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7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5篇
基础医学   8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5篇
皮肤病学   9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科学   25篇
综合类   59篇
预防医学   16篇
药学   34篇
中国医学   52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4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硬膜外注射用于分娩镇痛对产妇产间发热及致热因子的影响。方法适合阴道分娩、自愿要求分娩镇痛的初产妇120例,孕37~41周,年龄20~35岁,ASA I或Ⅱ级,随机分为三组:0.075%罗哌卡因组(A组)、0.1%罗哌卡因组(B组)和0.125%罗哌卡因组(C组),每组40例。宫口扩张至3 cm时实施硬膜外分娩镇痛,A组0.075%罗哌卡因+舒芬太尼0.5μg/ml;B组0.1%罗哌卡因+舒芬太尼0.5μg/ml;C组0.125%罗哌卡因+舒芬太尼0.5μg/ml。记录镇痛后1、2、3、4和5 h、胎儿娩出即刻、分娩后2 h产妇鼓膜温度;分别在镇痛前、胎儿娩出即刻及分娩后2 h采集产妇静脉血,测定血清IL-1β、IL-6、TNF-α浓度;记录产程时间;采用改良Bromage法评定三组产妇在镇痛后1 h及胎儿娩出即刻的运动神经阻滞程度。结果与镇痛前比较,镇痛后5 h及胎儿娩出即刻三组鼓膜温度明显升高,C组发热率明显高于A组和B组(P0.05)。与镇痛前比较,胎儿娩出即刻三组血清IL-1β、IL-6、TNF-α浓度明显升高(P0.05)。C组第二产程和镇痛时间明显长于A组和B组,B组第二产程和镇痛时间明显长于A组(P0.05)。三组运动神经阻滞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硬膜外注射用于分娩镇痛均能产生良好的镇痛效果,低浓度罗哌卡因分娩镇痛产妇发热率低,产妇分娩期间发热与致热因子水平升高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预置硬膜外导管实施分娩镇痛的效果及对母婴安全的影响。方法选择单胎、头位、足月、有镇痛需求的初产妇364例,年龄22~30岁,BMI 25~30 kg/m~2,随机分为两组:预置管组(n=180)在出现规律宫缩、宫颈接近消失后硬膜外穿刺置管,产妇自觉疼痛剧烈要求镇痛时开始镇痛;常规组(n=184)在出现规律宫缩、宫口开大1 cm后开始硬膜外穿刺置管镇痛。两组镇痛液配方均为0.075%罗哌卡因+舒芬太尼0.5μg/ml。记录分娩镇痛的有效性评分,包括镇痛开始时的VAS评分、镇痛起效时间(从产妇要求镇痛到疼痛缓解的时间)和镇痛期间最高VAS评分;分娩期间补救镇痛情况,以及产程时间、新生儿1 min和5 min Apgar评分,产间发热情况等。结果与常规组比较,预置管组镇痛开始时的VAS评分明显降低[3(2~4)分vs 5(4~5)分,P0.05],镇痛起效时间明显缩短[(18.45±7.05)min vs (33.2±10.51)min,P0.05],但镇痛期间最高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2~6)分vs 4(2~6)分],预置管组的有效性评分明显较高[4(3~5)分vs 3(2~4)分,P0.05]。两组产妇产程时间、出血量、镇痛泵按压次数、补救次数、产妇发热比例及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硬膜外预置管可以提高分娩镇痛的有效性,且不影响产程和母婴安全,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分娩镇痛模式。  相似文献   
3.
4.
5.
6.
7.
目的:考察汇仁肾宝片对脾虚大鼠的影响,以验证其是否产生某些不良反应,为肾宝片临床应用提供更多实验依据.方法:采用腹腔注射利血平的方法复制脾虚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脾虚模型组,肾宝片高、中、低剂量组(1323、661.5、330.75 mg/kg),每组10只.连续灌胃7 d,观察一般状态,检测大鼠体重、肛温、胸腺指数、脾脏指数与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的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肾宝片组的体重、肛温没有明显变化(P>0.05),一般状态评分显著降低(P<0.05);TNF-α、IL-2、IL-6含量、脾脏及胸腺脏器指数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脾虚大鼠给予肾宝片后并未引起胃肠道不良反应,腹泻等症状反而有所减轻,提示肾宝片在临床使用时少部分患者出现的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与药物本身无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经皮椎间孔入路内镜技术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症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16年3月至2020年6月采用经皮椎间孔入路内镜技术治疗的腰椎管狭窄症老年病人27例,其中男10例,女17例;年龄为(71.22±6.48)岁(60~82岁);责任椎间隙为L3/4 3例,L4/5 23例,L5/S1 1例。记录术前、术后1 d以及术后3、6、12个月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参照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所有手术均顺利进行,手术时间为(152.92±40.57)min(42~230 min),所有病人均未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所有病人均获得12个月以上随访。术后各时间的VAS评分及ODI均较术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acNab评分:优15例(55.6%),良6例(22.2%),可6例(22.2%),优良率为77.8%(21/27)。结论 经皮椎间孔入路内镜技术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症安全、有效、微创。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泮托拉唑治疗非甾体消炎药(NSAID)相关溃疡出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按标准纳入NSAID相关性溃疡伴出血诊断标准的住院患者67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4)和常规组(n=33)。观察组予以泮托拉唑进行治疗;常规组予以奥美拉唑进行治疗,两组疗程均为7 d,观察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5%,常规组总有效率为87.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25,P>0.05)。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肝肾功能均无明显异常。观察组有3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常规组有4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主要为头晕、失眠和恶心、腹胀,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泮托拉唑治疗NSAID相关溃疡出血,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克隆鱼腥草1-脱氧-D-木酮糖-5-磷酸合成酶1(DXS1)基因并分析其表达差异。方法 根据已经获得的鱼腥草DXS1转录本序列设计1对引物,采用RT-PCR方法获得DXS1基因cDNA序列并对DXS1蛋白进行理化性质、蛋白二级结构及三维结构预测分析,并预测了该蛋白功能;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了DXS1基因在鱼腥草的地下茎、地上茎、叶、花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克隆获得的DXS1基因长为2 172 bp,编码723个氨基酸。生物信息学预测DXS1蛋白不含跨膜区,不含信号肽,具有定位肽。DXS1基因在鱼腥草的花中表达丰度最高,其次是叶片,再次是地下茎,地上茎中表达量最低。结论 首次从鱼腥草中克隆了DXS1基因,为进一步阐明该基因在鱼腥草萜类化合物代谢途径中的重要作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