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 毫秒
1.
马学斌 《医学综述》2013,19(14):2568-2570
细胞因子激活的杀伤(CIK)细胞及树突细胞诱导的细胞因子激活的杀伤(DC-CIK)细胞均是新型的异质性免疫效应细胞群,其主要的效应细胞同时表达CD3和CD56两种膜蛋白分子,兼有T淋巴细胞强大的抗肿瘤活性和自然杀伤细胞的非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限制性杀瘤优点。其与传统治疗方法相结合,可以使患者获得更好的临床受益率、更高的生存率和更长的生存期,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应用DC-CIK比单独CIK具有更大的优势,可以提高靶向性和增强杀伤能力。CIK及DC-CIK的免疫细胞治疗为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 iller, CIK)与化疗药物对多药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 MDR)肿瘤细胞产生协同杀伤效应的机制.方法:用细胞培养法加细胞因子在体外诱导并扩增CIK细胞,应用MTT法测定CIK细胞、阿霉素及二者联合对靶细胞的杀伤活性,用流式细胞术检测靶细胞上P糖蛋白(P-gp) 的表达和细胞内药物积累,用细胞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gp在MDR靶细胞MCF7adr内的分布.结果:CIK细胞可使MCF7adr细胞P-gp的表达活性下降82.5%,耐药靶细胞内阿霉素积累增加3 .2倍,使联合杀伤率比单纯加阿霉素(同等剂量)组增加7.8倍,比单纯加CIK细胞(相同效靶比)组增加1.3倍.结论:CIK细胞可明显抑制MCF7adr肿瘤细胞系的P-gp表达,可协同阿霉素提高对MCF7adr肿瘤细胞系的杀伤活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免疫编辑前后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CIK)分泌细胞因子水平及细胞杀伤活性的变化。方法采用Ficoll密度梯度法提取脐血单个核细胞,定向诱导成CIK细胞,即免疫编辑前CIK细胞。Transwell小室共培养CIK细胞与人肺癌A549细胞,分离纯化CIK细胞即免疫编辑后CIK细胞。通过ELISA和MTT法分别检测免疫编辑前后CIK细胞分泌细胞因子水平及细胞毒活性的变化。结果CIK细胞与A549细胞共培养后,其分泌细胞因子IFN-γ和TNF-α的含量较共培养前CIK细胞显著下降(P<0.05),IL-2则略有降低。共培养后CIK细胞杀伤活性明显减弱(P<0.05)。结论CIK细胞与人肺癌A549细胞间存在免疫编辑作用,编辑后的CIK细胞分泌细胞因子水平及杀伤活性均下降。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负载抗原后的树突状细胞(DC)对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增殖活性、表型和功能的影响。【方法】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经不同细胞因子作用后定向分化成DC和CIK细胞,以胃癌细胞株MGC-803冻融物作为肿瘤抗原刺激DC后与CIK共培养,以流式细胞仪检测CIK细胞膜表面分子表达,MTT法检测共培养后CIK细胞对MGC-803杀伤活性的变化。【结果】CIK与负载MGC-803抗原的DC共培养后3d增殖活性开始显著提高,最高增殖倍数可达1179.5±1.29;CD3^+CD8^+和CD3^+CD56^+细胞较共培养前增多,且与负载抗原的DC共培养的CIK具有比单独培养的CIK更强的杀瘤活性。【结论】以肿瘤细胞冻融物诱导成熟的DC能进一步促进CIK增殖,提高其对胃癌细胞的杀伤活性,为指导临床应用DC和CIK联合治疗消化道肿瘤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5.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细胞)被称为自然杀伤T细胞,其杀伤肿瘤的作用不受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的限制,是过继细胞免疫治疗的代表类型。CIK细胞通过分泌细胞毒颗粒及细胞因子、调节癌基因表达、活化NKG2D受体等发挥抗肿瘤作用。CIK细胞联合化疗,不仅可以延长胃癌患者的无病生存期和总生存期,改善生活质量,而且不良反应少,治疗耐受性较好。虽然CIK细胞治疗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但仍有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不同因素对诱导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 induced killer cells,CIK)体外增殖能力及杀伤活性的影响。为肿瘤CIK细胞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细胞计数法及MTT法测定CIK细胞的增殖能力及杀伤活性。结果低年龄组较高年龄组CIK细胞体外增殖能力及杀伤活性强;在无血清培养基条件下培养的CIK细胞的体外增殖能力及杀伤活性较完全培养基的强;在一定的培养时间内CIK细胞的体外增殖能力与培养的时间成正比;CIK细胞对各种肿瘤细胞均有杀伤作用。结论不同因素对肿瘤患者CIK细胞体外增殖能力及杀伤活性有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寻求一种可用于过继免疫疗法的高效免疫活性细胞。方法 用多种细胞因子诱生CIK细胞 ,用MTT法测定LAK和CIK细胞杀伤活性。结果 在峰值期CIK细胞杀伤活性均显著高于LAK细胞 (P <0 .0 5 )。结论 CIK细胞与LAK细胞属不同的细胞毒性细胞 ,脐血CIK细胞的高杀伤活性提示其可能成为过继免疫疗法的生力军。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同一肿瘤患者在化疗期间不同时间段自体CIK细胞对不同癌细胞株杀伤活性的差异.方法:分离化疗期间不同时间段肿瘤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加入细胞因子,体外诱导CIK细胞,用MTT法检测其对不同时间段不同癌细胞株的杀伤活性及随化疗次数变化的趋势,杀伤活性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结果:化疗期间不同时间段CIK细胞对肺癌(A549)、肠癌(HCT-116)、鼻咽癌细胞珠(CNE2)的杀伤活性比较:同一肿瘤患者的CIK细胞随着化疗次数的递增,对肺癌细胞株、肠癌细胞株的杀伤活性逐渐降低,不同时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01),鼻咽癌细胞株杀伤活性无规律性变化(P>0.05);同一化疗时间段,CIK细胞对不同癌细胞株杀伤活性的比较:对肺癌细胞株的杀伤活性最强,对鼻咽癌细胞株的杀伤活性最差.结论:化疗联合自体CIK细胞在化疗不同时间段对不同癌细胞株的杀伤活性有差异.  相似文献   

9.
自体CIK细胞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静 《吉林医学》2010,(33):6156-6156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是一种新型的免疫活性细胞,它是将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体外用多种细胞因子共同培养一段时间后,产生的一类细胞群,它具有显著的抗病毒、抗肿瘤的活性。2009年6月~2010年3月采用自体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19例,通过对19例患者抽取自身外周血进行CIK细胞经肝动脉回输,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同一来源脐血树突状细胞(DCs)以不同刺激方式作用于细胞因子诱导杀伤(CIK)、自然杀伤(NK)细胞后对其杀伤活性的影响.[方法]通过细胞因子组合诱导、扩增脐血来源的DCs、CIK和NK细胞,分别将DCs以不同的刺激方式(提前共孵育或直接加入)作用于同一来源的脐血CIK、NK细胞,了解其对不同效靶比下CIK、NK细胞杀伤K562、HL-60细胞株细胞毒活性的影响.[结果]随着效靶比的升高,脐血CIK、NK细胞对肿瘤细胞株的杀伤力增加,将脐血DCs与CIK、NK细胞共孵育或杀伤时直接加入,均可显著提高CIK、NK细胞的细胞毒活性,以杀伤时直接加入DCs的促进作用更强.[结论]直接加入DCs对促进CIK、NK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喘可治注射液对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的表型及细胞因子分泌情况的影响,探讨喘可治注射液对CIK免疫活性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分离健康志愿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细胞因子的作用下,体外培养成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在培养过程中同时加入喘可治注射液。LDH法检测不同浓度喘可治注射液培养条件下的CIK细胞的抗肿瘤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CIK细胞表型及细胞内因子的分泌情况变化。Annexin V/PI凋亡试剂盒检测CIK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喘可治注射液能提高CD3+CD56+双阳性的CIK细胞的比例,增强其杀伤肿瘤细胞的活性,促进具有抗肿瘤效应的Th1型的细胞内因子IFN-γ、TNF-α的分泌,而对CD4+CD25+抑制性细胞和Th2型的细胞因子IL-4的分泌影响不大。喘可治注射液对CIK细胞的凋亡没有明显作用。结论喘可治注射液可上调CIK细胞分泌Th1型的细胞因子,增强CIK细胞的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12.
周敏仪  祁岩超  黄建云 《广东医学》2012,33(16):2444-2446
目的比较晚期恶性肿瘤患者自身来源的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与健康人来源的CIK细胞对肺癌细胞株A549杀伤作用的差异,初步探讨差异形成的机制,为临床应用健康人CIK细胞治疗恶性肿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提取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及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加入细胞因子诱导成CIK细胞,LDH释放法检测不同来源PBMC及CIK细胞对A549杀伤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型及NK细胞活化受体(NKG2D)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患者及健康人血浆游离MHCⅠ类相关链A分子(sMICA)水平。结果健康人来源的CIK细胞各亚群有更高的NKG2D受体表达,而血浆游离MICA浓度较晚期恶性肿瘤患者低,表现出更有效的抗肿瘤作用。结论健康人CIK细胞治疗恶性肿瘤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CIK细胞和DC的免疫生物学特性及抗肿瘤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 induced killer cells,CIK细胞)是由多种细胞因子如IL-2、IFN-γ和CD3单克隆抗体等诱导而成的对多种肿瘤具有杀伤活性的细胞毒性T细胞,其溶瘤活性具有非MHC限制性[1].CIK细胞在体内归巢于脾脏、淋巴结等,可特异地聚集于肿瘤局部发挥抗肿瘤作用;树突状细胞(DC)是功能强大的主要的抗原递呈细胞,分布于除脑和睾丸以外身体各部的任何组织.DC通过受体的方式摄取外来抗原,并能与这些抗原表面的MHCⅠ类和Ⅱ类分子结合,刺激初始型CD8 T细胞和CD4 T细胞活化.DC除了诱导抗原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外,还可通过直接或间接方式影响B细胞的增殖,活化体液免疫应答[2].因此,将具有高效杀伤活性的CIK细胞和具有强大肿瘤抗原递呈能力的DC联合应用治疗恶性肿瘤,可发挥协同抗肿瘤作用.本文就CIK细胞和DC的生物学特性及其抗肿瘤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CIK细胞的制作及对不同肿瘤细胞株体外抗肿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制备细胞因子激活杀伤(CIK)细胞并观察其生物学特性及对不同肿瘤细胞株的杀伤作用.方法: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用无血清培养基经干扰素γ(IFN-γ),CD3McAb,白介素2(IL-2),白介素1α(IL-1α)诱导,制作CIK细胞,以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作为对照,流式细胞仪检测CIK细胞的免疫表型,MTT法检测其对不同肿瘤细胞株的杀瘤活性.结果:CIK细胞与LAK细胞相比增殖速度快、最终增殖倍数高.CIK细胞主要由CD3和CD56双阳性细胞构成.CIK细胞对多种肿瘤细胞具有较强的杀伤活性.结论:CIK细胞过继免疫治疗是一种非常有前景的抗肿瘤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储眉  周健 《医学综述》2008,14(15):2264-2266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细胞)是由多种细胞因子,如干扰素γ、重组白细胞介素2、抗CD3McAb等诱导而成的对多种肿瘤具有杀伤活性的细胞毒性T细胞,具有高效的非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限制性溶瘤活性,被认为是抗肿瘤过继细胞免疫治疗的新希望。本文综述了CIK细胞的特点、杀瘤机制和临床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与树突状细胞(DC)共培养后对胃癌MKN-28细胞株的杀伤作用。方法取正常人外周血,分离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加入不同的细胞因子分别诱导出DC和CIK细胞,共培养成DC-CIK细胞,以MTS法测定不同组CIK细胞对MKN-28杀伤活性。结果与单纯CIK细胞相比较,DC-CIK组细胞增殖速率明显提高(P<0.05);具有更强的杀伤胃癌MKN-28细胞株的活性(P<0.05),效靶比为20.0∶1时,DC-CIK组对MKN-28的杀伤活性为(38.02±2.06)%,>CIK组的(29.78±1.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DC-CIK细胞是一种增殖活性和细胞毒作用均高于单纯CIK细胞的免疫活性细胞。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从乳腺癌患者淋巴结中分离和定向诱导培养扩增树状细胞(DC),观察其经自身肿瘤细胞抗原冲击后对自身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杀伤活性的影响。方法:取手术切除肿瘤周围转移的淋巴结,提取单个核细胞,将贴壁生长的细胞用细胞因子基因重组粒巨集落生长因子(rhGM-CSF)、基因重组白介素4(rhIL-4)、基因重组α-肿瘤坏死因子(rhTNF-α)联合诱导培养DC,然后艇自身肿瘤细胞抗原冲击DC并作用CIK,最后检测CIK杀伤3种靶细胞(自身乳腺癌细胞、K562和SGC-7901细胞)的活性。结果:乳腺癌患者转移淋巴结中的贴壁细胞,经细胞因子联合诱导培养,DC含量可达15.3%-37.0%,经自身肿瘤抗原冲击的淋巴结DC活化CIK,杀伤自身肿瘤细胞活性达71.3%,单纯CIK为37.0%,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对K562和SGC-7901细胞杀伤活性无明显差异,结论:肿瘤周围转移淋巴结贴壁细胞在体外能定向诱导扩增出大量DC;DC经自身肿瘤抗原冲击后能明显提高CIK对自身肿瘤细胞的杀伤活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肝癌细胞抗原致敏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与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s,CIK)共培养后的细胞增殖活性、表型的变化及其对肝癌细胞HepG2的杀伤活性。方法:采集健康供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NC),常规诱导出DC、CIK,用肝癌细胞HepG2抗原冲击DC(Ag-DC),并将其与CIK共培养(Ag-DC-CIK),观察CIK和Ag-DC-CIK的细胞表型及增殖活性,并以肝癌细胞HepG2作为靶细胞,用MTT法检测CIK和Ag-DC-CIK的杀伤活性。结果:肝癌细胞抗原致敏的DC与CIK细胞共培养后,Ag-DC-CIK细胞群增殖活性明显增强,且高表达CD3+CD8+、CD3+CD56+双阳性细胞,其增殖活性和杀伤活性较单纯的CIK细胞更高(P<0.05)。结论:肿瘤抗原致敏的DC与CIK共培养获得的Ag-DC-CIK增殖活性和对肝癌细胞的杀伤活性显著高于CIK细胞。  相似文献   

19.
<正>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DC-CIK)免疫治疗恶性血液病是继化疗、放疗、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又一新的治疗方式。DC细胞通过识别抗原、激活获得性免疫系统,而CIK细胞则通过自身细胞毒性及分泌细胞因子杀伤肿瘤细胞,二者联合培养的DC-IK细胞具有更强的增殖活性和抗肿瘤活性。2012年10月至2014年1月,我科已为56例恶性血液病患者实施的DC-CIK细胞免疫治疗,治疗过程中我们实施整体护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异体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细胞)治疗放化疗后肝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32例放化疗后肝癌患者进行异体CIK细胞治疗,同时选取32例健康成人为对照组.观察治疗前后外周血免疫指标的变化及其与对照组的比较.比较CIK细胞治疗前后患者肝功能、甲胎蛋白及腹围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CIK细胞治疗后,CD3+、CD4+ T细胞百分率上升,CD8+ T细胞百分率下调,CD4+/CD8+比值上调,较放化疗后有明显改善(P<0.05),腹围明显缩小(P<0.05);各项生化指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 异体CIK细胞治疗安全、可行,可提高放化疗后肝癌患者的免疫功能,减轻肝细胞损伤,改善临床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