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通过分析国家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结果,探索精准推进医联体建设的方向。 方法以上海市某医联体内部A、B、C 三家医院为例,分析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反馈的2018年相关数据。结果A医院需关注与单病种相关的费用及病死率,提高门诊患者满意度和医务人员满意度;B医院需进一步加强胸痛中心和卒中中心相关疾病的单病种管理,提高住院医师首次参加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医疗信息化建设水平,以及门诊患者满意度;C医院需进一步提升开展疑难手术的能力和医务人员科研能力。结论通过建立医联体医院信息互联互通,以国家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为抓手,可以精准推进医联体建设。  相似文献   

2.
文章基于共生理论,将分级诊疗制度视作一个共生系统,并从共生单元、共生模式和共生环境三个方面分析该制度面临的困境及对策。由此总结出分级诊疗制度仍存在层级医疗机构分工协作格局未形成、信息平台建设迟滞和居民认知程度低等问题。针对多种困境,提出打造合理分工的共生单元、建立对称性互惠共生模式、营造积极良性的共生环境三项举措。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城市医联体绩效实现高水平的影响因素和路径,为我国城市医联体绩效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基于共生理论的基本要素构建城市医联体影响因素框架,利用25个城市医联体典型案例,通过清晰集定性比较方法,分析影响城市医联体绩效的关键因素和路径。结果:协作制度、机构间资源互补度、业务关联度、经济关联度、考核激励、政府支持和信息平台均是影响城市医联体绩效的前因条件,并形成了业务融合型、管理融合型、组织合并型3种高水平绩效的城市医联体类型。结论:城市医联体应坚持医保医疗改革协同发展,以学科和健康服务为触点,以资源协同治理为核心,加强信息化建设,完善政府正向考核激励,提高城市医联体建设水平,促进城市医联体成为四个共同体。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区办市管”和紧密型医联体模式下合作医疗机构医务人员进行调查,探索促进不同层级机构上下联动效果的路径。方法 采用典型调查方法和半结构式访谈法,分析合作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对不同层级医疗机构互动效果的感知与评价、互动存在的问题与需求。结果 合作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均认为互动提升了机构服务能力。紧密型医联体医务人员评分显示,互动后机构服务能力、规范化管理水平、技术能力评分较互动前分别增加1.81、2.05、0.75分;被托管医院医务人员评分显示,互动后3项指标评分较互动前分别增加0.61、0.48、0.58分。互动前后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建议进一步改善共生环境,提高共生单元的互补性,通过信息平台建设与人才培养、完善医务人员激励机制、探索利益共享渠道和机制、发挥组织文化作的引领作用等措施,激发不同层级机构协作的活力与动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根据深圳市妇幼保健机构参与医疗联合体(以下简称医联体)的建设情况,为医联体建设背景下妇幼保健机构的发展提出建议。方法:基于实地调研,运用共生理论分析深圳市妇幼保健机构参与医联体建设的共生关系和实践情况。结果:由于存在分工协作机制不合理、配套政策不完善和资源流动不通畅等问题,导致医联体内部联合不紧密,未形成互惠共生关系。结论:建议组建妇幼健康联合体,通过优化分工协作机制、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和加强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来推进现有医联体向互惠共生模式转变。  相似文献   

6.
政策执行是政策方案落实的过程,决定着政策目标的实现程度。针对政策执行的制约因素,基于模糊冲突理论分析发现,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政策在执行过程中更偏向于低模糊-高冲突性,政策的冲突性主要源于政策执行与个人利益可能不一致。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应充分传递政策目标并反馈执行者的真实意愿,不断优化和调整政策与医务人员的利益相关性,细化考评指标,从而推进政策目标实现。  相似文献   

7.
基于共生理论,分析我国当前医防融合存在的阻力和困境,提出促进医防融合的路径:建立长效发展的共生单元、塑造正向积极的共生环境、构建对称性互惠共存的共生模式,推动医防价值共生、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8.
《现代医院管理》2020,(3):40-43
运用多维立体型组织结构理论,设计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医联体模式。多维立体型组织结构有效地明确了医联体成员间隶属关系,有利于建立合理的成本效益核算体系,有利于医联体宏观管理,有利于实现医联体长期全方位合作。通过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医联体模式设计案例分析,多维立体型组织结构适用于跨区域、复杂性医联体组织结构设计。  相似文献   

9.
以武汉协和医院西院牵头构建的医联体为案例,分析其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通过研究发现,业务管理型医联体模式亦可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并能促进双向转诊的实现,但也面临财政、医保等政策壁垒,存在缺乏绩效激励机制及资源投入等问题。为更好地推进医联体建设,建议推广一体化业务管理紧密型医联体模式,从医保支付、资源投入、绩效考核、多部门协同、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完善配套措施,协同开展医防融合、医养结合工作。  相似文献   

10.
以G医院为例,结合该医院的发展思路和战略目标,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以绩效管理相关理论为指导,将医院的战略目标层层分解为临床科室在财务、顾客、内部流程和学习成长这四个层面的关键成功要素,并将关键成功要素转化为潜在的关键绩效指标,再根据绩效指标的相关设计原则,将潜在的关键绩效指标进行筛选和优化,建立临床科室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1.
福建省作为我国医改试点省份,在推进医联体建设,弥补区域医疗服务不均等方面推出了很多创新举措,成效显著。本研究整理了福建省五类具有代表性的医联体创新模式与经验,对目前福建省内医联体组建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总结,围绕运行机制不畅、人才资源匮乏、配套政策缺失、民办医院缺席四个方面进行剖析,并从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畅通医联体管理运行机制、扩大社会支持度与认同感等方面探索对策,以期进一步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更好地下沉,促进医疗服务均等化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前,在缺乏全国层面客观评价城市医疗联合体绩效的工具的背景下,通过借鉴国内典型地区在城市医疗联合体绩效考核上的有益经验,总结我国目前医疗联合体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采用经典的"结构—过程—结果"模型,从政策结构协同、运行管理过程和机构发展结果3个维度构建城市医疗联合体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3.
在回顾国内外医疗联合体发展状况基础上,总结其发展趋势与规律,对部队卫勤一体化保障提出创新保障体制、创新运行机制、加强基层卫生机构建设、加强信息化建设等意见建议.  相似文献   

14.
创伤发生率高,且创伤患者致死率和致残率排名靠前,而我国创伤急救理念相对落后。通过构建创伤急救医联体,聚集区域内优质医疗资源,可以较为有效地为城市健康安全提供有力保证。通过分享以上海长征医院即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为主导的区域创伤急救医联体构建下的实践经验,探讨运行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具有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5.
北京区域医联体建设已经具备一定规模,建立了多种管理形式的区域医联体,基本形成了有关制度框架.根据政府建设区域医联体的政策目标,北京区域医联体实现了全市居民全覆盖,已经实现部分医联体的稳定运行,逐步完善医联体内的双向转诊等核心制度.综合看来,北京区域医联体以政府主导、以公立医院为主体、以行政区域为限,但地域的重复性覆盖、...  相似文献   

16.
医联体是我国现阶段推进医疗卫生体系整合,实施分级诊疗制度的关键。医联体有效运转的核心要素是人力资源。从可持续性人力资源管理理论视角出发,分析医联体人力资源管理现状,找出人力资源管理的短板,激励医务工作者积极参与医联体工作,助力优质高效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调研地区不同模式医联体工作的具体做法和成效。方法:对医联体工作典型地区进行现场调研和数据分析。结果:典型地区参保人群住院补偿人次稳定增长,并且有从县外向县内流动的趋势,参保人群住院费用水平增速减缓。结论:应加强对医联体的监管,确保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独立法人地位不变,提高医联体内人员待遇,切实推动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的推进,我国的新型医联得到了有效的发展,为快速推进我国分级诊疗整体体系的建设和医疗卫生体制的深入发展,我国有关部门研究并发展了新型的智慧医疗模式。实现智慧医疗建设模式的整体思路为小城乡可以形成“县(区)—乡(街道)—村(社区)”的医疗模式;在大城市可以形成“省—市—县(区)—乡(街道)—村(社区)”。在现阶段,虽然我国的智慧医疗建设模式还处于起步阶段,但是智慧医疗建设模式的全面实施是大势所趋,该新型的智慧医疗模式能够快速推动我国基层医疗的建设,同时可以整体提高我国的基层医疗水平,值得在全国范围中大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我院医疗设备维修人员绩效考核的办法,该办法能有效地提高医疗设备维修人员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以使医疗设备维修工作能更好地为现代化医院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从患者的角度出发,借助质量功能展开理论和KANO模型,找出影响医联体服务质量的主要因素,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策略。方法对天津市某区域性医联体服务人群进行问卷调查,以质量功能展开技术为基础,利用KANO模型修正患者需求的重要性,创建医联体服务质量屋,构建患者质量需求与服务质量要素的关系矩阵,找出影响医联体服务质量的关键因素。结果“各医疗机构内信息互通共享”、“加强医务人员‘三基’培训”、“统一绩效考评方案”、“提供连续性诊疗服务”、“开展上级医院临床带教、业务指导工作”位列影响因素前五位,应予以优先关注并改进。结论通过实证分析,为我国医联体服务质量改进研究提供切实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