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 观察抵挡汤早期干预对糖尿病大鼠大血管病变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高脂饲料喂养及链尿佐菌素(STZ)诱导方法制备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大鼠分成对照组,模型组,抵挡汤早期(给予STZ前4周给药)、中期(与STZ同时给药)及晚期(给予STZ后4周给药)干预组(每天均ig给予抵挡汤3.24 g/kg 1次),阳性药吡咯列酮(2.7 mg/kg)和辛伐他汀(1.8 mg/kg)组,各组给药至给予STZ后24周。免疫组化染色法观察大鼠主动脉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主动脉核因子-κB(NF-κB)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蛋白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抵挡汤早期和中期干预组、辛伐他汀组大鼠主动脉ICAM-1表达减少(P<0.05);抵挡汤早期干预组与辛伐他汀组主动脉VCAM-1表达减少(P<0.05);抵挡汤早期和中期干预组主动脉NF-κB及MMP-9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其中以抵挡汤早期干预组效果最显著。结论 抵挡汤早期干预有效降低NF-κB调控的靶基因ICAM-1、VCAM-1及MMP-9蛋白表达,可能是其延缓2型糖尿病大鼠大血管病变发展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苓桂术甘汤对慢性心力衰竭模型大鼠心肌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蛋白及mRNA表达、血清核因子-κB(NF-κB)、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的影响,探讨苓桂术甘汤防治慢性心衰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冠状动脉结扎法制备慢性心衰大鼠模型,造模4周后将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卡托普利(4.375 mg/kg)阳性对照组,苓桂术甘汤低、中、高剂量(生药2.1、4.2、8.4 g/kg)组,另设假手术组,每天给药1次,连续给药4周。Western blotting、RT-PCR法分别检测各组大鼠心肌组织TNF-α蛋白及mRNA的表达,ELISA法检测血清中NF-κB、IL-1β水平。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心肌组织TNF-α蛋白及mRNA表达增强,血清NF-κB、IL-1β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苓桂术甘汤及卡托普利均能显著抑制模型大鼠心肌组织TNF-α蛋白及mRNA表达、降低模型大鼠血清NF-κB、IL-1β水平(P<0.05、0.01)。结论 苓桂术甘汤干预慢性心衰的机制与其调节细胞因子网络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白鹤冲剂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与人外周血嗜中性粒细胞黏附以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CD18表达及核转录因子NF-κB(NF-κB)的影响,探讨白鹤冲剂治疗血管炎的作用机制。方法:将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TNF-α组、TNF-α+白鹤冲剂大剂量组、TNF-α+白鹤冲剂小剂量组和TNF-α+雷公藤内酯醇组,共五组。分别进行细胞黏附实验;以细胞ELISA法观察HVVEC的ICAM-1表达;以免疫细胞化学间接法检测CD18表达;间接免疫荧光法观察白鹤冲剂对HUVEC中NF-κB活化。结果:白鹤冲剂能抑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刺激的HUVEC中ICAM-1表达和人外周血嗜中性粒细胞CD18表达(P<0.05),同时呈剂量依赖性抑制人外周血嗜中性粒细胞与HUVEC的黏附。结论:通过影响HUVEC中NF-κB活化从而抑制ICAM-1表达和嗜中性粒细胞CD18的表达,最终抑制嗜中性粒细胞与HUVEC的黏附可能是白鹤冲剂治疗血管炎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抑郁症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细胞间 黏附分子(ICAM-1)、核因子-κB(NF-κB)水平及其意义。方法 选择2016 年1 月-2017 年12 月在 该院就诊的抑郁症患者80 例作为抑郁症组,健康体检者80 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测定血 清TNF-α、IL-8、ICAM-1、NF-κB 水平。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患者的抑郁情绪。 结果 抑郁症组患者血清TNF-α、IL-8、ICAM-1、NF-κB 水平和HAMD 评分高于对照组(P <0.05); 治疗后血清TNF-α、IL-8、ICAM-1、NF-κB 水平和HAMD 评分低于治疗前(P <0.05)。抑郁症患者血 清TNF-α、IL-8、ICAM-1、NF-κB 水平与HAMD 评分呈正相关(P <0.05)。抑郁症患者血清TNF-α、 IL-8、ICAM-1 与NF-κB 水平呈负相关(P <0.05)。结论 抑郁症患者血清TNF-α、IL-8、ICAM-1、 NF-κB 水平升高,炎症反应参与抑郁症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血红素加氧酶-1(HO-1)能否减轻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后的内膜增生。方法 2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并注射生理盐水组、球囊损伤并注射生理盐水组,球囊损伤并注射氯化血红素组、球囊损伤并注射锌原卟啉组。建立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模型,14天后取各组大鼠的颈动脉。弹力蛋白染色并计算各组大鼠颈动脉的内膜面积与中膜面积的比值(i/m)。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大鼠颈动脉内HO-1、NF-κB、IL-1β、IL-6、TNF-α的表达情况。结果 球囊损伤能够明显诱导大鼠颈动脉i/m值的增加(P<0.01)。球囊损伤并注射氯化血红素组的颈动脉i/m值明显低于球囊损伤并注射生理盐水组(P<0.01)。球囊损伤并注射锌原卟啉组的颈动脉i/m值明显高于球囊损伤并注射生理盐水组(P<0.01)。球囊损伤并注射生理盐水组颈动脉的NF-κB、IL-1β、IL-6、TNF-α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并注射生理盐水组。球囊损伤并注射氯化血红素组NF-κB、IL-1β、IL-6、TNF-α的表达明显低于球囊损伤并注射生理盐水组(P<0.05)。球囊损伤并注射锌原卟啉组NF-κB、IL-1β、IL-6、TNF-α的表达明显高于球囊损伤并注射生理盐水组(P<0.01)。结论 球囊损伤能够诱导大鼠颈动脉的炎性反应及内膜增生,HO-1能够减轻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后的内膜增生。  相似文献   

6.
大鼠肝卵圆细胞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表达及其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涂玉亮  方驰华  邹玉华 《医学争鸣》2005,26(23):2149-2151
目的:探讨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在肝卵圆细胞(HOCs)中的表达,及核因子(NF-κB)对其表达的调控作用.方法:0.6g/kg 3'-甲基-4-二甲基胺偶氮苯(3'-methyl-dimethylaminoazo benzene,DAB)饲喂Wistar大鼠4wk,制作肝损伤模型.利用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HOCs,免疫细胞化学检测HOCs对ICAM-1的表达;体外培养HOCs并分别用NF-κB激动剂TNF-α和NF-κB抑制剂TGF-β1干预,RT-PCR对ICAM-1 mRNA进行半定量分析,比较在TNF-α和TGF-β1的调控下ICAM-1 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HOCsICAM-1免疫细胞化学检测明显阳性.与对照组比较,体外培养HOCs时TNF-α促进HOCs的增殖(P<0.01),TGF-β1对HOCs的增殖能力无明显影响;RT-PCR半定量分析,与对照组比较,TNF-α组ICAM-1 mRNA相对灰度值增高(P<0.01),而TGF-β1组ICAM-1 mRNA相对灰度值降低(P<0.01).结论:在肝损伤组织中HOCs表达ICAM-1,TNF-α和TGF-β1分别通过对NF-κB活性的促进和抑制来调控ICAM-1的表达.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黄芪甲苷减轻高糖诱导H9c2细胞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高糖孵育诱导H9c2心肌细胞损伤模型,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上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含量,蛋白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内IκB激酶β(IKK-β)、核转录因子κB(NF-κB)、p-NF-κB及TNF-α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给予高糖处理H9c2心肌细胞12 h能明显下调细胞存活率(P<0.05);黄芪甲苷(20、40、80 μmol/L)预处理10 min可呈剂量依赖性增强细胞活力,降低细胞培养液上清中TNF-α和IL-6的含量(P<0.05),下调IKK-β蛋白表达(P<0.05),抑制NF-κB磷酸活化水平(P<0.05),并降低TNF-α蛋白表达(P<0.05)。[结论]黄芪甲苷可通过抑制IKK/NF-κB炎症通路过度激活减轻高糖诱导的H9c2心肌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氧化苦参碱对感染性休克大鼠心肌组织核因子-κB(NF-κB)等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采用大鼠盲肠结扎穿孔法制备大鼠感染性休克模型。造模后56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氧化苦参碱对照组,模型组,氧化苦参碱高、中、低剂量(52、26、13 mg/kg)组、地塞米松阳性对照(10 mg/kg)组,各组给药1次。采用RT-PCR法测定心肌组织NF-κB(p65)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法测定心肌组织NF-κB(p65)及IκB-α的表达;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心肌组织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1β(IL-1β)量的改变。结果 氧化苦参碱能显著抑制大鼠心肌组织NF-κB(p65)mRNA的表达及NF-κB(p65)和IkB-α的活性(P<0.05),降低心肌组织匀浆中TNF-α及IL-1β的量(P<0.05)。结论 氧化苦参碱能通过抑制NF-κB(p65)mRNA的表达及诱导NF-κB激酶(NF-κB-inducing kinase,NIK)的活化,抑制细菌、病毒等对NF-κB的激活作用,减少TNF-α、IL-1β等促炎因子的表达,进而对感染性休克大鼠心肌损伤性病变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基于核转录因子-κB(NF-κB)通路及相关蛋白探讨温经汤合琥珀散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大鼠的影响。[方法] 将60只SPF级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孕三烯酮组与温经汤合琥珀散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采用冰水浴联合盐酸肾上腺素和自体内膜移植法建立寒凝血瘀证EMs大鼠模型,假手术组只开腹但不进行内膜移植。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给予纯水;孕三烯酮组给予孕三烯酮(0.25mg/kg)每周灌胃2次(周一、周四),灌胃4周;温经汤合琥珀散组分别给予低(9.69 g/kg)、中(19.38 g/kg)、高(38.75 g/kg)剂量的温经汤合琥珀散,连续灌胃4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检测各组大鼠的血液流变学、凝血功能。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大鼠子宫内膜组织中核转录因子-κB p65(NF-κB p65)、核转录因子-κB抑制蛋白α(IkBα)、核转录因子-κB激酶亚基β抑制因子(IKKβ)蛋白表达。[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TNF-α、IL-1β含量升高(P<0.05或P<0.01),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升高(P<0.05或P<0.01);凝血功能方面,模型组大鼠部分凝血活酶时间(TT)降低(P<0.05),纤维蛋白原(FIB)含量升高(P<0.01);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结果显示,NF-κB p65、IKKβ升高(P<0.01),IkBα表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温经汤合琥珀散部分剂量组大鼠血清TNF-α、IL-1β表达降低(P<0.05或P<0.01),温经汤合琥珀散部分剂量组及孕三烯酮组大鼠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降低(P<0.05或P<0.01);凝血功能方面,温经汤合琥珀散部分剂量组及孕三烯酮组大鼠TT升高(P<0.05或P<0.01),FIB降低(P<0.05或P<0.01);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结果显示,温经汤合琥珀散部分剂量组大鼠NF-κB p65表达降低(P<0.05或P<0.01),温经汤合琥珀散部分剂量组及孕三烯酮组大鼠IKKβ表达降低(P<0.05或P<0.01),温经汤合琥珀散部分剂量组及孕三烯酮组大鼠IkBα表达升高(P<0.05或P<0.01)。[结论] 温经汤合琥珀散可能通过阻断或抑制NF-κB信号通路活化及阻断异位组织增殖,从而缩小异位灶,调控EMs的发展,且可改善寒凝血瘀大鼠相关症状,疗效优于孕三烯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蝎毒提取物对Lewis肺癌细胞肺转移和前列腺癌细胞株DU-145骨转移的抑制作用。方法 C57BL/6小鼠尾iv Lewis肺癌细胞(实验分模型组和给药组),裸鼠尾iv CM-DiI标记DU-145细胞(实验分模型组、对照组和给药组),给药组均每天ig给予蝎毒提取物300 mg/kg 1次,C57BL/6小鼠给药12 d,裸鼠给药24 d,模型组和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肉眼及镜检观察肺转移灶Lewis肺癌细胞肺转移情况,活体成像系统观察DU-145细胞骨转移的情况。在体外实验,免疫组化法检测Lewis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DU-145细胞MMP-9、NF-κB、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TIMP-1)、IκB-α蛋白表达。结果 接种Lewis肺癌细胞后,蝎毒提取物组平均癌细胞肺转移灶数为3.2±1.2,而模型组为13.5±5.3,差异显著(P<0.01)。活体成像检测显示,接种DU-145细胞30 d后,对照组未见荧光团,模型组8只裸鼠中有6只肩胛骨、骨盆、肋骨及胫骨显示有大量荧光团存在,蝎毒提取物组仅有3只裸鼠出现明显荧光团。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蝎毒提取物给药后DU-145细胞MMP-9、NF-κB蛋白表达下调(P<0.01),TIMP-1表达上调(P<0.01),免疫组化检测亦显示IκB-α蛋白表达上调(P<0.05)。结论 蝎毒提取物抑制Lewis肺癌细胞肺转移和DU-145细胞骨转移,其作用是通过NF-κB和TIMP-1途径抑制MMP-9表达实现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A/California/7/2009与A/California/4/2009病毒序列比较同源性在99%以上,本实验旨在比较两株病毒感染BALB/c小鼠研究感染力强弱。方法分别将A/California/7/2009(CA7)与A/California/4/2009(CA4)两株病毒分别连续10倍稀释后,对4~6周龄雌性BALB/c小鼠经乙醚麻醉后进行滴鼻攻毒,每个稀释度接种10只实验小鼠,测定CA7 MLD50为101.24/0.05 mL,检测小鼠感染、致病的多项指标,观察期为14 d。结果相同TCID50的CA7和CA4病毒感染小鼠,CA4感染小鼠后14 d内死亡率为20%,而CA7感染小鼠后8 d内死亡率为100%。CA7 106TCID50感染的小鼠病理表现为重度弥漫性间质性肺炎,CA4 106TCID50感染的小鼠病理表现为中度-重度间质性肺炎。结论在相同条件下,CA7感染力明显强于CA4。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金锦香 Osbeckia chinensis 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硅胶柱色谱与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进行分离和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数据和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 从金锦香全草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16个化合物:3-甲氧基-鞣花酸-4-O-β-D-吡喃葡萄糖苷(1)、3, 3′-二甲氧基-鞣花酸-4-O-β-D-吡喃葡萄糖苷(2)、3, 3′, 4′-三甲氧基-鞣花酸-4-O- β-D-吡喃葡萄糖苷(3)、山柰酚-3-O-β-L-吡喃鼠李糖苷(4)、槲皮素-3-O-β-D-吡喃半乳糖苷(5)、槲皮素-3-O-β-L-吡喃鼠李糖苷(6)、山柰酚-6-C-β-D-吡喃葡萄糖苷(7)、槲皮素-3-O-β-L-吡喃鼠李糖苷-2″-乙酸酯(8)、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糖苷-3″, 6″-二-E-(4-羟基)-肉桂酸酯(9)、4′-hydroxyflavone-3-O-(6-O-trans-p-coumaroyl)-β-D-glucopyranoside(10)、山柰酚-3-O- β-D-吡喃葡萄糖苷-6″-E-(4-羟基)-肉桂酸酯(11)、3β-hydroxy-9(11)-fernen-23-oic acid(12)、1, 2-dihydroxy-9(11)-arborinen-3-one(13)、cholest-5-ene-2, 3, 21-triol(14)、β-谷甾醇(15)、胡萝卜苷(16)。结论 除化合物516外,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红葱Eleutherine americana 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及重结晶等方法,分离纯化红葱的化学成分,通过MS、NMR等波谱技术确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确定了7个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9-hydroxy-8-methoxy-1-methyl-1, 3-dihydronaphtho [2, 3-c] furan-4-O-β-D-glucopyranoside(1)、eleutherinoside A(2)、豆甾醇- 3-O-β-D-葡萄糖苷(3)、kadsuric acid(4)、豆甾醇(5)、1, 2-二羟基-8-甲氧基-3-甲基蒽醌(6)、9-methoxy-1, 3-dimethyl-1H-naphtho [2, 3-c] pyran-5, 10-dione(7)。结论 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红葱新苷。化合物3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67为首次获得的新天然产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瘦素受体完全缺陷的Leprdb/db小鼠肾损伤机制。  方法  选取28周龄瘦素受体杂合缺陷的Leprdb/+(作为对照)与Leprdb/db雄性小鼠各10只,禁食8 h后,分别测量两组小鼠体质量、空腹血糖(FB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小鼠经股动脉采血后处死。采用试剂盒检测血清中肌酐(CRE)、尿素氮(BUN)、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还原型谷胱甘肽(GSH) 、丙二醛(MDA)的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水平。取肾进行病理观察。Western blot检测肾组织中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及核因子-κB(NF-κB)蛋白表达。提取肾组织细胞线粒体,Western blot检测线粒体中硫辛酸合成酶(lipoic acid synthase, LIAS)蛋白的表达水平。  结果  与Leprdb/+小鼠相比,Leprdb/db小鼠体质量、FPG、HbA1c、CRE、BUN水平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观察发现,Leprdb/+小鼠肾细胞结构完整,而Leprdb/db小鼠肾小球体积增大,基底膜及毛细血管壁增厚,系膜细胞和系膜基质增多。与Leprdb/+小鼠相比,Leprdb/db小鼠血清中GSH水平降低,MDA和炎性因子MCP-1、IL-1β、TNF-α水平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eprdb/db组小鼠肾脏线粒体内LIAS和肾组织中Nrf2蛋白表达量均降低,而NF-κB蛋白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28周龄Leprdb/db小鼠存在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肾损伤机制可能与LIAS调控Nrf2和NF-κB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鹿藿Rhynchosia volubilis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法分离纯化,薄层色谱及现代波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其乙醇提取物的氯仿、醋酸乙酯萃取部分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结构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1)、胡萝卜苷(2)、苜蓿素(3)、5, 7, 3′-三羟基-4′-甲氧基异黄酮(4),表儿茶素(5)、豆甾-5-烯-3β, 7α-二醇(6)、槲皮素(7)、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8)、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9)、没食子酸(10)、大豆苷元(11)和大萼赝靛素(12)。结论 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17.
以铋硅酸盐玻璃(SiO2-Bi2O3-BaF2-AlPO4)为基质,通过掺杂Ho3+、Tm3+、Yb3+稀土离子,制备激光波长为2 μm的光纤激光器。对玻璃的声子能量、物理和光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确定基质配方为50SiO2-40Bi2O3-5BaF2-5AlPO4(SBBA,其中化学式前的系数为对应物质的摩尔分数,下同)。在玻璃基质中分别掺杂0.5Ho2O3-2.0Yb2O3(HY)、0.5Ho2O3-0.5Tm2O3-2.0Yb2O3(0.5HTY)及0.75Ho2O3-0.75Tm2O3-3.0Yb2O3(0.75HTY),研究了980 nm激发波长下样品的吸收、发射光谱和Judd-Oflet理论光谱参数。研究发现SBBA-0.75HTY中Ho3+的吸收截面、发射截面(σem)、FWHM(半峰宽)×σem数值最大,分别为7.38×10-21、10.54×10-21 cm2和19.71×10-26 cm3。掺入Tm2O3改善了玻璃激光器性能,且当Yb3+/Tm3+/Ho3+物质的量之比一定时,增加稀土离子含量,可加强红外发光及增益效果。  相似文献   

18.
蛇足石杉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蛇足石杉Huperzia serrata 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硅胶柱色谱法、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法、中压柱色谱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分离纯化;通过核磁共振谱、质谱等光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1)、5, 7, 4′-三羟基-3′-甲氧基黄酮(2)、5, 7, 4′-三羟基-3′, 5′-二甲氧基黄酮(3)、芹菜素(4)、正三十烷醇(5)、21β-hydroxy-serrat-14-en-3β-ol(6)、21α-hydroxy-serrat-14-en-3β-ol(7)、16-oxo-21β-hydroxy-serrat- 14-en-3α-yl-acetate(8)、3β, 21α-dihydroxy-serrat-14-en-24-ol(9)、3α, 21β-dihydroxy-serrat-14-en-24-ol(10)。结论 化合物25为首次从本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两面针的HPLC色谱指纹图谱分析方法,为其品质控制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采用HPLC-UV分析两面针的指纹图谱。色谱柱:UltimateTMXB C8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水(0.2%磷酸+0.2%三乙胺)(A)-乙腈(B),梯度洗脱:0~5 min,8%~12% B;5~7 min,12%~15% B;7~14 min,15%~21% B;14~35 min,21%~25% B;35~40 min,25%~36% B;40~60 min,36%~52% B;60~80 min,52%~100% B;80~95 min,100% B;体积流量1.0 mL/min;柱温 35 ℃;检测波长 250 nm,测定24批两面针指纹图谱,应用相似度分析、系统聚类分析,对两面针进行分类研究。结果 在色谱指纹图谱中,确定了22个共有峰,根据相似度分析、系统聚类分析的结果,将24批药材分为2类。结论 该指纹图谱检测方法方便,重现性好,可用于两面针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绿玉树Euphorbia tirucalli 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反复硅胶和凝胶LH-20柱色谱进行分离和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绿玉树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香树脂醇乙酸酯(1)、羽扇烯酮(2)、3-乙酰基-20-羽扇烷醇(3)、环阿尔廷-25-烯-3β, 24ζ-二醇(4)、环阿尔廷-25-烯-3β-醇-24-酮(5)、环阿尔廷-23 (E)-烯-3β, 25-二醇(6)、大戟烷-25-烯-3α-醇(7)、槲皮素(8)、山柰酚(9)、胡萝卜苷(10)、谷甾醇(11)。结论 化合物19为首次从绿玉树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