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该研究测定了 2 0例原发性肝胆管结石患者外周静脉血及肝动脉血和 19例正常人外周静脉血的T淋巴细胞亚群及T淋巴细胞HLA -DR抗原 和IL -2R 细胞百分率 ,结果显示 :原发性肝胆管结石组外周静脉血T淋巴细胞OKT 4 细胞百分率 (5 2 5 2± 8.0 1) %较正常对照组 (47 32± 6 1.10 ) %显著增高 (P <0 .0 5 ) ;T淋巴细胞HLA -DR抗原 表达率 (10 .5 2± 5 .35 ) %较正常对照组 (4 80± 1.5 5 ) %显著增高 (P <0 .0 1) ;IL -2R 细胞百分率 (3 2 7± 1 90 ) %较正常对照组 (1 47± 0 .73) %显著增高 (P <0 .0 5 ) ;原发性肝胆管结石组外周静脉血与肝动脉血各相应指标间比较无显著差异 (P >0 .1)。结果提示 :原发性肝胆管结石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有显著变化 ,可能与胆管系统局部病理改变有关 ;采取外周静脉血与采取肝动脉血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及T细胞HLA -DR抗原和IL2 -R意义相同  相似文献   

2.
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淋巴细胞亚群异常表达及活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其活化后相关分子的表达。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 10例HIV感染者、10例AIDS患者外周血中CD3 、CD4 、CD8 、CD8 CD38 、CD4 5RO 、CD4 5RA 、CD6 2L 的表达及Th/Ts改变。结果 HIV( )组与AIDS组的CD4 T细胞比正常对照组显著下降(P <0 .0 1) ,CD8 明显增高 (P <0 .0 1) ,Th/Ts明显倒置 ;HIV( )组与AIDS组的CD8 CD38 、CD4 5RO 较对照组明显增高 ,CD4 5RA 明显下降 (P <0 .0 1) ;AIDS组的CD6 2L 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下降 (P <0 .0 1)。结论 人体感染HIV后一些免疫因素如低的幼稚T细胞数、明显的T细胞活化及细胞凋亡等参与了致病过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肾综合征出血热 (HFRS)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变化 ,以探讨其在HFRS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 4 1例HFRS患者外周血及 10例正常人外周血的T淋巴细胞 (CD3)、亚群CD4、CD8细胞的数量及CD4 /CD8比值。结果 HFRS患者病程中存在CD3、CD4、CD8细胞数量的不同程度升高 ,与对照组相比 ,CD3、CD8细胞数于发热期、低血压期、多尿期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5或P <0 0 1) ;CD4细胞数于低血压期、少尿期明显增高 (P <0 0 1) ;CD4 /CD8比值下降 ,于发热期、低血压期、少尿期明显降低 ,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或 0 0 1) ;在HFRS不同病型中 ,随病型加重 ,CD3、CD4、CD8细胞数也随之增高 ,在重型达最高值 ,危重型患者略有下降。危重型患者显著升高的CD3细胞以CD8细胞为主 ,病情愈重 ,CD4 /CD8比值愈低。结论 T淋巴细胞亚群改变细胞免疫功能紊乱与HFRS发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过敏性紫癜(HSP)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PBLs)活化、分泌状态的变化以及雷公藤内酯醇(TP)对其作用。方法 常规分离PBLs,以流式细胞仪检测CD3、CD2 5抗原表达率,以EILSA法检测白细胞介素-4 (IL - 4 )分泌水平。结果 与健康儿童比较,HSP患儿PBLs培养0、4 8hCD C D 2 5细胞百分率及IL - 4分泌水平均明显升高(P <0 .0 5 ) ;应用TP后,培养4 8hHSP患儿PBLsCD3( )CD2 5 ( )细胞百分率及IL - 4分泌水平均明显降低(P <0 .0 5 )。结论 HSP患儿PBLs活化及分泌水平异常增高,可能参与HSP的发病机制;TP抑制PBLs活化及分泌,可能是雷公藤对HSP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CITP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其与病情轻重、转归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 、CD8及CD4 /CD8。结果 CITP患者CD4 百分率下降 ,CD8百分率上升 ,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 ,P <0 .0 5 ;分组比较 ,治疗有效组T细胞亚群比例失调情况明显好转 ;相关性分析未发现T细胞亚群失调程度与血小板数减少程度有相关性。结论 CTIP患者细胞免疫异常在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明原因早期自然流产患者蜕膜淋巴细胞功能的变化.方法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5例,采用光镜观察、流式细胞计数、免疫荧光及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综合分析,对其蜕膜淋巴细胞百分率、细胞亚群、转化率、诱生IL-2活性分别进行了检测.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较,总淋巴细胞、大颗粒淋巴细胞、凋亡细胞百分率显著上升(P<0.0005);实验组淋巴细胞转化率及IL-2诱生活性显著增高(P<0.0005),CD57 细胞百分率明显升高(P<0.0005),CD4 /CD8 比例亦上升(P<0.005).结论患者蜕膜淋巴细胞功能显著增高,可能参与了免疫学发病机制,可为疾病预测及制订相应的防治措施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SARS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10 0例SARS住院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 ,SARS组白细胞总数显著下降 ,淋巴细胞百分数和绝对数显著下降 ,粒细胞绝对数显著下降 ,CD3 、CD4 、CD8 细胞绝对数显著下降 ,CD4 细胞百分数 ,CD8 细胞百分数及CD4 /CD8 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比较SARS患者各病程CD3 、CD4 、CD8 ,于病程第一至第三周较第四周下降明显 (P <0 .0 5 ) ,病程第一至第三周之间差别无显著性 (P >0 .0 5 ) ;结论 :SARS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对阐明SARS的发病机制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分析大肠癌患者化疗前后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接受FOLFOX4方案化疗的大肠癌患者,分析化疗前后大肠癌患者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结果:化疗后CD3+CD8+与CD4+CD25+细胞百分比上升明显, CD19+与HLA-DR +细胞百分比下降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化疗≤4周的患者CD3+和CD3+CD8+及CD45RO +以及CD4+CD45 RO+细胞百分比上升明显,化疗5周~8周的患者HLA-DR +细胞百分比下降明显,化疗≥9周的患者CD29+细胞百分比上升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大肠癌患者化疗前后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明显,接受FOLFOX4方案化疗可对机体细胞免疫功能产生抑制,化疗≤4周的可使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增强。  相似文献   

9.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免疫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 (DC)表面分子HLA -DR、CD1a、CD80 、CD86表达水平及其与DC免疫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临床确诊的慢性乙型肝炎轻度患者 1 0例 ,从其外周血中分离单个核细胞 ,体外培养扩增DC ,流式细胞仪检测DC表型HLA -DR、CD1a、CD80 、CD86。以健康成人 1 0例作为对照。结果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DC表面HLA -DR、CD1a、CD80 、CD86分别为 :48.63± 6.34,2 7.73±7.1 9,2 1 .0 5± 8.33,1 8.5 8± 5 .5 1 ,明显低于对照组 :83.1 1± 6.46,5 2 .80± 1 1 .70 ,36.1 1± 7.5 5 ,40 .83± 5 .48,两者相比差异显著 (P <0 .0 0 1 )。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DC表面HLA -DR、CD1a、CD80 、CD86表达水平下降 ,并与DC免疫功能低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淋巴细胞亚群和血小板相关抗体的变化 ,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免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用流式细胞仪直接免疫法检测 172例ITP患者发病期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CD3( +) 、CD4 ( +) CD3( +) CD8( +) 、CD4 ( +) /CD8( +) 、CD 19( +) 、CD3( +) /CD 16 ( +) CD 5 6 ( +) 。ELISA法检测血小板表面血小板相关抗体IgG、IgA、IgM。结果 发病期ITP患者与正常对照组比较CD3( +) 显著降低 (P <0 0 1) ,CD8( +) 增高 (P <0 0 5 ) ,CD4 ( +) /CD8( +) 比例显著下降 (P <0 0 1) ,CD 19( +) 增高极为显著 (P <0 0 0 1) ,血小板表面PAIgG、PAIgA、PAIgM显著高于对照组 ,同时CD 19( +) 的升高和CD4 ( +) /CD8( +) 的下降与PAIgG、PAIgA、PAIgM增高有显著的相关性。结论 淋巴细胞亚群功能和比例的失常 ,T细胞免疫调节机制的紊乱在ITP的发病机制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格林巴利综合征(GBS)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的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对15例GBS患者和15例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19+细胞百分率与CD4+/CD8+值进行测定。结果CBS患者外周血中CD8+细胞百分率降低,CD4+/Cd8+增高,而cd3+、CD4+、CD19+细胞百分率无明显变化。结论异常免疫应答是GBS的重要发病机制,而CD4+/CD8+值异常可能是GBS的一个显著标志。  相似文献   

12.
①目的 了解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外周血T,B淋巴细胞的变化及其两者的关系。②方法 采用免疫荧光标记流式细胞仪对18例ITP病儿及20例对照组儿童外周血免疫细胞的数量进行检测。③结果 ITP病儿CD4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t=5.79,P<0.01);CD8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t=3.60,P<0.01);CD19和活化B细胞(CD3^-/HLA-DR^ )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t=5.62,9.63,P<0.001)。C4/CD8比值正常组与比值倒置组比较,CD19和CD3^-/HLA-DR^ 细胞的数量无显著性差异(t=0.78,0.26,P>0.05)。④结论 ITP病儿不仅存在T淋巴细胞亚群的异常,而且还存在B淋巴细胞异常。  相似文献   

13.
多发性肌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免疫表型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多发性肌炎 (PM)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免疫表型的变化及其与临床的关系。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 2 3例PM患者和 18例健康者CD3+、CD4 +、CD8+、CD2 8+、CD8+/CD2 8+、CD4 5RA +、CD4 +/CD4 5RA +、CD4 +/CD2 9+、CD19+、CD5 +/CD19+、CD5 6 +、HLA DR +、CD3+/HLA DR +、CD6 9+百分率。结果 PM患者淋巴细胞CD8+和CD8+/CD2 8+百分率均低于健康者 (P <0 .0 5 ) ,CD3+/HLA DR +百分率高于健康者 (P <0 .0 5 ) ;CD3+、CD4 +、CD2 8+、CD4 5RA +、CD4 +/CD4 5RA +、CD4 +/CD2 9+、CD19+、CD5 +/CD19+、CD5 6 +、HLA DR +、CD6 9+百分率与健康者的差异无显著性 ;病程≤ 2个月的PM患者CD8+和CD8+/CD2 8+百分率低于病程 >2个月者 ;不同免疫表型的表达水平与临床和实验室检查无关 (P >0 .0 5 )。结论 CD8+淋巴细胞 ,尤其是CD8+/CD2 8+淋巴细胞在PM的发病机制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Fas抗原系统和T淋巴细胞亚群在慢性肝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意义。 [方法 ]提取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Fas抗原、CD3 、CD4 、CD8 ,进行统计学方差分析。共检测 2 5例慢性肝炎患者 ,其中慢性乙型肝炎 (CHB)患者 1 6例 ,脂肪性肝炎患者 9例。[结果 ]2 5例慢性肝炎患者总的Fas抗原及 1 6例慢性乙型肝炎和 9例脂肪肝患者的Fas抗原阳性率分别为 (4 7.35± 6 .1 4 ) %、(4 8.31± 6 .6 8) %和 (4 7.1 9± 8.71 ) % ,明显高于对照组 (2 5 .0±7.0 7) % ,P均 <0 .0 1 ,有显著性差异。各组慢性肝病之间Fas抗原含量无显著性差异。对T淋巴细胞亚群的分析 ,慢性乙型肝炎组CD3 与对照组呈显著性差异 (P <0 .0 1 ) ,其余均无差异。 [结论 ]慢性肝炎患者 ,包括CHB及脂肪性肝炎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Fas抗原表达明显增高 ,同时外周血T淋巴细胞数量 (CD3 )有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变化,评价其在ITP发病机制研究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ITP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CD3 、CD3 CD4 、CD3 CD8 、CD19 、CD19 CD5 )水平。结果ITP组治疗前CD3 T淋巴细胞、CD3 CD4 T淋巴细胞百分率以及CD3 CD4 /CD3 CD8 比例减低,CD3 CD8 T淋巴细胞、CD19 B淋巴细胞、CD19 CD5 B淋巴细胞百分率均升高,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ITP组治疗后,27例有效,9例无效。治疗有效组治疗后CD3 T淋巴细胞、CD3 CD4 T淋巴细胞百分率以及CD3 CD4 /CD3 CD8 比例升高,CD3 CD8 T淋巴细胞、CD19 B淋巴细胞、CD19 CD5 B淋巴细胞百分率均减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无效组治疗后淋巴细胞亚群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ITP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存在异常,可能与ITP患者体内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紊乱有关,并在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治疗前后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变化对于研究ITP发病机制以及观察ITP临床病情转归均起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大剂量胸腺肽治疗肺结核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大剂量胸腺肽治疗继发性肺结核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观察组与对照组均采用 3HREP/ 6HR方案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胸腺肽 ;以间接免疫荧光法测观察组、对照组用药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 :32例继发型肺结核患者用大剂量胸腺肽治疗 ,平均用药 6 0天 ,总用量 15 0 0mg ,治疗后CD+3 、CD+4 增高 ,CD+8下降 ,CD4 + /CD+8比值增高 ,与对照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症状改善、痰菌阴转、病灶吸收等百分率均比对照组优。结论 :大剂量胸腺肽治疗肺结核病人可使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 、CD+4 增高 ,CD+4 /CD+8比值增高 ,增强免疫功能 ,促使症状改善及病变恢复  相似文献   

17.
细粒棘球蚴感染小鼠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细粒棘球蚴病宿主体内T淋巴细胞亚群在免疫调节和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对感染细粒棘球蚴的昆明种小鼠观察20周,在不同时间取脾制备细胞悬液,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CD4+、CD8+淋巴细胞的百分率。结果:细粒棘球蚴感染后的小鼠,于2周时CD4+、CD8+淋巴细胞的百分率明显增高(P<0.01),随后CD4+的百分率逐渐降低,CD8+的百分率逐渐增高,至感染16周后,CD4+的百分率较正常对照组下降(P<0.01),CD8+的百分率较正常对照组升高(P<0.01),CD4+/CD8+比值降低(P<0.01)。结论:感染细粒棘球蚴的小鼠早期以CD4+细胞反应为主,具有保护性免疫,感染后期逐渐以CD8+细胞为主,使机体呈免疫抑制状态,有利于细粒棘球蚴增殖。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测糖尿病(DM)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分布情况,了解糖尿病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改变.方法 以流式细胞术三色荧光标记的单克隆抗体检测459例健康体检者和100例DM患者体内T细胞(CD3+、CD3+CD4+、CD3+CD8+)、B细胞(CD3+CD19+)、NK细胞(CD3-CD16-56+)、活化T细胞(CD3+HLA-DR+、CD3+CD25+)分布水平.细胞百分率取98%可信区间,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DM患者组CD3+、CD3+CD8+细胞百分率低于对照组(P<0.01).DM患者组CD3+CD19+、CD3+HLA-DR+、CD3+CD25+细胞百分率高于对照组(P<0.01).DM患者组T4/T8比值、NK细胞百分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DM患者体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紊乱,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可作为临床DM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肝内淋巴细胞活化状态及其影响因素,为阐明PBC的发病机制、寻找治疗新措施提供理论基础.方法流式细胞法检测PBC患者外周血和肝内CD3、CD4,CD8,CD4/CD8,HLADR+CD3^+,HLADR+CD8^+,γ干扰素(IFN-γ)、白介素2(IL-2),并与NASH患者比较.结果 PBC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以CD4+T淋巴细胞占明显优势,肝内浸润T淋巴细胞以CD8^+T淋巴细胞和CD4^+T淋巴细胞为主;肝内CD4^+T淋巴细胞较外周血中明显减少,CD4/CD8比例明显降低,但较NASH患者高.PBC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组成比例及HLADR+CD3^+、HLDR+CD8^+并无显著性差异,外周血中IFN-γ、IL-2无显著性差异;但PBC患者肝内CD4^+T细胞增多;CD4/CD8上升,HLADR+CD3^+、HLDR+CD8^+均增高,IFN-γ、IL-2均高于NASH患者.结论 PBC时外周血淋巴细胞及其活化状态可部分反应肝内免疫状况,肝内CD4^+T淋巴细胞的活化和增殖是PBC发生和发展的关键环节;肝脏中HLADR+CD3^+、HLDR+CD8^+异常活化的同时肝组织内IL-2和INFγ增高,提示Th1细胞因子在PBC的发生和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乙型病毒性肝炎 (简称乙肝 )患者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紊乱与HBV感染复制的关系。 方法  4 8例乙肝患者 ,应用流式细胞分析技术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HBVDNA载量。 结果 乙肝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CD3 + 、CD3 + CD4+ 百分比显著下降 (P <0 .0 5 ) ,而CD3 + CD8+ 百分比变化不明显 ,CD3 + CD4+ /CD3 + CD8+ 比值下降 (P <0 .0 1) ,乙肝HBVDNA阳性与HBVDNA阴性患者比较 ,CD3 + 、CD3 + CD4+ 、CD3 + CD8+ 、CD3 + CD4+ /CD3 + CD8+ 比值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结论 乙肝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紊乱 ,提示细胞免疫参与乙肝发病和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