能抑制脂多糖刺激的SLE患者来源B细胞增殖,降低B细胞表面表达的CD27与CD38。SLE患者富集血浆能抵制MSC 对B淋巴细胞增殖与成熟的抑制作用。结论正常MSCs能抑制SLE患者B淋巴细胞增殖与成熟,改变B淋巴细胞亚群所占比 例。SLE患者血清能抑制MSCs对B淋巴细胞的免疫抑制作用,或将负向影响间充质干细胞对SLE的疗效。联合应用双膜过滤 血浆置换术,有望提高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SLE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