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3篇
  免费   104篇
  国内免费   5篇
临床医学   68篇
内科学   16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29篇
综合类   134篇
预防医学   320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42篇
  6篇
中国医学   19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89篇
  2022年   72篇
  2021年   111篇
  2020年   139篇
  2019年   83篇
  2018年   61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某跨区域医联体核心医院的运行效率进行评价,以不完全契约理论为分析视角探讨影响因素,为深化医联体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收集2014年-2021年核心医院相关数据,采用DEA数据分析方法,计算运行效率变化情况。结果核心医院各项投入明显增加,医疗业务产出同步增长,医院运行效率经历了动态波动后持续向好。结论通过构建管理共同体,逐步优化契约,争取医保政策支持,合作共建初见成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医改背景下三级综合性医院医联体发展状况,为促进医联体建设提供依据。方法:从三级综合性医院医联体建设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两部分进行分析。结果:三级综合性医院医联体建设的机遇主要有资源优势、政策倾向、医疗事业发展需要;挑战主要有:三级综合性医院考核指标、医疗服务下沉的激励与保障机制、医联体内部差异与信息化程度等方面的影响。结论:三级综合性医院应明确自身发展定位,充分利用优势资源,完善医院及医联体相关考核标准与激励保障机制,加强与成员单位之间的交流,促进医联体信息化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紧密型医连体模式下全科医学科的定位。 方法 通过对比分析国内全科医学科的发展和深圳市5家区属医院全科医学科的实际运行情况,探索紧密型医联体模式下全科医学科在组织架构、功能定位和学科发展方面的建设。 结果 我国全科医学科的发展主要依赖学科联盟,通过教学师资输出与师资培养在临床基地和实践基地间建立联系。紧密医联体模式下全科医学科发展可借用行政手段强力推进,有利于分级诊疗。2016年深圳市社康机构基本医疗服务人次占全市公立医疗机构门急诊总诊疗量的42.66%。选择在社区首诊的医保参保人数量863万,占全市参保人总数的70%。深圳市区属医院全科医学科在组织架构上多采用双重管理模式,即在业务上归属医务科等职能部门管理,行政上归属社区健康管理中心管理。全科医学科在功能定位上侧重于全科教学,着重于全科医学人才培养,为基层输送合格的全科医生。全科门诊是全科医生的主要带教场所,全科住院部适合收治多病共存、未分化疾病和教学患者,有利于全科医生对典型患者的系统学习。 结论 紧密型医联体模式有利于分级诊疗推进,该模式下全科医学科组织架构可采用双重管理,其功能定位为全科教学,其学科发展方向为多病共存患者照顾。   相似文献   
4.
分级诊疗制度是优化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重要步骤,但落地实施时遇到阻碍,因存在转诊标准不一、空间不连贯和时间滞后等问题,医联体模式推进存在难度。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联合7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构建了一套以信息化为支撑的川沙医联体慢性肾脏病(CKD)专病精准分级诊疗管理方案。以CKD病种为例,基于指南梳理CKD患者的疾病管理规律,建立医疗信息联通共享、转诊规则标准的CKD专病分级诊疗知识库,设计区域CKD专病分级诊疗系统,构建了基于医院-社区联动管理的专病分级诊疗一体化管理模型。且实证应用评价显示,基于CKD知识库的专病分级诊疗模式,可以精准定位易发和高危人群,及时筛查评估CKD早期患者,提升CKD患者的健康管理和诊疗效率。  相似文献   
5.
基于共生理论,从共生单位、共生环境、共生模式和共生界面4个要素入手,分析国家医联体绩效考核指标中存在问题。国家医联体绩效考核指标的横向可比性有待增强,部分指标标准未统一,指标导向性不强。由此总结出加强医联体绩效考核的导向性作用,强化指标的横向可比性,将医联体文化融合的指标纳入医联体绩效考核四项措施。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纵向整合型区域性医疗集团化的战略发展成为了医疗体制改革的热点。为优化医疗卫生资源、落实分级诊疗制度,许多省市已经开始组建以地市级三级公立医院为核心,带动其他成员医疗卫生机构共同进步的良性、可持续性发展模式的医疗集团。该文运用管理学理论中的SWOT分析法,通过文献阅读、资料收集和参考借鉴相关的学术成果,系统探讨了以南宁市某三甲医院为例,在组建医疗集团发展时面临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并对此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为医院医疗集团改革科学、高效、快速发展提出适宜的应对策略,为医院引领区域性医疗集团运行模式的选择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护理服务”是满足居家患者服务需求的主要形式之一。以分级诊疗为基础,依托“互联网医院”平台,初步探索构建了医联体内“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认为基于分级诊疗的“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能够满足患者延续性护理服务需求,保障患者享受同质化护理服务,促使护理资源合理分配和有效利用。  相似文献   
8.
结合加拿大多层次、高质量、广覆盖的机构养老体系优势,总结我国医养结合的4种主要模式,分析在开展医养结合探索中存在的如资金投入不足、社会力量参与度低、评估体系不完善、机构职能融合不足、缺乏完善的老年护理人才培养机制等问题,提出完善养老保险、构建标准化需求评估体系、促进医养信息融合、培养护理人才等建议。  相似文献   
9.
目的:梳理与明确黑龙江省县域医联体建设中的关键问题,为黑龙江省县域医联体建设提供参考意见。方法:文献分析法、社会网络分析法等。结果:黑龙江省县域医疗体系在政策和相关卫生资源的配置上存在医疗资源薄弱、县域医联体政策、配套措施不足等问题;医联体成员间、医生间利益分配和激励机制不足、农村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不足以及政府对于医共体财政补助不足是目前被学者们普遍认同的关键问题。结论:重构利益分配和激励机制、以政策与相关配套措施推动县域医联体建设、补齐县级医院短板是黑龙江省县域医联体建设的必要之举。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24):164-167
目的 分析福建省南平市第一医院医联体内医务人员对医联体帮扶效果的满意度及影响因素,探讨促进医联体建设与发展的建议。方法 2020年6月对医联体内4家托管医院704名医务人员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采用频数、构成比分析医务人员基本情况;满意度影响因素差异采用χ2检验。结果 4家托管医院医务人员基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相较于C院,其余3家医院医务人员对医联体帮扶效果中各项满意度均达80%以上,四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提升基层医疗技术水平满意度,四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升基层医疗技术水平中满意率:男62.5%,女32.39%,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0岁者42.77%,30~40岁者35.80%,40岁以上者30.80%,三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年及以下工作年限32.20%,6~10年32.56%,11~15年32.43%,16年以上达29.90%,四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职称医务人员满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医务人员对医联体下帮扶效果满意度较为一致,但在提升基层医疗技术水平上应进一步加强在医联体内部的同质化管理,给予不同特征群体医务人员更多专业技术学习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