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18篇
综合类   7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4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9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转染特异性报导基因成骨细胞的生物学性状,并观察该细胞在骨支架材料上的生长特性和黏附性。方法常规复苏培养转染12×SBE—OC—Luc报导基因的前成骨细胞株OCTl细胞,通过倒置相差显微镜、HE染色、I型胶原免疫组化法染色、碱性磷酸酶(ALP)偶氮偶联法染色、矿化结节茜素红法染色及四环素法染色观察该转基因成骨细胞的生物学性状;并将其与纳米磷酸钙复合骨支架进行体外复合培养,通过扫描电镜观察该转基因成骨细胞在骨支架材料上的生长特性和黏附性。结果转染12×SBE—OC—Luc报导基因的前成骨细胞株OCTl细胞经培养后能贴壁生长,形态和成纤维细胞相似,能分泌胶原基质和ALP,经I型胶原免疫组化法染色及ALP偶氮偶联法染色呈强阳性;并能够形成矿化结节,茜素红法染色及四环素法染色呈阳性;该转基因成骨细胞在骨支架材料上具有良好的生长特性和黏附性,并能正常分化、增殖和成熟,分泌大量胶原基质和钙结节。结论转染12×SBE—OC—Luc报导基因后成骨细胞生物学性状未发生改变,其与骨支架材料亦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2.
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又称破骨细胞生成抑制因子等,属于肿瘤坏死因子受体(tumornecrotic factor receptor,TNFR)超家族成员之一,自被发现以来,在骨病临床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OPG的发现及命名1997年OPG分别被两家实验室同时发现,命名为破骨细胞生成抑制因子(ost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蛇床子素对OPG基因敲除小鼠和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的影响。方法 选择3种不同剂量的蛇床子素作用于OPG基因敲除小鼠和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以双能X骨密度仪检测动物全身骨密度的变化;将动物腰椎做硬组织切片,并进行骨形态计量学分析其骨小梁的变化。结果 对于OPG基因敲除小鼠,蛇床子素能提高其全身BMD,以中剂量(10mg/(kg?d))组提高最为明显,低剂量(5mg/(kg?d))次之,而高剂量(15mg/(kg?d))组效果最差。蛇床子素能提高OPG基因敲除小鼠腰椎骨小梁体积分数,增加骨小梁数目,增加骨小梁厚度,降低骨小梁分离度,其中以5mg/(kg?d)组作用最明显,其次为10mg/(kg?d)组,而15mg/(kg?d)组则效果最差;对于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不同剂量的蛇床子素均能显著提高大鼠全身BMD,其中以中剂量(100mg/(kg?d))组为最佳。蛇床子素能显著提高大鼠腰椎骨小梁体积分数,以100mg/(kg?d)组最明显。显著增加大鼠腰椎骨小梁数目,以75mg/(kg?d)组最明显。蛇床子素100mg/(kg?d)组能增加大鼠腰椎骨小梁厚度。不同剂量的蛇床子素均能显著降低大鼠腰椎骨小梁分离度,其中以75mg/(kg?d)组和100mg/(kg?d)组最明显。结论 蛇床子素能促进骨形成,抑制骨吸收,从而起到抗骨质疏松的作用,其疗效与给药剂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5.
施杞教授应用逐瘀化痰法治疗颈椎病经验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颈椎病是由于慢性劳损或六淫外邪乘虚人侵,脏腑功能失调。导致痰瘀互结,气血失和,经脉不遂而发病。在中国传统医学古典医籍中虽没有这一病名,但无论是从病因病机上分析,还是从症状表现上看,颈椎病属于中医痹证的范畴。清代名医董魏如在其所著之《医极》中指出:“痹非三气,患有痰瘀”。可见,痰瘀与痹之间有着重要的关系,从痹论治疾病时毋忘活血化瘀及祛痰通络。施杞教授乃沪上名中医,早年师从我国著名中医骨伤科大师石筱山、石幼山先生,深得石氏伤科之真传,如今从事临床已有40余载,积累了丰富的诊疗经验。学生有幸侍诊案前。聆听教诲,临摹揣度,受益匪浅。先生宗古而不泥古,继承与创新,从痹论治颈椎病,遣方用药,屡奏奇效。现将先生应用逐瘀化痰法治疗颈椎病的经验略微整理如下,冀与同道共飨。  相似文献   
6.
“肾主骨”理论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择"肾主骨"理论指导下临床疗效确切的"肾病及骨"和"骨病及肾"病证,采用临床流行病学、临床试验、模式动物学、分子生物学、系统生物学等方法,开展中医"肾主骨"理论的系统研究,多角度阐明"肾主骨"的内在联系与协调机制,揭示临床疗效产生的内在规律,深化对"肾为先天之本"、"肾主骨、生髓"理论的认识,以提高"肾主骨"理论体系的整体认识水平,能够提高"肾主骨"理论的临床应用价值,发展和创新中医藏象理论。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健腰密骨片对成骨细胞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常规培养转染12×SBE-OC-Luc报导基因的成骨细胞株OCT-1细胞(以下简称12×SBE-OC-Luc-OCT1细胞),采用健腰密骨片含药血清进行干预48 h,并以骨形态发生蛋白(BMP)2纯化蛋白(50 ng/ml)为阳性对照。用MTT法检测成骨细胞增殖率,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成骨细胞中Ⅰ型胶原(typeⅠcollagen)、骨钙素(osteocalcin)和BMP2mRNA的表达以及荧光素酶活性检测法检测成骨细胞12×SBE-OC-Luc的活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健腰密骨片能明显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P0.05);显著增加成骨细胞中typeⅠcollagen、osteocalcin和BMP2的mRNA表达量(P0.05);能明显促进成骨细胞中BMP报导基因12×SBE-OC-Luc的荧光素酶活性(P0.05)。结论:健腰密骨片可通过促进BMP2、typeⅠcollagen和osteocalcin的表达及BMP信号通路报导基因12×SBE-OC-Luc的活性,从而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与分化。  相似文献   
8.
9.
目的研究健脾补肾方促进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的疗效机制,探讨"脾肾相关"、"先后天之本"中医理论在骨质疏松性骨折防治中的运用。方法建立去卵巢骨质疏松性骨折小鼠模型,随机分为7、14、28d 3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分生理盐水、健脾补肾方2组。于骨折术后第2天给予相应药物灌胃治疗,分别于治疗3个时间点后处死小鼠,取材,进行影像学观察和病理组织学染色。结果 X-ray、Micro-CT结果显示,健脾补肾组7、14、28d均可促进骨痂形成及骨折愈合;Micro-CT定量分析显示,健脾补肾组7、14d骨痂BV/TV、Conn.D、mean/density of TV、mean/density of BV均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P0.05);有限元分析结果提示,健脾补肾组28d骨折部位刚度、弹性模量结果均高于生理盐水组(P0.05);HE染色、ABH/OG染色结果显示,健脾补肾方可以促进骨折部位早、中期膜内成骨和软骨内成骨,加速骨折愈合;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健脾补肾方能增加骨痂部位β-catenin、Runx2的表达,促进骨折愈合。结论健脾补肾方可以促进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愈合,其机制可能与增加β-catenin、Runx2的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细胞和组织工程技术的发展,间充质干细胞广泛受到关注和研究,具有易分离获取、培养过程相对简单等优点,并且能够自我更新并分化成多种细胞类型,包括成骨细胞、软骨细胞、脂肪细胞等,是较为理想的种子细胞。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大量的研究基础上,脂肪、骨骼肌、滑膜等多种不同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也广泛应用在骨及软骨组织的体内研究和体外研究中。虽然间充质干细胞在基础性研究方面取得了飞跃进展,但在临床推广应用干细胞治疗上还面临着诸多问题,如对间充质干细胞的分化机理尚不明确,对其定向分化无法进行精确调控,且存在诸多限制骨和软骨再生的几个因素,很大程度上影响治疗的效果,故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