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痉挛型脑瘫(SCP)患儿社会生活能力的现状、特征及其与年龄、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MFCS)评价患儿的严重程度,应用有中国常模的婴儿—初中生社会生活能力量表对154例1—12岁的痉挛型脑瘫患儿及其家长进行调查,并通过非参数秩和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多变量方差分析,Pearson和Spearman相关性分析,确定不同性别、年龄、瘫痪类型和严重程度的患儿社会生活能力状况。结果:社会生活能力边缘以上(≥9分)的患儿占63%,幼儿期分别与学龄前期、学龄期比较,不同瘫痪类型、GMFCS组别比较,边缘以上的患儿数量比例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患儿社会生活能力各项分值在不同年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不同瘫痪类型比较,社会生活能力中的独立生活、运动、作业和参加集体活动区域,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GMFCS组别间比较,社会生活能力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患儿的标准分与其年龄(r=-0.223,P=0.005)和GMFCS分级水平(r=-0.479,P=0.000)呈负相关。结论:脑瘫患儿随着年龄的增长,其社会生活能力有明显提高,但与同年龄段正常儿童相比,其差距却更加明显;活动受限程度越重的患儿,其社会生活能力表现越差,但在交往和自我管理领域方面的能力表现可能很不错。  相似文献   

2.
任务分析教学法对脑瘫儿童智能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临床对照研究确定任务分析教学法对脑瘫智能障碍治疗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探讨脑瘫临床类型、病情程度与患儿智能发育的关系。方法:所选病例均排除其他影响智力发育因素的病例,并进行病情严重程度分级、临床类型分型。对于伴智力障碍者在治疗3个月后,再次采用《中国比内测验指导书》第3次修订本做智能发育评定。结果:212例脑瘫患儿并发智能障碍率为58.1%,手足徐动型并发智能障碍率低于痉挛型,二者差异显著(P〈0.01);依据病情程度,脑瘫患儿并发智能障碍率,重度〉中度〉轻度,三者差异显著(P〈0.01);治疗后观察组IQ/DQ均值明显高于对照组,二者差异显著(P〈0.05)。结论:任务分析教学法对脑瘫患儿的智能障碍治疗确有效果,是不可缺少的教育康复手段;手足徐动型脑瘫患儿智能发育状况好于痉挛型;脑瘫患儿随病情程度加重,智能发育异常率升高。  相似文献   

3.
脑性瘫痪高危因素与临床类型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分析住院接受康复治疗的脑性瘫痪患儿高危因素和临床类型构成比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997—2003年住院的615例随访患儿的高危因素与临床类型用卡方检验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15例患儿中未成熟、窒息、黄疸分别占高危因素的33.9%、26.4%、25.7%。未成熟是痉挛型双瘫主要高危因素,占77.3%:黄胆病史患儿中,主要脑瘫类型为手足徐动型,占75.3%。窒息是四肢瘫、偏瘫、双瘫加徐动型脑瘫的主要高危因素,分别占各型患儿总数的64%、42.2%、47%。结论:脑瘫患儿的高危因素与临床类型明显相关,第一位高危因素是未成熟,第二位是窒息,黄疸是值得重视的高危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脑瘫儿童母亲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123例脑瘫患儿及其母亲发放患儿基本情况调查表和美国简明健康测量量表SF-36,采用自填与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调查并统计,然后采用t检验、相关分析及单因素方差分析,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筛选和分析其生活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 脑瘫儿童母亲的总体生活质量普遍下降,其中情感职能、活力、总体健康得分最低,分别为55.28、60.49和65.26分.脑瘫儿童母亲生活质量各个维度的相关性分析显示,患儿年龄与总体健康、生理功能、情感职能三个维度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213、0.191、0.298,P<0.05);患儿病情与除身体疼痛外的其它七个维度呈负相关;母亲年龄仅与社会功能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196,P<0.05);母亲文化程度与总体健康、情感职能、社会功能、精神健康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274、-0.312、-0.427和-0.180,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患儿年龄、患儿病情、父亲职业、母亲职业、母亲文化程度五个因素对母亲生活质量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生活质量总积分为因变量,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Pin=0.05,Pout=0.10)显示,患儿病情、父亲职业两个因素进入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患儿年龄、患儿病情、母亲文化程度、母亲职业、父亲职业五项因素是影响脑瘫儿童母亲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针对脑瘫儿童母亲的心理特征,采取综合性全方位的干预措施,可提高患儿康复效果和改善母亲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436例脑瘫患儿的脑电图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脑瘫患儿的脑电图与脑瘫型别、瘫痪类型、脑瘫程度及并发症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国际 10 / 2 0导系统电极放置法 ,为 436例脑瘫患儿做脑电图检查和分析。结果 :脑瘫患儿的脑电图异常率为 72 .7% ,手足徐动型脑瘫的脑电图异常率较低 ,偏瘫组的脑电图异常率较高 ,重度脑瘫组的脑电图异常率较高 ,伴有癫痫发作、智力障碍、小头畸形患儿的脑电图异常率较高。结论 :脑瘫患儿的脑电图异常率与大脑损伤的部位和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脑瘫患儿髋关节半脱位X线分级与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对21例门诊脑瘫患儿髋关节半脱位的严重程度进行X线分级,并分析其与脑瘫严重程度、年龄的关系。结果21例髋关节半脱位脑瘫患儿中,15例(71.4%)为中、重度脑瘫,且随着年龄的增长,髋关节半脱位的严重程度随之增加,>4岁的中、重度髋关节半脱位患儿比例是<4岁患儿的300%。结论脑瘫患儿髋关节半脱位的严重程度与脑瘫严重程度、年龄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363例脑瘫患儿Gesell发育量表测试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脑瘫患儿智力发育与临床类型及高危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对363例脑瘫患儿进行Gesell发育量表测查,分析智力发育迟缓与临床类型及高危因素的相关性。结果窒息和病理性黄疸与脑瘫患儿智力发育迟缓关系密切,手足徐动型和混合型脑瘫伴随智力发育迟缓的发生率高于痉挛型脑瘫(P<0.01)。结论窒息、病理性黄疸是引起脑瘫患儿合并智力发育迟缓的危险因素,脑瘫临床类型亦与是否发生智力发育迟缓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脑瘫患儿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与脑瘫类型、合并损伤及高危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神经肌电诱发电位仪对340例脑瘫患儿行BAEP检查和分析。结果:脑瘫患儿BAEP异常率为22.9%,并发智力低下的异常率明显高于无智力低下的患儿(P<0.01);高危因素中宫内感染、黄疸和颅内出血与BAEP异常发生有密切关系,其中黄疸和宫内感染是高度危险因素;脑瘫并发听神经通路损伤的发生率较普遍,其中混合型和手足徐动型发生率更高。结论:宫内感染和病理性黄疸是脑瘫患儿听神经通路损伤的高度危险因素,BAEP应作为脑瘫患儿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9.
963例脑瘫合并听神经通路损伤患儿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脑瘫患儿听神经通路损伤发生率,以及与性别、脑瘫分型及脑瘫高危因素的关系。方法回顾性调查963例脑瘫患儿的临床资料,了解脑瘫合并听神经通路损伤的发生率,以及与性别、脑瘫分型及脑瘫高危因素的关系。结果963例脑瘫患儿听神经通路损伤发生率为24.5%(236/963),发生率无性别差异(P〉0.05),不同脑瘫分型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手足徐动型与混合型脑瘫发生率最高(P〈0.01),病理性黄疸是造成脑瘫合并听神经通路损伤的高危因素(OR=2.029,95%CI:1.483~2.774)。结论脑瘫患儿多合并听神经通路损伤,其发生率与性别无关,与脑瘫分型有关,手足徐动型与混合型脑瘫发生率最高,病理性黄疸是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痉挛型和手足徐动型脑瘫患儿的口咽腔共鸣功能是否存在显著的类型特征。方法采用声学测量,对这两类患儿核心韵母/ɑ/、/i/、/u/的第一、第二共振峰值(F1、F2)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痉挛型和手足徐动型患儿中口咽腔共鸣障碍发生率分别为71%和95%;两类患儿的/ɑ/、/i/、/u/的F1、F2值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两类脑瘫患儿口咽腔共鸣障碍的发病率较高,且其口咽腔共鸣功能不存在显著的类型特征。  相似文献   

11.
脑性瘫痪(以下简称脑瘫)是小儿时期常见致残原因,癫痫是脑瘫常见并发症。脑瘫合并癫痫有可能使患儿运动障碍加重,同时给康复治疗带来一定困难。为减少发生率对458例脑瘫患儿中合并癫痫的43例进行病因分析从脑瘫合并癫痫的发生率及所引起脑瘫高危因素和脑瘫类型的关系3方面入手,结果表明458例脑瘫患儿中合并癫痫的发生率是9.4%,合并癫痫患儿以痉挛型和混合型为主,单纯手足徐动型及共济失调型未见合并癫痫。合并癫痫的43例患儿有明确高危因素者占77%(33/43),其中以窒息、早产、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多见,同时进行头颅CT或/和MRI检查28例异常者24例,其中18例有高危因素,这说明做好周产期保健工作是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2.
脑瘫患儿血骨钙素甲状旁腺素降钙素水平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脑瘫患儿血骨钙素(BGP)、甲状旁腺素(PTH)、降钙素(CT)的含量变化,分析它们与脑瘫病情、分型的关系。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37例脑瘫患儿和28例正常儿血清中的BGP、PTH、CT浓度。结果脑瘫组血清BGP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重度脑瘫患儿PTH与正常组比较明显升高(P<0.01),而CT则低于正常组(P<0.05);同时发现痉挛型脑瘫患儿PTH含量高于手足徐动型,而CT则低于手足徐动型(P<0.05)。结论:脑瘫患儿血清PTH、CT异常,其异常程度与脑瘫类型、病情轻重有关;血清BGP升高提示脑瘫患儿骨形成活跃。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脑瘫患儿的营养状况与脑瘫型别,瘫痪类型,脑瘫程度之间的关系。分析造成营养不良的原因。方法:采用测量患儿体重,皮肤皱折的方法,为625例脑瘫患儿做营养状况分析,结果:脑瘫患儿营养不良率为7.52%,手足徐动型脑瘫患儿的营养不良率较高,重度脑瘫患儿的营养不良率较高,结论:脑瘫患儿的营养不良与耗能过多,吞咽困难,食欲低下有关。  相似文献   

14.
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与脑瘫类型及合并症间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讨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与脑瘫临床类型及合并症之间的关系。方法 将126例脑瘫患儿采用粗大运动功能分类系统(GMFCS)对其粗大运动功能进行分级,然后分析与临床类型及合并症之间的关系。结果脑瘫患儿GMFCS分级水平与临床类型及合并症之间有显著相关关系(P〈0.001);GMFCS分级显示,55.1%的痉挛型患儿为Ⅰ、Ⅱ级;53.8%的手足徐动型及85.7%的混合型患儿为Ⅳ、Ⅴ级;100oA的偏瘫患儿和55.4%的双瘫患儿为Ⅰ、Ⅱ级;67.4oA的四肢瘫和55.6%的双重瘫患儿为Ⅳ、Ⅴ级;智力水平在正常范围及边缘状态者多为Ⅰ、Ⅱ级,智力障碍程度越重,GMFCS分类级别越高;GMFCSⅢ、Ⅳ、Ⅴ级者合并的听觉、视觉、言语、摄食功能障碍及癫痫较Ⅰ、Ⅱ级者多。结论 脑瘫患儿GMFCS分级与脑瘫类型及合并症有关,粗大运动功能障碍程度越重,合并症越多。  相似文献   

15.
手足徐动型脑瘫的运动疗效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手足徐动型脑瘫患儿功能恢复的运动训练方法及护理方法。方法对30例手足徐动型脑瘫患儿采用静态姿势和动态姿势控制,头部控制能力、分离运动,平衡协调运动,肌力和肌张力改善及感觉统合等训练方法,结合指导家庭康复训练,做好心理护理等护理工作。结果显效8例(26.7%),有效11例(36.7%),进步10例(33.3%),无效1例(3.3%)。结论正确规范的早期治疗是脑瘫功能恢复的关键,合理的训练方法和精心护理是脑瘫功能恢复的保障。  相似文献   

16.
导致小儿脑性瘫痪危险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目的了解导致小儿脑瘫的危险因素 ,以便尽早诊断和治疗脑瘫 ,降低致残率。方法分析 14 6例脑瘫患儿的发生、脑瘫类型及脑瘫并发症与患儿的性别、出生体重、是否早产、双胎、有否新生儿窒息、新生儿感染、核黄疸、母亲分娩时年龄、怀孕期间有否病毒感染史、有否先兆流产史、有否家族史等因素的关系。结果本组 14 6例脑瘫患儿的男女之比为 1.47∶1,导致脑瘫发生的危险因素为低体重 (占 79.45 % ) ,早产 (占 64 .3 8% ) ,新生儿窒息史 (占 41.78% ) ,母亲怀孕期间有先兆流产 (占 3 2 .89% ) ,双胎 (占3 1.5 1% ) ,新生儿感染 (占 12 .3 3 % ) ,核黄疸 (占 6.16% ) ,高龄产妇 (占 3 .42 % ) ,母亲孕期有感染史 (占 2 .74% ) ,有家族史 (占0 .68% )。脑瘫的类型及并发症与危险因素也有关。结论低体重儿、早产、新生儿窒息、双胎、母亲怀孕期间有先兆流产史是导致脑瘫发生的高危因素 ,加强对这些高危因素的宣教 ,使广大群众及医务工作者给予足够的重视 ,尽量避免危险因素的发生 ,对于已具有危险因素的小儿经常检查 ,及时发现脑瘫的症状和合并症 ,及早对其诊断、治疗 ,对降低脑瘫的致残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脑瘫患儿的碱性磷酸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脑瘫患儿的碱性磷酸酶 (ALP)在不同型别脑瘫的差异及在分型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 40例不同类型的脑瘫患儿进行ALP测定。结果痉挛型脑瘫患儿的ALP值在正常范围内 ,手足徐动型脑瘫患儿的ALP值明显高于痉挛型脑瘫患儿的ALP值 (P <0 .0 0 1)。结论ALP值还可做为鉴别诊断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3—7岁的痉挛型和手足徐动型脑性瘫痪(CP)患儿的运动障碍特点进行分析和干预,以探讨该年龄段痉挛型和手足徐动型CP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差异及对策。方法:对27例痉挛型脑瘫患儿(A组)及12例手足徐动型脑瘫患儿(B组)在人选时及治疗6个月后,分别应用粗大运动功能测量量表(GMFM)进行测量,比较两组人选时,6个月后以及治疗前后各功能区评分的改变。结果:A组患儿在GMFM量表B区、C区、D区、E区得分及总分均较B组为高,A组患儿GMFM涉及上肢的和不涉及上肢的任务的平均分、动态任务的平均分均较B组为高,两组患儿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有改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儿GMFM静态任务平均分,治疗前后各区得分和总分改变量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痉挛型和手足徐动型CP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表现不同.手足徐动型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障碍较痉挛型为重,对于不同类型的脑瘫患儿需针对其运动障碍特点采取不同治疗方式及对策。  相似文献   

19.
山东济南市儿童医院专项科研课题《颈总动脉交感神经网剥脱术治疗脑瘫脑血流变化的研究》,获得专家鉴定通过。该研究显著提高了脑瘫患儿的生活自理能力。通过研究患儿手术前后脑血流变化,了解脑组织供血改善与手术效果的关系并进行比较,发现术后脑瘫患儿的语言能力提高,上肢痉挛状况明显好转,尤其对共济失调型、混合型、手足徐动型脑瘫症状改善相当明显。改善脑血流量治疗脑瘫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孤独症儿童母亲在专业人员指导下对患儿进行应用行为分析(ABA)干预对患儿临床症状和母亲心理状况的改善效果。方法:76名孤独症儿童母亲在专业人员指导下对患儿进行70dABA干预,在学期开始和结束时对患儿母亲进行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测试,并对患儿进行孤独症行为评定量表测量。结果:孤独症儿童的感觉、交往、运动、言语、自理能力均得到明显改善,但患儿母亲的焦虑、抑郁状况未能明显改善。孤独症女童交往能力和自理能力的改善效果优于男童;较大年龄患儿自理能力改善效果优于较小年龄患儿;父亲高中或中专、大学以上文化程度的患儿言语能力改善效果优于父亲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患儿,家庭收入5000元/月的患儿言语能力和交往能力改善效果优于家庭收入3000—5000元/月的患儿。结论:增加患儿家庭的经济救助、加强患儿家长的康复培训也许有助于患儿临床症状的改善;需要探索有效干预孤独症儿童母亲心理状况的方法,帮助她们以健康良好的心理状况面对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