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分析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结合经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8年3月至2013年3月,采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结合经椎弓根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62例,其中男40例,女22例;年龄17~65岁,平均38岁。按AO分型:A3.1型34例,A3.2型7例,A3.3型21例。载荷评分4~6分,平均5.4分。根据ASIA脊髓神经功能损伤分级:C级2例,D级5例,E级55例。术前、术后3 d及末次随访行X线及CT检查,测量并比较Cobb角、椎体前缘相对高度及椎管占位程度,同时观察椎体骨愈合情况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62例均获随访,时间11~14个月,平均12.2个月。内固定拆除时间9~13个月,平均11.5个月。术后1例切口出现感染,经清创引流后愈合,2例术后出现轻度腰背部疼痛。术后半年ASIA脊髓神经功能损伤分级:C级1例,D级3例,E级58例。末次随访X线及CT显示所有骨折及植骨愈合良好。术后3 d,Cobb角、椎体前缘相对高度、椎管占位程度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末次随访与术后3 d比较Cobb角、椎体前缘相对高度、椎管占位程度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结合经椎弓根植骨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较理想的方法,能够减少术后复位的丢失和防止内固定失败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胸腰椎多节段骨折手术方式的选择和临床效果。[方法]对31例胸腰椎多节段骨折应用椎弓根螺钉系统根据骨折的具体情况分别采用长节段固定、短节段固定、经伤椎及其上下相邻椎固定等不同手术方式。选择性椎管减压,对不稳定节段行后外侧植骨融合。影像学测量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伤椎椎体前、后缘高度比及Cobb角,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随访12~48个月,平均26.3个月。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伤椎椎体后缘高度比、Cobb角分别由术前的(49.87±9.54)%、(80.11±9.14)%及(22.33±7.07)°恢复至术后的(93.61±6.45)%、(96.46±3.44)%及(3.69±4.10)°,术前与术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期间无内固定松动、断裂,植骨均达骨性融合。术前合并脊髓神经损伤的18例病例中除2例ASIA分级为A级的病例无改善外其余病例均提高1~3级。末次随访时伤椎椎体前、后缘高度及Cobb角与术后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胸腰椎多节段骨折能较好地恢复脊柱伤椎的高度及脊柱的生理弧度,重建脊柱的稳定性。对骨折类型、骨折部位的稳定情况应综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伤椎内植骨结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爆裂性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1月~2008年10月,采用伤椎椎体内自体植骨、椎管减压(或不减压)及相邻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爆裂性骨折26例。根据AO分型,A2型18例,A3型8例;按ASIA脊髓神经功能分级标准:A级2例,B级2例,C级5例,D级7例,E级10例。观察手术前后及随访期间患者椎管狭窄率、伤椎前缘高度、后凸Cobb角以及ASIA评分的变化。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19个月,平均13个月。术后椎管狭窄率、伤椎前缘高度、后凸Cobb角均有明显改善,随访期间伤椎高度和矫正角度均无明显丢失。全组无术后脊髓神经功能障碍加重,术后及随访期间患者ASIA评分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术中及术后随访期间无断钉、断棒和内固定松动迹象。结论伤椎内植骨结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爆裂性骨折可有效地恢复伤椎椎体高度,重建前中柱的稳定性,防止术后由于椎体高度丢失所导致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单节段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单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选择性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单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新鲜胸腰椎骨折15例,比较手术前后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及后凸Cobb角变化,观察椎体复位丢失情况。结果本组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8.4个月,术后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后凸Cobb角与术前相比,均明显改善。无内固定失效,末次随访时无严重椎体复位丢失。结论单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是胸腰椎骨折一种可行的治疗方式,但需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5.
背景: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手术治疗常采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而老年患者由于骨质疏松易发生螺钉固定不牢靠,出现螺钉松动、退钉,造成固定失败。目的:探讨应用可注射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9月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红会医院收治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56例,均采用可注射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后路钉棒内固定术。记录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SIA)神经功能分级,测量并比较患者术前、术后7 d、末次随访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伤椎椎体前后缘压缩率、后凸Cobb角。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神经损伤发生,骨水泥无明显渗漏,骨折复位满意,术后神经功能较术前明显恢复。术后随访12~24个月,末次随访X线及CT检查示,椎体骨折愈合良好,内固定位置良好,未见螺钉松动、断钉。患者术后7 d、末次随访VAS评分、ODI评分、伤椎前后缘压缩率、后凸Cobb角均较术前下降(P均<0.05)。患者末次随访上述指标与术后7 d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能提供坚实稳定性,有效恢复脊柱序列,维持椎体复位后高度,利于神经功能恢复,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胸腰段椎体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及其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院76例新鲜胸腰段椎体骨折手术治疗病例。其中T113例,T1219例,L;40例,L214例。根据AO胸腰椎骨折分类,A型骨折34例,B型骨折7例,c型骨折35例。术前脊髓损伤(americanspinalinjuryassociation,ASIA)分级,A级14例,B级14例,C级38例,D级5例,E级5例。胸腰椎损伤分类及损伤程度评分系统(thoracolumbarinjuryclassificationandseverityscore,TLICS)评分均大于4分。采用后路减压固定后外侧植骨融合术66例,前路减压固定椎体间植骨融合10例,其中多节段固定31例,单节段固定45例。根据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disabilityindex,ODD评分标准和脊髓损伤ASIA分级结合椎体压缩率、Cobb角和椎管狭窄率变化进行术前和术后的疗效评价,并对术前和术后椎体压缩率、Cobb角和椎管狭窄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76例患者获得12~48个月随访,平均32个月。ODI术后平均手术改善率为62.5%,优良率为69.8%;术后脊髓损伤ASIA分级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术后所有患者的椎体压缩率、Cobb角和椎管狭窄率均有明显改善,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病情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确定椎体骨折节段、损伤程度、AO分类及脊髓损伤严重程度等,选择适合的手术方法:术中椎管彻底减压,恢复和重建椎体高度,坚强稳定的内固定和植骨融合,可避免术后椎体高度丢失、内固定松动及断裂等并发症,获得较好的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后路椎体次全切减压手术治疗严重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9月~2008年6月共收治严重胸腰椎爆裂骨折21例,新鲜骨折20例,陈旧性骨折1例。按Denis分类均为严重的爆裂骨折,D型12例,E型9例。均采用经后路椎体次切除、椎管内减压、椎体间植骨融合后路钉棒内固定治疗。比较手术前后ASIA分级变化,手术前后即刻及末次随访时伤椎前缘高度、Cobb角及椎管容积变化,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21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3~19个月,平均15.4个月。骨折脱位完全复位,无血管、神经损伤及内固定松动等并发症发生,脊髓功能除1例A级无恢复外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术后即刻椎体前缘高度(平均96.82%)、Cobb角(平均-4°)、椎管容积(平均98.79%)与术前椎体前缘高度(平均25.45%)、Cobb角(平均35°)、椎管容积(平均24.29%)分别相比均改善明显(P0.05),末次随访椎体前缘高度(平均96.74%)、Cobb角(平均-4°)、椎管容积(平均98.96%)与术后即刻分别相比均无明显改变(P0.05),末次随访时21例椎体间完全融合。结论对于严重胸腰椎爆裂骨折经后路椎体次全切可以同时对椎管充分减压,椎体间融合和三柱固定,在减少手术创伤的同时,能达到前后联合入路一样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8.
经椎弓根减压与AF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一种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伴脊髓神经损伤的方法。方法回顾我院骨科自1998年2月-2002年4月所收治胸腰段椎体爆裂骨折伴脊髓神经损伤患者28例,采用后路经椎弓根减压椎管前壁成形与AF内固定同时植骨融合治疗,对其预后及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8例患者平均随访18个月(6个月~4年),Cobb角术前平均31°,术后矫正为10°。28例中26例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提高1~3个Frankel分级。结论本技术方法具有创伤相对较小、操作简便、减压充分、内固定牢固、方便植骨融合等优点,且矫正脊柱后凸畸形,恢复椎管容积,重建脊柱稳定性,促进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是一种治疗胸腰段椎体爆裂骨折伴脊髓神经损伤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后正中入路椎板切除后经椎管进行椎体前中柱减压重建联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治疗合并有神经损伤症状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1年3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36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男20例,女16例;年龄21~52岁,平均37.6岁;均为单一节段骨折,T_(11)8例,T_(12)10例,L_112例,L_26例。按胸腰椎脊柱脊髓损伤严重度评分系统(thoracolumbar injury classification and severity score,TLICS)总评分为7~9分,平均7.4分。按美国脊柱损伤学会(America Spine Injury Association,ASIA)的神经病损分级,A级4例,B级10例,C级14例,D级8例。36例均采用正中入路椎板切除后经椎管进行椎体前中柱减压重建联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治疗。分别对比评估术前、术后初期、末次随访时以下各项指标: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ASIA分级评估);后凸畸形矫正(Cobb角)情况;伤椎椎管容积变化情况;伤椎前缘高度变化情况;记录内固定松动、断裂情况及植骨面融合情况。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2.1~3.5(2.8±0.3)h;术中出血量为550~1 350(880±120)ml;切口均Ⅰ期愈合。术后均获随访,时间12~28个月,平均18.4个月。全部获得骨性愈合,无假关节形成及内固定松脱、移位、断裂等情况发生。术后神经功能情况:除A级和B级各有1例无明显恢复外,其余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术后ASIA分级为:A级1例,B级1例,C级7例,D级10例,E级17例。术后3 d伤椎前缘高度、后凸畸形、伤椎椎管容积恢复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且各个指标在末次随访(术后12个月)结果与术后初期复查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 :后正中入路椎板切除后经椎管进行椎体前中柱减压重建联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治疗合并有神经损伤症状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可以经单一入路同时完成骨折复位、环脊髓360°减压和脊椎的三柱重建;其椎管减压彻底、即刻稳定脊柱、能达到前后联合入路所能取得的手术效果,是一种安全有效、值得推广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后路脊柱前中柱次全切三柱重建术治疗严重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36例严重胸腰椎爆裂骨折行此手术.采用ASIA分级对神经功能评估.比较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伤椎前缘压缩率、脊柱局部Cobb角、椎管矢状径侵占率,评估复位、减压及融合情况.结果 术后血气胸、脑脊液漏各1例,均治愈.平均随访17.8个月,无其他并发症.神经功能除A级外均有1~2级的恢复.伤椎前缘压缩率、脊柱局部Cobb角、椎管矢状径侵占率术后及末次随访时较术前有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较术后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该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减压彻底,能有效重建脊柱三柱结构,防止复位丢失及内固定失败,是治疗严重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理想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多节段胸腰椎脊柱骨折的手术方式与疗效。方法采用后路切开复位、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选择性椎管减压及后外侧植骨融合手术治疗44例多节段胸腰椎骨折患者,对患者术前与随访时的ASIA分级、伤椎椎体高度矫正率进行分析。结果全部患者平均随访12个月,未发现内固定物松动、断裂,椎体高度由术前平均49.3%恢复至术后平均92.5%。ASIA分级较术前平均提高1.2级。结论后路切开复位、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基础上选择性椎管减压+植骨融合是治疗多节段胸腰椎脊柱骨折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12.
非相邻多节段脊柱骨折的诊断与手术治疗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非相邻多节段脊柱骨折(multi-levelnoncontiguousspinalfractures,MNSF)的受伤机制、诊断与手术治疗方式。方法:对我院1991年1月至2002年1月手术治疗并得到随访的36例非相邻多节段脊柱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ASIA分级、感觉运动评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例36MNSF患者共累及椎体78个节段,关键损伤部位骨折类型以爆裂骨折和骨折脱位为主。脊髓不完全性损伤病例(B、C级),术后ASIA分级分别提高1 ̄2,级感觉运动评分随访时与术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脊髓完全性损伤病例(级)AASIA分级无改善,感觉运动评分随访时与术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但分别平均提高9.3分和11.3分。结论:MNSF具有损伤暴力大、致伤机制复杂、脊髓损伤严重、合并损伤多、易于漏诊或延误诊断等特点,治疗上应明确多节段骨折的关键部位及骨折的性质,并根据多节段脊柱骨折的类型选择相应的固定融合节段。  相似文献   

13.
钉棒系统复位联合经椎弓根椎体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AF系统复位内固定结合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前中柱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AF复位内固定,经椎弓根椎体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35例,术前、术后和随访期间均摄X线片,检测椎体高度丢失情况以及成角段Cobb角度变化,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对比治疗前后ASIA分级。结果 31例获5-36个月的随访。Cobb角术前为23.5°±6.8°,术后为2.6°±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体前后缘高度比值术前为0.5±0.2,术后为0.9±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骨折椎体愈合,伤椎高度无丢失。术后ASIA分级:A级5例中3例无改善,2例恢复至C级;4例B级中2例恢复至C级,2例恢复至D级;C级5例中2例恢复至D级,3例恢复至E级;D级5例均恢复至E级;E级16例仍为E级。结论使用AF复位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操作简单、快捷,伤椎体回复高度满意,联合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重建前中柱的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后路短节段内固定结合伤椎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胸腰椎骨折患者56例,随机分为两组:伤椎植骨组30例,采用后路短节段固定结合伤椎椎弓根植骨术治疗;单纯固定组26例,采用单纯后路短节段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椎体前缘高度恢复率、Cobb角以及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评分变化。结果 56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2~20月,平均(15.8±3.7)月。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伤口感染、断钉等并发症。组内比较,两组术后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压缩率、Cobb角较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术前及术后1周时两组椎体前缘高度压缩率及Cobb角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末次随访时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伤椎植骨组明显优于单纯固定组。两组术后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后路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结合伤椎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疗效确切,能减少椎体高度丢失以及后凸畸形的复发加重,降低内固定并发症的发生率,且操作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合并脊柱骨折的疗效。方法 AS合并脊柱骨折患者8例,均行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6例胸腰椎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采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椎板减压、植骨术;2例颈椎骨折患者无神经症状予前路钢板固定加自体髂骨移植术。结果术后Cobb角5.7°~8.3°。8例均获随访,时间8~29个月。内固定位置均良好,复位无明显丢失。VAS评分:术前为7~9(7.9±0.8)分,术后为1~4(2.3±0.9)分。神经功能:D级2例均恢复至E级,C级1例恢复至D级,B级2例恢复至C级1例、D级1例。植骨部位均骨性融合,时间为9~16个月。结论减压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AS合并脊柱骨折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后路选择性椎管减压在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观察选择性椎管减压内固定对合并有神经损伤的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经椎弓根钉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62例,对其中伴有脊髓神经损伤的49例从后路做选择性椎管减压。结果伤椎前、后缘高度分别从术前平均47.5%和76.2%恢复到正常的95.1%和98.5%,Cobbs角由术前23.34°恢复到术后的4.88°。CT示椎管截面积术前为45.2%,术后为88.7%。各项指标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患者术后神经功能获得改善。结论后路选择性椎管减压技术对爆裂骨折的复位和椎管减压的作用是确切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前路减压融合手术治疗三节段及以下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于我院行前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治疗的三节段及以下CSM患者83例。比较术前、术后3个月以及末次随访时的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估治疗分数以评估其恢复情况,比较术后3个月与末次随访时的改善率;通过末次随访时颈椎动力位片观察植骨后融合情况。结果随访时间7.0-60.0个月,平均40.6个月,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JOA评分及改善率比较:术前(8.90±1.50)分,术后3个月(13.45±0.89)分,末次随访时(15.80±1.32)分,术后与术前的JOA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与术后3个月的JOA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改善率为(58.42±8.54)%和(70.32±9.53)%,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所有病例融合节段均骨性融合。结论颈前路减压融合固定治疗三节段及以下CSM疗效肯定,具有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和较高的植骨融合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颈椎前路钛网植骨及带锁钢板固定治疗下颈椎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05年5月~2012年12月共收治下颈椎压缩性及爆裂性骨折患者32例,其中颈脊髓损伤患者28例,采用前路减压复位椎体次全切除、钛网植骨及带锁钢板固定方法一期手术治疗。按照Frankel评分系统对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价,以X线片测量的Cobb角、"D"值改变评价复位效果、观察融合节段曲度及颈椎生理曲度重建和维持情况。结果不完全脊髓损伤患者Frankel评分恢复平均1级以上。Cobb角、"D"值测量统计表明术前与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即刻与术后随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前路钛网植骨及带锁钢板固定治疗下颈椎骨折临床疗效满意,能重建和维持颈椎生理曲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观察不同后路复位方式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术后患者伤椎前缘压缩比、侧位Cobb角、椎管面积比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胸腰椎爆裂骨折后路手术治疗患者资料,根据复位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经伤椎单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38例,对照组(跨伤椎椎弓根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34例,比较治疗方法及术后疗效情况。结果观察组在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等方面均低于对照组。组内比较,观察组及对照组术前及术后1周在伤椎前缘压缩比、侧位Cobb角及椎管面积比改善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术后1周两组各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复查见观察组在椎体前缘高度及侧位Cobb角丢失情况轻于对照组,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伤椎单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较跨伤椎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能够在确保脊柱稳定性、椎体高度恢复的基础上,减少相邻的节段椎体发生退变,减少了术后的矫正度丢失,防止脊椎不稳的发生,减少运动节段丢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