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腹腔镜手术治疗评估分析腹腔镜手术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8年6月期间在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共81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在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行开腹手术治疗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40例为对照组,比较2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不良反应发生率、术后疼痛情况等方面的差异,2组患者术后均使用亮丙瑞林微球针皮下注射治疗4~6个月,术后随访36个月,比较2组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复发率,同时比较2组40岁以下妇女妊娠率。 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56.23±8.59) min]、术中出血量[(65.42±6.54) mL]、住院天数[(5.23±1.24) d]与对照组[(100.45±10.03) min、(105.63±8.26) mL、(7.24±2.56) d]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访36个月后,观察组复发率为3.70%(3/8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00%(10/40),观察组40岁以下妊娠率为56.52%(35/6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5.00%(3/20,P<0.05)。 结论 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手术治疗中,腹腔镜手术治疗具有操作时间短、出血量少、住院天数少、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复发率小、妊娠率高等优点,可以考虑作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治疗的首选方案。   相似文献   
2.
3.
4.
5.
患儿男,5岁,因"全身发绀、发抖1h,惊厥1次"入院。患儿入院前1h无明显诱因出现全身发绀、四肢发抖、大汗。入院前10min出现惊厥,表现为头后仰,双目凝视,四肢屈曲抖动,呼之不应。予吸氧、镇静治疗,15min后,惊厥止,但仍紫绀,面及四肢末端尤重。遂急症入院。入院查体:P138次/min,R30次/min,Bp82.5/63.8mmHg(1mmHg=0.133kPa),体重17kg,睡眠状,压眶有反应,呼吸急促。全身皮肤青紫,面及四肢尤重,心肺无异常,腹软,肝脾未及,肌  相似文献   
6.
杨学东  唐绪岩  桑琳 《中国中药杂志》2012,37(22):3416-3421
目的:建立高压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快速鉴定甘草酸单铵原料中微量成分的方法.方法:以高效液相制备色谱仪为辅助手段,通过条件优化,确定高压固相萃取的最佳方法.以5C18-MS-Ⅱ色谱柱(20.0 mm× 20.0 mm)为萃取柱,进样0.5 mL,以35%乙腈-醋酸溶液(pH 2.2)为洗脱剂,在16 mL·min-1的洗脱流速下进行洗脱,萃取周期为4.5 min.所得萃取液在浓缩100倍后进行液相色谱-质谱(LC-MS)分析.结果:在最优化的高压固相萃取-液相色谱-质谱条件下,快速鉴定出甘草酸单铵原料中的10种化学成分,其中采用多级质谱信息分析和文献对照推测出6种微量成分的化学结构,分别为3-O-[β-D-葡糖醛酸-β-D-葡糖醛酸]-30-O-β-D-芹菜糖甘草次酸/3-O-[β-D-葡糖醛酸-β-D-葡糖醛酸]-30-O-β-D-阿拉伯糖甘草次酸,甘草皂苷F3,18α-甘草皂苷G2,3-O-[β-D-鼠李糖]-24-羟基甘草酸,甘草皂苷J2,甘草皂苷B2;通过液相色谱、多级质谱和紫外光谱信息,与对照品对照,确证了甘草酸单铵原料中4种主要化学成分,分别为甘草皂苷G2,18β-甘草酸,乌拉尔甘草皂苷乙,18α-甘草酸.结论:该方法无需对照品即可快速有效地鉴定出甘草酸单铵原料中的化学成分,为甘草酸单铵相关产品的质量控制和安全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A型肉毒毒素(BTX-A)注射在痉挛性偏瘫型脑性瘫痪儿童康复治疗中的临床作用。 方法将42例痉挛型偏瘫儿童(年龄39~86个月)随机分为BTX-A注射结合康复治疗组(BTX-A组)22例及单纯康复治疗组(对照组)20例,所有患儿共接受为期3个月的康复治疗。分别于治疗4周(BTX-A注射前)、6周(注射后2周)和3个月时,采用综合痉挛量表(CSS)、粗大运动功能88项量表(GMFM)进行评定,并测量步态参数(健侧及患侧步长、步速)。 结果BTX-A注射前,2组CSS、GMFM(G、E两功能区)评分及步态参数(健侧步长、患侧步长及步速)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rt;0.05)。BTX-A组治疗6周及治疗3个月的CSS评分与注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相应时间点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BTX-A组治疗3个月与注射前及对照组相应时间比较,GMFM评分、健侧步长、步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BTX-A注射结合康复治疗可快速有效地缓解偏瘫儿童的患侧下肢痉挛,并改善步态,提高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介绍自行设计的印油毯法进行足印分析的特点。方法研制一种印油毯,底层为2m×7m的塑料布,上层为1m×5m的薄棉垫,对称放在塑料布中心,薄棉垫上均匀涂稀印油,即制成印油毯。印油毯上铺不易吸水纸即形成一个步道。让测试者以自然行走的方式走过,走完后拿起纸,在上面记录姓名、年龄、性别、编号、日期,对足印进行定量评定分析。结果应用印油毯进行足印分析操作简单、足印清晰,测量准确,测量结果易于保存。结论应用印油毯进行足印分析可以量化反映步行足印,并易于治疗前后对比分析。具有易于保存、定量准确的优点。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吲哚胺2,3-二氧酶( IDO)表达对子宫颈癌患者T淋巴细胞活性的影响,进一步了解子宫颈癌的免疫逃逸机制. 方法 选择子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 CINⅢ)组织20例( CINⅢ组) ,子宫颈癌患者组织20 例(宫颈癌组) ,正常宫颈组织20例(正常组) ,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外周血中 CD3 + T 细胞、CD8 + T 细胞、CD4 + T 细胞、CD4 +CD25 + Foxp3 + Tregs数量、CD4 +T细胞/CD8 +T细胞. 采用Western blot 法和半定量 RT-PCR 法检测各组子宫颈组织IDO mRNA及其蛋白表达,分析各组子宫颈组织中IDO的表达对宿主T淋巴细胞活性的影响. 结果 正常组、CINⅢ组及宫颈癌组3组之间IDO蛋白表达强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01). 宫颈癌组IDO表达高于CINⅢ和正常组(P<0. 001),CINⅢ组高于正常组(P<0. 001). 宫颈癌组外周血中CD3 + T 细胞、CD8 + T 细胞、CD4 + T 细胞、CD4 + CD25 +Foxp3 +Tregs数量与正常组和CIN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01). 3组中IDO蛋白表达与外周血中CD3 +T细胞、CD4 + T 细胞/CD8 + T 细胞呈负相关性,与 CD4 + CD25 +Foxp3 +Tregs呈正相关性. 结论 IDO抑制外周血T淋巴细胞对肿瘤的杀伤效应,使子宫颈癌患者免疫功能低下,有利于肿瘤细胞免疫逃逸,从而使病情进展.  相似文献   
10.
桑琳  赵卫东  杜世华 《安徽医学》2012,33(10):1346-1350
目的通过检测p53、p21、MDM2蛋白在正常子宫内膜、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症组织中的表达,探讨p53、p21、MDM2基因和细胞凋亡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为临床诊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法(S-P法)检测29例正常子宫内膜、30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和29例子宫腺肌症组织标本的p53、p21、MDM2表达情况,对p53、p21、MDM2的表达及细胞凋亡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p53蛋白在正常子宫内膜组中分泌期表达高于增生期(P0.05),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组织和子宫腺肌症组织中增生期与分泌期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子宫内膜组p53蛋白表达率高于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组(P0.05)和子宫腺肌症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组p53蛋白表达率与子宫腺肌症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21蛋白在正常子宫内膜组的表达率高于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组(P0.05)和子宫腺肌症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组p21蛋白表达率与子宫腺肌症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DM2蛋白在正常子宫内膜组织的表达率分别低于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组(P0.05)和子宫腺肌症组(P0.05)。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组与子宫腺肌症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组中p53与p21呈正相关(r=0.611,P0.01),p53与MDM2呈负相关(r=-0.541,P0.01),p21与MDM2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组中表达无相关性(r=0.404,P0.05)。结论细胞凋亡调控蛋白p53、p21、MDM2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症的发生发展相关,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症发病机制可能存在相同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