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慢 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S F型AVNRT)及隐匿性旁路传导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是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PSVT)中常见的类型 ,但通过体表心电图鉴别有一定难度。本文对经心内电生理检查及射频电消融术确诊的 4 5例S F型AVNRT及AVRT患者心动过速发作时体表心电图逆行P(P′)波的位置、形态进行对比分析 ,以寻求体表心电图在PSVT分型诊断中的价值。1 临床资料收集 1999年 4月至 2 0 0 2年 1月在我院住院的PSVT患者 4 5例 ,男性 2 6例 ,女性 19例 ,年龄 13~6 0a。有反复发作心动过速史 ,无器…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97例室上性心动过速(SVT)患者的食管心房调搏结果分析发现:国人房室旁道折返SVT(AVRT)多于房室结折返性SVT(AVNRT);约2/3旁道位于左游离壁(LFW),1/3位于间隔及右游离壁;房室结可存在双径路(DAVNP)或多条径路;AVRT的P′明显,R—P′≥70ms,AVNRT多无P′、R—P′<70ms;P′和R—P′对AVRT和AVNRT手术前后符合率为100%。提示:食管心房调搏检查可初步明确SVT发生机制,对SVT的诊断、治疗及预后估计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旨在评价食管心房标测在室上性心动过速中的定位价值对30例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患者射频消融术前行食管心房标测测量RE—P′E及P′V1—P′E时距,与腔内电生理及消融靶点对照结果发现左右两侧房室旁道(AP)并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与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的RE—P′E及P′V1—P′E时距各具特征,相互无重叠,该特征对区别三者有肯定价值诊断符合率为93%  相似文献   

4.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AVNRT)是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PSVT)中常见的一种类型 (占PSVT的 30 %~ 4 0 % ) ,采用射频消融 (RFCA )治疗AVNRT成功率高 ,创伤小 ,并发症少 ,目前已成为首选方法。但在消融慢径路的同时也易损伤快径路 ,从而造成Ⅲ°AVB。本文就我院开展此项新技术以来2 5例AVNRT患者径慢经改良的临床资料及如何预防Ⅲ°AVB的发生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 5例患者 ,男 19例 ,女 6例 ,平均年龄 36 .7a ,所有病例均有反复发作的心动过速病史1~ 2 6a ,超声心动图未发现心脏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射频消融治疗142例患者Pv1-PE、R-PE 和ΔA、V-A间的关系。 方法:所有患者均经食管电生理和心内电生理检查。 结果:顺传型房室折返心动过速(AVRT)Pv1 -PE> 75 m s,且R-PE> 75 m s,右间隔旁路Pv1 -PE= 0,R-PE> 75 m s,房内折返(ART)Pv1-PE> 75 m s,R-PE> 150 m s,且R-PE> PE-R,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Pv1-PE> 75 m s,R-PE< 70m s。 结论:食管Pv1-PE 和R-PE 对不同类型的室上性心动过速及旁路所在的不同部位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根据电生理检查结果,将接受射频消融术患者62例分为房室旁道伴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32例,房室结双径路伴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30例。以房室旁道伴AVRT室房传导特征为对象,探讨DAVNP伴AVNRT VA传导特征。结果表明DAVNP伴AVNRT其VA传导发生率为100%;室房逆传多经房室结快径;快径逆传具有房室旁道逆传特征。  相似文献   

7.
射频消融治疗无明显跳跃现象的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无明显跳跃现象的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的本质特点及经导管射频消融(RFCA)的手术终点。 方法:对11 例无明显跳跃现象的AVNRT进行常规的慢径路RFCA治疗,并比较分析手术前后各项心电生理参数。 结果:慢径消融后,代表慢径的平滑的房室结功能曲线的“尾部”消失;房室结有效不应期从(269±37)m s增至(338±31)m s(P< 0.01)。A-Hm ax从(267±26)缩短至(201±67)m s(P< 0.01)。 结论:手术后,平滑的房室结功能曲线的尾部消失,是慢径阻断的可靠指标,可作为RFCA手术终点的标准。  相似文献   

8.
对150例房室结双径路并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者心内电生理检查,发现(1)100%病例存在室房传导;(2)50.9%右室S1S1利激可出现文氏阻滞,49.1%病例则直接表现为1:1传导突变到2:1传导;(3)41%病例在室房文氏阻滞或2:1传导发生前V—A值始终恒定不变,余59%病例V—A值延长22±13ms,表现弱的速减传导;(4)在127例次V2后可见H2波的病例中,V2一H2随S1S1缩短而延长,H2一A2在121例次中保持不变,6例延长10~20ms.认为房室结双径路并AVNRT患者室房传导及房室结快径逆传具有其特有的非递减传导或弱递减传导特性。  相似文献   

9.
阵发性心动过速常见于阵发性室速及阵发性室上速 (PSVT) ,包括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AVNRT)、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AVRT)、房内折返性心动过速(IART)、房内自律性心动过速 (AAT)、窦房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SART)以及快室率的房扑 ,其中IART、AAT、SART、房扑通过体表心电图基本可明确诊断 ,部分阵发性室速及阵发性室上速也可通过体表心电图做出诊断[1] 。但在部分急诊病人中体表心电图做出室速或室上速的诊断常有一定困难 ,或室上性心动过速需要紧急处理时 ,急诊食道心房调搏可以在诊断和治疗中起到安全…  相似文献   

10.
射频消融术心动过速 (RFCA)是近来治疗室上性 (SVT)的一项新技术。我院自 1999年 4月至2 0 0 1年 6月对 4 3例房室结双径路及房旁路合并SVT进行了RFCA术 ,现报告如下。1 资料及方法1.1 一般资料  4 3例住院患者 ,男 2 1例 ,女 2 2例 ,年龄 16~ 70a ,平均 37.2a ,均有反复发作SVT史 ,病程 6~ 2 8年 ,药物治疗不能预防其发作 ,心动过速时均有心悸、头晕等症状。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 2 0例 ,房室折返性心动速 (AVRT) 2 3例(其中显性房室旁路 5例 ,隐匿性房室旁路 18例 ,左侧游离壁旁路 2 2例 ,右前间…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逆向型房室结双径路的电生理特征。方法:对150例房室结双径路伴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行常规高右房递增起搏(S1S1)及程序刺激(S1S2)和右心室心尖部递增起搏及程序刺激。结果:18例(12%)出现逆向型房室结双径路,右室S1S1起搏时发生经慢径逆传的S1S1周长为(430±57)ms,快、慢径逆传的V-A值差为(150±56)ms,右室S1S2刺激发生快、慢径跳跃时S1S2间期为(330±58)ms,V-A值延长(170±65)ms。当心室激动经快径逆传时HBE上的A波较CSp上A波早(20±9)ms,经慢径逆传时CSp上A波较HBE上A波早(10±9)ms。其中16例激动经慢径逆传时仅能逆传1~2个心室激动就发生阻滞,仅2例在右室S1S1刺激时可持续经慢径逆传。所有18例均可见逆向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室回波。18例中,14例发生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2例发生慢-慢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仅2例为典型的快-慢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结论:房室结双径路患者的房室结内慢径虽有逆传功能,但绝大多数病例慢径的逆传功能脆弱,慢径有逆传功能并不意味着就能发生快-慢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相似文献   

12.
房室结双径路食管电生理特征的研究吕桂芬(广西柳州市工人医院柳州市545005)关键词食管心房调搏;房室结双径路;阵发性室上速;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食管心房调搏(TEAP)近几年常应用于临床诊断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而PSVT的折返部位最...  相似文献   

13.
射频消融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用于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一种新的介入性治疗方法 ,目前主要用于治疗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Atrioventricularreentranttachycardia ,AVRT)和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 (Atrioventricularnodalreentranttachycardia ,AVNRT) [1]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Paroxysmalsupraventriculartachycardia ,PSVT)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动过速类型 ,以前主要靠药物行姑息性治疗 ,近年来随着射频消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心脏电生理指标在普通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慢径消融前,预测消融后房室传导阻滞(A-BV)发生的可能性。方法 109例普通型AVNRT病人依消融过程中出现交界性心动过速(JT)、无室房传导的JT及随后A-VB发生与否分为3组;(1)无室房传导JT和随后A-VB组(组:1.16例次);(2)无室房传导JT而无A-VB组(组2.26例次);(3)单纯JT组(组3.38例次);比较  相似文献   

15.
徐江祥  李起栋 《九江医学》2000,15(3):132-134
目的:观察射频消融术(RFCA)治疗上性心动过速(SVT)效果。方法:采用RFCA对7例SVT患者进行治疗。结果:7例SVT患者均成功消融,其中5例为房室折返型心动过速(AVRT),2例为房室结折返型心动过速(AVNRT)。结论:RFCA治疗SVT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是室上速的常见类型。近年来由于采用了射频消融方法治疗AVNRT,使得AVNRT的治疗获得了明显改观。本文仅对AVNRT的电生理特性、导管消融治疗的技术和房室传导阻滞的预防作一文献综述。1 AVNRT的电生理特征AVNRT的最常见类型是慢—快型即慢经前传快经逆传形成的,这种类型约占全部AVNRT的病例近90%。因为心房和心室激动几乎同时发生,这种类型心动过速的体表心电图是以P波或看不到或出现在QRS复合波的终末部分。极少情况P波出现QRS波前。用心内电生理记录,…  相似文献   

17.
侯应龙 《海南医学》2002,13(12):109-111
对于绝大部分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atrioventricularnodalreentrytachycar dia ,AVNRT)病人 ,依照常规的“下位法”或“后位法”标测消融慢径 ,不难获得理想的消融终点 ,即慢径传导消除 ,房室传导跳跃现象消失 ,AVNRT不能诱发[1-4] 。然而 ,对于AVNRT病人 ,如何防止和避免手术相关的房室传导阻滞(atrioventricularblock ,AVB)却是一个始终需要提高警惕的问题 ,特别是对于某些因解剖异常或结构变异使影像Koch三角相对狭小的AVNRT病人 ,射频消融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本文报道射频消融(RECA)治疗23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的经验和结果,并对AVNRT的电生理特点及射频治疗AVNRT的方法学进行探讨。方法:本研究男性10例,女性13例,电生理检查证实为慢-快型AVNRT者21例,快-慢AVNRT者2例。均在DSA下采用下位法消融慢征,以放民初始出现交界区性心律失作为成功靶点标志以人电刺激加异丙肾上腺素激发试验不能再诱发出AVNRT作为其RF  相似文献   

19.
26例室上性心动过速(SVT)采用导管射频消融(RFCA)房室结(AVN)慢径治疗。26例均为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其中1例合并Ⅰ型心房扑动(AF),1例合并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结果全部成功,无并发症出现,随访1~20月无复发。结论:经导管RFCA房室结慢径是治疗AVNRT首选的非药物根治方法,采用下位法定位简单、成功率高、复发率低。AVNRT合并Ⅰ型AF者根治AVNRT后AF同时也可能得到根治。  相似文献   

20.
分析经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的224例耻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发作时体表12导联心电图ST-T改变。结果140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中ST段压低≥2mm且持续≥80ms或T波倒置者86例(61.4%),明显高于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患者(29.76%,P〈0.005)。左侧旁患者ST段压低多分布 V3-V5或V6导联,而左后间隔旁道和右后间隔旁道T波倒置和ST段压低多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